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微課教學法探究
時間:2022-11-07 11:08:52
導語:法學微課教學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法學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法學微課雖應運而生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卻存在著設計不合理、平臺管理功能單一等問題,導致大量微課處于睡眠狀態。法學微課教學法是把現有的法學微課重新進行設計,將微視頻、微反思等直接運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來,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啟發引導學習者更多的興趣與思考。
關鍵詞:法學微課微課教學法核心要素
在法學教育中,各個高校都會開設法理學、刑法學等基礎法學課程,這些課程大多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40-45分鐘的時間為一堂課,用PPT作為輔助的講授式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如果內容簡單、教學組織單一,認知負荷過低,則教學時間浪費;如果教學內容艱澀、知識點繁多,則認知負荷過高,阻礙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活動。[1]這種教育模式當然跟法學本身的性質有關。法學既是理論學科,更是一門應用學科。其既要重視知識點,還要強調體系的系統性、專門性,更要注重操作的實務性。隨著微課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運用,微課當然也被引入到法學教育中來。法學微課的出現,一定程度了彌補了傳統法學教育中的大而全的機械性,增加了法學教育的靈活性,使得法學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得以緩解。
一、法學微課發展的困境
當前,法學微課在資源建設上已經初具規模,網易、新浪等網站、平臺都有開設法學微課程,例如,從泛雅平臺上來搜索,全國的法學微課程有1000多門,從理論法學課程到具體的部門法課程甚至更細劃分,幾乎涵蓋了法學專業所開設的所有課程。法學微課在實踐中的應用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成人教育、培訓教育甚至高校都會選擇一些微課程推薦給學生拓展視野或進修。各地的律師執業培訓最為典型,在課堂教學之后,要求必須學習完成相關的網絡課程(大多是微課)。法學微課雖然發展迅速,但畢竟仍處于探索階段,在資源建設與教學應用上仍存在各種問題。(一)理念上沒有重視法學微課的獨立價值。法學微課發展至今,其定位也由最初的微資源逐漸發展到現在的微在線(網絡)課程,即意味著法學微課有著獨立的價值,在法學微課的設置上也越來越多地強調教與學的交互性,強調教與學的相長性。在教與學的交互中,尤其要強調對學習者學習的啟發性,引導學習的自主性,這也是我們法學教育或者說是整個教育的目標。一方面,很多法學教育者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僅把法學微課視為課堂教學的輔助,當作課堂外的延伸輔導,沒有意識到微課更多的實用價值;另一方面,就我們現有的法學微課來看,主要是課堂講授式的錄制視頻,雖然會在課程中設置討論區或者論壇等交互區域,但是在利用上,主要是跟課程的練習或考試相關的討論,很少就課程本身的設置、內容、完善等方面進行探討。雖然大家都認可學生才是法學微課的終端用戶,但是,在理念上依然認為“微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卻導向不夠”。[2](二)在設計上不夠合理。就現有的法學微課來看,在設計上多數是以二層次設計為模式,法學微課群之后是微內容。由于法學這個學科涉及古今中外各國的法律制度,其理論體系龐大,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知識點繁多,只有經過系統地學習方能理解、把握法的理念、法的精神、法的價值以及法的適用等基本問題;同時法學還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不能用于實踐,其理論無異于空中樓閣。因此,法學一個知識點的設計可能已經超過了20分鐘。在很多平臺上,刑法、民法等課程,一個微視頻要么超過20分鐘,要么就是把精品課程、網絡課程縮短之后再用,導致法學微課群數量龐大,如同沙丁魚群,完全脫離了“微課”本身應有的界定。(三)呈現方式單一。在法學微課中,其核心也依然是微視頻。微視頻的呈現方式主要是課堂講授式的錄制,拍攝方法單一,很少采用多種視頻技術合成。微視頻的作用就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要吸引、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學有所“得”。法學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法學微課中微視頻呈現形式也應當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課堂講授式的錄制,也可以是某種案件的模擬呈現,還可以是視頻或電影、電視中某段剪輯甚至可以是卡通、動畫的設計。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教師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技術方面的,如52.18%的教師認為微課視頻的后期編輯加工技術難度大(如片頭片尾、字幕等),認為自己微課制作不足也主要是技術層面的,如鏡頭切換、后期編輯等。[3](四)管理平臺功能過于單一。我們現有的法學微課平臺主要是一個資源提供和展示平臺,雖然有很多法學微課,但是各個法學微課之間是獨立的,沒有即時相互溝通的渠道。也就說,微課平臺僅提供了法學專業教師上傳、修改、法學微課的需求,沒有提供法學專業教師針對法學微課資源展開的交流、共享、評價、技術培訓等方面功能,沒有為教師提供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4]同時,我們的法學微課平臺也未能以學習為中心來設計開發法學微課平臺,如記錄功能、檢測功能單一化、機械化導致學習者對法學微課的學習處于應付狀態,練習、考試完畢就萬事大吉。又因討論區的非即時性導致師生、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滯后,無法及時解決學習者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直接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五)法學微課應用不足。法學微課在理論研究、操作模式、應用指導與技術培訓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導致高校法學微課雖然有著相對較多的資源,但因資源開發未能形成體系,且很多資源的開放性不夠,不能滿足法學系統教育的目的。在高等院校,處于種種考慮,法學院的在校生寧愿選擇本校的選修課、公開課,也不愿選擇法學微課,法學微課僅僅是提供給學生,讓其自我選擇。而在校學生,即使選擇了法學微課,也不會放棄學校開設的傳統課堂,加之學生考試的功利性,導致很多法學微課的學習僅僅是用來換學分,而非真正學習利用。因此,在高校中,很多法學微課存在“建多用少”問題,甚至有些處于長期睡眠狀態。簡言之,法學微課發展至今天,雖然氣勢如虹,但是其發展的瓶頸也已經呈現,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途徑,在探討法學微課發展的新路徑業已成為當前微課發展的熱點問題之一。
二、法學微課教學法的含義及研究意義
如前所述,傳統法學教學雖然面臨著各種挑戰,但其仍然是我們目前所采用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法學微課雖有長足的發展,但其自身的特點限制了其發展的空間。我們可以把法學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法直接引入到法學教學中來,不失為一種新的方法。法學微課教學法,是根據法學課程的需要,將法學微課納入到法學教學中來,以解決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為微目標,以微視頻(包括動畫、錄音等其他媒體形式)為主要載體,以微練習為保障的有針對性的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時間長度一般為10-15分鐘,最好不超過20分鐘,視頻呈現,主題明確,內容簡短。(一)微課教學法的適用,是對法學微課資源進行二次創新開發,給大量沉睡的微課資源的應用帶來新的思路。我國教育雖然種類繁多,但接受度最廣的依然是我們的高等教育。把微課教學法納入到課堂中來,使得法學微課資源得以廣泛、有效、合理地利用??梢园逊▽W微課中的內容,尤其是視頻資源進行一定的改造、創新,以配合課堂的需要,必然會帶來法學微課的巨大發展。(二)微課教學法是教學法的再次創新,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微課教學法,一方面細化法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有可以用課堂教學將這些分散的知識點體系化、系統化,有機結合為一體。與此同時,還可以把法學實踐課程通過微課的形式插播到教學中來,讓學生體驗切實的法學實踐,并引導學生對法學實踐進行下一步的探索與實踐。(三)能豐富法學學習資源,促進法學學習資源共享。法學微課平臺資源豐富,為法學學習提供了足夠的資源。把法學微課平臺利用在法學教學中來,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法學微課平臺上豐富、便捷的資源;同時,又可以利用法學微課平臺進行共享資源,實時交流,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共促、發展、共享尤其是學生的新問題、新思維可以生產新的法學問題,完善新的法學微課。(四)促進學生學習方面的有效性。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因法學微課的評價機制與傳統教學不同,法學微課中有記錄學習,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賬號,并詳細記錄學習的軌跡,完成一定程度的學習任務能夠得到“成就”或者分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其保持注意力;同時,法學微課提供與其教學主題相關聯的練習題,甚至有的提供了封閉式與開放式兩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使得學習者既可掌握基礎知識,又能鍛煉高階思維。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大大提高。法學微課教學法的研究與運用,無疑會對于整個法學教育和學習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對于這種以短視頻為載體呈現,形式簡短,內容簡明的微課教學法,能激發多大學習的興趣,提升多大教學的效果,有賴于對法學微課的設計與教學條件的提升。
三、法學微課教學法的核心要素
要想運用好法學微課教學法,就必須要從法學微課入手。微課主要是圍繞“解決什么、怎么解決、是否解決”三個問題來進行設計的,法學微課也不例外,依然是以解決依據什么學、怎么學、如何鞏固三個基本的問題來進行。即法學微課教學法的核心要素就微目標、微視頻、微練習。(一)微目標。微目標,就是微課要實現、達到的目的,包括知識點的數量、培養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習者運用的能力等。法學微課教學法的采用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的,決定了法學微課的時長不能超過認知負荷,其內容與設計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學,不能大篇幅地發揮,不能進行細細地講解和詳盡地分析,因此,設置合理的微目標就成為決定法學微課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首先,要根據法學微課的對象來確定微目標。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傳統教學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教學對象不加區分,直接滿堂灌。法學微課教學法,要想突破這種教學模式,首先就必須要區分對象??筛鶕煌臉藴蔬M行區分,例如有無法學教育基礎、有無實踐經驗、是注重研究還是注重實踐等。如果是初學者,則微目標的選擇就必須是從最基礎的開始,以相關知識的掌握理解運用為目標;如果有一定法學教育基礎的,則微目標的選擇就要跳過這些基礎的知識,直接奔向學科重點、難點。例如,對一線公安民警的培訓與對法學本科生的法學微課的微目標就非常不同。對前者就應該以解決公安工作相關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為微目標,而對后者而言,則首先要注重法學微課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其次,法學微課內容選擇要恰當。因法學課程的標準、課程體系、教材的章節等決定了有些法學內容不適宜用法學微課的方式呈現,而法學微課的性質決定了微目標的內容必須在短短10-15分鐘(最多不可超過20分鐘)時間內完成,因此,必須要對法學內容進行分解、篩選,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的知識點作為微內容,這些微內容既可以獨立為一個知識點,又可以與其他微內容相融合。例如,可以針對實踐中的熱點、最新現象作為知識點來開展微課。當然也可以針對某個法學專題展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有開展多個法學微課群,在法學微課群下再設置多個微目標。但是無論哪種微目標,都必須是主題明確,典型具有代表性,既可獨立為一個知識點,也可與其他微目標結合,并組合成一個完整知識體系,以確保法學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再次,科學、合理的分解知識點。法學的基礎課程,大多有完整的體系,嚴謹的結構,知識點雖然繁多,但都遵循一定的規律排列在課程中。在分解知識點時,需要注意:一是知識點要屬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或者需要強調的某個教學環節,才有可能成為法學微課的主題和內容;二是分解的知識點能夠從知識結構中獨立出來,不影響知識點本身的價值,也不影響整體的理解運用;三是知識點還必須是主題明確的,甚至是單一的,內容要簡短,符合微課的制作要求。第四,要圍繞微目標進行合理的設計。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好的素材,還必須要有好的設計,方能成就好的微課。教學的主題與內容的設計合理至關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學主題與內容設計可以跨越師生之間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5]設計的合理與否關系到整個法學微課是否能夠以最好的方式呈現,是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這個問題我們放在法學微課的設計與實施條件中一并論述。最后,圍繞微目標選擇相關教學資料。法學微課要求在短時間內讓學習者了解并掌握某個重點,或者難點,這就要求選擇相關教學資料必須以最簡潔、最具象的方式,準確地呈現。如果是法學實踐課,還要學生學會某項實踐操作技能,這就要求在選材上必須選擇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最好是實踐中發生的實際典型案例,以最直觀方式讓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并留下深刻印象。(二)微視頻。在法學微課中,其核心也依然是微視頻。微視頻的作用就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要吸引、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激發了興趣,學生就有動力保持注意力。注意力保持了,自然就可以導引學生對主題的學習與把握,并啟發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學習,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所獲得的信息70%多來自于眼睛,即通過視覺獲得,而20%多來自于耳朵,即聽覺,還有一部分來自余其他方面。滿堂灌式的教學,從這個角度而言,就可以窺見其成效。法學微課教學法,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把信息傳遞給學習者。信息呈現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微視頻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法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因此,法學微課中微視頻呈現形式應當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課堂講授式的錄制,也可以是某種案件的模擬呈現,還可以是視頻或電影、電視中某段剪輯甚至可以是卡通、動畫的設計。這就要求微視頻的制作手段可以是手機錄制,攝像機錄制、相關錄屏軟件錄制,還可以根據需要利用編輯軟件進行設計,即采用多種視頻技術合成微視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微課制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進行法學微課的技術培訓,尤其是微視頻制作技術指導。這種培訓也應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線上培訓,也可以是線下培訓,使得制作者可以在微視頻技術方面能夠靈活選擇,綜合運用。同時,相關的技術部門或者平臺也應該降低技術門檻,盡量選擇簡便易用的微視頻制作技術,既可以方便制作者使用,提升制作效率,又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法學微課本身的設計,以保障法學的質量。這樣還可以激發更多的教師參與法學微課的建設,有助于法學微課的長足發展。此外,專業學科教師也可以選擇與相關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合作,共同開發法學微課,兩者相互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法學微課,既能發揮所長又可以拓展技能。(三)微練習。微練習,是對法學微課學習的加深和檢測,是一種學習評價機制,其設置的目的就是保障法學微課的學習成效。微練習設置的好,則微課的學習成效就會大。從這個角度而言,微練習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微課的價值。因此,在設置微練習時應注意:1.區分學習者的程度和學習能力。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可提供不同層次的微練習。如針對初學者,則微練習的設置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習者掌握基礎知識,學會用法學思維來考慮問題。此時微練習的類型主要是客觀性的題目(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或者直接性的演示操作程序。如針對有一定法學基礎的學習者,則設置微練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鍛煉高階的法學整體、細節思維,因此微練習的類型則偏向綜合性的案例分析、論述題以及加入理解性內容的司法文書的寫作等。另外,根據學習者學習能力的不同,設置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不同層次的微練習。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可以在封閉性練習做好的基礎上,開展開放性的微練習。學習能力稍弱些的學生,可以選擇只做封閉式微練習。如此,既可以使學習能力高者掌握更多的知識點,鍛煉更高的思維,同時又可以肯定學習能力稍弱者學習成效,以吸引他們更多的學習興趣。當然也會順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泛在學習。2.微練習的類型要多樣化,數量要恰當。微練習之所以被設置,就是為微目標、微內容服務的。無論是主題練習還是綜合練習,無論是封閉式練習還是開放式練習,都要與法學微課的內容緊密聯系,緊密結合。因法學微課主要是針對法學中重點、難點,要求微練習一方面類型多樣化,以強化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另一方面又由于“微課”本身的限制,其所涵括的信息量不大,決定了微練習的數量不宜也不能太多。簡而言之,微練習就是要在量少的情況保持盡量多變的類型。微練習的類型可以是客觀的選擇題、判斷題,也可以是文字、Flash、動畫、簡短視頻等呈現的案例分析、論述、寫作等主觀題。在數量上,雖然不好確定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是我們可以從時間上進行限制。例如主題練習,不宜超過10分鐘。3.微練習一定要提供相應的答案反饋。如果不提供答案反饋,則會導致學習強化和檢測機制缺失,最終導致微課學習收效甚微。例如TEDEd提供習題,但是缺乏應有的答案反饋,學習者僅能確認封閉性練習題的答案,無法得到開放性試題的答案反饋;同時又缺乏應有的社會交往來彌補這一缺陷(在以下的社會維度會提及),導致整個學習的跟蹤評價和教學支持功能缺席。我們可以借鑒可汗學院的知識地圖,不僅學生練習的時候提供相應的輔助,如關聯到相關知識點的微視頻、逐步給予提示,而且給予學生一條較為明確的學習路徑。[6]這種答案反饋不同于傳統的試卷答案,直接給出答案,并給出分析,而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尋找答案,并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把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了串聯,避免了所學知識的碎片化,孤立性??偠灾▽W微課的三個核心要素——微目標、微視頻、微練習之間互相聯系,緊密配合,共同組成法學微課。微目標是中心,引導著微課的設計思路與方向,解決依據什么學的問題;微視頻是載體,承載著微課的教學內容和傳輸路徑,解決學什么的問題;微練習是保障,關系著學生學習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下一步學習的起點質量。
四、法學微課教學法的實施條件
法學微課教學法,突破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把法學微課的內容直接運用于課堂授課中,這不僅對法學微課本身提出了要求,還對我們的傳統教育理念提出了新挑戰,也對我們傳統的課堂硬件、學生、老師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求高校、教師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法學微課教學法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更是對教學理念的一種變革。教育涉及到人才的培養,不可兒戲。傳統教育理念在今天仍占主流,高校要想發展必須要突破現有的教學方法,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用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尤其是網絡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方能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更多、更好的人才。而要想實施新的教學法,高校教師必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教師具備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新的教學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來。(二)要完善現有的軟硬件教學環境。法學微課的錄制需要專業的錄制設備,這個我們前面已論述過了。要想在課堂中運用法學微課,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軟硬條件方可轉化為現實。首先,要求學校能夠提供相對完善的教學平臺,以供老師、學生使用。就當前來看,教學平臺主要是與網絡公司共同開發使用的,許多網絡平臺都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支撐網絡課程的開發。而如果是直接用于教學,則不應該再收取任何費用,那么網絡公司開發教育平臺的積極性會大大折扣,而學校本身不是專門網絡公司,其平臺的建設能力一般,微課制作和后期管理如果再跟不上,必然會影響整個法學微課教學法的運用。因此需要學?;蛘呓逃块T與平臺之間能夠達成一定的購買服務,支付給網絡公司一定的開發費用,共同促進、完善教學平臺。其次,學校能夠提供方便的網絡環境?;旧厦總€學生都有可以隨時使用的PC、平板電腦,而且網絡也要無處不在。唯有如此,法學微課教學法才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習從課堂延展到學校的各個角落,學生有可供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次數,如此,學習也才能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才可改變課堂教學的固有模式,使之變成一個師生、生生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從而增加教育資源的傳輸量。(三)老師需要較高的綜合能力。幾千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依賴于教師,無論是講授式,還是討論式的上課,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老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魅力直接影響課堂的質量。而在微課教學法中,我們更多的是依賴微課,依賴微視頻,通過它們來傳遞知識,老師僅成為微課教學中的一部分,起到貫穿、補充作用。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在運用法學微課教學法時,需要教師更高的綜合能力。教師不能再局限于法學學科本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法學素養,還要有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還具備對教育對象的心理、個人狀況等進行調查分析的能力以及溝通能力。此外,還要適時地關注社會熱點、司法實務,還要應對法學微課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這些都對老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提高綜合能力,方能在新教學法的運用中有立足之地。(四)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當前,高校學生依然習慣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我們高校教育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要想運用新的法學微課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必然要進行重構。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各個不同,有快有慢,因此,學習的開始必須是學生自己,而不是由老師,即把課堂提前,有些微課可要求學生課前觀看微視頻,學生自己掌控學習的節奏,簡單的內容就自學,難一些的問題可以回看,或者在課堂上解決,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教師也可以在平臺上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在課堂上給予有效指導,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這是我們教育所期望達到的理想學習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法學微課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核心要義是以現實的需求為導向,以問題解決為基點,以動態的發展為趨向,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輔助資源、為學生提供易得且實用的學習資源,而且關注教師和學生在實際法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很好地將人與技術、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融合在教育活動中。雖然法學微課教學法的發展還需要良好的微課平臺予以支撐和更新的設備、軟件予以發展,但是其在未來的法學教育中肯定會得到更多的運用,也會得到更多的研究與完善。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區域性優質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建議[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36.
[2]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2014(2):11.
[3]同上[2].[4]胡鐵生.區域性優質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建議[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9-22.
[5]劉紅霞,趙蔚蔚,陳雷.基于“微課”本體特征的教學行為設計與實踐反思[J],現代教育技術,2014(2):18.
[6]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69.
作者:孔慶梅 單位:福建警察學院法律系
- 上一篇:電力工程經濟管理過程中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刑法危害結果概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