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鑒定本位基本原則論文
時間:2022-07-31 11:03:00
導語:檔案鑒定本位基本原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依據中國檔案鑒定長期以來主要集中于檔案室的歸檔階段及檔案鑒定理論研究蒼白的這一實際,提出本位原則的鑒定理論,探討了本位原則的內涵、根據及運用標準,并呼吁對中國檔案鑒定進行總結建立中國特色的檔案鑒定理論。
【摘要題】檔案鑒定
【關鍵詞】檔案價值/檔案鑒定/鑒定理論/本位原則
【正文】
關于我國檔案鑒定理論,理論界一致認為理論研究比較薄弱。在我國檔案鑒定中,有人說我國沒有自己的鑒定理論和做法,我國的檔案鑒定理論都是泊來品,如年齡鑒定論、雙重價值鑒定論、職能鑒定論、蘇聯鑒定四原則等。其實在我國檔案鑒定的實踐中,已有自己的鑒定理論,有一系列鑒定標準和規則,有些已被歸納而上升到理論層次的,如和寶榮的相對價值鑒定標準理論就是一例,但是還有一些在我國流行的鑒定方法末作為標準和原則提出而變為所謂的理論。我國的檔案鑒定工作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檔案鑒定工作。長期以來,檔案室工作是我國檔案工作中心,檔案鑒定主要停留在檔案室階段,而西方檔案鑒定工作是以檔案館鑒定為主,他們的檔案鑒定理論是從檔案館的角度提出的。那么在長期的以檔案室工作為中心的中國,檔案鑒定已進行了幾十年的實踐,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檔案鑒定的法則,我在這里提出一條在我國檔案室歸檔鑒定中常用的原則——本位原則。
一、本位原則的內涵
本位原則的內涵就是檔案價值應該圍繞文件對形成單位(主體)是否有保存的必要來鑒定文件價值。
檔案價值,是指檔案與人們對它需要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因而,檔案的價值從其表現看,也應該屬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范圍,可以表達為是檔案自身具有的屬性對主體需要的滿足,是主體需要對檔案自身屬性的肯定關系。是指檔案這一客體存在對人們所有的實用性和有益性。鑒定就是判斷檔案對主體有用或無用。
本位價值鑒定中的主體,有他特殊的地方,這里的主體有雙重身份,它是文件的形成者,又是文件的價值評判者。因為,判定文件的價值就是看文件是否對本機關有用還是無用。本位鑒定原則中的主體,他是文件的形成機關,它形成了文件,同時它又對這些文件是否有保存價值進行鑒定。
附圖
這種主體自身是雙重的,既是文件的形成者,又對文件價值進行評判。它不同于一般的檔案館鑒定。檔案館對檔案的鑒定時,主體不是文件的形成者,只是檔案價值的評判者。因而,檔案館鑒定檔案的關系是
附圖
這種檔案價值關系,就是主體(人)對檔案(客體)的對應關系,因此,它評判檔案的價值,要從社會的角度來認知檔案的價值,即檔案對社會有用性的考慮,那么這種鑒定價值主要受到鑒定者的知識水平,主體狀態,階級立場等的影響。人們為了對這種復雜的鑒定進行規定和約束制定“導標”,形成了不少鑒定理論,這種理論來源于檔案館工作本身。
相比較而言,本位價值鑒定中的主體,它既是現實價值關系的一個主要方面,又對檔案價值潛在和長遠價值關系進行評價和判別的執行者。因而檔案室的鑒定,往往考慮“為我用”的價值,把“為我”性放在首位。因此,這種本位價值標準,要求檔案室在檔案價值鑒定時,不能不考慮和分析本位的本身的需要,只有了解需要什么和能夠接受什么,才能對檔案價值關系作出科學判斷。這就是檔案鑒定的本位原則。本位原則有3個特點:
(1)“為我”性。既以我為主,在檔案客體既定的情況下,鑒定的關鍵問題是主體及主體需要。在本位鑒定原則中,主體的身份是雙重的,它既是價值關系的一個方面,又是對檔案價值潛在和長遠價值關系評價和判別的具體執行者。因此,檔案價值鑒定,往往考慮“為我用”價值,把“為我”性放在首位。因此,一個機關對檔案價值的考慮,首先是從為本機關各項工作服務這一點出發。
(2)“兼顧”性。本位為主,并非本位唯一,必須兼顧社會需要。因為,任何一個文件形成單位都只是社會的一分子,一個細胞,其檔案價值的走向是從第一價值走向第二價值,即從本位走向社會,本位在開展鑒定時,要把主體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同時要把本位的需要,放在整個社會需要中去分析,衡量和評價。
(3)多樣性。本位原則,意味著尊重檔案價值的獨特性多樣性,因為本位的需要是多樣化的,本位也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承認因本位多樣性的需要要而存在檔案價值的多樣性,那么在鑒定檔案時,要牢牢把握本位具體特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全面深入的認識檔案的自身價值。
二、本位原則的實踐基礎
確定檔案價值鑒定原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符合我國檔案鑒定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我國檔案鑒定工作的實際。本位原則的理論就是來源于我國檔案工作的實踐。
1.我國檔案鑒定工作的中心在檔案室,重點在歸檔鑒定。我國檔案鑒定工作如下:
檔案價值鑒定:檔案室:歸檔鑒定
存毀鑒定
檔案館:進館鑒定
存毀鑒定
等級鑒定
開放鑒定
從以上看出,我國的檔案鑒定按檔案鑒定運動規律分有歸檔鑒定、進館鑒定、等級鑒定、存毀鑒定等。從檔案鑒定工作的組織來看有檔案室鑒定和檔案館鑒定兩方面。從我國檔案鑒定實際來看,雖然檔案鑒定工作貫徹穿插于整個檔案工作之中,鑒定工作是整個檔案工作的一個首要的獨立的環節,但我國的檔案鑒定工作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國的檔案鑒定工作,其中心還在檔案室,檔案館鑒定并不突出。而檔案室鑒定就是歸檔鑒定。我國檔案鑒定從組織上看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在文件立卷歸檔之時,由文書部門或業務部門進行的,可以說這是整個檔案價值鑒定的基礎,文件歷程中最重要的一次鑒定,整個檔案鑒定的基礎就是在此時奠定的,因為此時既要對無保存價值文件進行剔除,又要對有保存價值的文件劃分保管期限,并據此分別立卷。第二個層次是當案卷保存期滿,尤其是將移交檔案館之前,在機關檔案室進行的。主要內容是對立卷歸檔確定的保存期限進行復查。第三個層次是在檔案館中進行的,一般是屬于定期復查的性質,對保存期不妥的檔案進行調整以至銷毀。這3個層次鑒定第一層次最為重要,后兩個層次的鑒定實際上只是對第一層次的鑒定起著修正和補充作用。這也即是說,在我國檔案鑒定中歸檔鑒定是最為重要的,我國檔案鑒定工作的重點在歸檔鑒定我們鑒定工作中心在檔案室。而不是同西方國家那樣鑒定工作的中心在檔案館,其鑒定理論也不是從檔案館鑒定的角度提出的。在長期進行歸檔鑒定的實踐中我國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檔案鑒定的原則和標準。
2.許多檔案理論工作者,對如何做好本機關的檔案鑒定工作,都提出相同的經驗和做法——以本機關文件為主。
濮德祥在《檔案學概論》一書中,指出:“檔案鑒定工作要體現以本機關制成的文件為重點,根據文件的內容,用全面的、歷史的觀點認真分析研究檔案的價值?!薄拌b定檔案價值,要突出本機關的檔案,體現本機關制成文件為重點,這是多年鑒定工作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
和寶榮在《檔案管理學基礎》中也認為:“機關在檔案鑒定時,應注意區分不同的作者。一般說來,各機關應該主要保存本機關制成的文件,對于外來文件,則應在分析外來文件與本機關的關系及來文內容與本機關職能活動的關系后再做評價。
為什么他們會提出這種觀點呢,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一個文件形成機關,其文件包含4個部分:本部門文件、上級來文、下級來文、平行機關來文。這就是說一個文件形成機關除本機關文件外,還有外來文件。尤其是在一個小機關,本單位一年發不了幾份文件,大量的是上下級和平行機關的來文。那么,怎樣保存這些文件呢。過去很多機關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有文必檔。許多文書和業務部門的人員,凡是文件都歸檔,統統保存,似乎每份文件都有價值無法舍棄。二,上下砍光。偏面強調本機關文件的價值,只保存本機關制成的文件,而不保存或基本上不存上下級機關的文件。三,玉石不分。只要是紅頭文件就歸檔,上級紅頭文件歸檔,下級紅頭文件也歸檔。在文書檔案中有許多和本機關毫無關系的文件(如領導講話、學習文件、開會通知等)充斥檔案。另一方面,對本機關中形成的非紅頭文件,盡管很重要,但沒有歸檔保存。如本單位的統計報表、調研材料等。
正是基于上述情況,我國的檔案理論學者提出了以保存本機關文件為主的檔案鑒定的工作經驗,實際上人們在鑒定檔案時在劃分檔案的保管期限中,一般都有意或無意地將本機關文件作為重點保存,只是沒有作為一條原則或標準來說明而已,檔案鑒定的本位原則的提出就是源于中國檔案工作的長期實踐。
三、本位原則的理論支持
本位原則雖然來源于實踐,但這種原則的提出是否立得住,還必須從理論上予以證明。
濮德祥在談到以保存本機關文件為主的檔案鑒定的工作經驗時,指出這是因為:第一,從國家整體來看,由于各機關根據社會的分工,都有自己不同的職責范圍,因而形成的檔案,也都反映了各機關不同的特點。一個機關把自己工作活動中產生的檔案保存完整了,國家的全部檔案就有了可靠的基礎。第二,一個機關工作活動形成的文件很多,有本機關的,也有上下級機關的,還有隸屬機關的。要了解和檢查一個機關貫徹執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生產建設和歷史情況,主要是研究考察本機關的檔案文件。第三,上級和下級機關的文件,只有和本機關工作活動聯系起來,才能判定其價值如何。如果把上級和下級及平級文件保管期限劃得過寬,勢必造成檔案的臃腫。第四,對上級和下級機關的文件,劃得嚴,銷毀以后如果要利用還可以收集,然而,本機關文件銷毀了,就難以收集補充。
陳忠海認為:從鑒定的層次上看,對檔案文件的鑒定應首先站在本單位角度分析和判斷,因為文件對立檔單位的使用價值是檔案最基本的價值,檔案在社會上的使用價值是這一價值延伸,兩者是統一的。一般地說,只要正確確定文件在立檔單位的使用價值,也會兼顧到社會的使用價值。
方榮在分析了文件與檔案的關系時指出檔案文件都有3種價值:過去價值(也就是文件的原始價值或第一價值),現實價值和未來價值(也就是文件的從屬價值或第二價值)。三者的關系是:檔案的過去價值決定檔案的現實價值和未來價值;檔案的現實價值和未來價值和等于檔案價值。因此,檔案的過去價值,也就是文件的第一價值決定文件的第二價值,或者說文件的原始價值決定從屬價值。由此不難看出,檔案的價值是由檔案的過去價值決定的,換句話說,文件的第二價值是由文件的第一價值決定的,至于檔案的現實價值和未來價值,都包含在檔案的過去價值之中,無須再作專門的衡量和預測,事實上也無法預測和衡量。因此,對文件保存價值的鑒定就是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是檔案鑒定的重點所在。而在歸檔鑒定中,檔案價值的鑒定就是得看文件是否有保存價值,是從反映文件形成單位主要職能活動和維護其基本歷史真實面貌出發,以件或卷為單位劃定保管期限而確定保存價值的,因此,這種價值鑒定都是圍繞文件形成單位這個主體來預測檔案價值。
中外傳統的檔案學理論都認為一個文件形成單位的檔案有兩個價值,即對本單位的有用性和對社會的有用性,又稱為檔案的第一價值和第二價值。從這兩個價值的關系看出,很明顯第一價值是基礎,然后再過渡到第二價值的。這也是本位鑒定原則的理論基礎之一。
四、本位原則在實踐中的運用標準
本位原則是在實踐中整理出來的,反過來必須運用于指導實踐中的檔案鑒定工作,檔案鑒定的實踐,須寄希望于檔案鑒定理論的建立。本位原則的意義在于以鑒定標準的形式來規范檔案鑒定工作。
1.體現“為我”性,以我為主。就是說,從一個單位的形成來看出,應該確定永久保存的主要是本機關的檔案,是本機關形成的重要文件,對于外來文件,則應在分析來文機關的與本機關的關系的以及來文內容與本機關的職能關系后,再作決定。上級來文,主要看出是否有專指性,專門針對本單位的文件,永久保存。下級機關來文,主要是本單位予以答復的文件為永久保存。
2.體現“兼顧”性,以我為主并非“上下砍光”,上級和下級的文件也要適當的留存一點。對于上級機關的指導性文件、批示性文件,盡管是普發的,非專指的,也要適當的留存一點。對于下級機關的來文,凡是反映重大事件、重要典型者要保存。
五、關于本位鑒定論的思考
理論來源于實踐,總是滯后于實踐,理論的研究與發展受國家體制影響較大,整個檔案工作的重點長期在檔案室,檔案室工作是中國特色,必然有自己特色理論,因為存在決定意識。有人認為,中國沒有自己的鑒定理論?關于這一點,我同意鄧紹興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在自己多年的鑒定實踐中,已有了自己的鑒定原則和方法,并且在長期實踐證明中是可行的,只是沒有認真的總結上升到理論。因此,中國的檔案鑒定理論研究顯得薄弱,已經落后于廣泛開展的鑒定實際。檔案鑒定理論研究應當更加深入,引起理論界的探討,就象前些年的檔案資產論、檔案商品論等一樣,通過理論創新,結合中國實際,中國檔案鑒定理論必將發掘出來并走向世界。
有人認為一個國家的檔案學理論特色太多難以走向世界,但我認為沒有特色是不可能的。吳寶康指出:全面地建設檔案學的任務提出,無意取消各個國家檔案學的發展,相反,全面建設檔案學以各個國家對檔案學的研究為基礎。沒有各個國家對檔案學的研究不可能有全面地、世界性的檔案學。這一論述可以作為我們處理檔案學建設中個性與共性關系的基礎,我們今后在全面建設者檔案學理論中,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是應當堅持的,不能因為全面建設中國檔案學理論而無視中國檔案學的特色。不結合中國的實際就沒有中國的特色。
【參考文獻】
1.鄧紹興:《中國沒有鑒定理論嗎》,《檔案》1999年第3期。
2.陳忠海:《對檔案鑒定重點和方法的探討》,《檔案學研究》1999年第3期。
3.方榮:《論檔案分析鑒定的基礎》,《檔案》1999年第4期。
4.濮德祥:《檔案學概論》。
- 上一篇:機關車輛及其駕駛人員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檔案結構數學模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