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成本管理保障效益最大論文

時間:2022-06-18 08:51:00

導語:投資成本管理保障效益最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投資成本管理保障效益最大論文

摘要:建設項目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項目投資成本的管理水平直接決定著項目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項目投資成本管理與控制是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

關鍵詞:投資項目;管理;成本控制

建設項目投資成本的管理與控制過程貫穿于項目的規劃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工程發包與施工階段和工程竣工結算階段,在此過程中應體現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特性。項目投資成本的控制是在保證工程質量效果和合理工期的前提下,減少資金投入,把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的額度內,以取得最佳的投資效益。

在整個項目團隊中,建立價值伙伴關系。從建筑規劃設計公司、景觀設計公司、施工圖設計公司到總承包方、景觀公司、其他各分包實施單位以及材料設備供應商,我們推行從合作伙伴關系轉變為價值伙伴關系。我們著力培育建設管理的專業團隊,通過項目建設獲得成就感,以及提煉相同的行為價值觀。

建設項目成本控制,通常指在項目成本的形成過程中,對生產經營所消耗的人力資源、物資資源和費用開發,進行指導、監督、調節和限制,及時糾正將要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偏差,把各項生產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之內,以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得好,控制方法運用合理、及時,將使工程項目經濟效果較好。本文淺述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的若干方法。

1建設項目規劃決策階段

正確把握投資方向,加強籌資風險評估,為項目投資成本的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礎是項目規劃決策階段的首要任務。

建設項目的規劃決策主要是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場調研、技術方案和建設條件的研究、經濟效益的分析與評價三大內容。其中經濟效益的分析與評價是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分析項目在經濟上的“合理性”是進行項目投資成本控制的切入點。

成本控制按“設計方案研究——施工圖設計——材料設備選型——施工方案措施”形成系統管理原則,針對具體項目形成方案性規劃控制成本的原則理念,做好成本控制方案性規劃是項目投資控制的要素。

研究營運成本,提煉營運管理和制度,為項目運營做好前期準備。對項目進行必要的財務評估,應加強建設項目籌資風險的評估,對目前企業的財務結構狀況,籌資結構的安排,籌資幣種、金額及期限的規劃,籌資成本的估算和籌資的償還計劃都應事先進行評估,并參考有關評價指標,做出正確、客觀、可行的結論,為投資項目的正確決策奠定基礎。

2工程設計階段

高度認識“設計創造價值,設計優化成本”,從設計方案開始包括建筑規劃、景觀規劃、施工圖設計抓起。優化設計方案,就是抓住了控制項目投資成本的源頭。工程設計是建設項目進行全面規劃和具體描述實施意圖的過程,也是具體實現技術與經濟對立統一的過程。擬建項目一經決策確定實施后,工程設計就成了工程建設中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

設計費雖然只占工程總造價的1%左右,但它對工程建設成本的影響程度卻高達75%以上??梢娫O計階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重點,重施工、輕設計的傳統觀念必須改變。設計方案優選的目的在于論證擬采用的設計方案技術上是否先進可行,功能上是否滿足需要,經濟上是否合理,使用上是否安全可靠。目前采用較多的方法是引入競爭機制,采用設計招投標和設計方案競選方法選擇最佳設計方案,更加有利于優化設計方案,控制建設工程成本,加快設計進度,提高設計質量,降低設計費用。

設計階段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管理與控制作用:

(1)委托工程技術審查機構對項目的設計進行審查。主要工作包括:審查項目設計編制的合法性。項目設計中所采用的編制依據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各種定額、指標的選用必須確保其時效性。項目的投資規模、設計標準和原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否相符。

(2)項目設計方案經過優化確認后,應根據概算指標和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分解落實具體責任部門,并實行管理目標責任制,進行嚴格控制,按期考核。從而實現對建設項目投資的動態管理、全過程監控。

3工程發包和施工階段

工程發包和施工階段,是確保工程質量優良、工期合理、控制項目投資成本的關鍵階段。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進度、節約投資成本,應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堅持“先算后做”的原則。為了控制好成本,所有合約產生前必須進行測算,并將測算成果放入整個工程中比較,然后再決策是否實施或如何實施的方式。

(2)導入造價咨詢機構,對項目造價進行規范控制。首先,審查工程量。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是隨工程量的增減而變動的,要根據初步設計圖紙、概算定額及工程量計算規劃、專業設備材料表、建構筑物和總圖運輸一覽表進行嚴格審查。其次,審查計費標準。主要審查建筑工程采用的定額、價格、取費標準的時效性和適用范圍,審查設備安裝費率或計取標準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通過以上工作,不僅可以掌握建設項目的規劃、安排及總建設費用的概況等情況,便于日后合理安排建設資金的籌集、規劃與使用,還可以從經濟角度、財務管理方面對設計概算提出建議,從而更有利于降低建設項目的資金成本。

(3)規范管理,采用二級成本管理的模式。一級為項目部,二級為監督小組。其要素為:專業、規范、溝通。通過“專業”提升管理水平,通過“規范”約定流程,通過“溝通”修正工作績效。由單位高層領導、項目總監、財務總監等組成監督小組,對項目進行全程監控。①規范內部審核審批的流程;②規范政府有關手續辦理的相關流程;③通過專業的造價咨詢機構,實現低成本的同時,規范了造價的專業性、合理性;④建立每月成本通報制度,讓監督小組和單位最高領導知道項目成本動態變化情況,進行預警性的通報,實現領導對整個項目成本的決策;⑤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既是項目建筑目標的要求,又是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⑥建立進度管理體系,為了按預期展現項目建設成果,遵守對社會的承諾,體現規劃價值,必須經過精確的進度計劃,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4)加強財務監控,財務人員應積極參與工程發包和施工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按照標價合理、工期短、質量優、信譽好的原則綜合比較,在參與管理和控制過程中,如發現問題時,應及時闡述財務部門的意見。在合同實施過程中,財務部門應規范合同管理,完善付款審批制度,深入施工現場,熟悉并及時掌握施工現場的第一手資料,減少支付工程進度款的盲目性,有效控制資金使用,減少資金使用成本,對投資付款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向相關責任管理部門反饋投資節超情況。

(5)強化工程監理。實行工程監理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建設管理單位應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完善的監理工作制,公平、公正維護業主和承包商雙方的權益。為了實現施工階段的投資控制目標,建設單位首先對項目投資控制目標進行分解,通過實施工程監理工作的同時對每一項工程進度造價的控制或對每一個具體目標的控制來實現對整個投資項目的控制。

(6)防范合同風險,加強合同的風險控制與防范。為了規避我國工程建設中常見的合同變更造成的投資增加,可采用一種新的閉口合同形式,即在中標單位的報價上加上3%的不可預見費作為合同最終價,合同價格的一次性包死。對合同的內容,都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并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對材料價格的變化不予調整;施工單位不得以施工現場條件不利為由提出調價;非功能性設計變更引起的費用增加不予補償。這樣就能有效地控制投資,避免承包商在中標施工后而以種種理由來要求追加費用。

4工程竣工決算階段

在工程竣工決算階段中,首先要做好竣工驗收工作,這是項目建設全過程的最后一個程序,是全面考核建設工作,檢查設計、工程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審查投資使用是否合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投資成果轉入生產或使用的標志。

(1)嚴格決算審查。工程決算審核工作可利用合同管理臺賬和設備與材料管理數據庫,對照投資項目概算指標,以財務資料為依據,認真核對審查施工單位預決算書。應重點審核:材料用量和價格的審核,有無多計、高估現象;勞保支出、施工管理費等二類費用的套用是否符合相關標準;施工單位有無把設備、材料混淆,提高取費基數,甲供材料有無重復結算現象;抽查相關定額套用標準是否符合規定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2)完善內審制度。工程決算審核工作還應考慮建立完善單位內部審計制度,由于內部審計在單位中獨立于其他經營管理部門,其地位相對獨立。開展對項目土建施工、設備投資、建筑安裝工程等決算的二次審核工作,對節約工程投資,控制工程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