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領導管理策略分析
時間:2022-07-12 03:03:11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領導管理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逐漸成為現階段高校教育發展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隨著心理健康發展研究的不斷深入,在高校教育中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進和優化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提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路徑等多方面的實踐效果。本文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發展優勢分析出發,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與現階段大學生個人發展中的心理狀態,從三個方面給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管理策略,旨在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全面構建和完善。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領導管理;發展優勢;策略分析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發展優勢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方向,還對高校政治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體系標準。高校學生處于思想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在學校的生活與個人發展中也面臨著重要的抉擇,在個人心理的發展與優化上面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強化思政教育的引導和管理價值,對于促進大學生個人素質與思想價值的綜合提升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訴求與教育目的來看,在高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學生個體的層面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與管理工作是針對學生展開,結合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的心理發展特征與環境因素分析,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個人發展與思想價值觀的架構與形成時期提供一定程度的輔導作用,還能夠幫助大學生在未來個人規劃上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論指導,緩解一定程度就業嚴峻形勢帶來的心理壓力,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個人思想價值構建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積極作用;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層面來看,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發展研究是優化思政教育體系,完善學生素質培養的綜合發展要求,不僅對于受教個體綜合素質的提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培養標準,而且對于發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教育體系和思維構建也有一定的發展價值,從基礎層面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完善和發展訴求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對于有效加強領導和管理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最后,從學校發展以及體系構建的層面來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和管理有利于構建和形成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強化學校的發展優勢,突出高校的辦學特色,結合現階段學生壓力普遍偏大的問題,在高校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從根本上疏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一些校園暴力事件和突發事件的出現,對于保障和諧校園發展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管理策略分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與管理過程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個體多方面的作用來實現。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從宏觀角度出發,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融合。在教育教學發展中逐漸發展和形成較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與領導體系,進而結合不同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建立有效的教育與管理檔案,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與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推進。從客觀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目標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規范為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則是以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目標,兩者盡管在具體的發展目標上有一定程度的側重,但其根本任務與教育目標是相對統一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展,這不僅是兩種教育體系融合推進的必要條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的最終走向。具體的融合推進過程中,教育內容與教育價值應當實現深度的統一,實現教育資源與信息資源的有效溝通與交流。通過有效的發展協調和教學協同來實現高水平的融合,從基礎教育內容的發展與協同入手,從教育體系的協同構建與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來推進,實現教育目標與教學價值的深度融合,達到心理健康教育領導與管理目標體系下的高校教育平穩推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全面能力的多維度提升。同時,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教學體系的合理架構也是實現兩者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資源配置的發展和保障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充分調動學生與教師參與性,強化教學理論發展價值的基礎需求,從教育價值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來看,資源和合力配置與教育體系的融合發展是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與管理價值的基礎路徑。(二)構建校內校外協同保障的教育教學體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立足于基礎心理學的發展理論來進行合理有效的體系構建,高校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無法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理論指導和行為分析,而校外的心理健康專家也無法設身處地地理解在校學生所處的環境壓力與心理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校內校外協同保障的教育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能夠起到從健康教育管理為基礎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指導。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課程教育體系的構建出發,以校內校外的心理指導和相關的理論建設為途徑,是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徑和基礎方式。在進行協同體系的構建與發展方面,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與教育教學輔導能夠從根本上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校內體系的建設發展可以從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心理危機預警出發,結合領導組織與管理體系建設來實現協同培養,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教師結合體系建設和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的建設方面,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年級的學生展開針對化的心理輔導,從不同年級學生在發展和受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給予適當的心理引導和關懷,加強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內容體系的基礎課程建設;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的建設方面,需要教師與校外心理專家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引導和建設,從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態出發進行全面的心理和思想建設,來提升高校學生在綜合素質與個人發展方面的有效融合。(三)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優化管理。體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建立對應的個性化心理健康發展檔案,是加強心理健康體系建設,優化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以及深化心理教育管理體系的重要實踐路徑,能夠幫助教師從不同的層面來把握學生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心理走向,進而實現對不同心理發展過程的學生展開針對化的心理疏導以及有效溝通,同時,心理健康檔案的有效檢核還能夠為人才培養體系添磚加瓦,增強人才資源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競爭優勢,提高社會競爭力。檔案的構建與管理需要從科學化和正規化的角度來展開,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下幾個發展原則:首先,教育內容與檔案內容的構建需要系統化與真實化,保障心理健康課程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的理論優化與教學提升,同時真實化能夠增強學生在心理健康檔案支撐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檔案管理形式的多樣化與規范化。多樣化的管理形式能夠充分凸顯不同學生在心理發展中的個性化特點和多樣化需求,規范化的管理原則是保障學生心理發展檔案全面性和基礎性建設的重要保障;最后,教育評價的科學化和客觀化。在進行心理健康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摒棄對不同學生的成績認同和發展趨向,從心理發展的角度對學生的發展狀態進行科學和客觀的評價,是保障檔案內容真實化和規范化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用方法——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實務》[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9,35(1):122.
[2]徐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與混合式教學的契合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9(1):73-77.
[3]張秀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4]汲新波.大學生心理適應性和滿意度與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9(1):92-95.
作者:趙斌斌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
- 上一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探究
- 下一篇:煤礦物資供應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