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視野下企業社會責任探析
時間:2022-10-17 09:30:10
導語:經濟法視野下企業社會責任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發生巨大的變革,推動經濟法的改革與創新,企業社會責任得到深化。為此,本文將以經濟法為研究背景,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經濟法;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與探討
企業在現代化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從企業在市場發展中的運行情況來看,企業運行中的社會責任問題依然存在,并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企業沒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經濟法視域下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內容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運營的重要參與成員之一,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縱觀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運營內容以及發展狀況,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忽視對環境的保護以及資源的合理利用,成為浪費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主體。企業的生產效益與國家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在社會發展中具有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責任與發展使命。
(一)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能夠為員工工作提供就業平臺,員工能夠為企業發展奉獻個人力量,二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生存與發展中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從企業責任視角分析,受我國行政立法部門對企業所提出的各項規定以及《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各項法律體系中的各項要求影響,企業在運營過程應嚴格按照各項法律規章以及行政政策對本企業的員工承擔相應的責任,尊重員工的隱私權,為員工提供一個平等、自由、和諧、法制的工作環境,積極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定期對員工給予培訓與指導,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
(二)企業對環境的責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在傳統經濟發展中,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發展經濟的的同時浪費大量的自然資源并對生產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為全面落實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工作,企業需要提高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積極履行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社會責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工作,深化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發展理念,盡可能降低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積極奉獻一份力。
(三)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股東作為企業的所有者和直接出資者,按照出資者的出資程度,可將企業股東分成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其中大股東在企業運用過程中具有直接決策的權利,中小股東的切身利益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個重要關注點。為確保企業中小股東的利益不受侵犯,企業在整個運營過程具有維護企業中小股東的社會責任以及法定義務。
(四)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在“以人為本”戰略體系的影響下,“顧客就是上帝”的相關思想日益深化,直接表明消費者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與價值。企業是否能夠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否能夠達到預計的經營戰略目標同消費者的最終抉擇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在企業運營與發展過程中,通常處于弱勢地位,為此,企業積極承擔起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顯得尤為重要,例如保證產品質量的責任、保證產品安全的責任、提供產品真實信息的責任、確保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責任、對消費者進行宣傳教育的責任、注重消費者求償權的責任等。
(五)企業對債權人的責任
債權人作為企業利益的重要關系者之一,同企業之間具有債券給付關系,與企業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企業是否能夠保證債權人的根本利益,直接關系企業債權人是否能夠從企業發展中獲取相應的利益。股東作為企業的所有者,企業股東同企業債權人在企業運營過程處于不同的利益地位,債權人很難在企業運行中享受實體權利,導致企業債權人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企業保障債權人的利益是一項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
(六)企業對社會公共事業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應做好回饋社會的公益性工作,積極履行社會公益責任,對殘疾人、孤寡老人、未成年人給予更多的關注,定期開展公益活動,提升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公共形象,促進社會發展,推動企業的進步。
(七)企業對所在社會居民的責任
企業的日常運營活動會對所在社區的整體規劃、科學教育、環境衛生、公共交通等方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降低對周圍社區的影響是企業的一種道德責任,這種責任與法律責任相比具有極強的社會性,對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公眾形象具有直接影響作用。
二、經濟法視域下構建企業社會責任體系辦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模式已從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經濟法律體系從無到有,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社會責任日益明確。
(一)全面落實經濟法法律體系的完善工作
現階段,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約束主要依靠道德途徑,法律制度方面涉及的相對較少。為提升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重視,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應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為基礎,構建經濟法法律體系,并在我國社會發展中不斷對經濟法法律體系進行完善與整合,在經濟法中明確企業發展中必須履行的各項社會責任,使企業能夠全面、正確了解到社會責任的內涵以及應用原則。
(二)全面實施司法裁判其他辦法聯合工作
企業的社會責任具有可訴性,僅依靠法律體系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約束與管理是無法完全迎合社會實際發展需求的,需要司法部門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約束與管理時通過行政處理、民間調節、私下和解等方式進行處理,以此應對社會發展中的各種企業社會責任問題。
(三)全面提升司法部門法律制度執行能力
從我國經濟法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立法內容來看,其中宣誓性立法內容相對較多,懲罰性立法內容相對較少,且懲罰內容缺乏力度,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企業受個人利益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運行過程,寧愿以違背法律為代價從中獲取個人利益。因此,我國司法部門應不斷提升法律制度的執行能力,增強法律制度對企業行為意識的約束性,提高法律制度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重視。
(四)全面完善企業社會自認內部治理機制
自治、自管是一種從根部上約束企業行為、管理企業行為的有效辦法。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社會行為的法治性日益突出,企業應不斷提升自身法治意識,將法治管理納入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定期對企業內部員工進行法治教育,提高企業員工對社會責任的重視,從員工視角、股東視角、消費者視角、債權人視角、環境視角、社會公益視角、社區居民視角出發,全面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并構建企業內部治理制度,落實企業內部管理工作。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基于經濟法背景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分析,明確企業在發展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突出員工、股東、消費者、債權人、環境、社會公益、社區居民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力,充分說明企業嚴格遵守經濟法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從立法視角、司法視角、企業視角分別出發,為構建企業社會責任體制提出有利建議以及優化策略,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使企業能夠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人文思想建設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毅濤.經濟法視野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完善[J].商品與質量,2012(S2):234-235.
[2]羅海林,楊秀清,劉燦.食品安全、標準化與消費者參與———以經濟法視野中的企業社會責任為視角[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0,12(02):53-59.
[3]胡元聰.外部性視野下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法分析[J].甘肅理論學刊,2008(04):103-108.
[4]張新艷.經濟法視野下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構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151-153.
作者:張欣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
- 上一篇:經濟法社會責任原則探究
- 下一篇:高職汽車技術營銷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