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創新探索

時間:2022-06-12 03:18:08

導語: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創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創新探索

一、學生現狀分析

大多數職業院校必須面對的尷尬局面是,有相當多的學生到職業院校就讀不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而是因為他們無處可去。高中畢業生是無奈之舉,初中生則是年齡小,上幾年學長長身體,不少初中生家長更是毫不掩飾地表示“學到學不到技術關系不大,只要有人管著別學壞就行”。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而最關鍵的一環在家庭。對于求學態度有問題的學生,學校的努力難以奏效,創新學生管理勢在必行。職業院校求學態度有問題的學生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留守兒童,該類學生由于長期脫離父母的管理約束,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邊長大居多,從小在溺愛環境中成長,心理上會表現出與實際年齡不符的不成熟和脆弱,自我約束能力差,受約束能力差,對老師的批評教育已經視為家常便飯,頂撞老師、對抗管理等現象也已層出不窮;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學生個人主義傾向明顯,集體觀念差,不顧及他人感受,心理脆弱而敏感,易于產生極端心理;還有一部分是問題家庭的孩子,這樣的學生心扉緊鎖,警惕性高,交流溝通困難,這些學生也許問題不大,卻有可能是最難管理的學生。

二、學生管理思想的創新與轉變

首先,要突出學生管理在職業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據筆者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經驗,筆者認為當前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應由教學管理轉向學生管理,轉變以教學為中心的傳統觀念,以學生管理作為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應退居第二位。因為現在的職業院校學生首要的問題不是學習的問題,而是如何成人的問題,只有首先解決學生的成人問題,才能解決學生的成才問題。因此,學生管理應堅持的核心思想是: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先學規矩,再學技能。其次,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不能一把標尺量到底,脫離實際地定管理目標和管理措施,對學生的管理應該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年級區別對待。中職學生管理重在紀律建設。中職學生突出的問題就是組織紀律性差,自由散漫思想嚴重,紀律管理和教育是中職學生管理的核心和主題。中職生學年齡小,有的甚至初中都沒有畢業,不僅學習能力很差,組織紀律觀念更差。如果中職學生畢業時能夠養成較好的組織紀律觀念,對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大有裨益。中職階段一年級新生應該把重點放在紀律管理上,讓學生懂得遵守規矩,尊敬師長;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在鞏固紀律性管理的同時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端正生活態度;三年級學生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趨勢,適應社會需求,給自己定社會角色。高職學生管理重在思想建設。高職學生都有較為成熟的思想,突出的問題是信心不足,挫敗感強,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合理的規劃和定位,生活上隨波逐流,較為盲目,但可塑性強。激發學生的斗志,端正學習的態度,重塑他們的人生理想是高職生管理的核心。高職階段一年級新生應該把重點放在適應學校生活上,讓學生明白大學和中學的不同,尤其是學習方式上的差別,要適應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從文化學習轉向全面發展;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引導學生做人生規劃,職業規劃,根據專業特點和個人特長喜好確定發展方向,有側重地、有目的地進行學習;三年級學生應該引導學生放眼看世界,觀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潮流,給自己找目標、尋定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學生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干預。這是現階段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最突出的特征。由于職業院校是普通教育院校,不是特殊教育院校,對于學生由于成長環境長期不佳造成的性格問題或者心理問題的應對是十分有限、甚至是捉襟見肘。現在不少職業院校設有心理咨詢室,且不說心理咨詢老師的專業水平如何、人員配備如何,畢竟學生不習慣這種新生事物,等學生主動上門求教是很不現實的,其作用極其有限。所以對學生管理人員,尤其是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相關的心理知識和應對技能培訓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應該作為常態化的工作來開展,以便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對于有些學生與生俱來或者后天獲得的頑固心理問題,職業院校顯然無力應對,這樣的學生應該建議休學就醫。

三、學生管理的新舉措

1.高度重視學生的所謂小毛病、小問題,工作從小處抓起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遲到、短時的曠課,也許這在許多職業院校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不少學生管理工作者不覺得是多大的事兒,可“千里長堤,潰于蟻穴”,嚴重的違紀都是從小毛病發展起來的。如果這樣的小問題都會被抓住不放,自然不可能發展成嚴重的違紀。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里這些小毛病不是問題,可是畢業后參加工作卻變成了會被炒魷魚的大問題。所以,可以這樣說,學生管理無小事,小事大抓無大事。聽起來似乎會很辛苦,實際上辛苦一學期,輕松到畢業。2.高度重視和學生的交流溝通現在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一個難解之結恐怕就是,管理者高唱“陽春白雪”,學生們卻愛聽“下里巴人”?!白哌M學生的內心”是一個幾乎被談濫了的話題,筆者認為,走進學生的內心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師生從年齡、學識、閱歷上差別巨大,只要學生能夠放下戒備,愿意交流就是成功。管理者俯下身子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就能發現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甚至找出問題的根源。即使問題不能根除,也一定能找到有效措施。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學生所想所思,不知學生所慮所懼,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生管理者。3.工作方式上應該淡化批評,強化表揚問題多的學生對于老師的批評已經有了免疫力,批評會讓學生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使批評的教育作用大減,負面效果增強。筆者對犯錯學生采取的策略是:指出錯誤,分析影響,探究原因。也就是告訴學生這樣做不對,給他分析這樣做為什么不對,并共同探討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這種行為,而不是一味指責。經驗表明,這種處理方式雖不能藥到病除,但都能有所收效。對于問題學生身上的亮點則加大表揚的力度和頻度,逐漸改變學生“我就是個壞學生”的自我認知,讓他們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4.對學生的紀律約束應該逐年強化職業院校學生自我約束力差,稍有松懈就會反彈,紀律約束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紀律約束由始至終是學生不能逾越的管理紅線,決不能因為管理重心的上移而導致紀律約束的弛怠,不能讓學生認為管理注意力的轉移而有機可乘。只有紀律的利劍始終高懸,只有紀律的紅線越繃越緊,才能鞏固低年級的管理成果,順利實現管理重心的上移。

作者:陳建中 單位:許昌電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