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教育目標思考

時間:2022-11-28 09:15:22

導語:法學教育目標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學教育目標思考

一、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

現今,我國國內的法學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其中確實涌現出了不少優秀的教學模式和經驗教訓,然而,還是有很多突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比較明顯的就是“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然占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其自身的優越性,但對老師和學生卻也是另一層面上的限制。我國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傳統教育中文史哲的影響,使得法學教育注重培養法學精英,重理論而輕實踐,導致很多法律人才實踐經驗的缺失。傳統的法學教育模式基本上就是以老師講解為主,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培訓,缺失了對法律內涵的討論。實踐教學主要局限于被動式的案例討論、無聲的審判觀摩(法庭旁聽)、程式化的模擬法庭和斷裂式的畢業實習等四種形式。首先,案例討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但這種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老師提出問題,然后學生分析解答,決定權主要在老師,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難以形成自己的見解,老師所提問題限制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吸收。并且,老師所提問題可能沒有考慮到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影響,僅僅圍繞法律本身,使法律缺失了其社會效應。審判觀摩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實踐,使學生真正接觸到具體案件中,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加上老師不能及時根據案件中所涉及法律知識要點進行講解,學生還是不能靈活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模擬法庭教學對于加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運用有其自身的優越性,然而,其中所設計的案件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和預想,難以達到真實的效果,使學生不能更深層次的思考案件本身,很難引起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畢業實習在某種層面上補充了其他幾種實踐教學中的缺陷,并且提升了學生分析處理案件的能力,然而,由于實習期通常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年進行,實習時間較短,學生常常不能參與到案件的整個過程中,大大降低了實習的質量。而且,臨近畢業,學生可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習中去,因此實習效果可能也不夠明顯。

二、法學教育目標的明確定位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法律的要求總是在不斷更新,因此法學教育目標的確定也應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動態變化。法學教育目標應當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按照國外的模式生搬硬套,而是結合自身需求,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所以,在確定法學教育目標時,需要充分全面的考慮法學教育當前的歷史和社會條件,弄清楚法學教育的內涵,確定符合本國發展需要的法學教育模式和法學教育目標。因此,在我國的法學教育改革中,利用我國目前的法學教育資源,實現法學教育的分層化,不僅要大力推廣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還要加強法學教育的職業化和大眾化。法學教育的大眾化符合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對基本法律的需求,法學教育的職業化符合法律職業的需要。

三、法學教育目標實現的對策舉措

(一)完善法學教育方式。首先,需要完善課堂教育模式,學生不僅要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還應加強課堂上的討論,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由于法學知識枯燥難懂,于是對于剛開始學習的法學專業的學生,就算老師在課堂上講解之后,可能還是有很多知識難以理解消化,因此,課堂上的討論還是相當有必要的。適當的討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對相關重點難點進行深刻探討,加深印象。通過老師授課加上課堂討論的方式,更好的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其他一些方式輔助學生的學習,例如模擬法庭等等,使學生親身經歷,讓所學知識得到發揮利用。(二)法學專業課程進行優化。對于我國的法律教育模式還比較的呆板,不能夠在教學中使學生得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可以參考下美國的教學,借鑒下他們的頂點課程。這一課程最早出現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美國法學本科的教學課程。這一課程正像他的名字一樣,屬于本科法學課程系列中的終點課程,它能夠充分的考察和提高一個學生的能力。這種課程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的效果明顯,而被各個國家引進學習用于教學中。頂點課程被用于高校高等教育法學改革之中,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三)構建科學測評體系。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督促作用,構建一套完整合理的科學測評體系是相當的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這一套測評體系制定出比較完善的考試題型,可以評估教學完成情況,教師的教學質量還有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憲法學的考試命題需要很高的要求,命題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對當前的命題方向能夠很好地把握。一套比較好的考題,既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考察教師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我國快速發展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律教育改革仍需不斷進行,在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我國國情,在保證法學教育素質化和精英化的同時,還要保證大眾化和職業化,為我國的法制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楊瑩 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郭德香.論國際先進法學教育模式對我國改革之借鑒[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02).

[2]趙新穎.法學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兼論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選擇[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07).

[3]郝川,馬濤.基于法學教育模式的法學教育目標思考[J].理論月刊,2011,0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