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分析

時間:2022-02-23 02:51:07

導語: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分析

一、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的整體設計目標

在相應的移動教育理論前提下結合我國農民工特點,建立起目標明確、對象特定、操作便捷的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這是設計上的整體思路,根據設計思路,確定以下幾個設計目標。1、教育對象定位。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考慮到使用對象的基本情況,主要考慮四個方面教育對象的自身特點、學習需求、學習習慣和知識基礎。在上述思路下全面分析農民工的情況,依據其習慣與需求結合法律知識的整體框架來設計。2、系統資源庫特色。系統資源庫需要滿足各類法律知識學習需求,具有一定的多樣性,農民工法律教育系統是針對農民工設計的,應當在具備滿足農民工基本法律知識學習的同時將內容設計為通俗易懂且與農民工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或案例,便于農民工理解的同時能夠激發農民工的學習興趣。3、移動教育特點。同傳統教育相比,移動教育具有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特點,因此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的設計應當緊緊圍繞移動教育支撐理論,努力構建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學習平臺,具備相應的情景模式,注重將普法教育與農民工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農民工能夠隨時隨地在生活中、工作中實現法律知識的學習。4、系統特色。使用移動教育終端學習的人群大多時間相對松散,通常是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單次學習的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因此不能讓系統過于復雜,整體上應當從簡,系統操作簡便化、功能導航便利化、系統操作智能化,最大限度地適用與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學習條件。

二、系統設計原則

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的設計應當突出“教育”和“移動”這兩個特色,詣在幫助農民工能夠在隨時隨地實現法學知識學習。系統設計者或教育者能夠通過系統實現教育設計,將相應知識傳授給農民工群體,農民工能夠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同時教育者與農民工能夠實現有效交流,這是該系統設計中“移動”和“教育”特色的體現,因此系統設計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個性化原則:農民工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并安排學習進程,能夠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學習,使法律知識學習具有高度的自由性特征。2、交互性原則:移動教育平臺不同于實體課堂之處就在于其基本不受到空間的限制,不僅僅是學習安排不受空間的限制更多的是學習者和教育者之間的交流不受空間限制,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的設計應當具備類似社交軟件的交互功能,多個農民工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和教育者與農民工之間的交互兩個方面。3、兼容原則:移動教育系統的載體是各種各樣的移動媒體設備,而不同的移動媒體設備搭載的操作系統不同,對不同的軟硬件的支持也不同,因此系統設計時應當保證其與各種操作系統能夠兼容,保證絕大多數的農民工能夠通過自己的移動設備進入系統學習。4、安全原則:根據一般的移動教育系統設計思路,使用者在教育系統中進行學習和交流需要有一個身份識別即所謂的IP或ID,根據我國網絡安全的實名制要求,移動教育平臺在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教育支持的同時應當保障農民工個人隱私在移動平臺中的安全性。5、擴展原則:任何系統都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同時農民工在不同的階段對法律知識的需求也會有所變化,因此考慮到移動教育的發展可能,移動教育系統設計不能“太滿”,應當具備相當的擴展性,能夠根據使用者需求變化和系統技術進行不斷更新和改進。

三、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的運用

1、系統選擇?,F階段相對成熟的可應用于移動教育的通訊技術主要有三種,分別是WAP無線協議技術、GRP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和基于SMS短消息服務技術,根據三種技術的適用范圍和農民工移動教育的使用條件,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的開發和使用采用SMS短消息服務技術進行開發最為合理。這是由于SMS短消息服務技術開發相對較早,是已經實現大范圍覆蓋的移動通訊技術,并且與絕大多數手機設備相兼容。同時具備操作簡便、響應迅速、成本低廉的特點,與農民工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生活水平較低并廣泛使用中低價位手機的現狀相適應,因此在三種移動教育通訊技術中,使用SMS短消息服務技術作為農民工法律移動教育系統底層技術支持最為合理。2、短信收發服務。信息收發是移動教育的最基本形式之一,系統應當搭載短消息處理服務器,其主要具備短信處理、信息顯示監控、智能回復、垃圾短信過濾、日志和系統參數配制幾個模塊。其主要負責接收農民工發來的短消息,并根據關鍵字進行自動索引,從而將數據庫中已經處理好的回復內容反饋給農民工,實現農民工和移動教育系統之間的交互行為。3、交互功能。遠程教育不同于傳統課堂,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實時交互。上述的短信收發服務在結合自動回復服務的基礎上能夠實現較為簡單的交互行為,但是也有直輸式教育、交互性差、互動功能弱的不足,在農民工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之后該種模式的教育效果會降低,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和遠程教育技術理論,通過交互式設計實現教育系統中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習環境的重要支持。1)農民工學習者和法律教育者之間的交互:本系統的設計主要的使用對象為農民工使用者,因此農民工使用者即系統自主學習的主要群體,其能夠遠程接受法律教育者為其制作的學習安排或教育信息,同時通過系統提供的平臺對教育者提出問題或進行留言,而教育者也可以通過系統進行問題答復和留言回復,通過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使農民工學習者和教育者之間以法學問題或生活問題進行交流,實現學習上的互動。當系統整體穩定后可以進一步將語音輸入模塊植入系統,使農民工學習者可以和教育者進行直接的語言互動,這將極大地提高系統使用效率和學習效率。2)農民工和法律專家之間的交互,農民不僅僅有法律知識的需求,有時農民工也需要法律服務的需求,如當遇到老板拖欠工資這類事件時,其需要專業的人員提供專業的幫助,那么系統應當在數據庫構建時將職業律師的信息納入,同時構建農民工和職業律師之間的交流通道,方便農民工尋求法律咨詢服務或法律援助。3)職業律師和法律教育者之間的交互,很多法律問題是極為復雜的,有些時候農民工提出的法律問題是教育者無法解答的,那么教育者在此時也需要尋求幫助,即該系統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實現單邊互動,而是能夠進行多邊互動,當教育者無法解決農民工的問題時能夠隨時接入職業律師的角色并尋求幫助。

參考文獻:

[1]翟利利.面向農民工的移動學習系統研究與實現[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陳向尊.法治社會建設中的農民工法律素養問題探討[D].河北師范大學,2015.

[3]伍麗媛.基于手機的返鄉農民工移動學習系統建設研究———以永州市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9).

[4]薛維然.新生代農民工法律意識的教育[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2):176-179.

[5]羅麗萍,林威.“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法律意識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7,(1):81.

[6]張淑燕,張韻.基于數字鴻溝的農民工移動端網購行為實證研究[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7(4)

作者:新宇 于雷 姜有 單位:1.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2.吉林廣播電視大學鎮賚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