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探析
時間:2022-06-26 09:31:33
導語: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在金融形勢動蕩環境下,企業應審時度勢,沉著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目前,國內各大企業積極探索實踐經營模式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轉變,供應鏈管理模式逐漸融入企業競爭過程。而采購管理作為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是降低管理部門業務沖突,提升生產實效的一條捷徑。文章以供應鏈管理模式為切入點,討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采購方式現狀,深度挖掘當前采購管理所面臨難題,探究嘗試執行多種并行措施進行完善,進而推動國內各類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得以有條不紊的進行。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模式;采購管理
一、改革開放背景下我國采購方式的現狀
目前,國內各大企業生產方式以集中采購較為常見,以分散采購為輔助,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截止到2017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32114.3億元,較去年同口徑增加6382.9億元,整體提升24.8%左右,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大約12.2%和3.9%。從政府采購結構來看,貨物類采購規模為8001.8億元,工程類采購規模為15210.9億元,服務類采購規模為8901.6億元。貨物、工程、服務采購規模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比重分別為24.9%、47.4%、27.7%,服務類采購規模占比首次超過貨物類,主要是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深入推進,促進服務類采購需求增加,帶來采購規模大幅增長,服務采購范圍由保障自身需要的服務不斷向社會公眾提供的服務快速拓展。由表1可看出,2015年~2017年間,國家政府采用金額比例是逐漸增加的。
二、我國現階段采購管理模式所面臨問題
(一)采購周期和批量問題。通常情況下,采購是構建供應鏈的主力軍,采購決策直接決定供應鏈接質量及標,企業和客戶,且容易在某種程度上增加采購管理的復雜程度。采購成本,相反的采購績效隨之升高,才能形成有效采購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供應鏈中供應商的管理、周期以及批量的確定,均是公司降低采購成本的重中之重。(二)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在國內各企業之間掀起了關于管理科學的競爭浪潮,傳統采購在理念上發生了根本轉變。當前階段,絕大部分企業十分注重對相關戰略供應商的嚴格挑選,從而減少供應商各類風險的產生機率,除了要保障供應商所供應產品的質量外,還應對質量源進行有效把握。(三)采購策略和采購流程。管理者于各個主題領域中所在的立場其實就是采購策略的表達方式,在對采購策略進行擬定時,需將以下內容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如,采購產品的形態、產品生命周期階段、年需求量、各供應商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采購總金額等等。從某種角度來看,企業采購工作執行方向受到整體采購策略的限制,而采購流程主要面向部門任務及部門職責等,應盡量避免所制定流程的繁瑣化,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全面優化及調整,確保有效發揮其及時性。
三、新背景下采購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優化采購流程。在采購管理中,采購流程是其基礎組成部分,合理性的采購流程有助于采購成本的優化和企業績效的改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采購流程的滯后性逐漸顯現,需在結合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重點圍繞客戶需求這一服務對象進行重新規劃,適應多變的外部環境。對于采購流程的重組,除了要制定統一標準,加強各部門協同能力及合作能力外,還應確保企業、客戶、供應商三者之間的合作性與交流性,實現相互之間采購信息的共享,快速完成對信息的有效傳遞,全面優化采購運行機制,此外,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引入各類新型科學技術。(二)推行聯合庫存管理。目前,在國內部分行業領域內,基本已實現了企業庫存管理向供應商責任范圍的積極轉變。將庫存管理任務交由供應商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保證供應商在實踐中各類經濟效益的獲得。因為在供應商和客戶達成相互合作關系后,供應商業務范圍持續擴大,依靠收集來的更精確的數據來指導計劃和穩定生產。對企業而言,與供應商聯合開展庫存管理的形式,不僅有助于企業庫存的有效清除,且有助于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采購管理都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過程。在加大采購管理建設力度的同時,選擇科學合理的采購管理模式,對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優化企業市場競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揚芬.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國產配套件項目采購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53
作者:谷華 單位:山西省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 上一篇:自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探究
- 下一篇:高校采購管理過程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