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文化立法保護與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08 11:23:30
導語:醋文化立法保護與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山西醋文化不僅具有多重的價值意義,還承載著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山西醋文化具有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有力保護與管理山西醋文化,進而推動山西省經濟穩健發展與文化不斷繁榮,有必要就山西醋文化制定地方性法規。山西醋文化的立法保護與管理的第一出發點與最終歸宿是“行善治”“保民生”以及“促發展”。就山西醋文化的立法保護與管理而言,可以從科學準確定義山西醋、規范山西醋的生產工藝、高度重視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合理扶持與發展醋產業、明晰有關行政執法主體及其職能五個維度著手。
關鍵詞:山西醋文化;立法保護;立法管理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重要根基和血脈,代表著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的興衰。[1]“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中華民族精神追求的高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之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2]基于此,要想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必須充分發掘與利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與深厚土壤基石之上,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斷建立屬于自己的文化自信。[3]
一、問題的提出
醋的古稱為醯、酢。早在《周禮》中就有“醯人掌共醯物”之詳細記載。晉陽(今山西太原)為我國食醋的發源地,史稱公元前8世紀晉陽便已有醋坊,春秋時期已遍布大小城鄉。到北魏時《齊民要術》總共記述了22種制醋方法。于明代問世的《本草綱目》等知名古籍中有諸多關于醋的記載。而民間亦流傳著許多關于醋的傳說與典故。[4]醋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是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的重要參與者與積極貢獻者。醋不僅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還具有營養價值、醫藥價值。我國的醋種類繁多,制作歷史悠久,制作工藝考究,口味風格差異化明顯,地域分布廣。而山西人民對醋有一種特殊的文化情結和濃厚的歷史積淀。山西人不僅善于制醋,而且也熱愛食醋?!皳袊{味品協會統計,近20年來,中國居民家庭食醋的消費總量呈上升趨勢。食醋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調味品,人均消費量為1.7kg/a,山西省人均消費量2.6kg/a”。[5]山西醋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同時,除了包含文化學知識之外,山西醋文化也蘊含了營養學、醫學、藥學、生物學、化學、地理學、歷史學、藝術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知識,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山西醋文化的立法保護與管理有助于增強對山西省特色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助于在新時代不斷堅定文化自信,進而提升山西省特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與影響力。[6]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截止2020年2月12日,一方面,在北大法寶網以“山西醋”為標題進行檢索,沒有找到一部地方性法規;另一方面,在北大法寶網以“陳醋”為標題進行檢索,未找到一部地方性法規;此外,在北大法寶網以“醋文化”為標題進行檢索,亦未找到一部地方性法規。為了有力保護山西醋文化,可以選擇制定地方性法規的邏輯通路與實踐路徑。
二、山西醋文化立法保護與管理的背景
眾所周知,醋不但是山西省的重要特產之一,還是山西的一張優質代言名片。山西醋的釀制歷史極其悠久,據考證,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山西老陳醋是我國四大名醋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醋”之贊譽,以色、香、濃、醇、酸五大特征著稱于世。我國微生物學鼻祖方心芳先生在《山西醋》中講道:“我國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與鎮江醋。鎮江醋釅而帶藥氣,較山西醋稍遜一籌,蓋上等山西醋之色澤、氣味皆因陳放長久,醋之醋身起化學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偽制,不愧為我國名產?!盵4]從古至今,醋對山西省的發展變遷具有不小的推動力和影響力。多年來,山西老陳醋的品質一直居四大名醋之前列?!澳壳吧轿饔写灼?00多家,年產量30多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年消費量1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食醋消費省。”[7]但是,雖然早在2009年底,山西省財政廳等六部門就聯合發出了《關于促進山西醋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簡稱《醋八條》),并成立了促進山西醋產業加快發展領導組。但就目前而言,即便山西省擁有如此眾多的食醋品牌,卻沒有一家食醋生產企業上市。值得關注的是,多年以來,因為包裝較差、附加值較低、產品同質化較嚴重、品牌營銷較滯后、創新力較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山西醋的“老大哥”地位自從二十世紀末就遭遇嚴峻的挑戰,以鎮江醋、保寧醋、永春醋等為代表的食醋不僅在全國打響了品牌,有的已經走向了世界。比如,位于江蘇省鎮江市的恒順集團作為一家食醋生產企業,成為我國現今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產企業、全國同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恒順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高達40億,年銷售超過20億,其中主營銷售12個億。目前,恒順集團的色醋、白醋等產品,廣銷50多個國家并供應我國駐外160多個國家使(領)館。恒順集團的產品先后5獲國際金獎、3次蟬聯國家質量金獎,是歐盟地理標志產品、中國名牌產品。[8]基于此,對山西醋文化進行立法保護與管理顯然已迫在眉睫。從立法學角度來看,由于“立法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涉及宏觀的體制與機制,又體現為微觀的各個環節與細節”,[9]對山西省醋文化進行專項立法保護與管理有助于傳承和發展山西省醋釀制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而山西省醋文化立法必須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才能經得起實踐的反復驗證與理論的長期論證。目前已有上位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等行政法規;《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西省旅游條例》等省級地方性法規。
三、山西醋文化立法保護與管理的五個維度
(一)科學準確定義山西醋
對山西醋的定義是對其加以保護與管理的首要前提與重要基礎?;\統地講,山西醋是指在山西省這一行政區劃內生產制造的各種各級醋的總和。山西省是我國制醋產業當之無愧的“大本營”,全省有數量可觀、質地好口碑好的醋生產企業,品種有老陳醋、陳醋、雙醋、名特醋、特醋、晉醋、熏醋、味醋等等。如果采取比較規范化的表述,那么,山西醋可以指在山西省境內生產、采用傳統工藝制造加工,具有獨特風味品質的釀造食醋。對山西醋給出科學準確的定義,既能確保立法資源以及行政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還有利于將山西醋作為山西省的一張地方特色名片與文化品牌加以宣傳推廣。
(二)規范山西醋的生產工藝山西醋作為一種
極具地方特色的食品,生產工藝的規范可行是保證其口感、風味和品質的必要一環。山西醋的生產工藝是社會各界所高度關注的事項。而生產工藝只有規范可行,才能在最佳時間最大范圍地激發出山西醋的生命力、活力與動力。針對山西醋生產工藝這一重要事項,可以分別從以下幾點對山西醋生產工藝加以規范:其一為主要原料;其二為制作方法;其三為時間節點。以山西老陳醋為例,首先,山西老陳醋的主要原料是高粱、麩皮、谷糠和水;其次,山西老陳醋的制作方法是以大麥、豌豆所制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經酒精發酵后,再經固態醋酸發酵、熏醅、陳釀等工序釀制而成;最后,山西老陳醋的時間節點為陳釀期一般為9—12個月,有的甚至長達數年之久。[4]以主要原料、制作方法、時間節點三大要素為出發點,既有助于確保山西醋生產工藝具有規范性與可行性,又有助于將山西醋生產工藝不斷傳承下去,發揚廣大。
(三)高度重視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山西醋系具有山西省獨特魅力與特色文化的城市名片、知名品牌,山西醋的品牌價值極其豐富且十分重要,目前已有水塔、紫林、益源慶、美和居等一批享譽全國的山西醋知名品牌。多年以來,山西醋集體商標與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保護面臨著一些問題,假冒注冊商標屢禁不止。[11]為了保護山西醋的品牌價值,暢通山西醋的貿易途徑,有必要高度重視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而高度重視集體彭凱:論山西醋文化的立法保護與管理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意味著必須依法依規打擊套用、冒用、盜用山西省的水塔、紫林、美和居、益源慶等國內知名醋品牌進行商業活動等行為,遏制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造假等侵權行為。山西省人民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應加強保護山西醋的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并加快建立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產品雙重保護機制與統一審核標準程序的步伐;應當在山西醋產品上標注集體商標與專用標志制度;應當規定可以同時申請山西醋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制度;應當規定建立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相關管理制度;同時,要作出禁止關于山西醋的偽造、混淆、誤導、仿冒等行為的規定。以上種種措施不僅有助于對山西醋的傳統生產工藝加以保護,繼而傳承與弘揚山西醋文化;也有利于維護廣大消費者與在山西省境內合法生產醋的企業的合法權益,規范山西醋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活動,還有助于提升山西醋產業的總體水平與市場競爭力,繼而帶動山西醋行業的綠色健康發展。這恰恰可以正面反映“地方立法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地需要通過地方性法規才能解決的具體問題。”[12]
(四)合理扶持與發展醋產業合理扶持與發展
醋產業是保護管理類地方性法規的組成部分。作為食品行業一類的山西醋行業要想健康茁壯地成長,在很大層面需要合理扶持與保護。為了在保護、管理兩大層面上得以有力落實具體規定,為了整個地方性法規體系的完整與內容的銜接,合理扶持與發展醋產業應引起山西省及有關設區市的立法者的足夠重視,并直接將合理扶持與發展醋產業納入到山西省有關的地方立法當中。合理扶持與發展醋產業主要從規劃、扶持、資金、引導等四個層面進行合理設計。首先,在規劃層面上,應當規定省、設區的市兩級人民政府應將山西醋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堅持同步規劃與同步實施;其次,在扶持層面上,應當規定扶持鼓勵山西醋生產者就傳統工藝、技藝展開保護、發掘、整理,積極主動地培養傳統工藝、技藝的人才,并扶持鼓勵山西醋生產企業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展開生產、教學、研究、培養等系列合作,將現代生物釀造等先進技術進行及時有序的推廣,重視基于傳統特色的釀醋技術的研究發展等。再次,在資金層面上,應當規定積極鼓勵支持社會資金對山西醋產業的投資,加大對山西醋生產企業在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減排節能、創建品牌、保護環境等領域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最后,在引導層面上,應當規定正確引導山西醋生產企業執行良好農業規范、良好衛生規范、危害分析、控制點技術等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積極支持山西醋生產企業開展有關國際認證。上述種種規定均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對山西醋進行產業扶持與發展,最終將山西醋產業納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之中。
(五)明晰有關行政執法主體及其職能任何地
方性法規均需要行政機關來予以具體執行與切實落實,而明晰行政執法主體及其職能是實施地方性法規的重要保障。具體來講,明晰的行政執法主體應當有省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以及有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企業征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等等。具體來說,其一,省人民政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要將山西醋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納入到本行政區劃內的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并及時向社會公布并組織實施;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對山西省境內醋的國家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并向社會及時公布評價結果。其二,應當規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山西醋國家標準對所有生產企業每年至少抽查一次并及時公布結果,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開展上述監督檢查時有權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三,應當規定知識產權的管理與保護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山西醋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要強化日常管理,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并依法打擊侵犯山西醋知識產權的行為。其四,應當規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注銷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資格,停止山西醋生產企業使用專用標志的具體情形,或者由山西醋集體商標所有權人收回山西醋生產企業集體商標使用權,并對外公告的具體有關情形。其五,一方面應當要求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企業征信主管部門要把山西醋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環保信用評價、集體商標的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使用等情況納入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以加強對山西醋生產企業的管理;另一方面,應當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制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建立山西醋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以此來客觀詳細地記載許可頒發、日常監督、違法行為等具體關聯事項,并及時向社會公布。其六,應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具體由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企業征信、公安、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這些部門在監管中如果發現山西醋生產企業違反有關規定,應在指定的工作日內互相書面通報,接到通報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作出相應處理等等。
四、未來的展望
“中華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文化類型,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中最優秀的文化因子”。[13]山西醋是充分凝聚了山西省歷史與地理、文化與智慧的優秀產品,把山西醋文化產業抓好用好,不但能夠積極樹立山西省的整體良好形象,還能夠不斷轉變山西省的經濟增長模式與發展方式,進而造福山西省人民,增加山西省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上文的簡單分析與初步探討,可以找到對山西醋文化進行保護與管理的五個維度。而上述五個維度只有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為山西醋文化的保護與管理提供堅實有力的立法保障。這五個維度可以成為山西省人民的智慧結晶與現實回歸。而上述五個維度亦是對地方立法應當具有一定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與地方特色性的某種確認。上述五個維度只有不斷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才能為美麗山西建設、幸福山西建設、和諧山西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唯有立足于山西實際、解決山西問題、服務山西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改善山西民生,才能源源不斷地釋放出“立法能量”?!拔覈胤搅⒎ǖ闹匾δ苤辉谟诩皶r地將地方改革實踐中涉及的新問題、新事項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14]當下的學界應該重視以地方制定的具體地方性法規為樣本進行基礎性和精細化研究,以地方制定的具體地方性法規為樣本可以著眼于地方實際情況,發掘出地方立法具備的特色性。究其研究意義,大致而言,一方面可以為完善地方立法進行思考與作出努力,另一方面能夠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綠色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意見或構想。只有對某一具體地方立法加以精細化研究,才能有助于地方問題的妥善解決,充分發揮地方立法“行善治”“保民生”以及“促發展”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易連云,王春華.傳統文化觀與當代學校德育改革定位[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79-88+194.
[2]林青.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論述及其時代價值[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20-27.
[3]高瓊.五個維度解讀傳統文化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6):11-13.
[4]佚名.山西老陳醋[EB/OL].
[5]周程程.山西轉型“又一村”老陳醋產業孕育百億“蛋糕”[EB/OL].
[6]趙瑋.傳統文化觀視域下山西醋文化的建構與傳播[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306-309.
[7]佚名.我國出臺綜合措施保護山西“老陳醋”[J].中國釀造,2010(01):8.
[8]佚名.恒順集團公司介紹[EB/OL].
[9]盧護鋒.地方立法的精準化路徑:基于立法選題的思考[J].政治與法律,2019(03):77-88.
[10]韓飛燕.基于山西醋文化的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J].西部學刊,2019(19):130-132.
[11]戚紹燕.一條龍“山寨”山西醋落法網全部被判刑[EB/OL].
[12]毛雨.地方地方立法工作分析與完善[J].中國法律評論,2018(05):187-202.
[13]賈軍霞.文化自信觀:內涵、價值及路徑選擇[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17-19.
[14]鄭泰安,鄭文睿.地方立法需求與社會經濟變遷——兼論地方立法權限范圍[J].法學,2017(02):135-146.
作者:彭凱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煤礦綜采機電設備管理措施
- 下一篇:農村財政支農存在問題及優化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