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商業賄賂的經濟理論策略
時間:2022-04-10 12:01:00
導語:小議商業賄賂的經濟理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商業賄賂現象目前在我國較為嚴重,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什么是商業賄賂,商業賄賂在我國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法律論文商業賄賂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有效地反商業賄賂,本文對這些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商業賄賂現狀反商業賄賂經濟學分析
國家已經把反商業賄賂作為2006年反腐敗工作的重點,中央政府何以如此重視由來已久的商業賄賂問題?據國際機構(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發表的報告顯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商業賄賂情況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商業賄賂事件時有發生。為此中央決定在2006年聯合18個部委對商業賄賂進行專項整治,那么什么是商業賄賂,它在我國如此盛行的原因,存在的主要危害,如何才能有效地反商業賄賂,筆者從經濟學角度作了初步的探討。
一、商業賄賂的內涵
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商業賄賂行為的特征有三:
(1)主體是經營者,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作為商業賄賂主體的經營者不限于法人,除法人外,還包括其他組織和個人。法人也不限于企業法人,還包括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
(2)目的是為銷售商品或者購買商品,即為達到商業目的,通過賄賂手段,獲取優于其他經營者的競爭地位。
(3)手段主要可以歸結為兩種,財務手段和非財務手段。
二、商業賄賂盛行的原因
1.內部因素
(1)在賣方市場條件下,買方可能行賄。因為產品供不應求,賣者擁有的產品不愁賣不出去,比如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這種情況下,眾多買者競相求購市場中為數不多的產品,問題的關鍵在于誰能買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價格不管是否存在管制,買者都有為了自身利潤最大化而使用一切可能手段的動力得到某產品,一切可能的手段當然也包括商業賄賂。
(2)在買方市場條件下,賣方可能行賄。因為產品供大于求,賣者擁有的產品價值的實現經常會遇到困難。眾多的賣者競爭數量相對較少的買者,賣者在自身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自然有了使用一切可能手段達到此目的的動力。一切可能的手段當然也包括賣方行賄。由此可見,無論是買方行賄還是賣方行賄,行為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商業賄賂行賄者之所以存在的內部因素。至于受賄者,在不考慮被查處的情況下接受他人賄賂的過程本身就是自身利益增加的過程。
2.外部因素
(1)法律規定的處罰不夠嚴厲。與其他國家相關法律相比,我國有關法律對行賄受賄者的懲罰輕得多。比如美國的《海外反腐敗法》對行賄者懲罰極為嚴厲,公司一旦卷入賄賂丑聞,面臨的不僅是法律上的責任、公司商譽的損害以及巨額罰款,還有大大提高的運營成本。
(2)執法過于寬松。我國現行的刑法理論中,受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或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其實,在公有制占優勢的我國,國有獨資公司、控股公司和各事業單位中的廣大工作人員都有可能成為受賄主體。
(3)行賄受賄取證較難。由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與會計體系不夠完善,商業賄賂的形式日趨多樣化,手段越來越隱蔽,所以我們對于賄賂罪的調查力度明顯偏弱。因此,就會出現子公司在中國行賄逍遙法外,母公司在美國接受懲罰的尷尬局面。
(4)整個社會對商業賄賂的認識不到位。雖然禁止商業賄賂的法律條款早在1993年就寫進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但是整個社會對商業賄賂的認識仍然十分模糊,不少企業把法律明令禁止的回扣行為與正常折扣混為一談。在工商部門查處時,拒不承認自己的回扣事實,對回扣造成的社會危害更是不以為然。有的企業甚至把工商部門的正常執法行為告上法庭??傊?,商業賄賂行為主體,內部有動力,外部環境也造成事實上的許可,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目前的中國為什么商業賄賂已成為某些行業的“潛規則”。
三、商業賄賂存在的危
害商業賄賂存在多方面的危害,在筆者看來最主要的危害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扭曲了資源配置方式經濟學相關理論告訴我們,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效率較高的體制,這一點也得到了中外實踐上的證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依靠具體的市場機制來發揮作用。改革開放至今這個目標基本得到實現,之所以說是基本實現,主要原因在于本應由市場進行配置的資源在某些行業和領域由于商業賄賂的盛行而變成了由關系網來配置資源的困境。
2.異化了市場主體行為在商業賄賂存在的商業環境中,市場主體的行為出現了異化。無論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為了獲取交易條件或者交易機會他們往往采取賄賂相關當事人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在這樣的商業環境中誠信的企業在競爭中反而處于劣勢?,F實中,面對這樣的“潛在規則”,企業自身往往無力對抗,只能屈從“潛在規則”以避免在競爭中失去市場機會和份額。
3.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無論是財務手段還是非財務手段進行的商業賄賂通常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商業賄賂被某些學者標榜為市場經濟的潤滑劑。而這個潤滑劑構成了產品或服務交易成本的一部分,這部分交易成本最終要得到價值上的補償,往往構成產品或服務價格的一部分,這就必然增加消費者負擔,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4.國家的稅收受到影響商業賄賂的存在使國家和集體蒙受巨大的損失,形成國家、集體財產被私人大量侵吞的后果。據商務部的統計資料表明,僅在全國藥品行業,作為商業賄賂的藥品回扣,每年侵吞國家資產約7.72億元,約占全國醫藥行業全年稅收收入的16%。
5.影響中國的投資環境許多跨國公司進入我國,一方面要適應我國現有的商務環境:不行賄很有可能失去市場;另一方面又要受到美國《海外反腐敗法》等法規的制約。兩難之下,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嚴重的商業賄賂問題必將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環境瓶頸。
四、有效反商業賄賂的對策建議
從經濟理論上說,反商業賄賂行為,對于商業賄賂主體,無論是行賄者還是受賄者,其所得的凈收益(賄賂所得減去賄賂的成本)小于零還不一定是有效地標志。另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整個社會反商業賄賂的收益要大于其支出的成本。雖然,無論對于整個社會還是對于個別行賄主體,收益與成本的計量都比較困難,但這兩個不等式可以作為我們打擊商業賄賂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上,有效地治理我國目前嚴重的商業賄賂現象,筆者認為必須多種手段齊抓共管:
1.制造輿論,倡導市場主體誠信經營。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個市場主體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全社會的繁榮與進步,因此有效地反商業賄賂現象,我們決不可以打擊市場主體對自身利益的追逐,但我們可以利用媒體和政府的力量制造輿論,倡導誠信經營、遵紀守法。
2.加強立法,加大法律對商業賄賂的處罰程度。我國與商業賄賂相關法律規定的不完善與不合理,勢必使大量商業賄賂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曝光、立案和處罰,同時也意味著商業腐敗被發現的幾率很低。目前正在進行商討的《〈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將商業賄賂犯罪的主體擴大到公司、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3.加大法律的執行力度。除了依靠法律明確商業賄賂的范圍和制裁措施之外,法律執行力度決定著反對商業賄賂的成敗。我們現在的各種法規并不少,但是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根源就在于法規在實際執行中大打折扣。當商業賄賂實際上成為某些行業的潛規則時,如果相關法規執行不力,那么不依照潛規則行賄受賄的企業和個人反而會蒙受損失,如此一來商業環境根本無法清凈。
4.對存在商業賄賂現象的機構加強制約。法律的監督成本相當高,有時候甚至高到難以執行的程度。例如讓法律來監督每一個醫生是否收受了回扣,實際上是不太可行的。而讓各大醫院來監督醫生則容易得多,如果醫院對于接受賄賂的醫生嚴厲制裁,對于行賄廠家的藥品拒之門外,那么醫生和經銷商自然不敢造次。所以我們可以在醫療、電信、金融、建筑等商業賄賂重災區采取這樣的手段來減少商業賄賂現象。
5.讓市場機制進一步發揮作用。部分國有企業成為商業賄賂的溫床,主要是這些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不足,對于成本的變化不敏感。在完全的市場機制下,企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商業賄賂的存在對于采購方來說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成本的提高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就會千方百計防范自身的采購漏洞,將工作人員收受商業賄賂發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受賄的可能性降低了,行賄的自然就少了。
總之,嚴重的商業賄賂現象扭曲了我國的資源配置方式,異化了市場主體的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影響了我們國家的稅收入,同時還損害了中國的國際聲譽。只有根本消除商業賄賂存在的土壤,加大打擊力度,我們才能夠擺脫商業賄賂的困擾,還中國企業一個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1]梁東黎劉東著:微觀經濟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2]楊曼:把脈商業賄賂[N].市場報,2005年12月14日。
[3]余豐慧:釜底抽薪懲處商業賄賂[N].證券時報,2006年1月4日。
[4]王靖:對商業賄賂及不正當回扣行為的法律探析[J].集團經濟研究,2005年13期。
- 上一篇:小議股指期貨風險與風險管制教育
- 下一篇:探索股指期貨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