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問題分析
時間:2022-12-29 09:24:46
導語: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是農村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本文分析了當前農村交管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優化農村交管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農村交通建設;道路交通安全;鄉村振興;交通管理體制;四好農村路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的薄弱環節。農村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交通設施、管理機制和群眾安全意識等薄弱,同時農村路線復雜交錯,線路較長,管理范圍較廣,很難精準管理,導致交通事故頻發。此外,農村警力有限,交管任務繁重,必須依靠更科學的管理措施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促進鄉村交通安全和全面振興。
我國農村發展水平不均衡,南方地區經濟發展相對先進,而西北等地區發展相對落后。此種經濟發展差異客觀存在,當前存在的交通管理差異較大,各地要采取不同的交通管理措施?;诖朔N背景,各地應以因地制宜為基礎,采用因勢利導的方針,對管理體制進行優化,強調差異化、有效性建設,杜絕一刀切。應落實能動性改革和管理,杜絕面子工程,促進實效性工作。應進行頂層設計,切實落實[2]。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安全責任監管。在監管落實中必須明確監管主體。但在實際工作中,安全責任監管通常主體不明確,責任劃分不精細,極易發生監管漏洞。在管理優化中,應促進黨政綜合治理,完善量化考核體系,改變單一的考核形式,促進多層級考核。應在農村建立督查試點,加強責任監管。在交通安全治理中,應從源頭切斷交通危險因素,但源頭治理實踐難度較大。在進行源頭治理時,需要開展大量高難度工作,內容較為復雜。而在現有管理中,缺少風險分級制度,在隱患排查措施方面也尚未完善。在交通安全管理建設中,應加強源頭管理、積極消除隱患,建立風險分級制度,促進全面風險管控。
2農村交通安全治理策略
為加快振興鄉村腳步,促進農村經濟又穩又快發展,構建現代化農村交通治理方案,應以黨委為領導核心,各級政府落實監管職責,促進社會各界全面協同,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并積極提供法治保障。應建設與農村交通管理適配的安全管理框架,加強管理機制研究,探討實效性管理方法,保證農村交通安全形成科學的治理格局,促進“共建、共治、共享”落實。
2.1優化管理體制
農村交通管理體制應結合時代要求,基于客觀發展需要,改造傳統管理體制,構建創新管理體制。在創新體制建設中,應健全督查監管機制,創建跨區域治理機構,以道路為依據設置相關機構。對于行政級別低于省級的行政單位,交通安全治理可實行垂直管理制度。在管理體制方面,基礎保障是法治保障,推進過程中黨政部門與社會力量應給予充分支持,綜合多方力量進行治理機構層級化建設,落實“共建、共治、共享”,構建交通安全治理良性機制。在農村交通管理中,交管部門主要分為三級,分別為縣級管理、鄉級管理和村級管理,針對不同級別公路應制定路長制度,明確不同層級責任劃分,細致劃分各條道路的監管督查責任人。地方政府管理與基層交通組織應完善工作銜接,避免管理斷層,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同步建設管理保障措施。應建立社會化的交管機制,保證落實綜合性治理。在既往工作中,交管工作主導職責由政府負責,在新管理時期,仍然應以政府為交管主導,與此同時應對考評工作加以完善。道路交管屬于社會性問題,也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建設。以公安機關為例,在農村交管中不僅需要負責安全綜合治理,同時必須為黨政部門提供建設性意見,從公安管理角度審視交管缺陷,促進完善管理。在交管工作推進中,領導部門是黨政部門,但主要執行部門是公安部門。應明確此種執行思路,以此為要求,促進黨政各級別部門加強隊伍建設,優化管理考核機制,落實常態化管理機制,并對交管資金保障做出明確規定。交通安全治理的導向是風險評估監控,對于交通風險應具有其前瞻性管理意識,定位核心風險因素,加強高風險人群管理。相關調查顯示,在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中,以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為主,該類人群缺少青壯年監護管理,交通安全意識普遍較薄弱,自我保護意識差,對交通規則不了解或不重視,因此成為交通安全治理的薄弱環節,具有高風險。對此,應開展入村教育宣傳,通過走訪農戶或組織校園宣教等方式,加強老幼群體管理,為老幼人群提供特殊交通安全教育。通過定期宣教和交通安全知識調查,提高老幼群眾安全意識。應將此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內容和重點內容加以落實,保證執行質量。在農村,車輛方面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客運面包車與摩托車,在肇事車輛中此類車輛占比較高。面對此種嚴峻態勢,應加強牌證管理,對缺少牌證的車輛進行嚴格管制。對面包車年檢進行重點監管,避免應報廢車輛上路,通過專項整治,促進違規車輛全面清查。在治理落實中,此種檢查頻率應≥3次/月,進行集中清查,落實全面整治。對于面包車和摩托車駕駛人員應進行重點安全教育,促進安全教育理念滲透,在開展道路檢查時,將上述對象作為必檢對象,加以重點警示監管。除此之外,應推進農村放管服,針對農村摩托車駕駛考核設立單獨考場,分批次開展流動車管考核,全面消除無證駕駛情況[3]。應加強積極激勵,以引導配合監管。既往農村道路交管成績表明,各地執行力度不同,落實效果不同,重視度也存在較大差異,最終導致工作成效出現明顯差異化。對于治理成績落后的部門,應嚴格遵循交管懲治制度,該罰則罰絕不姑息,對長期成績落后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落實問責制度,保證有過必罰。對于監管成績優秀的單位,應樹立典型,予以通報獎勵,配合績效獎勵制度,鼓勵單位和個人,頒發集體表彰和個人表彰,有突出表現和突出貢獻的人員,應特殊獎勵,組織經驗分享演講。在集體獎勵方面,設置獎品為先進警務裝備,激發集體榮譽感,促進后進單位知恥而后勇,調動內因和能動性,促進良性競爭。
2.2加強部門協作
農村道路管理工作內容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僅通過某一部門或某一單位的努力難以實現全面管理,而是必須以多部門協作為重要支持,發揮協同力量,實現綜合助力。在管理落實中,應建設安全督查制度,保證治理機構組織結構完善,采用垂直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并實施聯合工作機制。在安全責任管理中,應完善責任體系,促進黨政部門參與監督。應創建多層級、全面性考核體系進行治理工作量化和質控監督。聯合管理機制方面,應采用縱橫聯合的模式,在管理系統縱向層面中,體現政府監管作用,由政府主抓治理工作,掌控發展方向;在橫向管理層面,積極促進相關部門協同合作,促使相關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在此過程中,各職能部門應自覺、主動協同參與治理,尤其是交通管理部門、公安系統和應急管理部門,應最大化發揮自身職能,為交通安全治理提供助力[4]。在部門協作中,應提升隊所融合質量,對交通警力進行整合,將警力部署至一線。促進警力入村,以村為單位安排民警或輔警,保證警力部署落實到村,加強實質性管理。應促進交警和保險公司合作,建立合作勸導站。督促保險公司人員深入農村,協同交通勸導員工作,加強安全宣傳,促進一線信息采集,同時聯合排查安全隱患,增強事故及時處理能力,擴大安全管理覆蓋面,同時積極提升機動車投保率。路長制度方面,應加強財政保障完善,設置路長崗位,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專人專職?;鶎优沙鏊撠煴O管、指導路長工作,開展定期考核,強化道路隱患巡查,積極開展違法勸導。應采用串點排查模式,保證村道車輛全面管理,加強道路巡查,及時發現、阻止交通違法行為,予以批評教育和積極改正。隨時排查隱患,及時上報風險或事故,一旦發生風險事故有明確責任人擔責。政府應保證資金投入,促進村道交通環境優化。應加強交通治理責任意識,持續完善管理,積極推進村道設施建設。對于臨近河流山谷或急轉彎等高風險路段,應規范建設安全防護設施,對于重點風險路段予以特殊建設和監控,降低交通風險,做好物質保障。在平交道口區域,應加強五小件建設。應采用硬隔離措施,科學使用警示標識,有效設置警示樁、減速帶,在彎道區域應設置反光鏡,重要關卡設置警示爆閃燈。通過以上設施布置,構建更完善的交通安全屏障。應加強村道照明建設,提升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性。
2.3創新治理模式
為提升交通安全治理成效,應創建全新的治理模式,從交通風險源頭進行治理。在交通安全治理中,主要包括五個核心要素,即管理、環境、道路、行人和車輛。應調動公路和交通相關行業,完善道路相關保險落實,促進消防助力,加強醫療保障,綜合上述行業力量,體現各自職能。此外,應開創社會參與渠道,引導相關支持力量作為協同力量積極有序參與其中。在農村交通管理中,應重視村民的參與力量,促進村民自治,組建自治委員會。應加強技術應用,公安交管部門應通過科技手段對農村出行特點進行數據分析,完善科技裝備使用,促進信息化交管,提升技術化執法水平。交通安全治理改革的最終預期為促進農村道路安全通行,促進法治化交管治理,提升農村交管智能化水平,促進專業化和社會化交管制度建設。在此過程中,公路管理部門和交通管理部門、醫療、消防和保險等單位應突出行業優勢,提供專業支持,主動承擔農村交管社會責任,促進交通安全。結合村民自治,促進行人車輛文明出行,優化出行環境。政府組織加強監管同時,積極動員行業協會參與,發揮非政府組織力量。應全方位進行交通安全宣傳,開展相關教育培訓,完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機制。應加強法治化交管建設,在法治化要求下落實安全責任。積極開展與農村道路交通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實施定期評估和積極完善。應針對農村道路交通特殊性,制定針對性安全管理法規。應強化智能化建設,探索創新交管勤務模式,完善建設緝查布控系統,進行堡壘式交管,綜合技術手段提升交管質量。應強化非現場執法質量,完善技術能力。應結合科技手段促進農村出行特點研究,完善技術化設備配備,加強交通安全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信息化農村交管。應強化專業化執法,培養和使用專業交管人才,落實責任制度,促進安全責任主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有效體現行業優勢。交通安全培訓方面,應開展駕駛員培訓,加強機動車規范管理,動態監控道路運行情況并及時排除交通隱患,增強交通管理水平專業化[5]。
2.4促進技術應用
在村道基礎設施建設中,應積極開展數據化警務管理?!稗r交安”是針對村道交通安全而研發的交通管理App。應積極應用和推廣該App,以該系統為管理工具,加速轉變農村交管思維,在管理中融合更多技術因素,促進科技交通管理。應進行“農交安”培訓,加強交通督導,分析交管現狀,為交通安全評估提供數據支持,促進科學研究和事故判定等。應在農村建設智能防控體系,應用綜合視頻監控,聯合路口電子警察監控,構建交通管理網絡。應加強電子監控投入,對視頻點位進行完善布局,派出所和村道監控聯網。派出所可通過網絡調取錄像以及巡查路段,進行技術化交通管理。在公安交通管理中,農村派出所是基礎作戰單元,應落實警務終端應用,加強緝查布控,對于違法車輛,應實行線上預警協同線下攔截的監控管理模式,精準有效地打擊交通違法行為。應使用動態監控系統進行聯網交通管理。創建信息交互通道,交通運輸管理單位通過監控網絡進行系統巡查監控,發現違法行為及時上報信息,公安機關收到信息后輔助交管部門開展聯合懲戒。在交通壓力更大的重要節假日,重點監管客運車輛,加強班線安全隱患排查。向公安機關推送超載車輛信息,公安部門獲取線路、車型和車牌信息后,根據信息設置攔截關卡,嚴格懲治超員超載行為,預防群死群傷事故,促進交通安全。
3結論
綜上所述,在實際治理工作中,應從管理機制、部門協作和治理模式三個方面開展實效性工作,規避安全風險,消除安全隱患,促進社會全行業助力,增強創新管理意識,積極開展能動性管理,逐步增強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質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參考文獻:
[1]胡聲凌,壽小霞.關于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議[J].道路交通管理,2021(4):46.
[2]張憲雙.為農民春耕生產“保駕護航”:四平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市交警支隊開展春耕期間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J].吉林勞動保護,2021(4):24.
[3]蘇交軒,董澤銀.全力整治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隱患[J].汽車與安全,2021(1):43-44.
[4]阮景紅,黃俊,張卓清.論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道路交通管理,2020(11):40-41.
[5]胡學究.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兩站兩員”的建設[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0(4):25-27.
作者:王燁 朱鶴群 單位:巢湖學院 經濟與法學院
- 上一篇:加工中心磨削淬火件加工工藝探討
- 下一篇:綠色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