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策略
時間:2022-06-04 09:28:19
導語: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外對歷史小鎮、古村落保護開發的關注和重視比較早.1930年,法國出臺《風景名勝地保護法》,將天然紀念物和富有歷史、科學、藝術特色的地點列為保護對象,其中包含對于小城鎮和古村落的保護.20世紀60年代,《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出臺,歐洲建筑遺產保護對象由原來的建筑單體和著名的紀念物,開始擴展到小鎮街區、城鎮肌理及人居環境.法國、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紛紛開展歷史小城鎮的規劃、保護與建設[1].我國對古城保護和改造的研究相對西方起步較晚,前期由于保護理念、手段、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導致部分古村落遭到破壞.進入21世紀,國內出現了古鎮文化歷史價值開發熱.古鎮、古村落保護措施需要迫切出臺,有關古城、古村落保護理論和保護成果也開始不斷涌現.我國歷史久遠的農耕文化造就了千姿百態的傳統古村落.2012年,我國政府開始統計且全面調查傳統歷史文化古村落,并將有歷史文化藝術特色的古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形成傳統村落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對我國古村落的文化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河北省“傳統村落調查”,繼“井陘大梁江村”等57個村落先后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名錄后,又挖掘出“沙河市綠水池村”等83個傳統村落.而且每個村落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藝術,都讓人嘆為觀止.但是,近幾年以來,河北省古村落瀕臨消失的現狀也在不斷發生著,如果不加以重視和保護,歷經幾千年風雨洗禮和戰爭破壞的河北省古村落的完整保留,將成為河北省文化建設當中的艱巨任務.
1河北省古村落歷史文化藝術特征
河北省古村落歷史文化悠久,具有北方古鎮的鮮明特征,遺存大量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村落.實地調研河北省多處古村落現狀,河北省南部古村落包括邯鄲市涉縣偏城鎮的偏城村、武安市的伯延鎮、邢臺市的英談村等,河北省西部古村落中的于家石頭村、谷家嶼、大梁江、岸下村石窯小鎮等保存較為完好.頗具規模的古村落群體反映了一定時期的農耕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古風、古俗、古建、古藝術風格特征.這些古村落自然風光獨特、秀麗,建筑獨具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純樸,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能較完整地反映特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俗民風特色.古村落具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重特征.1.1建筑特征.北方古村落的建筑形式區別于江南古鎮的柔美和小家碧玉.北方古村落的建筑依山勢而建,就地取材,用石頭堆砌而成,更體現了北方的粗狂和剛硬的特質.不少古宅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石院、石墻、石屋、石路、石閣、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橋[2]等成為北方古鎮獨具特色的建筑外貌特征.1.2文化價值特征.古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文化價值特征的重要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包含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節日、民間傳統手工藝,也包含源于本地并廣為流傳的詩歌、傳說、戲曲、歌賦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根據“全國歷史文化名鎮評價標準”,歷史文化名村價值特色表現在文化、政治軍事、生態環保、建筑遺產等方面.對于河北省古村落而言,一定歷史時期所凝聚的地區文化包含名人故居、祠堂寺廟、戲臺、民間工藝等.不同地區的河北省古村落有各自獨特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井陘的拉花、冀南的皮影、邯鄲的磁州窯、蔚縣剪紙、河北梆子、絲弦等藝術形式,為塑造河北省古村落的優秀的文化價值資源和河北省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內涵價值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1.3人文環境特征.人類的活動構成了相應的人文環境,河北省大多數古村落依然有村民居住,這就造就了古村落不單單是“物”的價值,而是使古村落成為一個動態、有機的人文價值景觀.隨著古村落生產和生活的現代化發展,古村落作為文化旅游資源被相繼開發,古村落的“古”和新農村的“現代化”如何做到完美統一?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西方國家在歷史街區保護與規劃等方面的經驗,在古村落建筑外墻、歷史街道保持歷史真實的前提下,調整內部結構,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質量需求.民居、民宿的保護與建設方式不同于文物性古建,需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創造性地規劃古村落的發展,只有滿足了傳統古村落人民生活質量,適宜于村民生活居住,人們的生活感到更方便、舒適,其古村落的開發與建設才變得有意義.而傳統古村落也只有容納了古樸的民風,才使得古村落的“古”有了活力和真實感.
2河北省古村落現狀
在我國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河北省共有57個古村落入選.筆者相繼走訪并調研了河北省冀南、冀西地區比較有典型特色的古村落.2.1邯鄲市涉縣偏城鎮的偏城村.邯鄲市涉縣偏城鎮的偏城村被評選為第4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偏城村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和肌理展示著北方古村落的憨厚與滄桑.大多為清代至民國初年建筑,其中劉家寨最為著名,建筑院落組合形式是古代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保存較為完整.古村落仍有居民居住,但由于文化知識的匱乏和保護意識不夠,仍然造成古建筑不同程度的破壞,散落的雕花和殘留的柱礎仍隨處可見.偏城村古村落作為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仍處于自然開放的狀態,一些有保護和參觀價值的院落,雖已無人居住,但是院落處于一種自然存在的狀態,院落破落,無人清掃.古村落被粗放地遺留下了真實的形態.古村落的修復和保護力度意識較弱,古村落歷史文化藝術缺乏有秩序、有計劃的整合與設計.2.2武安市伯延古鎮.伯延古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民居規模宏大,建筑精美,2013年被評為河北歷史文化名鎮.伯延古鎮建筑為典型北方四合院院落相連的形式,建筑裝飾也極為講究,以王順莊園和徐家莊園古民居建筑為代表.王順莊園為典型的居民式建筑,其中有古民居80多間,門頭柱面裝飾講究,木雕、磚雕、石雕的雕刻精美,保存較為完好.從村落的規劃以及建筑、街道的形態,可以看出鎮黨委、政府采取了有力、有效的保護及開發措施.村落的整體面貌古樸自然,商業化的修飾較少,對徐家與王家的歷史故事,通過展示和影視的視覺手段進行文化渲染,提升了古村落對外傳達的文化影響力.2.3邢臺市英談村.邢臺市英談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為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建筑形式和肌理質感有著極強的視覺感染力.建筑就地取材,房屋、橋梁、街道等全部都是用紅色板巖石堆砌而成,天然奇趣,因此又有“紅色石頭城堡”之稱.英談村依山而建,隨坡就勢,房屋層層疊疊,街道參差錯落.英談村的建筑景觀規模完整,作為旅游資源開發也相對正規和完善,有導游對整個村落的歷史文化知識進行宣傳和輸出.但是對于周邊產業的開發尚處于無人監管和規劃設計狀態,比如特色餐飲、適合當地的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在做到景觀旅游資源輸出的同時,也應當進行當地生態文化和民俗、民間藝術文化的輸出.2.4石井鄉于家石頭村.于家石頭村作為冀西地區石頭村的代表,是一部用石頭書寫的村落史詩,其石街、石道、石閣、石房、石墻、石橋、石欄、石缸、石碾、石磨等使整個村落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2].于家石頭村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后裔居所,這就奠定了于家石頭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目前村內仍有村民居住,屬于早期作為旅游開發的古村落.于家石頭村仍保留了淳樸的民風,幽靜的村落讓游客回歸寧靜,感受石頭藝術.村落中,有村民自開的住宿休憩之所,平民化的住宿方式讓游客可以更深入地體驗村民的民風和生活狀態.然而在對外宣傳整體品牌形象的輸出仍顯得比較隨意.2.5鹿泉區岸下村石窯小鎮.冀西地區岸下村石窯小鎮是典型山村,位于鹿泉區抱犢寨腳下.岸下村石窯小鎮有別于上述幾個古村落,在整個村落的自然景觀保留完整的基礎上,對石窯古舊民居和民房進行大規模改造,為游客提供河北特色民宿服務.在全國各地民宿日益火爆的今天,河北省擁有這樣一處規模較大、改建完整、設計個性特色的民宿,為旅客提供鄉野生活之住所,集觀光、休閑、餐飲、居住、農耕體驗為一體,打造河北省美麗鄉村.目前,石窯小鎮已在營業狀態中,岸下書局、主題民宿驛站已裝修設計完工,還有一部分項目仍在籌備建設中,在建設過程中應力求最大程度保留村落的建筑形態及石窯文化.在文化藝術方面,利用歷史文化藝術資源,將農事、節事、民俗文化等體驗情景融入小鎮街道院落中,從而喚起人們對生態環境和鄉愁、鄉情回味的人文情懷.岸下村石窯小鎮處于一邊營業、一邊建設的狀態,從目前建設情況來看,存在著一些規劃不完整、實施不到位的情況,整體定位理念與后期的實施情況略有出入.后期設計跟蹤欠缺,導致石窯小鎮特色建設缺乏把控,導示系統從材質和造型上都融入不了古村落當中去,大大折扣了極力營造文化藝術古村落的初衷.主題民宿、主題餐飲空間的內部配飾需要進一步完善.新建房屋和古村落區風格不一致,多多少少破壞了古村落的協調性和統一性.綜合以上典型古村落的調查研究,發現河北古村落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總結如下:1)隨著近幾年旅游業的盛行,加上政府極力扶持文化和綠色旅游產業的發展,大多數古村落不再“深居山林”,不甘“落寞”,都開始不同程度地借著古村落特有的資源價值搞開發、旅游和民宿.在建設開發過程中,使整體風貌得不到完整保護,存在古建筑和新事物形成格格不入的情況,如導視牌的設計、新的建筑物景觀、景點設計等;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為了更舒適的居住需求,棄舊房、蓋新房,然而現代的磚混結構的房子和石頭房子形成強烈反差,嚴重破壞了古村落的整體建筑特征的完整性;3)隨著工匠精神和民間藝術的淡化與消失,古村落景區出現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的旅游產品.各個村落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資源沒有被挖掘.
3河北省古村落保護和開發的策略
古村落的建筑、民俗、民風可以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俗、民風特色.堅持遵循“歷史真實性、景觀完整性、生活延續性”的原則[3],在河北省典型特色古村落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開發與建設,力求在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結合保護措施進行開發,從而制定出有利于古村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案,保護古村落的整體歲月和民間文化藝術資源,這對河北省古村落的建設和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3.1傳統街巷和重點地段的保護與開發.河北省古村落面臨著古村落的自然老化.有的原始建筑及歷史風貌被破壞,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處于殘磚斷瓦的狀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使許多古村落經歷修修補補或改頭換面,處于被清除的勢態.對于古村落建設應做到“修舊如舊”[4],排除一切不協調的元素融入古村落建設中.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各種服務性設施也像速成品一樣被“安置”在古村落中,破壞了古村落的整體氣氛與格調.傳統典型的街巷和重點地段的保護與開發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原有街巷和建筑外貌要保持,需要修繕的建筑要做到“修舊如舊”;2)新建建筑外觀材質和色彩上要盡量和原有村落的建筑肌理保持一致;3)新建服務性設施(如導示牌,廣告標牌等)、宣傳墻畫的設計要融入村落街巷中,避免運用過多的現代化的材料和色彩,使其在老房子的環境下顯得過于突兀.3.2古村落的開發與傳統手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河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河北省古村落里也醞釀了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河北省古村落對外文化宣傳與輸出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手工藝技巧等文化瑰寶,由于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工匠精神漸行漸遠,讓傳統手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到原始村落和民間藝術生長的土壤中去,給這些民間藝人展示技藝和手工的時間和空間.河北省古村落中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創新不能脫離賴以生長的“生命土壤”.3.3古村落開發與民居的關系.傳統古村落的開發保護不同于單純的古建筑物的保護,目前古村落大多都有居民居住和生活,對于古村落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與建設,應在尊重村民、便于村民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因為古村落并不是一堆無人居住、靜態的古建筑群,而是鮮活地呈現著民俗、民風的活態、立體的古村落.古村落雖然多多少少存在著“空城”、“棄巢”的現象,但是大多數古村落還是有當代村民居住和生活著、使用著的狀態,這樣古村落才更有生機.對古村落的保護,必須基于古村落的精神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從整體上著手保護傳統村落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村落中隱存的歷史記憶、特色方言俚語、宗族傳衍等生活、生產方式,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使得古村落鄉情、鄉愁顯得厚重而鮮活.在古村落開發時,應當考慮現居住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旅游者也應遵循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禮儀民俗,做到“入鄉隨俗”,使居住著的居民構成古村落的動態景觀.
4塑造河北省古村落品牌形象,提高“美麗河北、美麗鄉村”的影響力
古村落作為一種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是歷史的微縮景觀,古村落擁有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價值[2],具有極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圍繞廣泛開展以“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為主題品牌形象進行宣傳,河北省古村落的品牌形象是向外宣傳河北形象的一抹重彩,塑造河北省古村落品牌形象對古村落的開發與保護具有重要價值.在充分調研、分析河北省古村落歷史文化價值特征的基礎上,研究分析當前河北省古村落建筑特點、生態環境、人居生活等方面,提出古村落品牌形象的設計和宣傳策略及措施.4.1河北省古村落整體品牌形象設計系統.4.1.1河北省古村落整體品牌理念識別設計系統.理念識別系統通過對河北省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的提煉對旅游發展具有宏觀指導作用.廣告宣傳語對品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凝練了品牌的內涵,有利于人們理解品牌的理念,尋求適合河北省不同古村落的廣告語,更有利于美麗河北的對外宣傳.廣告語的特性包括:1)應是簡短有力的口號性語句;2)要傳達單一、明確的觀念性信息;3)適于長期廣泛的反復使用.如南方古城鎮成功廣告語案例:來過,便不曾離開———烏鎮;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南潯.挖掘河北省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凝結一句經典廣告語,使宣傳更有效、更有力.4.1.2視覺形象設計系統.古村落視覺識別系統(VI系統)是將提煉古村落理念與價值觀通過一定的媒介進行視覺傳播的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達給社會,樹立古村落統一性的識別形象[5].主要包括標志、標準字、標準色和象征圖形、吉祥物等基本要素及名片、門票、道旗、廣告宣傳、特色產品包裝等應用要素.讓游客在極具視覺沖擊和審美感受的過程中,對旅游地留下美好的印象.河北省古村落的開發,已經有意識地在塑造各自的古村落形象的品牌,但是由于資金投入不到位,或者出資方監管不到位,造成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不僅沒有提高整體古村落的品牌形象,反而由于現代化材質和視覺形式的介入,破壞了古村落的整體格調和氛圍.導示系統從材質和造型上都融入不了古村落當中去,大大折扣了極力營造文化藝術古村落的初衷.在保持歷史真實性和發揮其文化的精神功能與文化魅力的前提下,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要遵循的設計原則包括:1)材質選擇要和古村落的格調相一致,相協調;2)造型上要符合自然性、原生態性和藝術性;3)色彩上要和古村落的色調相融合.4.1.3河北省古村落整體品牌形象行為識別設計系統.行為識別屬于執行層行為識別系統,是以人的活動和行為感知的系統.古村落村民的形象、民風、態度與行為,服務人員的服務與管理行為和游客的行為構成旅游形象的重要部分.行為識別系統設計將在古村落理念識別系統的指導下從旅游服務形象設計、村民形象設計以及旅游者的旅游行為等方面,規劃人們的活動行為,從而維護古村落的形象.4.2創新河北省古村落品牌形象宣傳推廣策略.宣傳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宣傳的目的在于提高古村落在國內外旅游者中的知名度,通過旅游宣傳,樹立古村落鮮明而獨特的旅游品牌形象.4.2.1電視廣告宣傳推廣策略.電視廣告是形象傳播和文化輸出的基本手段.電視媒體以其生動性、實時性和普及性成為當前效果最好的形象廣告載體,通過拍攝古村落的宣傳片進行電視廣告傳播.在當地電臺和省臺等各類廣播電視頻道放映介紹古村落旅游形象的宣傳片,加深游客對古村落旅游文化形象的認知.4.2.2公共關系宣傳推廣策略.公共活動因其新奇性吸引媒體的關注,從而達到對外宣傳的作用.定期舉辦相關藝術活動;舉辦民間藝術展示和表演等活動;舉辦河北古村落的攝影大賽;拍攝風景、文化為題材的影視節目或記錄短片;邀請全國藝術名家進行古村落寫生活動,從而擴大古村落的知名度.4.2.3網絡媒介策略.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傳播更有效、更迅速,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利用好這一現代傳媒工具,搭建優良的河北省古村落網絡傳播平臺,擴大古村落的知名度,對旅游業的發展起促進作用.4.2.4動畫媒體傳播策略.與動畫專業相互合作,制作主題性動畫片,動畫片的背景取材于古村落,通過情節化的動態畫面效果進行宣傳與傳播.
5結語
如何有效地保護和開發古村落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河北省古村落旅游開發時重點研究的課題,傳統古村落是脆弱而又極其珍貴的,很多古村落由于缺乏整體、長期的規劃,為了一時的利益,肆意建造和古村落整體格調不符的“景觀”.利益是暫時的,對古村落造成的破壞卻是長久的.為尋找對古村落整體保護的有效方法,并適應古村落“活態”發展的要求,要創造性開發古村落的文化遺產資源,達到傳統古村落的開發與現代民居的有機統一,使古村落的整體建筑景觀得以有機維護,塑造河北省獨特的古村落文化風韻和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勇,張捷,章錦河.我國歷史文化村鎮保護的內容與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1):68-74.
[2]孫克勤.探訪中國最美古村落[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3.
[3]劉沛林.古村落:和諧的人聚空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4]胡道生.古村落旅游開發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縣古村落為例[J].人文地理,2002,17(4):47-50.
[5]章錦河,凌善金,陸林.黟縣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設計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1,17(3):82-87.
作者:封麗娟 李雪山 姚 鵬 單位:石家莊學院
- 上一篇: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方案
- 下一篇:酒店成本管控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