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財務風險管理論文
時間:2022-01-18 08:15:10
導語:個人財務風險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風險意識不足,對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認識就更少。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經驗和個人判斷,對決策對象缺乏細致的認知、分析和推斷,更不用提風險防范與控制了。然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減少個人財務風險損失,增加個人財務風險收益,值得探討。
關鍵詞:個人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管理;個人財務風險管理
在個人財務活動中,對收益的追求無可厚非,但是由于財務風險存在的客觀性、財務環境和財務活動本身的復雜性、人們對風險認識的滯后性等原因,個人財務活動中的風險損失和風險收益很難平衡,這就需要進行個人財務風險管理。
一、個人財務風險管理概述
1.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定義。個人財務風險是指個人在整個財務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使個人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不確定性。需要指出的是,與傳統意義上人們對財務風險的認知不同,個人財務風險不僅僅指的是個人財務損失,也可能會帶來個人財務收益。個人財務風險包括個人投資風險、個人籌資風險和個人信用風險。另外,個人財務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發生與否具有不確定性、個人財務損益的雙面性和個人財務風險的動態可變性。個人財務風險管理是指個人在財務活動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處理和防范,從而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實現風險收益,減少風險損失,保持財務狀況穩定,甚至改善財務狀況的一項全面綜合的管理活動。2.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職能。(1)個人財務風險分析。個人財務風險分析是指通過發現和判斷個人所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推斷個人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從而得出相應的個人財務風險決策,以防范風險的發生和降低損失的可能。個人財務風險分析包括個人財務風險識別、個人財務風險推斷、個人財務風險決策三個部分。(2)個人財務風險處理。個人財務風險處理是指在進行個人財務分析的前提下,確定了個人財務風險決策以后,對于正在發生的風險進行應急處理,對于已經發生的風險進行補救,以盡量控制風險發生對個人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尤其是在減輕對個人的財務損失的方面。(3)個人財務風險防范。個人財務風險防范是指在個人財務風險發生之前,根據個人財務風險分析的結果,提前采取財務風險預防、財務風險轉移、財務風險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個人財務風險的措施。3.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作用。(1)個人財務風險管理有利于優化個人資源配置。在整個經濟系統中,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努力追求資源、擁有資源、享受和使用資源,同時個人也是風險的承擔者,個人財務狀況和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系統資源配置,良好的個人財務風險管理對提高社會的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個人無視風險的存在,盲目投資,在風險發生時便有可能潰不成軍,從而造成資產質量的下降,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生活;如果對風險采取過度消極的回避態度,則可能會錯失很多投資甚至盈利的機會,從而使個人的投資回報降低,也不利于個人資源配置。(2)個人財務風險管理有利于降低個人的財務危機成本。在財務風險發生之前,個人財務風險管理可以利用保險或非保險的手段將風險轉移出去、采用風險較小的投資或籌資方案將部分風險回避掉、通過調整財務結構增強個人抵御風險損失的能力等等辦法。在財務風險來臨時,個人財務風險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個人的財務危機成本。(3)個人財務風險管理有利于增加個人財富。個人財務風險管理通過有效的個人財務風險分析、個人財務風險處理和個人財務風險防范,可以幫助個人做出正確合理的的財務決策,降低投資和籌資風險,減少風險損失,降低個人財務危機成本,提高個人財富管理的信心,增加個人財富。
二、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
1.對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F實生活中,許多人風險意識不足,對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認識就更少。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經驗和個人判斷,對決策對象缺乏細致的認知、分析和推斷,更不用提風險防范與控制了。在風險發生時,其危害往往是連鎖式,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生活品質,還會影響個人的財務決策自信,嚴重的會對個人心理造成陰影,危害家庭,極端的例子是會危害到個人的生命。據《新安晚報》報道,2015年1月4日晚9點30分,節儉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將自己和老伴的畢生積蓄70萬元投給安徽鑫圣德投資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維護自己的權益過程中,倒地去世,永遠地離開了。在投資之初,為了降低風險,老兩口還特意選擇了3個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錢還是被投資管理公司卷走了,從發現被騙到去世僅僅22天,結局令人唏噓。2.財務經營目標設定過高,決策缺乏科學性。有些人在進行財務活動時,在對財務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進行投資活動的時候,將投資回報率作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資回報率設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這里的相對較高,是相對于同類項目而言),而且喜歡短期內獲利較大的投資,選擇風險大收益高的項目。而且,在進行投資時,不進行相應的項目考察分析,往往腦門一熱按照以往的經驗或者主觀判斷就匆忙進行投資了,甚至于賣房投資、借債投資,決策的科學性非常缺乏。幾個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將自己226平方米的自有房產以1000多萬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了。賣房之后,因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夠讓他換套豪宅,或者一套變兩套。然而在6月底7月初,一周的時間,他的購房款被套進去了,損失超過300萬。300萬從樓市轉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稱得上是光榮的“接盤俠”了。3.盲目投資,個人投資管理帶有短視性和被動性。個人投資風險是指個人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而影響個人資產盈利水平和個人償債能力的風險。有的人在投資前不進行科學的可行性分析和論證,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資時重視短期利益,而選擇何種投資、投資多少很大程度上帶有被動性,較為迷信機構推薦和所謂的投資高手。由于財務活動本身的復雜性,資本市場的瞬息萬變、變幻莫測,以及人們對風險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會有對風險所帶來結果有所認知,這個時候,風險已經來臨,損失不可避免,從而降低了資產盈利能力和個人償債能力,財務狀況變得不理想。很多投資者,在看到投資增長時,心里很開心,認為自己今天又賺了多少,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分紅以外,投資本身的增長只有在變現之后,才是真正賺到的錢,那些起伏的數字的變化,可以帶來收益,同時也能變成損失。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時候,大盤好的時候,收益上漲,大盤下跌的時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4.風險加大,個人負債經營的比例在逐步增大。個人債務籌資風險是指個人的債務籌資行為給個人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個人舉債經營導致流動性不足而喪失償債能力、或者由于個人舉債后資金使用不當而導致個人遭受損失的可能。有調查顯示,在國內貸款買房的人群中,有超過三成的房貸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時期內,個人收入相對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個人對于住房的需求的剛性進一步提高,隨著按揭購房的日益普遍,這一數字還會進一步上升。50%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一般來說,個人負債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個人生活會受到一定影響;而高于50%則可能使個人陷入財務危機;若是高于1,在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人已經破產了。
三、產生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現狀的原因
1.缺乏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識。資本市場瞬息萬變、風起云涌,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任何財務活動,都不是穩賺不賠的,個人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一定要有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識。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風險管理意識淡薄,比如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投資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續的股市發展,一股腦地將自己的資產放到股市當中,覺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買入的,一定有錢賺,完全不考慮股市震蕩可能帶來的風險損失,更不用說進行個人財務風險管理了。2.財務經營目標與財務能力不協調。當今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備相應的財務能力時,將財務經營目標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錢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財產品上,認為這些理財產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穩定又保險。但是,在理財的選擇上,選擇的是非保本型的產品,結果賠得一塌糊涂。3.逐利心理、僥幸心理嚴重。在個人財務活動中,逐利心理和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資收益在賬面上翻了一番,明天會再翻一番吧,后天會繼續上漲吧,行情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結果遇到風險,投資收益大幅縮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為華麗的“接盤俠”的人大有人在。4.缺乏對風險和收益的適度權衡。在個人的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視風險的可能,盲目進行決策,缺乏對風險和收益的適度權衡,往往輸在一個“貪”字上。四、加強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1.多多學習,增強對個人財務風險管理的認識。在對減少個人財務風險損失的輿論宣傳方面,政府和媒體做了大量的工作,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樣的警示,也都知道傳銷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財陷阱,對一般的電信網絡詐騙也有一定的識別能力,但是,隨著股市震蕩向好、傳銷組織不斷地改頭換面、理財陷阱防不勝防、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在紛繁復雜的利益誘惑面前,人們的風險識別能力沒有相應跟上,不少人還是栽了跟頭。因此,增強對個人財務風險管理迫在眉睫。通過學習個人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財務風險的分析、識別、推斷,可以顯著降低個人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從而減少個人財務風險損失。2.調整心態,轉變觀念,采取穩妥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在個人財務風險損失的案例中,人們財務風險管理的心態和財務風險管理的觀念,在對財務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上,有很明顯的影響作用。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進的財務管理觀念,再加上個人本身對風險刺激的追求,便會很容易采取投機性強的風險管理策略,這樣財務管理風險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極的財務管理觀念,再加上個人本身對風險刺激的厭惡,一般會選擇消極的風險管理策略,會錯失很多投資獲利的機會,資產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顯,個人財務狀況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調整心態,轉變觀念,采取穩妥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財務風險管理的心態上一定要平和,財務風險管理的觀念上一定要穩,采取穩妥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風險與收益,在降低個人財務風險損失的同時,增加個人財務風險收益。3.實施正確的投資策略,合理進行資本配置。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投資策略,而不同的投資策略,決定了不同的資本配置組合:風險追求者往往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策略,在資本配置上喜好風險資產,無風險資產比重較小;風險回避者則喜歡選擇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策略,在資本配置上偏好無風險資產,風險資產比重較??;而風險中立者則介于兩者之間。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投資策略和資本配置組合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能區分好與不好的,只有個人投資的心理效用,也就是說某一個風險追求者即使在某一次投資中失利,損失很大,由于其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喜歡風險變化帶來的刺激,在本次投資中,雖然損失很大,但是在心理上并沒有過多地造成不利影響,那么這個風險追求者在本次投資中的個人投資的心理效用便不為負。需要警惕的是,本身是風險厭惡者,在某一段時期,卻選擇了風險資產占大多數的投資組合,這是十分危險的,巨大的投資收益帶來的狂喜和巨大的投資損失帶來的心理失衡,都不是好的個人投資的心理效用。4.平衡風險與收益,降低負債經營風險。眾所周知,個人負債經營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個人負債經營能保持對資產的控制權、保持良好的現金流、減少通貨膨脹風險;另一方面,個人負債經營也可能會產生過度負債,進而產生無力償付和再籌資風險。在收入限制與剛性需求的矛盾之間,個人負債經營已經越來越普遍,從日常消費的信用卡到各家銀行都在做的按揭貸款,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另一方面潛在風險也在加大,這就需要我們在負債經營過程中,平衡收益和風險,降低個人負債經營的風險。在負債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自身收入的穩定性、個人的償還能力、負債的期限和利率結構、每月還貸占收入的比例、再籌資的可能、違約的可能等等,在充分權衡了負債經營帶來的風險和收益后,選擇適度的負債,積極進行償還。
作者:張立霞 單位: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蔣巍.淺議醫院財務的風險.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與財務,2011(12)
[2]劉家平.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防范.交通企業管理,2013(1)
[3]丁相翠.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財經界(學術版),.2014(10)
- 上一篇:高校集中考試管理策略分析
- 下一篇: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制機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