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堂視角下的公共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26 03:49:17
導語:網絡課堂視角下的公共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媒體的發展要求教學方式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體,課堂是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新媒體時代,課堂空間無限延展,信息量大、視野范圍寬,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而且課堂時間也不再局限于上課時間,學生課后仍可以通過新媒體圍繞教學內容拓展學習。因此許多高校紛紛建立網絡課堂,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料上傳網絡課堂,同時學生也可利用互動版塊進行交流并與教師互動。
1.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币虼藦木W絡課堂的視角對公共管理類課程范式創新問題展開研究,是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理論意義。
2.公共管理類專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集理論、實務、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傳統的教學范式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從網絡課堂的視角對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進行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學理念上,必須由教師一個教學主體向師生兩個教學主體轉變;在教學方法上,由填鴨式教學向參與式教學轉變,并通過構建學生學習組織,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在能力培養上,充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小組溝通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彌補了傳統課堂時間、空間的局限;在考核方式上,把學生對網絡課堂的參與計入平時成績,豐富了平時成績的考核維度和內涵。
3.網絡課堂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展示提供了平臺
我國波瀾壯闊的公共管理實踐對公共管理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課堂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展示提供了平臺。隨著我國行政改革的推進,政府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讓渡給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對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要求也不斷提高。要求公共管理人才是具有管理知識、實踐經驗、協調能力、合作精神的復合型人才。4.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迫使公共管理類課程必須占據網絡平臺,應對網絡社會的沖擊與挑戰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海量信息及新鮮的資訊開闊了大學生的眼界。學生信息量的增大對傳統課堂教學,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類在內的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構成重大挑戰,網絡課堂的建設成為高?;貞W絡沖擊的重要手段。網絡課堂可以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起到過濾的作用,從而把新鮮、營養、有價值的信息呈現給學生。當然,教師在網絡課堂交互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調控和引導作用,并通過傳統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基于網絡課堂視角的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創新的路徑選擇
筆者所講授的“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等公共管理類課程均開設了網絡課堂,并在學校及省信息化大賽中獲獎。在近四年的使用、開發和探索過程中,不斷探索如何利用網絡課堂進行公共管理類課程范式的創新。
1.教學理念創新
觀念的改變本身就是一場革命,新一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知識面寬,是網絡中最活躍的群體。時代變遷使得大學生不再甘于做單純的教學活動的客體。教師需要及時轉換思維,使教學主體由教師一個主體,變為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實現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充分參與,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網絡課堂為此提供了技術條件。
2.教學方法創新
在具體實踐中,可以探索嘗試在每個班設置一個網絡課堂助理,協助教師打理網絡課堂,為學生參與網絡課堂提供幫助。把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分成學習小組,設置一名組長,讓其擔任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學習小組的負責人,負責監督和管理學生平時作業完成情況,是否及時傳到了網絡課堂。公共管理類課程與現實聯系非常緊密,針對熱點問題學生利用網絡課堂可充分進行討論,從而實現教師課程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相結合,強調了參與式教學的應用。
3.教學過程創新
在教學改革探索中,在網絡課堂上,每一章都相應上傳教學課件、相關參考書目、視頻資料、案例、精品期刊文章和報紙文章,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下拓展學習和課后作業的完成。與此同時,鼓勵學生查找資料、編寫案例資料,并上傳至網絡課堂,以及時更新和補充網絡課堂資料。
4.考核方式創新
變革考核方式是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前提和保障。利用網絡課堂平臺,把平時成績設置為20分,其中10分來自于課堂的出勤和討論,另外10分來自于網絡課堂作業的完成。在教學中通過分組,布置小組作業,要求每一小組一個學期完成一項專題研究或一個公共管理方面的個案研究。為了避免搭便車的現象,要求學生個人撰寫心得體會,并把研究成果傳至網絡課堂。同時要求學生撰寫博客文章,進行小組討論,以此評定平時成績。
5.對學生社會實習監督管理創新
對學生專業實習、崗位實習的監管一直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軟肋,學生實習往往流于形式。可以探索嘗試利用網絡課堂平臺,強化對學生實習過程和效果的監督與檢查。要求學生在網絡課堂相應版塊撰寫實習日志,并通過錄音和視頻的形式記錄實習、訪談過程,要求隨時上傳至網絡課堂,教師可以了解和監督實習過程與效果。
四、結語
通過筆者前期的實踐和調查發現:從學生角度來看,由于不能適應網絡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及受網絡運行環境條件限制,學生積極性不足;從使用效果來看,學生在網絡課堂使用方面存在著被動、消極的現象;從教師角度看,打理網絡課堂很累,時間、精力不足。因此有必要從完善網絡課堂的管理機制、優化學校網絡課堂運行環境、建立健全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有機銜接機制、構建網絡課堂使用與開發的激勵和評估機制、建立網絡課堂使用學生考核機制五個方面提升網絡課堂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范式創新中的作用。
作者:楊月君李妙然單位:河北經貿大學教務處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扶貧辦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工作總結
- 下一篇:防汛安全檢查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