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對策及建議
時間:2022-12-30 10:01:07
導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對策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內部控制視角出發,規范化管理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標準化、高質量發展有重要的意義?,F階段,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發展的快好時期,但合作社的內控管理中仍存在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文章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的觀念意識、財務管理、風險評估、生產(服務)標準、民主管理能力以及社員責任意識等方面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促進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關鍵詞:吉林??;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規范化管理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聯結的紐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管理標準化的重要保障,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國家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吉林省也制定出相關規范、支持、保障的措施,為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條件。但吉林省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質量有待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內控管理如果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其示范、引領、保障的作用將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1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1.1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
根據吉林省農業技術培訓中心撰寫的《“十三五”吉林省農民教育發展研究》,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農民合作社達到224.1萬家,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為8.5萬家,吉林省國家級合作社有150家、省級合作社674家。2019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農村小農戶為主的現實情況,將會長期存在,帶動小農戶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等一系列目標的關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將任重而道遠。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規模、質量的提升對農民增收、滿足市場需求、農民合作聯合社的發展乃至鄉村振興都有重要的作用。
1.2吉林省合作社發展環境趨向良好
農業農村部于2020年1月頒布《關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指出提升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水平要完善規章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規范財務管理、合理分配收入、加強等級管理。近年來吉林省非常重視合作社的發展,在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的基礎上也頒布了促進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相關文件,《關于大力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頒布嚴格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結合,指導農民合作社從注冊登記、民主管理、財務行為、分配收益、社務公開等方面提升規范化發展水平構建發展的長效機制。
1.3空殼合作社現象普遍
據實際調研發現,吉林省“空殼社”現象比較嚴重,實際正規生產經營的合作社僅占全省合作社數量的10%,多數注冊后的合作社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注冊目的可能僅僅著眼于國家的補助。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說明合作社的退出機制不夠完善,可能存在流程繁瑣、要求復雜等現象;另一方面是說明合作社內部控制管理缺乏標準,導致合作社內部控制不夠規范、相關的管理制度實施效果差、合作社內部部門的工作職責不明晰、管理工作效率低等,合作社在生產經營過程的發展方向偏失,無法規避合作社在生產運營中的各種風險,從而出現“空殼社”現象。
2內控視角下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合作社章程不具有針對性
首先,不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社章程、規章制度是參考當地示范社或網絡上章程模板制定的,章程的制定沒有結合自身合作社的特點、未來發展需要,從而造成合作社章程的制定不具有針對性和約束性,甚至有些合作社沒有相關章程。其次,即使合作社有自己的章程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并沒有起到規范指導、特色引領的作用。這會造成合作社內部管理松散、檔案管理、勞動合同等相關資料管理失效,合作社的權、責、利關系不夠明確等方面的問題,從而造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活動內部風險大大增加。
2.2財務規范有待提高
在合作社規范化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方面專業性較強,由于合作社專業人才的缺乏,從財務會計制度到日常的合作社財務管理再到會計報表的制作都存在較大的問題,甚至有的合作社沒有專門的財務人員。在合作社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會造成盈余分配方案缺乏科學性與合作社章程不符,量化成員份額缺乏標準,有關資金支付和財務公開等方面缺乏規范以及盈余分配表、資產負債表、成員賬戶明細表等管理混亂[1]。這些問題不利于合作社把握正確的經營方向、促進合作社穩步發展。
2.3生產(服務)缺乏標準
在企業中標準化的生產管理往往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即:生產過程、流程的標準,時間控制的標準,用人員工及工作效率的標準和材料、能源消耗的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也離不開科學標準的生產管理,但是只有一少部分合作社制訂了生產(服務)標準并將其落實到合作社日常的生產經營中,大部分合作社只是將生產的過程步驟貼在墻上,合作社社員在生產經營中僅僅憑借的是自己的生產經驗。如此一來不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穩定各生產要素,進而造成產品質量、生產成本、所需生產時間、效率等因素不可控制。
2.4內部民主管理結構不夠健全
按照農民合作社法的相關規定,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必須健全,很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組織不夠健全,成員代表大會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沒有標準的會議流程、會議記錄,缺乏規范。理事會和監事會發揮的作用并不大,不能按照相關程序進行重大事項的決策管理,決策事項執行不到位。甚至有些合作社沒有相關的組織機構,內部決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學性,社員利益難以保障。
2.5安全培訓、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
合作社社員接受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的時長、頻率沒有相應的要求,有的合作社一個季度一次,有的合作社一年一次,有的合作社甚至從未開展過相應的培訓和教育。大多數合作社在對待安全培訓、道德教育過程中缺乏規范的標準流程。沒有具體分析合作社和社員的需要,缺少培訓目標和培訓計劃,忽略培訓地點、培訓內容的重要性,更不會在教育培訓評估階段下功夫總結培訓經驗,反思培訓效果。以可有可無的態度對待安全培訓、道德教育,甚至將其視為合作社在生產運營中的負擔。
3內控視角下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問題的成因
3.1合作社管理層內部控制觀念落后
現階段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鄉村能人和專業大戶牽頭建立的為主,管理層的主要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對合作社的生產經營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是種養方面等能手,雖然有豐富的生產經驗但缺乏管理經驗,他們可能在合作社管理中不能準確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內部控制意識[2]。有的合作社管理者認為管理章程和各種管理制度只要有就是合作社管理的一部分,沒有合作社章程、制度落實和評估的意識。
3.2合作社內部控制權力相對集中
受吉林省地緣、風俗、觀念的影響,合作社在管理過程中內部控制的權利相對集中,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和合作社的大股東、財務管理人員是一個人或幾個人,他們往往存在血緣或“交情”的關系,而且他們之間有除合作社管理者的角色還交織著各種角色。這使得合作社的生產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都掌握在合作社這幾個核心管理者的手中,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未來由這些人把握,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會計信息失真、合作社利益分配不公平等現象[3]。
3.3生產過程的隨意性較大
合作社的作用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連接?,F代農業與生產過程主要有幾方面要求:首先,要求生產技術科學化,主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提高農業產量和質量;其次,要求生產組織社會化,主要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專業化生產進行管理,各部門相互聯合、優勢互補,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最后,要求勞動者智能化,主要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應當具備現代化水平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并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現階段吉林省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大的自主性,主要表現在以傳統的生產經驗為主要的生產標準,生產過程標準化和科學性有待提高。
3.4合作社內部治理能力結構不合理
雖然吉林省大多數合作社都在形式上設立了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但是合作社的這些組織機構并沒有很好地履行其職責。首先表現為決策的隨意性,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的召開頻率為一年一次,但是合作社的日常經營決策往往掌握在理事長一人手中;其次表現為內部監督不夠嚴格,缺乏標準,有的合作社不清楚監事會存在的意義,有的合作社雖然有監事會但只有監事長一人,監事會形同虛設。合作社內部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將嚴重影響合作社成員的利益,甚至會出現徇私舞弊問題。
3.5社員的受教育程度、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合作社社員素質不高的問題一直普遍存在,首先表現為社員的專業素質不高,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往往運用的是“土辦法”,合作社即使引進標準化、科學化的先進技術,其推廣應用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其次,合作社社員的文化素質不高,對先進事物、先進理念的認知程度偏低。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質問題使得他們處于保守、被動的狀態,這些問題都不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
4內控視角下促進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的對策建議
4.1提高合作社內部控制觀念意識
針對合作社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合作社內部控制過程中的規范化管理的意識。一方面,要增強合作社理事長為主的相關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規范化管理意識,只有其認識到合作社內部規范化管理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將合作社的規章制度、管理標準落實到合作社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另一方面,要提高社員對內部控制規范化管理的認識,使他們明晰地認識到合作社內部控制的規范化管理對合作社的發展以及自身利益的密切聯系,明確自己需要具備良好的執行能力以及在執行過程中結合自己的需求提出合理的建議。
4.2提高合作社財務管理、風險評估能力
合作社規范化的內部控制離不開專業的財務人員,合作社應定期組織相關財務人員學習新的財務法律法規,通過各種學習、培訓的途徑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有條件的合作社要積極實行會計代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做到報表公開及時、財務流程規范、財務數據真實。風險評估有助于合作社對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有比較準確的預判和評估,合作社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首先要確定風險管理目標;然后,建立并規范風險評估流程;最后,制定科學的風險應對機制。
4.3生產經驗與生產科學相結合,完善生產(服務)標準
科學適用、標準完善的生產標準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標準規范的內控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產服務標準的制定應符合該合作社經營特點,結合社員的生產經驗和科學的操作規范[4]。生產標準制定完成后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指導,針對其生產規范內容對社員進行理論培訓和實際操作指導,保證社員理解生產標準、掌握生產流程,在生產規范的前提下保證規范有效落實。
4.4提高合作社民主管理能力
規范合作社代表大會的會議流程,理事會、監事會的選舉要充分體現民主性。對產權安排、財務報表等要及時、真實公開,將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貫穿于合作社的日常生產經營。加強內部的民主監督,發揮監事會和普通社員的作用,對合作社的財務、賬務以及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監督;監事會更要發揮自己的職責,認真履行審計職能,對合作社的管理做到民主化和日?;?。
4.5加強學習相關文件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
合作社內部要創造相關法律、技術、政策、安全生產、道德教育的學習機會,讓社員有機會接觸到先進的技術、合作社有關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即使當下合作社無法提供先進的生產環境,社員通過內部學習了解到自己生產領域的發展方向,也會產生高標準要求自己的意識;只有讓社員接觸到真實的法律、最新的政策、勞動模范和道德模范的事跡,才會喚起社員對自身的認知、樹立學習的榜樣和為合作社發展的責任意識,這些將對合作社規范化的內部管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5結論
本文從內部管理的角度對吉林省合作社現狀、存在問題和成因進行分析,經過分析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農民合作社作為我國主要的經營單位,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該對合作社的發展有充分的認識,在合作社經營管理中得到發展[5]。
參考文獻
[1]高芳.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淺析[J].財務與會計,2015(15):63.
[2]樊郢原.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問題及成因分析[J].財會通訊,2013(11):78-80.
[3]王成志.淺析吉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制約因素[J].吉林農業科學,2014,39(3):88-90.
[4]曹軍,陳興霞,邱學林,等.遼寧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0(3):74-75.
[5]張志芳.內蒙古農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4):134-135.
作者:王瀅 滕奎秀 于珊珊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機電安裝出現問題分析
- 下一篇:思政理念在安全專業就業指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