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1-27 09:18:44

導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

摘要:固定資產是維持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行政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方面存在不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制定一個明確的固定資產核算標準,不斷優化資產管理制度。通過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探討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對策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包括流動型資產、長時間投資、無形資產以及其他資產。對于行政單位而言,固定資產是比較重要的資產之一,但是當前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有待改進之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直接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保值,因此國家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嚴加管控固定資產。

一、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上出現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登記不規范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采購固定資產的過程中,通常會記錄和核實固定資產的成本價格,但是往往會忽略固定資產的登記管理,并未登記固定資產卡片賬。除此以外,對于上級單位撥款添置的固定資產或是因捐贈獲得的固定資產,出現登記入賬不及時的問題,從而造成賬實不符的現象。

(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健全、落實不到位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嚴重忽視了固定資產的制度創建工作,單位內部并不存在比較健全的管理制度,而沒有明確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將會使實際管理過程出現混亂,相關工作人員管理責任不清晰,極易出現互相推諉的問題,若是管理不當,甚至會導致單位資產流失、財產損失。在單位固定資產出現丟失或者損壞時,工作人員出現并未及時上報的問題。在固定資產進行調撥、劃轉的過程中,并未及時進行登記,出現固定資產已經報廢卻并未及時處理、依舊進行使用的問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已經創建了比較明確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落實不到位,使制度處于形同虛設的狀態。[1]

(三)內部管控機制不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固定資產時,需要保障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銜接性,不但包括核算資產金額,而且需要把控資產的總數量,在資產金額核算和數量核實的過程中,需要由財務部門、物資管理部門進行協同合作。由于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創建健全的內部管控,使得各個部門之間缺少制衡,難以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管理。盡管部分行政單位已經創建了比較健全的內部管控制度,因工作人員落實制度的自覺性不足,心存僥幸,出現并未依照制度執行的情況,從而導致內控制度并未充分發揮出實際價值。

(四)固定資產管理方式陳舊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常使用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實際上是一種靜態軟件,可以依照靜態化的固定資產信息,直接生成與之對應的財務數據,可以切實滿足財務管理的實際需要。但資產管理實際上是動態化的,工作人員應該對單位資產的購買環節、維修環節、出借記錄、出售記錄、報廢記錄實施全過程監督管理,已有的軟件基本上并不能完全滿足這些使用需求。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應用部門并不能直接將現有的資產信息和軟件進行對接,使得資產信息系統難以客觀展示出資產的實際應用情況,不能及時反饋資產的轉移、破損、遺失,使得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損失。[2]

(五)違規采購、處理固定資產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出現新增固定資產的時候,并未嚴格依照政府采購流程,出現擅自采購固定資產的情況。行政事業單位在出售已有固定資產、轉讓資產、資產報廢、資產破損時,應該依照相關規定處理固定資產的凈值,將其計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或是通過計算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將其計入累積折舊中。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出現固定資產報廢、變賣時,并未依照相關規范程度進行處理,出現擅自處理的不良現象。

(六)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有待提升

固定資產管理實際是一種復雜性較高的工作,主要牽涉到財務部門、后勤部門。與此同時,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具有比較強的技術專業性,負責管理資產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不具有獨立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再加上資產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經常出現工作變動,新入職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業務不夠熟練,從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容易存在空白問題、斷檔問題以及核算不精準等問題。

(七)單位價值的標準不高

依照財政部修訂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68號)的規定可知,事業單位普通設備的單位價值通常會高于500元,一些專用設備的單位價值通常會超出800元,運用期限一般會超過一年,若是在運用過程中基本能夠維持原物質的基本形態,可以將其視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盡管一些設備的單位價值尚未達到界定的標準,只要其使用期限超出一年,均可以視為固定資產進行核算,新規定中超出1000元的普通設備,高于1500元的專用設備,皆可按照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從整體上分析,依照當前規定來看,行政事業單位的單位價值比較低,對于辦公桌椅、茶幾、沙發等比較簡易的設備而言,將其以固定資產的方式進行計算,與實際物價出現的差距比較大,固定資產標準界定出現不夠合理的問題,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上的界定范圍過于寬泛,使得固定資產的統計數據缺乏準確性。[3]

(八)理論認識不到位

在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日常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部分單位的領導過于重視財務開支管理,例如更重視財政開支權限管理、差旅費管理等,不夠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再加上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固定資產的工作人員在綜合素質上處于參差不齊的狀態,或是不具有專門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單位現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出現責任意識不足、專業知識薄弱的問題,導致其在記錄固定資產相關賬目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漏記、錯記的問題,使得行政單位將會面臨賬實不符的問題。一些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是兼職工作,或是處于無證上崗狀態,對會計知識中的固定資產管理內容了解得不夠充分,使得其在工作中容易出現不夠專業的問題。

(九)固定資產管理程序混亂

在實際工作工作,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采購固定資產時缺少約束力比較強的配置規定,使得各個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購置方面出現多樣化的問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采購的很多固定資產出現審批不合格的問題,使得行政單位占用的固定資產和單位工作范圍出現協調性比較低的問題。再加上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采購固定資產時,往往是依賴于財政撥款,各個單位僅會考慮本部門的經濟利益,并未充分考慮固定資產的應用效益,財政部門比較重視財政經費的預算管理,并不能深入管理、調劑處理已經購買為實物的固定資產,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存在隨意購置固定資產、重復采購固定資產的問題,使得行政單位存在閑置固定資產、半閑置固定資產。

(十)財政核算不健全

由于在固定資產管理上一般不會進行計提折舊,使得行政單位的經濟報表并不能充分展現出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動。之前行政單位規定在采購固定資產的過程中,將所有支出記錄為當期支出,只展示固定資產的原有價值,并不會計算固定資產的折舊,這種規定使得賬面上不能展現出固定資產的折舊情況和現有價值,導致工作人員在計算國有資產處于增值狀態還是保值狀態缺乏有力依據,使得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不能妥善處理好資產的日常管控工作,使得很多固定資產出現入賬不及時的問題。

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組織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管理能力和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者對該工作的重視程度有直接關系,為了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效果,首先單位領導應該提升對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其次,應該創建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團隊,為其配置充足的專業工作人員,通過明確的工作責任劃分,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職責范圍。

(二)不斷優化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確保制度的落實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不斷優化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的落實效果,促使管理工作可以正常開展。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嚴格履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新行辦法》,創建固定資產管理責任機制,落實單位重要領導作為該工作的全權責任人、分管領導作為重要責任人、部門負責人作為主要責任人的三級管理方式,使其明確了解各自的職責要求,將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充分落實到個人身上,并通過定期考核相關工作人員的履職情況,提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落實效果。除此以外,需要創建監督考核管理機制,督促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管理職責,確保相關管理制度能夠充分落實。

(三)創建健全的固定資產內部管控機制

因為固定資產在行政單位所有資產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實用價值比較高,因此是比較主要的資產之一,因此強化固定資產的內部管控,對于確保資產的安全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內部管控主要是指由兩個或超出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辦理的一種工作業務,這樣安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使用,從而形成互相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管控機制。

(四)不斷提升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當前使用的資產管理信息化辦公系統,可以基本滿足資產主管部門以及財務部門的管理,但是該系統僅能進行靜態的數據管理,因此為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采購一些滿足單位資產管理實際需要的信息化辦公系統,進一步優化單位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除此以外,應該確保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和財務部門使用的會計系統的數據對接處理能力,有助于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

(五)強化采購處理

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進行固定資產采購,在單位固定資產出現報廢情況時,不得違規處理,應嚴格依照資產處置規定處理。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定期開展固定資產的清查活動,及時查清出現資產盈虧的原因,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優化調整。在出現資產報廢問題時,首先,工作人員應該向資產主管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上交資產報廢申請;其次,在報廢申請已經批復之后,應依照規定的處理方式處置固定資產;最后,應該將處理后的收益依照相關規定上繳國家。

(六)組織業務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定期組織一些業務培訓,安排工作人員分批次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提升其業務能力和專業能力。應該為會計人員和計算機維修人員組織專項的培訓,使其及時掌握最新的專業技術。除此以外,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配置充足的工作人員,通過為其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提升其處理固定資產的效率。

(七)提升單位價值的標準

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提升單位的價值標準,應該將固定資產的記錄值控制在和物價水平、國家稅法保持一致的狀態。同時,將事業單位的單價標準設置在2000元左右,對于在使用后能夠基本保持原有狀態的設備,不再用普通設備和專用設備進行區分。

(八)創建固定資產問責制度

為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能力,需要創建一個比較完善的固定資產問責制度,督促工作人員依照相關制度規定,在落實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提升資產管理工作的完成質量。在出現資產管理問題時,單位管理人員可以直接追溯到具體的工作人員,便于其快速了解情況,及時修正固定資產管理問題。

(九)提升固定資產清查力度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處于動態變化狀態,不管是固定資產的總數量抑或是總價值,均會出現增減變動,為了清晰地了解行政單位固定資產在數量以及質量上的現有情況,需要提升固定資產的清查力度。組織清查活動,是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工作進入標準化、規范化的保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定期組織清查活動,每年至少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清查活動,從而全面了解固定資產的現有情況。

三、結語

固定資產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是維持正常運轉的物質基礎,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扭轉關于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應該不斷調整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強化問責管理制度的落實效果,定期進行固定資產清查,改善資產核算方式,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投資與合作,2021(9).

[2]趙海燕.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強化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18).

[3]劉育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大眾投資指南,2021(17).

作者:林江景 龐政 單位: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