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本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14 03:24:59

導語: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本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企業改制的成本管理是相關方相當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文基于相關利益者分享改革紅利的角度,論述相關人員安置成本管理在推進企業混合所有制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以貴州建工集團為例,說明相關成本的計算、管理方式,以供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時參考。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成本管理

國企改革過程中,轉制成本管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不同的作者從不同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有的作者認為改革轉制的成本就是轉制改革過程中涉及的審計、監督、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一系列運作成本。也有人認為轉制成本就是國有企業轉制過程中引發的負外部效應。從企業制度轉型來看,一般改革成本對于審計、監督成本的管理本身就有嚴格的制度,不管是否轉制,只要是國有企業重大變革,都有可能涉及資產監督以及運營監督的審計與管理。如果要突出是企業制度轉型造成的成本,還應當與這些重大變革、重大事件所涉及的審計監督成本要區分。因此,轉制改革成本應當更加突出因轉制帶來的資產處置、人員安置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重大安排引起的額外成本。國有企業轉制的這種額外成本在轉制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決定了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國有企業的支持態度。由于轉制以后運營績效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政府及其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能更加注重轉制成本的管理以及轉制成本的低門檻。有些老大難問題踢給政府部門處理,就容易引發利益相關者與政府長期進行討價還價,甚至對峙,進而形成政治問題和社會報復。這在以前的國有企業轉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例子是較多的,如人員安置。二是資產處置。因為國有企業通過多輪改革,資產產權已經變得異常復雜,尤其是企業、不同部門、職工以及職工團體等,都有不同類型的資產產權,處理這一類問題也有可能涉及相關利益者在改革中對資產產權的高估值預期,而引發長期的爭議與談判,拖慢改革進程。第一類問題涉及面廣,標準復雜,涉及政策多。第二類問題審計、監督、估值、處置等技術難度相對較大。這兩類問題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甚至沒有操作性較強的標準。在企業改制的不同案例中,依據企業的特殊情況進行特殊處理。貴州建工集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形成了相關成本管理的經驗,企業改制沒有甩包袱,改制較為徹底,是企業混合所有制成功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重點介紹貴州建工集團改制過程中的改制成本管理內容。

1國企改制成本理論

王冰(2005)認為控制改革的成本是產權結構多元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改革推行的重要問題,必須要降低國有資產置換的成本,使國有資產能夠以最高的效率進行置換,以最高的效率進行運轉。這種理論觀點當然是重要的,強調的是轉制中資產置換和資產運轉的高效率,也可以說是國有企業轉制中成本管理的最高原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交易對手的選擇也可能制約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實際成本管理最優化程度的選擇。郭建強,石龍虎(2000)指出,國企改革成本在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占相當大的比例,這個成本包括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國有企業虧損面的擴大,下崗失業人數的增加,國家財政負擔的加重等。這里的國企改制成本是從宏觀角度認識的。微觀上,員工安置、資產處置以及改革進程的加快,都涉及改制成本。改革能否得到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對于具體的國有企業改制案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凡出現改革一旦啟動就受到較大阻擾,甚至使得改革最后馬虎結束,運作起來不順暢,就有可能付出極大的改革成本。這種改革就很難實現預期的改革目標。殷軍,皮建才,楊德才(2016)構建了一個模型,演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內生機制,他們認為當混合改制前的成本不超過某個成本臨界值時,國有企業可以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這個臨介值也是政府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門檻。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混合所有制改革會引發私有企業的策略反應。國有企業最優混合比例的高低取決于國有企業自身承擔社會性負擔的能力和社會性負擔的大小,這個比例與其成本控制能力、產品差異化程度、行業內私有企業數目以及生產負外部性對社會福利的損害程度存在負相關關系。他們的研究也是從政府角度考慮的企業改革的直接福利效應與間接的負外部性比較。白陽(2006)主要從微觀角度對改革前中后時期不同改革成本構成進行了分析。主要成本包括安置成本、資產處置成本和程序成本。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國有企業改制中的微觀的安置成本。資產處置成本與程序成本同安置人員的成本,以及與企業改制是一項戰略性舉措相比,過程成本往往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尤其涉及的國企,一般體量較大,程序成本不是特別需要考慮的,但是,改制進程卻對企業來說,有時是生死攸關的。當相關利益者比較一致地支持改革,改革進程一般會加快;當出現較多的相關利益者反對改革,進程一般就有可能拖慢,甚至改革流產。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本絕大部分與在崗在職員工、退休員工、企業欠繳有關員工福利等。而程序費用主要就是中介服務費。

2貴州建工集團的改制成本計算

2.1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標與戰略投資方選擇。2014年在貴州省國資委的推動下,貴州省國資委、貴州建工集團與綠地集團簽訂協議,將貴州建工集團產權清晰的資產估值5.183億元作為股本,綠地集團投入現金12.03億元作為股本,組建貴州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次改革主要是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和業務規模為改革目標,將原建工集團從國有企業轉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選擇綠地集團作為大股東,就是引入綠地集團在大基建、房地產經營以及酒店、金融等方面的管理經驗,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同時,綠地集團已與其他省份的多個基建集團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職工安置、股權安排、改制以后的公司運轉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改制都非常成功,得到利益相關方的廣泛支持。正是由于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中多次進行入股投資,綠地集團積累的的這些經驗為貴州建工集團改制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指導,成為推動改革有效進行的重要因素。2.2改制成本的測算。貴州建工集團名稱于2009年3月18日登記注冊,以貴州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為母公司,下轄16家全資子公司、2家控股公司、4家參股公司及1家事業性質的貴州省建筑醫院,是貴州省唯一的國有獨資大型建筑施工特級企業、貴州省建筑業的領軍企業。2013年,貴州建工集團被列入中國承包商60強(排名35)和最具成長性企業,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和“全國科技創新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截至2014年6月30日,貴州建工集團在冊職工和離退休員工共11386人,其中在冊職工4957人(在崗3227人,停待崗1730人),離退休員工6429人(離休40人,退休6389人),勞務用工規模達57000余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企業發展到今天是廣大員工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改革的成果與紅利應當讓做出貢獻的人們分享。也只有這樣,企業改制才有可能得到更加廣泛的支持。尤其是一些停待崗人員、企業供養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的相關福利待遇,必須得到落實,這也是改革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在改革過程中,相關補償與福利發放標準,依據相關法規測算合格發放。其中,職工住房產權辦理費用指:公司按照《貴陽市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方案》(黔府函〔1999〕5號)、《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的補充意見》(黔府發〔2004〕11號)、《關于房改資金管理嚴禁挪用的通知》(黔建房改通〔2006〕9號)等相關文件的規定,將公司已挪用的售房款按對應房屋現有市場價值計算后作為職工債權、公司債務進行測算的款項。2.3相關費用發放,責任清晰。本次改制成本由改制后企業建立專門臺賬管理,并承擔日常服務和按時足額發放的責任,相關管理服務費用從國有股權收益中支付。其中,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企業供養人員產生的費用、停待崗人員產生的費用由改制后企業逐月發放;改制時距退休年齡五年(含五年)以內的職工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按規定發放統籌外費用;改制前欠繳住房公積金中需單位承擔部分由改制后企業按政策向住房公積金主管部門繳納;中介機構服務費用、職工住房產權辦理費用在實際發生時支付,改制成本節余部分屬國有資本權益,不足部分從國有股權收益中支付。2.4改革成本支付的保障。貴州建工集團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過引入與自身有互補優勢的綠地集團作為戰略投資方。改革相關成本測算以及處理,綠地集團都有較為成功的經驗。因此,引入成熟的戰略投資方是改革成本成功處理的關鍵。其次,企業股權結構、治理結構、激勵制度與相關配套的發展規劃,保證了企業轉制以后能夠高效率運轉,企業發展瓶頸被突破。這是改革成本能夠成功處理的重要基礎。反過來,企業改制成本的恰當處理,也同時促進了企業改制的順利推進,并促進企業在改制以后順利運轉。自2015年6月貴州建工與上??毓杉瘓F實施戰略重組以來,企業運作取得顯著成效,順利實現了改制預期目標。在2015年全面完成各項指標的基礎上,2016年上半年,在實施戰略重組一周年之際,貴州建工集團經營業績全線飄紅——實現營業收入186.48億元,同比增長42.9%;實現利潤總額2.22億元,同比增長64.4%;新簽合同金額395.2億元,同比增長28.1%。

3結論

貴州建工此次采取的改制方式是整體改制,企業的業務、資產、人員全部進入改制后的新公司,沒有將歷史遺留問題、包袱甩給貴州省國資委,這是本次改制能夠得到國資委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廣泛的支持下,順利推進。改革過程中,企業必須充分考慮改制成本的恰當處理,尤其要充分考慮相關人員福利待遇的落實,這是企業改制成功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殷軍,皮建才,楊德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內在機制和最優比例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16,(1).

[2]郭建強,石龍虎.國有企業改革成本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1):74-75.

[3]王冰.國有企業改革中的成本控制[C]//晉冀魯豫鄂蒙川云貴甘滬十一省市區機械工程學會河南分會學術年會.2004.

[4]白陽.國有企業改制成本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

作者:袁德富 單位:貴州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