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與法制聯系
時間:2022-12-16 03:46:55
導語:社會轉型與法制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袁憶工作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一)公民法治意識的增強和權利意愿的增加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中國社會,公民的法制意識從最初的對法律的畏懼已發展到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二)中國的“民權”和“人權”的發展目前,全球化浪潮不僅僅涉及經濟而且還涉及文化及觀念的范疇。中國也從傳統的“官本位”逐步向“人本位”發展,在憲法的修訂中,也提出了“人權”的概念。(三)社會矛盾日益增加在中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雖然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是制造了社會的裂變和分化。貧富差距的加大,城鄉差距的嚴重使中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由于中國目前社會處于裂變的轉型階段,因此,對于國家乃至社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人治的模式仍然在當前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從而造成了對當前社會管理的力不從心。(一)立法盡管“人權”已經被寫入了憲法,但是,總的來說,仍然和國際人權標準有著較大的距離。對“和諧”的曲解使在立法上沿用以往的“社會管理”的模式,過于重視“穩定”,使人權的價值沒有成為立法中的價值選擇。(二)公務員管理從歷年在公務員考試中的畸高的錄用比例就可以看出來,老百姓對公務員職位的向往之中隱藏了公務員管理方面的缺陷。僅僅依靠宣傳教育,依靠政治學習和模范人物示范作用來解決根深蒂固的腐敗問題,是不可能對其根除的。只有從根本上的制度建設上入手,才有可能徹底解決腐敗問題。從公務員的思想方面來看,“權力本位”的觀念仍然在許多公務員腦海里根深蒂固、揮之不去。這造成了人民意愿無法表達,或者說難以用適當合法的方式來表達,這些問題的積聚會引發各種社會矛盾,諸如說流動攤販和城管之間的矛盾,類似的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矛盾。(三)司法由于在中國司法制度和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使得在解決當前社會矛盾中,中國的司法應對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因為法律的制訂中存在著許多灰色地帶,致使很多本應由法院解決的問題卻不被受理。其次,對“和諧”的錯誤理解使調解受到司法部門的追捧,在司法實踐中充斥著強制性調解。再次,司法腐敗的存在和日益猖獗,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訴訟”的排斥和“官本位”的殘留思想,以及司法的時效性和收益和付出的不均衡性,使得群眾更傾向于通過上訪來尋找“包青天”來解決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中國社會形態發生巨大轉變的這個時期,傳統的管理模式沒有能夠相應改進,從而產生了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v觀全世界,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已充分證明了法治是成功實現社會轉型的必然選擇。因而,中國只有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走依法治國的道路,并切實實行法治,才有可能解決當今社會的種種矛盾,才有可能應對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嚴重的危機,才有可能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平穩過渡。(一)從立法方面入手,保障社會正義首先,在人權保障方面,立法應與國際社會接軌。隨著我國在國際經濟法律方面和國際社會相融合,與之相關的人權方面,也應該受到相應的重視,雖然中國已經是國際上若干與人權有關的公約的締約國,但是,在把公約的條款并入到內國的法律時,力度仍然不足。其次,法律的制定必須更加謹慎。在今后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過程中,應該真正的表達和體現民意,體現法律對終極目標的追求,也就是說,對公平、正義、自由等理想境界的追求。(二)從政府守法方面入手,體現社會正義正如古老的諺語所言,“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政府在自己的行為中,也必須做到依法行事,無論何時,無論何人,無論何事,都要嚴格的遵守法律,破除中國特有的“人情和法律并存”的現象。同時,還要有能夠對政府行為真正起到監督作用的機關,做到權利制衡,使之能夠切實地從法律上保護包括人權在內的各種權利。相對于實體公正而言,程序公正更為具有先行性。因此,政府守法的關鍵問題在于執法者能否嚴格依照程序執法。當沒有程序的公正時,實體公正的價值往往被削弱殆盡。在法治社會中,人們不僅要求正義,而且還要求“看得見的”正義,因此,憲法與法律中必須確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明確規定程序違法亦違法,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①(三)從司法方面入手,實現社會正義在現代社會中,司法對社會正義的實現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無論是私權利之間的爭議,還是公權力與私權力之間的爭議,司法都對結果的正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信訪”、“雙規”、以及法院本身所追捧的“調解”等解決糾紛方式都對司法本身有著強烈的沖擊,司法獨立原則作為當代司法的基石,意味著法官應該是獨立判案,以其專業知識和對法律的恭謙的態度,對案件做出自己的裁判。而在中國,太多的因素影響了法官的獨立性,這也造成了司法中諸多問題,致使不能真正的實施法律??傊?,無論是從立法、守法,還是從司法方面,轉型時期的中國都面臨著許多紛繁蕪雜的社會問題,在傳統社會管理模式應對現代社會轉型方面存在著缺失的情況下,只有切實推進法治的現代化,遵循中共十五大確立的“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完成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的歷史使命,才能構筑真正和諧的現代社會。
- 上一篇:地區的生態林建設綜述
- 下一篇:醫院檔案信息化建設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