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教育優點和實施對策

時間:2022-09-13 04:55:28

導語:法學教育優點和實施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學教育優點和實施對策

法學教育的大班教學,課堂紀律不好,師生關系不和諧,教學效果不佳。司法腐敗屢禁不止,冤案不斷,說明大班教學質量堪憂。法學教育只有實行小班教學,才能提高教育質量。

一、法學教育實行小班教學的優點分析

(一)小班教學,可以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馬列主義在法學教育中的指導地位,必須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而課堂教學在法學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大班教學連課堂紀律都維持不了,難以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小班教學,讓教師能貼近學生,有利于師生的思想互動,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動向,幫助學生解決思想政治問題,及時調整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改革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授課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證我國法制事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科學發展。

(二)小班教學,有利于以育人為本實施品德教育立國先立法,立法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德不興,法無力?!抖Y記•文王世子》云,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法學專業學生畢業后成為法官、檢察官、律師,其道德水平直接關系著立法、執法、司法的正義、公正、公平,引領法制社會的道德發展。黃松有大法官腐敗案、李莊律師犯罪、佘祥林冤案,則反映了我國司法界的道德水平堪憂。小班教學能有效提高法學教育的品德教育水平。大班人多,師生彼此溝通少、關愛少、感情冷漠。小班教學有利于師生彼此交流,同學之間親密無間,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卑劣人品被摒棄,真、善、美、愛等優良品德得以深入人心。小班教學,教師更能把握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有利于教師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法學專業學生形成善良、求真、剛直、崇法的法律人格,養成廉潔、勤政、明法、正義的高尚品格,能秉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審理案件,推行依法治國方略。品德培養是需要人品高尚的教師引導和示范的,大班教學則會淡化教師的道德榜樣作用。小班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從課堂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著力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小班教學,教師專注教學,有更多機會和學生交往,言傳身教,進行心靈溝通和感情交流并關愛學生,為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堅持解決思想道德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德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強品德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小班教學,有利于以法學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小班教學,學生有更多機會自主學習和實踐,獨立思考,團結合作,鉆研探究,創新創造,實現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法學文化、實踐能力協調發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法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直面社會矛盾,直面真善美和假丑惡的針鋒相對,面臨權力施壓、金錢誘惑、生命威脅,沒有強大的善良正義之心,不僅不能主持正義,反而會被邪惡勢力吸入社會陰暗面。小班教學,能督促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干預,促進法學專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心理洞察能力和引導能力,使其有能力對涉法當事人的心理進行干預,導引當事人合法理性地處理法律糾紛。以事實為根據,要求法學專業學生有能力調查、審核、分析證據,探求事實真相。法學專業課、實驗課或實踐課實行小班教學,教師可以手把手地教學,發現學生實踐能力的不足,及時予以指導,學生也有更多空間和時間實驗實踐,有效地培養邏輯推理能力,以證據推斷事實真相,在親自體驗中較快地提高探案和斷案能力,成為現代的狄仁杰、包拯,避免冤案和荒唐案。以法律為準繩,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和法律實踐能力。小班教學,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地受到教師的高度關注,這種無差別化的關注本身就能培養學生的公平心態。小班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拓寬法律知識面,教師也可以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法律知識結構的不足,因材施教,涵養其法治精神,夯實其法律知識基礎,鍛煉其法律創新能力,提高法律適用技能,增強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法學教育實行小班教學的實施對策

(一)要革新教育理念,樹立教學為中心的思想1.要淡化法學教育產業化的理念。教育產業化將法學院系看成生產法學人才產品的工廠車間,將法學人才培養過程看成流水線,高中生被作為原材料到了法學院系后,一年級是初級產品,二年級是半成品,三年級深加工,四年級產成品,貼上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標簽銷往國內外市場。在產業化理念下,教室變成大車間,班級大產量大,大班教學就成了法學教育常態。大班教學重產量不重質量,人才質量達不到市場標準,又無包退、包換、保修三包政策,市場只有拋棄產品,學生只有失業了。淡化教育產業化理念,實現小班教學,對學生進行精心細致培養,就像制玉一樣精雕細琢,精美絕倫的玉器才會美輪美奐地現身人世間,才能受到社會的歡迎。2.要淡化法學教育行政化的觀念。我國法學院系多是公立的,同屬一個老板,行政色彩濃厚,管理思路由教育行政機關主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制度,統一招生,統一標準,統一評價,統一評估。法學院系的專業、學科設置都雷同,教材統編,教學大綱、授課內容、教學案例都相近,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和水平都大體相近。同質化,缺乏特色,缺乏個性,已經成了法學院系的通病。只有自主辦學、獨立辦學、自主招生、自主培養,推行特色教育,選擇小班教學,才能推行個性化教育,實現因材施教。3.要改變教育功利化和重科研輕教學的觀念,樹立教學中心地位。教育功利化,要求生產大量法學人才供應市場為GDP服務,法學院系就以大班教學大量培養學生。大班化教學也使學校能節省人力成本節省課時費支出,以較少的教師獲取學校利益的最大化。重科研輕教學的結果是教師不愿意上課,學校不愿意開小班,大班化就是必然地選擇了。大班教學,一樣的沒人管沒人愛沒人疼,一樣的老師、內容、試卷和題目,不顧個性不看興趣不管差別,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育質量就下降。法學院校升大學升重點學科升重點專業升碩士點博士點都主要看科研,教師升職級加工資也主要看科研,在很多對大學升格和教師升職的表格中甚至根本就不列任何教學項目。而重科研關注的是項目的多少和科研經費的多少,關注文章發表刊物級別高低,不管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實際質量。不科學的重科研,只用科研指標考核教師,逼得教師去抄襲成就了學術腐敗,導致科研聲譽和質量下降,科研質量下降又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只有淡化教育功利化,注重教學,才會實行小班教學,只有小班教學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要建設一支淡泊名利、品學兼優、誨人不倦的師資隊伍在大學里擔任校長院長處長之類的行政職務,不僅工薪高且可享用科研票決權、課時補貼等諸多資源,一些教師就熱衷于角逐行政職務,會務纏身,難有時間進行教學,就選擇了大班化教學,既最低限度減少教學時間又最大效率取得課時和課時費。這些從政教師憑借權力取得了諸多的科研項目,卻沒有時間靜心研究,項目能蒙混結題但研究質量卻不高。從政教師壟斷了行政資源和科研項目資源,一般的教師則無米下鍋。行政資源和科研資源上的配置不均,在經濟上也導致大學里的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只有淡化行政色彩,降低級別,削減官員福利,均衡分配科研資源,才能讓教師靜心淡泊,重回教學第一線,才有興趣實施小班教學。個別學校領導貪污受賄,個別教師剽竊論文,有些教師過分追求金錢,師德師風不正。有些教授不給本科學生上課甚至幾乎不在學校里上課,有些法學教師熱衷于校外兼職講學、律師訴訟等社會服務,忙著申報爭取課題、項目以便多拿經費增加收入,忘記了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不愿在學生身上花時間,無心于教學。法學教師以法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可以汲取實踐經驗和素材促進教學,但社會服務和科研過度,則嚴重影響教學,學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師。法學專業教師是法學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責任心、心理素質、創造意識、人格魅力等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大學生。法學教師應該是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的長者,是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模范,是與學生教學于教室、談心在寢室、商討在教研室、流連于實驗室、誨人不倦的賢者和朋友。一支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是推行小班教學的根本保證,加強師德建設,小班教學的推行才會順利。

(三)增加教育經費投入,改造硬件設施,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學組織,推行小班化教學1.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執行,導致適齡入學者逐年減少,法學專業學生的數量減少將會使現有的法學教師在未來出現數量過剩,小班教學的推行是遲早的事情,管理者應樹立小班教學理念。政府應增加教學經費投入,法學院系應節約辦公經費、招待費、裝飾費、水電費等費用,將更多經費投入教學,應將現有教室大改小,重新布設課桌、椅子、講臺等,并裝備投影、網線、插座、實驗器材等硬件設施。2.教師多學生少的法學院系可以馬上推行小班教學,學生多教師少的法學院系則要逐步推行小班教學,比如可以先采取大班教學小班討論、大班上課小班實驗,再過渡到全面實行小班教學。適應小班教學,教學管理工作要創新創造,為小班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服務工作。法學院系推行小班教學,要重新制定教學制度,編寫小班教學規范,修訂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重新確定教學任務,修訂教學大綱,編制教學案例和教學資料,改革教學考核方法和考試方法,健全教學督察制度,限定選課人數,修改排課軟件,調整課程報酬的計算方法。3.小班教學,要實現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由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角,教師要實行教學角色的轉變,由滿堂灌的演講者變成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傾聽者、調控者、引導者、輔導者。教師是教學設計者,在授課前要編寫教案、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學習題、教學計劃,確定課堂教學主題、討論主題,以便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小班化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為主,教師講課為輔,教師以傾聽、調控、引導為主,以維護紀律、評價、協調為主,觀察學生的個性、發現知識的短板、了解學生心理興趣,并進行有效的幫助。教師要以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互動性教學、模擬實踐教學、體驗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討論式學習,課后教師則因材施教、個體關注,做好課后輔導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