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公共管理類教學創新
時間:2022-01-17 04:52:46
導語:地方院校公共管理類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體系
工科化實踐“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的教學思想是指在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借鑒工程類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等,將工程類學科教學模式的精華吸收到管理類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工管結合,培養既掌握管理類學科的理論又掌握工程類學科的技能、既能從事管理工作又可從事技術業務的高素質人才。重慶理工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體系工科化發展是適應學校學科建設、專業發展以及滿足社會需求的必然結果。在“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充分結合學校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自身發展現狀,從以下幾方面提出教學體系工科化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培養管理與技術結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目標的預期效果。現行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基礎理論、方法,具有測量、制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種培養目標側重土地管理理論知識的傳授,也重視分析解決問題基本技能的培養,但在理論與技能方面缺乏明確的目標。而在“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思想指導下,應充分結合工科院校學科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理念,將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培養復合型人才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應調整為培養掌握土地管理基礎理論、方法,熟練運用工程測量、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圖等基本技能,具備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二)設置管理學科與工程學科互補共生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計劃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模式的功能和效用高低,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否。現行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公共課程模塊必修學分占總學分的34.1%,學科課程必修學分占21.5%,專業課程模塊必修學分僅占19.3%,實踐及畢業設計學分占25.1%。所有必修課程中,計算機類、測量類、制圖類、數學類課程學分僅占總學分的20%左右,對工程技術的重視力度較弱。在“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教學思想指導下,應充分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重視技能的認知和運用,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應當增加計算機類、測量類、制圖類、數學類課程,在重視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的同時,加大計算機類、測繪類、制圖類、數學類必修課程的學分,提高計算機類、測量類、制圖類、數學類課程占總學分的比重,使課程和學分設置由重“管理”向“工管結合”轉變。
(三)設置管理理論學習與工程技術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環節教學環節是教學工作的實施途徑,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間接影響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踐技能的運用水平?,F行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環節中,比較重視教師“教”的環節的軟、硬件的配置,忽視學生“學”的環節的軟、硬件配置;同時,單一的課程實驗教學只能提高學生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而不能適應如第二次國土資源調查、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等信息技術含量較高的綜合性項目的需要。在“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應從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的理念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就業方向,在教學考核環節應注重土地管理熱點問題分析及研究方法綜合運用,工管結合,將技術資源和高素質師資力量充分整合到教學過程中,創設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綜合性、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實踐教學科目,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監督,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全面確保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發揮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輔相成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方法與學生學習方法的統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系統的講述為主,學生沒有從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為自主式的探究。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在完成修習學分的任務后,對所學的專業知識缺乏系統的認知和整體的運用,在進入工作崗位后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缺乏繼續學習的動機。在“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教學思想指導下,應從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及就業能力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特點,引入研究型教學方法,將學習與研究、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在研究型教學中,學生需要從接受、記憶、理解知識到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整體教學過程,將學生置于教學情景之中,通過設計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來創設思考情景,通過案例設計來串聯各個知識點,通過專題設計來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思考、歸納,賦教學以科學研究的內容,在科學研究中開展教學活動,以科研成果促進教學改革,實施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良性互動。通過研究型教學提高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進行發散式思考,將傳遞-接受式傳統教學模式向傳授-接受模式與問題-發現模式相結合的現代教學模式轉變。
二、結束語
在當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經濟競爭相當激烈的新形勢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所需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突破傳統教學體系,探求適合時代要求的現代教學體系,這也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必須要重視的科學問題。然而,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目前普通理工類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教育改革來看,無論是嚴格的課程改革還是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有不足之處,都存在片面性、機械性和程式化等缺陷。如何使高等教育改革做到客觀、科學、符合教學規律尚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公共管理專業教學體系工科化不能簡單理解為公共管理類課程與工科課程的迭加,而要從公共管理學科工科化的角度進行系統分析和整合,形成一套復合方案,逐漸打造工科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工科特色。
作者:秦建成張兆福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 上一篇:工商局行政審批工作匯報
- 下一篇:全縣食品安全工作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