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探討
時間:2022-08-17 11:42:27
導語: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專業是人才成長的平臺,專業教學課程的質量決定著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下,初學法學的學生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較多、學習難度較大,這不利于他們法學素養的提升。文章對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現狀進行分析,以探尋更加完善的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
關鍵詞:法學本科;課程體系;現狀;對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高校法學學科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這一時期高校培養出了一大批具備法學專業素養的法學人才,為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但是就現階段的法學學科建設來說,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上,仍沿用傳統的教學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務,造成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而且在本科教學階段教學內容較多,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涉及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各部門法、法學實務、法律文書等諸多課程。這些課程雖然都是法學學生所必修的課程,但是在本科階段要求學生全部掌握,無疑會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此外,在教師隊伍中,擁有較高水平的法學教師都集中在頂尖的法學院校,大多數的法學院校師資力量薄弱,這也是影響法學專業教學的重要因素。在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理論研究方面,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學本科教育總體上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并且21世紀后法學本科專業呈現出爆發式發展。在眾多的文獻中,對于法學理論的研究十分多,但是涉及法學專業教育的研究文獻卻很少。從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現狀看,雖然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結合部分學者的研究,進一步對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問題進行探討,并根據法學教學的實際提出完善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具體措施,以促進法學教學的發展。
一、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現狀
我國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主要由通識通選課程、法學專業理論課程、法學實踐性課程等幾個部分組成。1.通識通選課程現狀高校所開設的通識通選課程不僅僅面向法學專業學生,而且面向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通識通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對常識的了解。通識通選課程也關注學生的個性,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就本科學生的通識課程來說,高校現階段所開設的通識課程比較多樣化,內容更具有自主性。開設通識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主要有軍事理論、健康教育、就業指導、職業發展規劃以及相關人文類、社科類課程。大多數高校都會針對這類通識課程設置課程學分,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中,通識課程必須修夠規定學分。這種學分制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在學好本專業的必修課程之外更加多樣化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而不同于通識課程的通選課程,則側重學生與本專業相關的能力發展,在法學專業中主要有大學語文、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邏輯學、社會學、政治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概論等課程。這類課程往往是學生除了專業課程以外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包括大學基礎課程以及相關的思政課程。總的來說,現階段高校所開設的通識通選課程都是在本專業以外需要學生學習的課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2.法學專業理論課程設置現狀在法學專業理論課程設置初期,基本課程較少?!陡鞔髮W??茖W校文法學院各系課程暫行規定》是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頒布的第一個法學專業教學計劃,在該規定中,法學專業的基本課程只有12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法學教學更加專業化。到了21世紀,教育部明確規定了14門法學教學核心課程?,F階段,各個高校具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其法學專業理論課程的設置都是在參考教育部規定的核心課程上,結合本校法學發展的實際及特色,開設核心課程之外的法學特色課程。以中國政法大學為例,其主要有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原理、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經濟法總論、商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學概論、知識產權法等專業必修課程。而西南政法大學主要開設有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學總論、民法學、刑法學分論、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商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法律職業倫理、知識產權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環境資源法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等專業必修課程。其他高校的法學專業理論課程開設情況也與這兩所高校類似。綜上所述,現階段法學專業課程的設置相較過去來說是比較完善的,在專業理論課程的安排上也更為合理。3.法學實踐性課程設置現狀在傳統的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現象。近些年來,法學實踐性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多樣化,很多高校在法學實踐性課程教學中都做出了很多創新性的嘗試,學生也因此能夠得到更多的實踐性學習的機會。也有很多高校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組織模擬法庭、法律援助、法律辯論等來開展法學實踐性教學。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高校實踐性課程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開設有法律診所課程,浙江大學與司法部門合作為學生提供司法實踐課程等。這些都是對法學實踐性課程內容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法學教學的趣味性。但是,就現階段的法學實踐性課程而言,其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現有的實踐課程雖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對于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而言還有一定的不足。其次,一些實踐課缺乏系統性,不能夠形成完整的、科學的教學系統,其在課程體系中往往處于輔助地位。而且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實踐課,使得教學流于形式。
二、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在傳統的法學本科專業教學中,一些教師重視理論課程教學,輕視實踐教學。雖然隨著我國法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個高校都規劃了多樣化的實踐教學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輕實踐課程的現象。我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依賴于移植與借鑒,法學教育也不例外,在其教學過程中能夠體現出大陸法系國家法學課程教學的影子,對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較為重視,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而且在現有的法學教育模式下,法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無法體現出對法學實踐的重視。法學教育所培養的都是通才型的法律人才,但個別高校的法學專業因缺乏社會實踐性而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這充分說明,一些高校的法學教育一是缺乏司法倫理的訓練,二是缺乏職業技巧的訓練。長期缺乏實踐機會,會導致很多畢業生所表現出的法學素養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設置是法學本科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課程設置能夠使課程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能夠實現“1+1>2”。而不合理的課程設置會讓課程教學效果事倍功半,讓學生在法學學習中承受較大的負擔。在法學本科課程設置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首先,本科階段只是法學學習的入門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往往剛剛接觸法學知識,對法學專業知識的學習也需要一個過程。美國的霍姆斯大法官說:“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由此可見,對于法學的學習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而在專業課程設置中,由于課程課時少、任務緊、壓力大,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熟悉課程復雜的法律知識。因此,這種課程結構的設置往往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法學是一門系統的學科,各個部門法之間雖然彼此獨立,但也存在相互的關聯。在課程設置中,各個部門法不能夠割裂聯系,而要統籌各個部門法之間的課程教學。除此之外,在課程設置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少,重復性內容偏多,也是課程設置不合理的重要體現。3.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在我國的高校中,雖然法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教師中博士比、海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法學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仍然需要提升。教師隊伍教學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一些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法學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踐能力。在大多數高校的法學專業中,教師往往都是法學碩士甚至是法學博士,這些高學歷的教師雖然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但是卻缺乏法學實踐經驗,鮮有在律師事務所、公檢法、國家立法部門工作的經歷。因為這些教師缺少實踐經歷,所以教學效果不佳。其次,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缺陷。例如,從事實體法教學的教師,對于程序法不熟悉;從事程序法教學的教師,對實體法不了解。由于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在教學中只能就程序論程序,就實體論實體,學生在解決法學問題時思維會受到拘束,容易片面地看待法學問題。除此之外,各個高校的師資分配不平衡,具有專業能力的高水平教師往往留在頂尖的高校,這就造成頂尖高校師資力量強,精品課程突出。而剩下大【高教與成才研究】部分高校師資力量薄弱,課程教學效果一般。
三、完善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措施
1.加強實踐性教學現階段,各個高校所開設的實踐性教學偏向趣味性,其法學課程實踐性教學的專業性、系統性普遍不強。因此,高校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程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在實踐性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盛行在英國本科院校的教學方法,即將實踐性教學融入理論課程教學中,采取理論教學課與討論課配合授課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討論的環節,針對爭議的問題抑或是教學案例讓學生進行辯論,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活學活用,將理論知識更好地與實踐相融合,循序漸進地學習實際技能。此外,為了促進實踐教學課程品質的提升,高校應加強對教師實踐教學的考核。要通過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踐教學中,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課程的品質。2.優化課程設置對于法學教學課程,教師要進行統籌規劃,結合法學教學的實際切實優化課程體系。課程的設置需要符合法學教學的規律以及法學教學的目標,還要注重各個部門法之間的聯系,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例如,在進行民法、經濟法、商法課程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對三者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還要科學合理地設置法學專業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民法的基礎地位,先開設民法課程,然后循序漸進地開設商法,最后再開設經濟法。在課程設置中,教師應統籌規劃,合理編訂教學大綱,取消三者之間重復的教學內容,使授課變得精練、簡潔。3.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雖然高校的教師都具備較高的學歷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中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了使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更完善,高校需要打造更加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首先,高校要切實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通過定期開展培訓、派遣教師前往司法實踐活動一線參與實踐等方式,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其次,高校要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在部分專業領域,可以引進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來充實到法學師資隊伍中。最后,針對師資力量不均衡的現象,高校應多方面引進優秀人才。教育主管部門也要鼓勵人才流動,將優秀教師調至基礎較為薄弱高校進行“傳幫帶”。
四、結語
綜上所述,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而作為高校,則承擔著法學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這就需要高校正確認清法學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現狀,尋找現階段的不足,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法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磊.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現狀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01).
[2]韓月萍.論中國法學本科專業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優化[D].西南交通大學,2016.
[3]張倩.新疆高校專業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
[4]宋明玉.論醫事法學專業教育的完善[D].首都師范大學,2011.
[5]張慶華,樸星律.論法學本科專業現代師徒制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經濟師,2020(10).
[6]石紀虎,劉康復.論法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7]劉茜.反思與革新:高校法學實踐性教學的發展之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1).
[8]陳治.我國法學實踐性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創新[J].法學教育研究,2012(01).
作者:彭曉輝 單位:三明教育學院
- 上一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 下一篇: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