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學科協作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09 11:23:00

導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學科協作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學科協作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診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管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診療管理,觀察組予以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觀察兩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早餐后和午餐后2h血糖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妊娠指標對比,分娩孕周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體質量增長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黃疸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發生的糖代謝異常[1]。北京一項納入25674名孕婦的研究顯示,GDM的患病率高達18.9%[2]。隨著我國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以及居民生活方式、膳食模式和結構的改變,高齡產婦以及超重和肥胖率逐年增加,GDM發病率逐年上升。然而,GDM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妊娠并發癥,控制不達標的GDM會對母嬰近期及遠期健康產生嚴重危害[3]。因此,探索積極有效的管理模式,以降低母嬰不良妊娠結局和并發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結合臨床應用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診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7.8±1.2)歲;初產婦90例,經產婦60例。觀察組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28.3±1.4)歲;初產婦94例,經產婦56例。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診斷確診。排除糖尿病合并妊娠、多胎妊娠、患有精神障礙、意識障礙以及其他嚴重全身系統重要臟器損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兩組患者年齡、學歷、孕前體重指數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診療管理,結合孕產婦的具體情況,對孕產婦及家人進行常規宣教,并基于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護,按照相應的診療管理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組予以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①臨床結合對患者具體情況的分析,組建針對患者治療的多學科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應當包括婦產科、內分泌科、營養科醫生以及護理、運動指導師等專業技術人員;②在初次會診時,對孕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小組內探討制定符合患者治療需求的個性化管理計劃及措施;③按照制定的管理計劃,各科分工協作:婦產科醫生對患者明確診斷,并對患者孕周、胎兒狀況等進行密切觀察;營養科醫師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營養治療方案,根據血糖與體重監測結果,適時調整營養治療方案;運動指導師為患者制定運動方案,并鼓勵參與孕婦學習孕期瑜伽、孕期操等運動課程;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每次就診時的體質量、血糖監測等數據,發現異常,立即告知患者到多學科門診就診;內分泌科醫生為經營養與運動治療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提供胰島素治療;由經過培訓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患者進行心身健康篩查與疏導,提高認識水平,幫助孕婦擺脫不良心理因素以及情緒的影響;④鼓勵參與由產科醫師、營養師、運動指導師、內分泌科醫師、護士等聯合開展的GDM一日門診。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血糖水平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并對比兩組分娩時孕周、體質量增長量、新生兒結局等妊娠指標。75gOGTT的診斷標準:服糖前及服糖后1、2h,3項血糖值應分別低于5.1、10.0、8.5mmol/L任何一項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GDM。血糖控制目標:餐前、餐后1、2h血糖值分別≤5.3、7.8、6.7mmol/L,夜間血糖≥3.3mmol/L,HbAlc<5.5%[1]。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兩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治療前OGTT三項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妊娠指標對比。兩組分娩時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孕期體質量增長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兩組新生兒結局對比。觀察組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黃疸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GDM發病機制目前尚無統一認識,可能涉及遺傳、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限、慢性炎癥反應、代謝紊亂、高齡及超重、肥胖等多種因素[3]。隨著社會進步,孕婦食物呈現品種多而精細的特點,以精白米、精白面為主,運動偏少,肥胖問題增多,農業科技進步,涌現大量高糖水果等危險因素。結合臨床研究,絕大多數GDM患者常無明顯癥狀表現,甚至有時空腹血糖也表現正常,若在懷孕期間常規檢查發現血糖異常時,則應當警惕GDM的可能性,臨床檢查一般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胎兒畸形篩查、無應激試驗、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等進行診斷。GDM會增加妊娠高血壓、難產、早產、巨大兒、生長發育受限、羊水過多、繼發感染、剖宮產、胎兒骨骼、心血管、神經系統畸形、死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或低血糖等疾病和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嚴重者甚至導致流產;遠期而言,增加產后糖尿病和子代成年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病風險[3-4]。妊娠期糖尿病會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對母兒的近期及遠期產生危害。同時GDM對于母嬰的影響及其程度往往會受糖尿病病情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響,病情嚴重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母嬰近遠期的并發癥往往較高,因此,臨床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管理措施,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和維持血糖的穩定,減少母嬰并發癥,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對于促進母嬰健康也具有重要意義。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簡稱為MDT,是一種符合國家公立醫院改革以及醫院長期有效發展總體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夠在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加強學科間合作,尤其對于一些涉及多系統、臨床治療較為困難的疑難雜癥的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6]。

本研究通過探討婦產科醫師、內分泌科醫師、營養師、護士、運動指導師等多學科專業技術人員協作參與管理的模式,使得GDM患者血糖和孕期體質量增長值獲得更良好的控制,同時降低了新生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促進母嬰健康方面有一定的推廣和應用價值[7-8]。采用多學科管理模式使得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可能的原因是:①獲得更多關注,當體質量增長及血糖監測結果異常時,能夠更及時得到醫生和營養師等的幫助;②GDM一日門診由多學科模式組成,讓GDM患者更深刻掌握GDM的高危因素、發病原因、危害、如何控制與監測血糖、如何制作糖尿病餐、如何運動等。通過一日門診模式提高了依從性及重視度;③醫務人員各環節的宣教與管理,提高了GDM患者的依從性和重視度。

綜上所述,臨床在對GDM患者進行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具有一定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周華,羅宇迪,趙璐.個體化營養方案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19,41(2):113-116.

[2]王司娥.交互分析模式團體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6):3379-3382.

[3]周筠,張劼,吳小燕."行為轉變理論"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護理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3):376-380.

[4]王燕,陶俊貞,胡金美,等.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0):2594-2597.

[5]劉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行為軌跡記錄法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5):629-632.

[6]劉小芳.個體化飲食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意義[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3):12288-12289.

[7]ChenXiaohong,ChengSuxia,ZhangKun,etal.Appli-cationofmulti-disciplinarycooperativenursingmodelinelderly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complicatedwithacutecholecystitis[J].ChineseJournalofModernNursing,2019,25(15):1921-1925.

[8]NiuQionghua,XiaoHuarong.Applicationeffectofindividualizednutritioni8nterventionin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J].ChineseFoodandNutri-tion,2019,25(5):74-76.

作者:盧春梅 王道剛 單位:成都市郫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