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采集和建庫分析

時間:2022-08-30 08:43:43

導語: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采集和建庫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采集和建庫分析

摘要: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是采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來實現對城市的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實現對城市的高效監督和管理。文章首先對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概念和組成進行闡述說明,進而對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建庫方法進行了分析,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基礎數據;采集;建庫

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同時,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城市管理方法和措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來創新城市管理方法和措施。為了滿足現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可采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來對城市進行監督和管理,以提升現代城市服務和管理的水平。

1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1.1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概念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就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和指揮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管理主體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通過多元主體的參與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構建過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種現代科學技術,例如無線網絡、GPS全球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來獲取地理信息,創新了城市管理的模式,并實現了城市監督和管理這兩項職能的合理分工,采用的管理方法包括城市事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和萬米單元網絡管理法等。

1.2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組成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是由各種基礎數據和圖集組成的。其中基礎數據包括監督網絡數據、地理編碼數據、單元網格數據、城市部件數據、社區以上境界數據和城市地形數據等;圖集包括城市管理單元網格圖集、城市管理部件圖集和城市管理監督網絡圖集等。

2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

2.1城市部件的定位、分類和編碼

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中,首先要完成城市部件的定位和分類。城市部件的分類主要利用相關的地理編碼技術將各類的城市部件分成幾大類,然后通過地理坐標定位,將城市部件定位到萬米單元網格圖中,這樣就可以通過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對城市部件進行分類管理。成熟部件的劃分種類基本都是相同的,可以將其分為C類、B類和A類。其中C類城市部件主要是指能夠概略表述空間位置的部件,常見的有停車場、橋梁等,在C類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誤差在±10m之內;B類城市部件主要是指邊界和空間位置都比較明確的部件,例如戶外廣告、亭和垃圾箱等,在B類城市部件的定位中,要求其定位的誤差控制在1.0m以內;A類城市部件主要是指邊界明確和空間位置明確的部件,包括路燈、井蓋等,對于這類城市部件的定位要求其定位的誤差在±0.5m之內。另外,根據具體的城市部件也可以將城市部件分為道路交通類、公共設施類、園林綠化類、市容環境類、房屋土地類和擴展部件類。其中道路橋梁類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橋梁、公交車亭和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類主要包括路燈和水、氣、電等設施;園林綠化類主要包括街頭座椅、綠地、古樹名木和城市雕塑等;市容環境類主要包括果皮箱、廣告牌匾和公共廁所等;擴展部件類主要包括斑馬線、盲道和旅游指示牌等。按照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規定,市容環境設施類城市部件分為13個小類,交通設施類城市部件分為31個小類,公共設施分為58個小類,園林綠化類部件分為10個小類等。完成了城市部件的分類之后,還要對城市部件進行編碼,編碼過程中要求每一個城市部件的標識碼具有唯一性。城市部件的標識碼由部件代碼和順序代碼組成,其中部件代碼為10位數字,順序代碼為6位數字,所以部件標識碼一共由16位數字組成。其中10位部件標識碼又分為市轄區代碼、大類編碼和小類編碼。

2.2數字化城市單元網格的劃分和編碼

城市單元網格的劃分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結合城市單元網格的管理現狀、地理布局、屬地管理、面積等,要遵循方便管理、相對穩定原則以及無縫拼接原則等來進行劃分。劃分好單元網格之后,同樣也要進行單元網格編碼,單元網格的編碼同樣也要遵循一個單元網格對應一個唯一的標識碼的原則。單元網格標識碼一共由15位數字組成,分別為縣級或者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劃代碼,一共為6位數字;街道代碼或者鎮鄉代碼,一共為3位數字;社區代碼或者村代碼,為3位;最后是單元網格的順序代碼,一共有3位數字,這樣數字最終組成了單元網格編碼,并且能夠確保一個單元網格對應一個唯一的編碼。

2.3城市地理編碼

城市地理編碼就是根據面、線和點等來對城市的地理實體進行標示,通過地理編碼,就可以對地理空間進行大致定位,在空間位置上顯示出城市中不同數據資源的地理信息,可以實現人們對空間信息的讀取,在不同空間位置內實現對城市信息的相關整合和優化,最終實現整合優化城市資源的目標。在城市地理編碼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地理編碼技術來對城市的部件進行分類,并實現分項管理,確保對城市的精確管理,改變以往管理過程中的盲目管理現狀,將以往傳統的城市人工管理向現代信息化管理轉變。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數據的建庫要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數據的建庫,首先要對數據進行普查。在城市數據普查過程中,需要對部件的屬性信息、部件的空間位置以及部件的照片拍攝等進行普查。其中,城市的部件基本屬性主要分為附加屬性和基本屬性這兩個方面,基本屬性包括城市部件所在的單元網格、專業部門、部件的名稱、部件的標識碼、部件的使用狀態、部件數據的來源以及城市部件的初始日期和變更日期等。在普查過程中需要完成對相關數據的普查,采用實地調查的方式進行普查。城市部件的附加屬性是指專業需要增加的屬性或者根據行業的特點特征增加的附加屬性。例如,對于井蓋這一城市部件來說,井蓋材料就是附加屬性。在對城市部件進行普查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界定部件普查的范圍。對于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來說,在普查過程中主要普查的內容為城市道路,包括部分居民區的地上設施和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地上設施等。完成城市部件的普查之后,就要開始數據建庫,采用沒有壓縮的E00格式對調查之后的部件屬性數據信息以及圖形數據信息等進行逐一核實,核實后將其輸入到部分數據庫中,最終完成整個數據部件庫。在輸入城市部件的屬性時,應該將城市部件的采集數據、地質普查數據以及單元網格劃分數據等按照部件數據屬性信息表的格式錄入到數據庫中,以完成建庫。

3結語

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就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和指揮系統,是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作為一種整合優化城市管理資源的重要手段,其可以使城市管理的流程更加系統化和科學化,實現對城市的有效管理。因此,一定要做好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建庫工作,以提升我國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作者:錢婭林 單位:秦皇島市測繪大隊

參考文獻

[1]張燕.數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方法探討[J].城市勘測,2015,35(6):24-27.

[2]梁波.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建庫[J].華夏地理,2016,25(6):135-136.

[3]呂寶慶,張俊.淺談數字城市部件采集與數據建庫[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35(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