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學管理創新研究

時間:2022-05-07 05:04:47

導語:高職教學管理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學管理創新研究

1.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概述

高職院校的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以培養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教學管理是高職院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其不僅是教學活動正常運行的基礎,更是教學質量提升的保證。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教學計劃的管理。主要指院校對為保證教學質量所制定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任務等計劃的管理。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工作,需要結合現代的教育觀和教學內容來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的制定必須從實際出發,確保學生的可操作性和穩定性。教學運行過程的管理。主要指在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進行的一系列組織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包括課堂教學管理以及院校日常教務管理兩方面。教學質量的管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素質以及就業,更影響著院校的長遠發展。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各類教學保障制度和機構,做好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教學硬件管理,主要指對院校各種教學設備的管理,包括對已有設備進行的定期檢查和維修,以及為適應新發展進行的新設備調配等工作,在保證教學設備正常使用的同時順應需求促進教學工作。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的革新關系。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各方面內容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可分割。與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相比,具有更強的導向性,民主性以及服務性。

2.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學院領導對教學管理重視度不夠

教學管理模式的更新在于人為的操縱與管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中相關管理領導對于教學管理創新不夠重視,其實這也反應了我國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管理狀況,在我國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對管理認知的落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經濟發展之迅速,社會對于人才的渴求,這些都需要高職院校去努力,管理者應該重視職業教育發展,開放學校管理體系,從更大的角度思考管理模式,目前大多院校在教學中的教學管理模式單一陳舊,很難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本文來自于《現代企業教育》雜志?!冬F代企業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2.2教學設施投入少

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人對職業教育仍存在偏見,他們覺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不如高等院校,所以學生大部分都會選擇高等院校進行學習和生活。這就會導致高職院校的生源量少,而且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也比較少,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方面資金投入少,教學硬件設施落后,跟不上時展,滿足不了教學需求。

2.3教學管理機制不健全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缺乏明確的目標,教學內容和方式落后,教學管理成績的優劣考評只是針對教學是否正常進行和完成進行,忽視了教師知識的更新以及知識本身的可用性以及學員的真正需求,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單純依賴他校的成功經驗,忽視院校的整體科研,缺乏投人,教學管理中只重教學而輕管理,沒有形成健全的教學管理機制,導致教學管理效率低下,嚴重阻礙院校發展。

2.4師資隊伍素質較低

良好的師資隊伍不僅有利于教學計劃的制定,更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運行并提升教學質量。由于教育資金投入有限,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組成復雜。包括中職教師,普通高校聘入新教師以及高級專業工程師等。他們當中有的具備較好的教學能力和經驗,但是專業知識水平有限,教授給學生的知識有限,不能滿足學生求知欲望。還有的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但教學能力卻不夠,難以將知識教給學生。

3.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創新要點

3.1創新管理機制,加大資金投入

在教學管理上要有重點的進行創新改革。創新要有基礎,在教學基礎條件有基礎保證下進行創新。首先進行管理體制的創新,并加大對教學等方面需求的投入。高職院校辦學資金缺乏,導致了教學硬件的落后以及教師素質的良萎不齊,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滿足教育創新改革基礎要求。對此,高職院校在大力爭取政府撥款的同時也可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與不同的企業簽訂各種定向人才培養合同。

3.2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缺乏實踐性與創新性,教學一味地是教師在前面講,枯燥無味,使學生厭倦,導致人才培養上的弊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需要在教學管理中與時俱進,采納新的教學方法模式,結合時代需求,合理設置本校的各專業課程結構,增加創新型課程內容,以新的教學指導思想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增加一些趣味性創新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4.結語

總而言之,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為社會培養高級人才的必要手段,建立創新機制和營造創新氛圍,首先要對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提出創新思維的搭建,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建設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流程,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當今新形勢下的新的管理模式,從而對學生進行創新型教育,培育管理者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素全面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棟梁。

作者:孫愛軍工作單位:內蒙古烏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