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演變探究

時間:2022-06-28 05:08:00

導語: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演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演變探究

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網站進行抽樣調查,以45個公共圖書館網站為樣本,對各網站所提供的各項信息服務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特點及模式演變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調查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文化事業的一部分,雖然不是一種顯赫的事業,但它卻積累并傳遞著人類幾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成果,擔負著教育、信息服務、文化傳播、促進社會和諧、培育信息素養、培養閱讀興趣等使命,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在網絡信息化時代,隨著資源共享思想的廣泛傳播和網絡技術特別是數字化技術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開始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網站,來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以此加強公共圖書館自身存在的價值和作用。同時也促使著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呈現一定的特點,其服務模式也隨之發生著轉變。

一、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調查說明

(一)調查概況

筆者于2011年3月通過互聯網,利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圖書館界”欄目中的“圖書館導航”里“公共圖書館”的鏈接,選定所列出的62個公共圖書館為調查范圍,除去鏈接錯誤(西安圖書館和南海圖書館,共2個)、死鏈接(上海黃浦圖書館、上海虹口圖書館、上海少兒圖書館、上海閘北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內蒙古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廈門圖書館、深圳羅湖區圖書館,共9個)、和不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公共圖書館網站(蘇州獨墅湖圖書館、青島圖書館、深圳南山圖書館、順德市圖書館、湛江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共6個),最終從中抽取45個省、市、自治區的公共圖書館網站為樣本作為本次調查研究對象,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網絡信息服務做了一次全面調查。

(二)調查程序

本次調查,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準備階段——選擇“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為調查課題,并進行初步的分析探索,設計調查方案。

調查階段——利用文獻調查和網絡調查兩者結合的方法,對所選課題進行深入調查。在這一過程中深入瀏覽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網站,對其提供的各項服務進行數據采集。

研究階段——整理調查過程中所得到的數據資料,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總結階段——根據得到的統計分析結果,得出現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特點及模式演變過程。

(三)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為抽樣調查,調查過程中主要應用了網絡調查的方法對所抽取的45個樣本網站進行調查;同時也應用了文獻調查的方法,參閱了數位圖書館屆人士的思想精華和研究結果。

網絡調查法,又稱Internet調查法,是一種通過網絡,使用搜索引擎收集二次信息的方法。筆者此次調查通過搜索引擎鏈接到各地公共圖書館網站,在對其內容和提供的服務深入瀏覽分析后采集到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并進一步統計分析。

文獻調查法,也稱歷史文獻法,是一種搜集各種文獻資料、摘取有用信息、研究有關內容的方法。在筆者調查之前,已然有許多圖書館屆人士對此相關領域進行過探討和研究,因此筆者在網絡調查所得數據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的有關理論和研究成果,以期全面了解調查課題的歷史和現狀,得出最新的結論。

二、我國公共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特點

圖書館的網絡信息服務,是指圖書館依托互聯網環境并以網站為開發與服務平臺,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和多種實施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為出發點的在線信息服務。隨著各種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更加的豐富和完善。并向著多樣性、個性化等方向發展。經筆者對我國45個公共圖書館網站的調查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網絡信息服務有如下特點:

(一)特色性

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的文化機構承擔著傳承地方文化的職責,保存并傳播其地方特色是其主要且必要的任務。在調查中發現,各地公共圖書館都建有特色數據庫和特色欄目:如山西省圖書館提供的山西名人數據庫、山西地名數據庫、戲曲視頻庫等,廣東中山圖書館的廣東名人數據庫和廣東特色醫院庫等。

(二)互動性

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因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改變了其傳統被動狀態。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開始面向社會,面向用戶,了解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通過網上留言、讀者論壇等互動平臺加強了與用戶的互動交流,真正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如重慶圖書館的互動園地,湖南圖書館的讀行論壇等。

(三)協作性

現代社會信息用戶對信息服務要求越來越高,以前單靠自己力量開發建設的公共圖書館網站已經力不從心,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應用和信息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開始與其他網站進行開放性的合作,以實現更高質量服務的目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國家支持的文化知識技術普及的社會網絡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四)多元性

我國公共圖書館進入網絡化時代,其服務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具體表現在服務時間的不受限,服務手段的多樣化,服務環境的集成化,服務設備的網絡化、便捷化等方面。這使得公共圖書館能夠使用戶更方便、省力、高效的得到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務。

(五)便民性

作為社會服務機構的公共圖書館,其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服務也具備公共服務性,不但提供一般的館藏查詢,特色數據庫檢索等服務,還表現在所提供的公共便民資訊上。在本次調查中,有16個公共圖書館網站提供公共資訊或便民服務,占總樣本量的36%。

(六)個性化

個性化信息服務是圖書館根據用戶信息使用習慣、偏好、特點、研究課題等向用戶提供的滿足其獨特需求的一種服務?,F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還處于初期,只限于簡單的信息定制、定題服務和個人信息服務等。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應用,相信個性化服務方式將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演變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是以現代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作支持,以在Internet上的網站為服務平臺和媒介,以數字化館藏與Internet上共享化電子信息為信息資源基礎,以遍布世界的更廣義的網絡用戶為服務對象,根據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將整合的信息通過網絡通訊系統,實現對用戶的信息服務的一種方式。

在網絡數字化技術普遍進入人們生活的今天,作為信息交流重要場所的圖書館將向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圖書館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高信息服務水平,使得其信息服務模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宏觀上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由簡單被動的信息服務向綜合主動的知識服務轉變,這一過程的變化克服了那些只注重技術和記錄型信息而忽略人文因素的弊端,更加關注用戶的需求,逐步成為一種面向用戶的、開放的、主動的、創新的服務模式。而把這一演變過程落實到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上,筆者從此次調查發現,應該有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以簡單的信息為特征的初級發展階段。這是網絡技術剛剛被引進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而必經的首要階段。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信息傳播載體更加多樣化,從而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紙制文獻服務主宰的局面。圖書館利用靜態的網頁和簡單的鏈接為用戶提供基本的圖書館信息和書目情況,卻不能夠揭示深層次的其他網絡信息。此次調查中,雖有些公共圖書館網站首頁有Flash或浮動圖標,但是鏈接到深層網頁卻也是靜態網頁的鏈接。

第二,以信息導航為特征的中級發展階段。圖書館信息服務經歷了簡單靜態的初級階段,隨著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更加多樣化,動態化。人機交互能力初顯端倪,服務人員和用戶的信息滿足和需求矛盾得到緩和。圖書館通過網站上提供的聯機檢索,公共目錄檢索和網絡導航等服務形式進一步擴大了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調查中絕大部分公共圖書館都做到了這一點,約占調查樣本總量的86%。

第三,以集成化信息服務為特征的高級發展階段。在圖書館的網絡服務從內容到技術完全成熟后,它的信息服務模式會是以用戶為中心,同時又是極具個性化特色的服務模式,也進入了集成化綜合化的發展階段。這是網絡信息服務的高級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圖書館完全從被動轉向主動,為用戶提供人性化、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如個性化定題服務、網上實時咨詢、全文檢索服務等等。在這次調查中,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做到或部分做到了這一點,但是絕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的全文服務都受IP限制或限于局域網內使用,其他深層次的服務也處于起步階段,并不完善??梢?,這一發展模式是我國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模式的發展主流和發展趨勢。

四、結束語

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綜觀我國圖書館的發展史,其信息服務模式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文獻型信息服務模式;20世紀50年代-70年代的聯機服務模式;20世紀70年以后的資源型信息服務模式;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集成化的知識服務模式。相信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定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更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