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自由價值競爭途徑論文
時間:2022-10-19 09:04:00
導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自由價值競爭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由價值作為法價值中最為重要、最為終極的目標而被人類所世代追捧。體現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自由價值也許更能診釋自由在現實生活的反映。市場經濟活動本是滋生自由的溫床,只有相對范圍內的經濟自由,才可能有效地激活市場本身潛在的力量,給予商事個體更多、更大范圍內的自由成為當代世界各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心。然而,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尤其是對經濟自由的界定更多的情況下是伴隨著對經濟自由與國家干預限度的探討。我國是世界多極化中極為重要的一極,解決經濟自由與國家干預問題也是體制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自由價值、消費者權益保護
一、現代經濟法是對自由價值的真正超越
現代經濟法產生以美國1890年的《謝爾曼法》頒布為標志,其歷史背景在于以完全自由觀念主導的市場經濟出現了較大的經濟危機。自由過度導致市場的無序,市場本能通過自身調節作用解決的問題已無法解決,壟斷、不正當竟爭、商業欺詐成為市場的頑疾。社會強烈呼喚政府的干預與調節。以調節經濟、規制市場為基本手段的現代經濟法應運而生,有效地解決“市場失靈”帶來的經濟危機。經濟法對市場秩序的調控正說明了其基本作用在一定層而上限制了自由,但這種限制自由的機理在于欲實現全社會所有商事個體的最大自由。商事個體以自利為基本理性,運用各種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雖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自己的自由,但卻在另一方面損害了其他商事個體的自由,損害了整個市場的竟爭秩序,而這種自由只是建立在限制其他商事個體自由的基礎上實現的。因此,法律與政府有必要對這種自由加以限制,經濟法利用國家這只“有形的手”干預與調控經濟,實現市場經濟有序、健康的運行。因此,在規制市場秩序時,對個體的限制,即排除不正當競爭、規制壟斷、打擊商業欺詐等行為,是在限制自由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總體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法之自由價值。經濟法對市場的規制與調控就是對自由的真正超越與實現,經濟法為了自由而限制自由。歸根結底,經濟法所充當的角色絕不是在扼殺自由,政府干預的目的也是在最終意義上實現真正自由。因此,制定完善的經濟法律就成為法之自由價值真正實現的保障。
二、違反自由行為的理論解讀
(一)電信資費問題———基于政策的反思
經濟法就應以消費者權益的維護為立法宗旨,這也是基于經濟法之社會整體利益價值觀的體現。消費者處于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終端與中心位置,整個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離不開消費這一必經環節,消費者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原生動力,從總體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是消費者,消費者權利的實現程度能很好的反映市場竟爭秩序與社會發展水平。所以,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就應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價值基點,保護最廣大消費者權益即是在總體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很顯然,這種社會整體利益并非是國家利益,而是國家在法律的框架下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因此,很多情況下由于政府監管缺失以及自身利益的考慮而損害消費者利益,這是現今中國社會所極力解決的大問題。其根源就在于政府在市場監管中的角色極為重要,處于弱勢群體地位的消費者如想保護自己的利益,形成有序的競爭秩序都需政府的監管。所以,基于經濟法立法宗旨的探討而對政府監管的反思是對消費者權益最好的維護。我們可以發現,現今中國許多公用企業,雖然他們表而上脫離了政府,完全企業化,但是政府(行政機關)仍對其享有自身利益,在公用企業形成壟斷之際,政府監管的缺失及利益混同是形成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最大問題。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信息產業部的內部政策有關,他們并沒有把保護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而考慮的焦點是怎樣維護競爭者的利益,以及由此帶給自己的利益。政策的制定雖在表面合法化,卻在實質上試圖將市場競爭封鎖,人為地為這些電信企業制造壟斷地位,這些都是與現代市場經濟極為不相符的,行政機關沒有擺正自己的監管角色,沒有建立經濟法立法宗旨的觀念,是不可能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的,最終受到損害的卻只能是可憐的消費者。然而,政府政策的制定者們也同樣是消費者,或許出現此種矛盾情況只能說明“權力尋租”帶來的收益會忽略自身消費者這一弱勢角色。
(二)全國牙防組”違規認證問題———政府監管的缺失
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運行不可或缺的是政府監管,如果監管的缺失會使竟爭秩序混亂,損害同類經營者的不正當竟爭行為、壟斷行為會大量出現,在最終意義上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利益的維護本應成為政府監管市場所著重保護的價值目標。對消費者的保護應是政府監管角色的價值基點與利益平衡趨向所考慮的首要目標。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全國牙防組對媒體承認,他們不具備認證資格,二十多年來,他們對多種牙膏的認證卻讓許多消費者信以為真。全國牙防組表示,他們之所以未經批準對企業的產品進行認證,是為了推薦好的口腔護理產品幫助中國老百姓更好地進行口腔衛生護理。但記者調查卻發現,其所進行的試驗缺乏科學、嚴謹的設計,得出的認證結論也有夸大成分。據某企業透露,如果不給錢,牙防組就不給認證。全國牙防組向多少認證企業收取了多少贊助費,這些錢又是怎么花的?全國牙防組負責人曾表示,這些經費都經過了審計,而且有專門的審計報告。但全國牙防組沒有向公眾公布關于審計的任何信息,誰進行的審計,審計結果又是什么,至今都是一個謎。專職人員為兩人,1992年開始對口腔保健品進行認可和推薦的全國牙防組截至目前已對9種產品提供了認證。
我國現有的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際上只對符合規定的認證機構準予設立,而對非法機構不審查,再加之,工商機關只對生產商品的企業進行檢查與監督。因此,導致此類機構不合法的情況存在10多余年,在消費者心理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消費者不斷考問行政機關的監管角色,引人深思。“權威機構”違規認證說到底是由政府監管缺失造成的,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我國當前立法中確實存在許多漏洞,許多違法問題沒有得到法律的規制。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行政機關執法不力也是造成問題的關鍵。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依靠于市場中每一個相關環節的綜合協調,政府監管也是如此,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應及時做出市場調杳,審查市場中有哪些“權威機構”符合法律規定,非僅僅是將合法認證機構公布在網上就萬事大吉,而是真正的對廣大消費者負起責任,發現違規認證機構應及時取締,這樣才在最大限度內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理想途徑———自由競爭的回歸
經濟法實現其價值目標的終極狀態就是對自由的追求,是對現有自由價值的真正超越。然而,自由的實現離不開政府的有效監管?,F代市場經濟環境中,實現政府良性市場監管下以保護自由競爭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剂拷洕ㄗ陨硖N含的自由價值有助于我們探討自由競爭狀態的真正回歸問題,實現市場自由競爭狀態不是追求絕對自由,不是個體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時隨心所欲的自由,而是從消費者權益維護的角度來界定自由的范圍及其限度。自由競爭的真正回歸首先源于對制度的思考。前面我們已經談到政府監管的缺失問題,這些都是由于現存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同法律法規之間存在沖突與需要相互協調問題。再加之,我國實現訴權的成木與門檻過高,使消費者很難在現有的訴訟制度中獲勝,比如,部分法官就認為“知假買假’行為人不是消費者,糾紛發生時而不給予其合法的消費者地位。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對于籠統,標準很難把握。同時,對于一些小額訴訟不能很有效地發揮懲罰作用。當然,中國當前在消費維權方而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建立公益訴訟制度,當行政監管缺失時,當懲罰性賠償不能很好的懲罰不法經營者與生產者時,某些商事個體就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所以,公益訴訟的有效建立,就是在政府監管外實現消費者權益維護的目的。公務員之家
其次,自由競爭除了基本制度設計的保障外,還源于市場環境無形的建構,這也是社會成員需要共同努力的結果。對于經營者與生產者來說,應在道德的約束范圍內,努力以自己的質量、服務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實現市場真正的公平竟爭。“優勝劣汰”的決定權應交給消費者。同時,社會信用機制應廣泛的建立,社會誠信應成為評價競爭者唯一的尺度。另外,市場秩序中自由競爭狀態的出現少不了媒體的監督,媒體正確而又恰當的監督是實現消費者自由選擇權的有效保障,其對不良商品的披露真正的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使競爭者不敢公然違背傳統的商業道德,當其侵權時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自由競爭的真正回歸不在于拋棄政府對市場的監管,而恰恰是彌補政府監管的不足。對自由競爭的探討源于對消費者合法的保護,實現自由競爭的有效途徑也許是各方而綜合因素的結果,但是其基木的核心在于全體社會成員都意識到市場秩序的有序運行有助于所有個體利益的實現,只有市場競爭環境良好的狀態下才能實現社會財富的總體增量。市場經濟發展依靠于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市場規則的實現,也許自山競爭的回歸正是解決市場秩序維護問題最好的良方。
[參考文獻]
[1]李臣杰.消費維權不能依賴行政權.參考黑龍江晨報,2007-3-15.
[2]謝曉堯.競爭秩序的道德解讀.法律出版社,2005.
[3]蔣安.經濟法理論研究新視點.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 上一篇:電力局創先爭優黨建工作匯報材料
- 下一篇:廉政與創優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