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教學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4-16 05:42:00

導語:經濟法教學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法教學問題及策略

1經濟法課程在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目標不明確。經濟法的教學思維里,理論教學主宰課堂,存在著只要理論過硬,獲得職業能力就很容易的錯誤思維導向。認為只要把經濟法基本理論框架灌輸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將經濟法概念、經濟法原則適用于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在這樣的觀念和學科知識體系下,實踐教學擺脫不了對理論的依附,實踐課成為理論課的演繹和附庸,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沖突和分離的現象比較嚴重”。

1.2課時不足,理論教學與實踐脫離。經濟法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采用難度適宜、貼近生活的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動腦思考,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經濟法內容多、課時少、任務重,教師害怕因分析案例占用時間而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就采取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的形式,把大量課時用于理論教學,而實踐教學縮短或取消,結果使得學生發現、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難以提高。

1.3考評方式單一。教師考評學生,通常是用形式單一的期末考試作唯一的評價標準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滿足于把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學生關注的焦點是考試,認為學習就是死記硬背教師講過的章節,把高中時代的應試教育模式潛移默化地延伸到高職院校的學習中,這樣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是無法滿足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的。

2改善經濟法教學現狀的對策

2.1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合理的內容體系,體系學以致用思想。在經濟法教學中引進互動式教學模式,并明確教師和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各自的角色定位。在師生互動型教學中,教師能否運用好啟發性的教學技能,能否做到循循善誘,對師生互動型教學的效果具有決定性意義。首先,要設定一定的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在經濟法教學中企業法的學習告一段落后,布置了這樣的思考題: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當我作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時候,我會選擇哪種企業形式?其次,教師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對互動過程的引導。

2.2改革課程結構,合理安排課時?!敖洕ā闭n程的教師應當以有益于學生的培養為宗旨,對課程的設置做更合理的安排,如:第幾學期開設該課程才是科學的,多少課時才是合理的,此前能否用適量的學時開設必要的先修課程等。另一方面,爭取用一定的選修課的課時開設經濟法專題化內容,滿足不同方向學生的需求。由于課時總量的限制,經濟法律專題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這樣使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更富針對性和實效性。

2.3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體系。

考核體系應兼顧學生能力培養的不同方面。

1)通過筆試考核學生對整個課程相關理論的掌握。

2)應用能力的考核,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每組分別就一項專題進行分析,如對一份公司章程草案進行分析和修改;對一份合同從甲乙雙方角度提出修改建議等,既可以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又可以培養合作意識。

3)法律意識培養方面的考核。可以就幾個社會熱點的法律事件,由學生選擇其一,結合相關法律進行分析和述評,培養他們從法律視角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