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價格扭曲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09 05:37:00
導語:煤炭資源價格扭曲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文獻綜述;現階段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及其稅費政策;煤炭成本缺失分析;煤炭資源成本補償的政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礦產資源補償.從社會角度看就是礦產資源生產和再生產問題、理論界關于礦產資源的價值構成的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礦產資源成本應包括取得成本、勘探成本、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四類閉、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我國現行煤炭資源稅費政策及其存在的問題、現行資源稅費政策與煤炭開發存在問題的相關性、我固煤炭企業現行成本構成、完全成本理念下的煤炭企業成本、構建煤炭企業完全成本、完善煤炭企業外部環境等,具體請詳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快速持續增長態勢,其中,煤炭能源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我國經濟的騰飛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但由于成本缺失.我國煤炭資源價格扭曲現象明顯,資源價值長期以來不能得到充分補償。造成在經濟增長的背后.煤炭資源浪費及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峻的挑戰。走出這一困境,必須進行改革和制度創新,開展煤炭資源補償,妥善解決煤炭資源成本缺失問題,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
一、文獻綜述
礦產資源補償.從社會角度看就是礦產資源生產和再生產問題,從企業內部看,就是成本補償問題。
從社會再生產角度看,理論界關于礦產資源的價值構成的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資源地租理論。該理論認為,礦產資源的價值表現為資源所有權對礦產資源的租金,礦產資源的租金體現了礦產資源的價值,是礦產資源使用價值上的“國家所有權壟斷”的體現.其形式包括征收礦產資源使用費、資源稅等。二是資源耗竭理論。該理論認為,礦產資源具有耗竭性特征,即不可再生性。從這一理論出發,要求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應解決好礦產資源耗竭性補償問題,亦即解決代際間資源配置和利益共享問題。三是外部性理論。礦產資源具有準公共品的屬性,其外部性表現為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從這一理論出發,在資源開發和利用問題上,就應該解決外部經濟性區域對外部不經濟性區域的補償問題。這三種理論各有側重從而也就具有一定的互補性質,從這些理論出發,在確定一種具體的資源的價值時。既要從所有者具有的所有權角度考慮其由于具有對資源的獨占地位而應獲得的對資源開采利用的收益,同時也要考慮資源的稀缺性補償和對外部不經濟的消除成本因素。從企業成本補償角度看,目前西方會計界的看法是,礦產資源成本應包括取得成本、勘探成本、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四類閉。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有學者從大循環成本理論的角度,對自然資源成本的構成問題進行了研究,將其劃分為生成成本、再生成本、恢復成本(或稱環境成本)、替代成本、服務成本(或稱生態成本)五類翻。煤炭資源是存量有限的非再生自然資源,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稀缺性。雖屬非共享資源,但具有潛在的共享特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外部性等因素是導致資源配置市場失靈的原因。而政府的宏觀調控是糾正市場失靈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全面認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成本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煤炭生產價格形成機制,以完善的市場為導向,以政府的合理調控,尤其是公共財政政策作為手段進行煤炭資源有效配置,才能實現煤炭資源的合理利用、環境的保護和改良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現階段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及其稅費政策
我國煤炭資源的配置和價值補償經歷了從計劃配置、無償使用到市場配置、政府調控、有償使用的曲折轉變。至今這種轉變還在進行中。
(一)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2004年煤炭產量達19.56億噸。煤炭資源在我國的能源政策中占據非常關鍵的位置,有效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據有關資料預測。即使我國政府采取積極穩健的替代能源政策。到2050年,我國的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也將在40%以上。由此可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的支柱產業。但現階段,在我國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
1.資源配置不合理
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各類煤礦2.8萬多座,其中國有大型煤礦2000多座,我國現有鄉鎮和個體小型煤礦2.6萬多處,是世界各國煤礦數量之和的7倍以上,中小煤礦企業過多,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浪費大。
2.安全生產問題較為嚴重
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問題較突出,煤礦企業特別是中小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意識不強,煤礦企業安全投入存在歷史欠賬。百萬噸死亡率較高。
3.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目前,我國煤礦塌陷面積已達40萬公頃,矸石累計堆存所占面積為1.6萬公頃。煤炭開采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較嚴重破壞,每年排放的礦井水達22億立方米,選煤廢水4000萬噸。我國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70%的顆粒物排放均由燃煤造成,已造成我國30%的國土面積受酸雨的影響。
(二)我國現行煤炭資源稅費政策及其存在的問題
按國際慣例。煤炭資源稅費體系主要是以政府收費為主,通過征收具有政府收費性質的權利金,輔以準收費性質的礦區租金和入門費(紅利)的方式調節煤炭資源配置和補償。我國是稅費并存,共同調節,即征收資源稅,同時又征收具有收費性質的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和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
1.我國現行煤炭資源稅費政策
與西方歐美國家較為簡明的煤炭資源稅費體制比較,我國的煤炭資源稅費則相對較為復雜。
(1)煤炭資源稅。煤炭資源稅是一種從量稅,現行稅率為0.3-5元/噸。國家作為煤炭資源的所有權人,對經營應稅煤炭品的企業、個人。無論其性質、規模、開采條件、礦藏豐度如何,都要征收資源稅,滿足煤炭資源的價值補償要求?,F行資源稅己成為我國現階段資源價值補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煤炭資源補償費。資源補償費實行從價征收,計征依據是煤炭品的銷售收入。征收標準隨資源品的種類而異。我國煤炭資源補償費的征收主體為采礦權人,征收對象為脫離自然秉賦狀態的煤炭品,但對有利于節約和環保的某些領域,如從廢石中回收煤炭品等可以免繳資源補償費。從我國資源補償費的性質和使用方向看,資源補償費具有明顯的資源耗竭性補償的性質,體現的是資源的經濟價值和資源的跨代間價值補償的要求。
(3)煤炭資源探礦權價款和采礦權價款。煤炭資源探礦權價款是指國家將自己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價款。煤炭資源采礦權價款是指國家將自己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4)煤炭資源探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使用費。兩費是進入煤炭資源勘探和開采領域的最基本特許費用,是礦業權人為獲得相應的特許權而向所有人支付的一種特許費,其本質是礦區土地的租金,是對礦區資源價值進行補償的一部分。征收兩費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閑礦區土地的閑置不用;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救資源補償費標準過低的不足,減輕資源開采過程中的負外部性。
(5)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和安全生產費用。安全生產費按照“企業所有,政府監管,確保需要。規范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專門用于改善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提取煤炭企業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的主要精神是,政府對煤礦環境和礦山生態恢復進行評估后,按照基本恢復礦山環境和生態功能的原則提出具體的恢復目標和要求,要求煤炭企業按煤炭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預提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列入企業成本,按照“企業所有,政府監管。??顚S谩钡脑瓌t繳入地方財政指定的銀行賬戶??顚S?。專項用于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
(6)排污收費制度。2003年出臺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新的排污收費項目包括污水排污費、廢氣排污費、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排污費和噪聲超標排污費。與過去相比,新的排污收費制度按照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以及污染當量計征,并提高了征收標準。
2.我國現行資源稅費政策存在的問題
(1)有關資源稅費標準過低。如排污收費,2003年以后收費標準雖有所提高。但還不足以彌補當期的污染治理成本,更不用說對過去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彌補了,并且尚有部分污染源依然還未納入到排污費的征收范圍內。過低的煤炭資源稅費標準,一是導致國家煤炭資源所有權得不到充分補償,國家財政收入流失;二是資源稅費無法反映煤炭資源的真正價值,其經濟杠桿調節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三是煤炭企業資源品成本構成缺失,造成煤炭價格過低。推動企業低成本擴張,導致企業暗虧嚴重;四是企業和個人獲取礦業權的經濟成本過低,導致資源開發領域中小企業過多,資源分割較嚴重。影響資源利用整體效益。
(2)資源稅費制度存在缺陷。如煤炭資源價款制度,“雙軌制”問題依然比較嚴重。據統計,我國約15萬個礦業權中僅有2萬個左右是通過市場機制取得的。此外,探礦權采礦權評估制度建設滯后,也影響探礦權采礦權價值實現。
(3)一些重要稅費政策缺失。一是國家煤炭資源貯備制度還沒有建立,影響能源和經濟安全;二是平衡資源輸出和輸入地區利益的轉移支付制度沒有建立起來,不利于消除資源開發的外部性影響。
(三)現行資源稅費政策與煤炭開發存在問題的相關性
由于受現行資源稅費制度的缺陷影響,我國現階段煤炭企業成本構成具有突出的“不完全成本”特征,煤炭資源品價格中與資源價值補償相關的成本計提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與直接補償相關的成本計提不足。如價款制度缺陷明顯,礦業權取得上還存在“雙軌制”,礦業權一級市場上的招、拍、掛制度在現實中實行的也不夠理想,企業或個人獲取礦業權的進入成本較低,煤炭資源價值的直接補償在制度上得不到充分保障。二是資源價值的消耗補償和環境補償不足。由于我國煤炭資源稅費中與煤炭資源消耗補償和環境補償有關的煤炭資源補償費、資源稅、排污收費等不僅都存在標準低的問題。而且像煤炭資源補償費、排污收費等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征收困難和征收不足等問題,提取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2006年以后才建立,并且還處于試點階段。所有這些因素導致與資源消耗補償和環境價值補償相關的成本計提不足。這反映到煤炭資源品成本構成中,必然體現為資源品成本構成缺失,再加上國家對電煤價格的控制壓制了這一部分資源品價格的上漲要求,煤炭資源品價格形成機制被扭曲。
可以看出,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如環境問題、安全問題、資源配置問題等,都能從稅費政策缺陷導致的資源品不完全成本定價制度上找到其內在原因。
三、煤炭成本缺失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資源困局和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在煤炭資源價值理論、煤炭資源耗竭理論以及外部性理論等的影響下,煤炭價值補償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
(一)我固煤炭企業現行成本構成
我國煤炭資源企業的成本構成主要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上繳國家的各項資源稅費。包括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礦區使用費、排污費等,其中的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主要屬于使用者成本,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屬于直接成本,排污費屬于外部成本。第二類是各項專項資金,如維簡費、安全保證金等。第三類是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成本,包括各種原材料支出、勘探費用、電力、折舊基金、人工工資、福利基金等。
(二)完全成本理念下的煤炭企業成本
所謂“完全成本”,是在資源價值理論支持下,為使資源的使用和消耗得到全面補償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非常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資源產品成本概念。對資源企業而言,其資源產品的“完全成本”應包括三個部分:第一,直接成本,即資源勘查、開采、加工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支出。如我國現有資源稅費體系中的勘探開采費用(對應兩類價款)、人工成本等屬于這一部分第二,資源耗竭補償成本(代際成本),又可稱作使用者成本.主要是對資源價值的直接補償,如礦區地租等。第三,外部性成本(環境補償成本),主要用于補償、消除資源開采對環境的損害。下面以“完全成本”理念為支撐,探索煤炭企業應具備的完全成本構成。
1.煤炭使用者成本
煤炭資源使用者成本,實際上是對煤炭資源耗竭的補償,在國外主要表現為權利金,在我國主要包括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和礦權補償費等。
2.煤炭生產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在煤炭資源勘探和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煞譃閮刹糠郑阂皇敲禾抠Y源勘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二是煤炭開采所發生的費用。
(1)煤炭資源勘探費。我國新增煤炭資源的找礦普查和必要詳查費用由政府負責。詳查和精查費用由礦業權人負責。資源勘查成本差別很大,據經驗推算,我國煤炭資源詳查和精查成本平均噸煤1元左右。按資源回收率40%測算.噸煤承擔資源勘探費2.5元左右。
(2)探(采)礦權價款。我國長期以來煤炭成本中不包括煤炭的礦業權價款。由于礦業權取得上“雙軌制”的存在,至今大部分企業實際還沒有繳納價款。
(3)煤炭生產企業工資性成本。煤炭是高風險、高勞動強度產業.煤炭生產企業的工資性成本應該包含礦工的各項勞力補償和勞動保障:一是煤礦采掘工人、熟練技術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二是煤礦職工艱苦崗位津貼,如煤礦井下津貼、班中餐、夜班費等:三是煤礦企業應承擔煤礦職工的各項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費用。
3.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主要指保護和治理礦區的環境成本f包括煤礦轉產成本和安全生產成本)??煞譃榄h境預防成本和環境損失成本。環境預防成本是指為實現一定的環境資源保護目標,在煤炭生產之前或過程中制定并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構建并運營環境保護工程設施而發生的成本。環境損失成本是指因環境破壞、資源枯竭而產生的企業內部損失和企業外部損失。
煤炭環境成本具有較為突出的行業特點。從目前煤炭環境成本的構成范圍來看,環境成本補償不足,需要結合煤炭再生產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以及煤炭環境成本的特點,對煤炭環境成本進行完善。
四、煤炭資源成本補償的政策建議
煤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資源,與石油、天然氣、水和土地等一樣,其價格很難做到完全由市場來定價,必須加強政府對資源配置的宏觀調控,促進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永續利用,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一)構建煤炭企業完全成本
構建企業完全成本,逐步建立起以完全成本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供需雙方協商定價和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是實現資源合理開發.價值充分補償.環境有效保護,生產安全有序的必然選擇。
1.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影響煤炭企業成本涉及的常規項目主要有材料、工資、福利基金、電費、折舊、井巷工程基金、大修理基金、地面塌陷賠償費、排污費、維簡基金、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資源稅等,成本很不完整,存在較大缺失。為此,要完善現行煤炭企業的成本構成。建立企業完全成本制度,使包括外部成本在內的各種成本向煤炭價格內部滲透,將煤炭開采的礦權取得成本、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成本、安全生產成本以及資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等列入企業成本核算范圍。通過外部成本內部化,社會成本企業化。逐步建立起以完全成本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供需雙方協商定價和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
2.對煤炭資源價值進行充分補償
(1)提高部分資源稅費標準。適當提高煤炭資源補償費費率,探索建立煤炭資源補償費浮動費率制度,充分體現國家對資源性資產的收益權。適當提高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收費標準,完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逐年遞增機制。提高資源稅稅額,并將資源稅由按銷售量計征改按儲量計征。
(2)改革煤炭資源稅費體系??梢詤⒄諊H慣例,建立以權利金為核心的資源稅費體系:一是將“煤炭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和“資源稅”合并統一征收權利金,適當提高權利金費率水平,由目前的平均1.18%提高到8%左右。二是將“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更名為“礦業權出讓金”。要通過招、拍、掛等市場方式實現探礦權和采礦權價值,防止人為壓低進入門檻。三是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更名為“礦地租金”?!疤降V權采礦權使用費”相當于一種最低權利金.不管是否進行勘查活動,只要占有礦業權就應當征收,避免礦業權人閑置不用。
3.強化外部性治理成本的提取
(1)改進排污收費制度。一是立法明確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原則。盡快出臺煤炭污染物“總量控制”實施辦法及配套政策,對煤炭排污總量控制的目標、總量設計、調查檢測、總量分布、適用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二是實施排污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刹扇≌袠?、拍賣或政府定價等方式有償出讓,形成排污權的一級市場。對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范圍和交易方式作出明確規定,確保排污權在二級市場上能夠正常交易。建立企業減少排污的激勵機制,對積極減少排放、積極出售排污權的企業從資金、稅收、技術等方面予以扶持。三是逐步提高現行排污收費標準、擴大收費范圍。切實做到污染者必須付費.重污染者必須多交費。改變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或治理成本問題,促使企業參與排污權交易。
(2)建立環境治理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應盡快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三方面合理分擔環境成本的方式建立起礦區環境和生態恢復機制,推進徹底治理。本著“誰投資、誰受益”原則通過市場機制多渠道融資引入社會資金進入,通過讓社會投資者分享治理后的土地使用權等權益的方式換取相關環境治理和恢復資金投入。對不屬于煤礦企業職責或煤礦企業無力承擔環境治理的問題,由政府根據財力分步解決。
(3)調整資源稅收政策。一是加快煤炭增值稅改革,盡快將煤炭生產型增值稅轉換為消費型增值稅;二是開征或提高高耗煤、高污染產品的消費稅目和稅率.減少煤炭資源消耗和排污水平;三是改革資源稅稅制。變從量計征為從價計征.同時提高資源稅稅額標準,抵制對煤炭資源的粗放型開采和利用;四是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和關稅政策,對煤炭出口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優惠;五是鼓勵煤炭企業對廢氣、廢物、廢料實施回收循環綜合利用。對此免征或減征增值稅。
(4)完善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一是要加大安全費用的提取,規范安全費用的使用。按照“企業負責、政府支持”的原則,完善地方政府、企業共同增加煤礦安全投入的機制,建立煤礦安全生產設施長效投入機制,建立穩定的安全保障資金渠道。二是要提高煤礦傷亡人員的賠償標準,建立規范的工傷保險體系。三是加強工傷險制度建設。國家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建立更為規范的工傷保險體系,企業必須為勞動者提供及時足額的工傷保險。四是要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政府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可提前向從事煤炭生產的企業征收一筆費用,交由財政監管,事故發生后用于搶險救災和善后處理所需資金。
(5)建立衰老煤礦企業轉產資金制度。加快資源枯竭和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煤礦關閉破產政策實施步伐,為從政策上支持這些企業實現行業平穩轉移和妥善解決關閉破產煤礦遺留問題,建議專門設立衰老煤礦企業轉產資金。
(6)建立對煤炭資源生產地的補償機制。一是征收礦業城市補償費。建立對煤炭資源生產地的橫向補償機制。二是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基金,建立對煤炭資源生產地的縱向補償機制。同時,還可在國家財政轉移支付項目中增加生態補償項目,建立有利于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煤炭資源豐富、經濟落后地區為保護環境對煤炭資源暫不開發而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給予補償。
(二)完善煤炭企業外部環境
市場經濟條件下,煤炭資源的配置及其價格形成必須以市場調節為基礎,良好的市場環境是實現通過市場機制發現煤炭資源真實價值和實現其充分補償的必要條件。
1.逐步解決煤炭價格“雙軌制”問題
加快推進煤價與電價的聯動改革.協調好兩個行業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逐步解決煤炭價格“雙軌制”問題,實現煤炭價格并軌運行,使煤炭價格能充分體現其完全成本??煽紤]設置五年左右的改革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對物價水平影響較大的用煤大戶(如火電企業)給予扶持措施,幫助其緩解煤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同時,可考慮通過動用財政補貼政策對相關弱勢群體進行直接補貼,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2.完善煤炭資源產權流轉機制
(1)明晰煤炭資源產權關系??砂凑照蠓珠_、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分開的原則,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煤炭資源勘探出資人與煤炭資源勘探企業法人、礦業生產經營法人財產制度,并對這種財產權予以明確的法律保障。
(2)完善煤炭資源產權交易的兩級市場。從煤炭資源產權交易形式看,煤炭資源產權交易市場由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組成。煤炭資源具有明顯的準公共產品屬性,必須引入煤炭資源使用權通過市場競爭有償獲得的產權安排制度。煤炭資源產權一級市場必須由國家壟斷,在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前提下,對煤炭資源應采取招標和拍賣的方式出讓,促進煤炭資源產權市場化。對煤炭資源產權交易的二級市場,必須嚴格規范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出租、抵押等市場交易規則、程序;明確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市場退出機制:明確探礦權人和采礦權人的權利義務;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市場中的中介服務機構管理等。
3.加強小煤礦治理
針對我國小煤礦的特點,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嚴厲打擊非法開采行為,嚴防已關閉礦井死灰復燃;二是限期關閉年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下(含3萬噸)的礦井以及布局不合理、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三是提高準入條件,嚴格控制新、改、擴建礦井的規模和數量。在采取上述行政手段的同時,為配合小煤礦的關閉和資源整合工作,要研究制定相應的財稅經濟政策加以引導;一是要完善相應的退款、退費制度;二是對關閉的合法小煤礦,按照核定的礦井生產能力為依據,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三是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轉產扶植、結構調整、就業培訓、困難補助等經濟政策和鼓勵政策;四是在通過“新設合并”和“吸收合并”等方式推進煤礦企業內部進行資產整合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社會資本參與煤礦購買整合。
4.加大財政勘探投入
為滿足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煤炭資源的需求,應建立和完善煤勘基金(周轉金)制度。在初期,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預算內安排支出,國家礦業權有償出讓收入,中央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折股后的股權以及股權變現和紅利收入?;鸾⒑?。應逐步引導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投入,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形成滾動發展的良性投入機制。煤勘基金應重點用于支持國家與地方加大對煤炭資源的預查、普查和必要的詳查,從根本上解決煤炭勘查投入和煤勘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
5.制定促進和鼓勵煤炭資源節約的財政政策
一是制定鼓勵煤炭開發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針對我國煤炭資源的特點。中央財政可考慮專門設立國家煤炭重大基礎技術研究專項。同時鼓勵煤炭企業參與,對企業研發投資予以利息補貼。二是創新節能政策和制度,促使用煤企業節能降耗,降低單位產值能耗。三是運用財政稅費扶持措施,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開采建筑物下、鐵路下、水體下的煤層和極薄煤層,對此給予免征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以及企業所得稅減免的方式進行鼓勵。四是研究制定生產和使用煤制油、醇、醚等替代燃料的財稅優惠政策,鼓勵煤炭深度加工轉化。五是加強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循環經濟建設。六是將財政稅費等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結合,建立嚴格的煤炭資源利用監管制度,對煤炭企業的煤炭資源回采率實行年度核查、動態監管。七是根據國家資源發展戰略,建立國家煤炭礦產地儲備制度,對部分己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實行儲備,不進行開采,以備后需,國家應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對貯備地區進行財政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