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模式工程質量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03 10:44:19
導語:供應鏈管理模式工程質量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個工程的供應鏈管理實力如同它的研發或生產實力一樣,是這個工程的核心競爭力,現已受到普遍重視?;诠?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guanlilunwen/gygllw/202106/741922.html" target="_blank">管理模式下的工程質量管理勢必會對傳統的工程質量管理帶來深刻的影響。論文通過對物料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對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工程質量管理和傳統物資管理模式下的工程質量管理差異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下工程質量管理的初步設計思路。目前通常認為,工程建設領域物資供應,采購兩個字就能概括,且這個采購主要是采買單個環節。而由于工程建設要求的獨特性、時效性和對質量、費用目標的追求,其管理范圍上到業主及公共管理領域,下到供貨商及供貨商的分包供貨商。因此,工程建設行業的物資供應管理,按照現行流行的對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也是一種完整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工程質量管理;業務流程;網絡技術;信息管理系統
1引言
供應鏈管理是在物料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之間存在許多相關性。材料管理和物流管理只包括工程組織的內部管理,供應商管理實際上從工程組織的管理擴大到工程的上游(投資者)和下游(直接用戶)的管理,并直接擴大到主要供應商、間接用戶和用戶,多個組織和用戶可以形成以一個組織為中心構成的網絡(或價值鏈),成為利益相關者,網絡(或價值鏈)被稱為供應鏈,供應鏈管理是強調在實施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把實物的流動路線作為管理流程主線進行管理,以實體對象為主要控制要素,強調以正確的時間和方式將材料送到正確的位置。在市場經濟中,工程的供應鏈管理優勢通常等于其有價值的研發或生產實力[1]。
2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工程質量管理
2.1供應鏈管理發展簡介
1990年后,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和殘酷。用戶的需求發展具有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單一企業難以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求,也難以促進市場分工。企業朝著專業化發展,它涵蓋了工程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設計研發、物資采購、施工生產、驗收交付運營維護以及售后服務。因此,許多利益相關者塑造了工程供應鏈。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僅是個別工程相關企業或具體項目其競爭力取決于最終企業或最終項目和工程項目的供應鏈過去,施工企業竭盡所能地將物資成本轉移到供應鏈中的上游和下游企業,以降低施工成本和建設成本,但是施工成本的轉移并沒有降低整個供應鏈的工程建設成本,最終又將其反映在全壽命周期的工程費用中。
2.2供應鏈管理模式與傳統的物料管理、物流管理的差異
在GB/T18354—2001《物流術語》中,供應商定義上下游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為最終用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網絡結構,供應商管理是指計劃和實施材料并控制材料。服務和信息是指從供應的初期點到最終消費點的有效流動來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物料管理:為了滿足產品生產的需求,企業通常會成立物料供應部門,負責物料的采購和供應。但這不包括企業外部支援產品的生產過程和企業內部生產和銷售流程的材料管理。物流管理: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企業整合內部資源和功能,重新設計物流業務流程,采購企業的外包支持產品和自制產品原材料涉及庫存管理、簡單的事后處理、采購包裝、生產現場管理等[2]。
2.3供應鏈管理模式與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工程質量管理的主要差異
2.3.1對業務流程識別的關注點不同在傳統生產管理模型的基礎上,該模型側重于項目設計和建設過程的質量控制,缺乏對項目物料流過程的系統識別,與物流管理有關的許多質量控制要素被分為不同的操作環節。另外,對企業外部的物料流過程(如供應商生產過程物料采購、直接用戶復制和處理等)沒有標識和控制要求。2.3.2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的范疇不同ISO9000標準主要針對企業內部工程質量管理,管理范圍仍限于企業內部,不包括企業外部管理。在供應商管理、用戶需求和需求管理方面,雖然有一些管理規定,但是它們只滿足了供應商和供應商用戶的識別和管理以及企業提出的管理要求。另外,這些企業的工程質量管理系統都被標準化并被認為是獨立的工程質量管理系統,并且沒有合理的接口關系。2.3.3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企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企業通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開展工程質量管理活動沒有必然的聯系,實施手工作業的管理也滿足了企業的工程質量管理需求可能。手工作業方式進行工程質量管理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業之間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并且二級或更高級別的供應商很難掌握最終用戶的實際需求。2.3.4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的依據不同根據國家、行業、項目標準或用戶產品標準進行項目建設和質量控制,在供應鏈管理模型中,缺乏工程質量管理標準來指導基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工程質量管理,而該技術質量管理標準著眼于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的所有企業,特別是供應鏈內企業之間的接口控制標準很少。
3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初步研究
3.1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總體設計思路
在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型設計工程質量管理系統時,它由最終負責項目的法律責任實體(或稱為領先的供應鏈企業)領導,尤其是系統地考慮整個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工程質量管理系統,應考慮以下關鍵因素。3.1.1確定關鍵流程和聯系人確定關鍵流程和聯系人,并對從項目實現到最終用戶的供應鏈流程進行關鍵控制。這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工程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最好進行沙盤模擬,或采用其他先進的方法才能實現。3.1.2采用協作式的管理平臺基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為成員提供了以下開放式協作管理平臺:項目數字化設計制造系統、MRP/ERP系統,電子商務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等。如何將這些系統有效的集成起來,是目前許多信息技術人員深入設計的方向。
3.2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業務流程
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中,供應鏈龍頭企業首先要掌握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和產品實現的主要過程。以此為基礎,完善不同企業的項目實現過程,完整的等級工作流程就是工程質量管理,為系統建設打下了基礎。根據業務流程,它可以大致分為3個部分:一部分是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一部分是管理供應商和直接用戶的業務流程;還有一部分是間接用戶和最終用戶的業務流程。
3.3基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
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標志是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否則無法有效地管理整個供應鏈系統。同樣,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工程質量管理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項目數字設計和制造技術、企業信息管理系統(MRPII/ERP)、要以電子商務等為基礎,通過EDI重新構建業務程序。
3.4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工程質量管理標準體系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工程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可以分為4個方面:企業內部工程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供應商管理標準體系、用戶管理標準體系以及信息技術標準體系。企業的內部工程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目前被認為是一個成熟的管理體系,供應商管理體系與用戶管理體系仍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且這兩部分所需的管理標準數量非常大[3]。
4結語
由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工程質量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活動開始較晚,目前還沒有相對成熟的理論和標準,模范企業的實踐活動也比較少,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工程質量管理,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活動都明顯落后。筆者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得知,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逐步成熟,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并且這將是滿足最終用戶需求,戰勝市場競爭的利器。
【參考文獻】
【1】王祖和.項目質量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李明勤.基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質量管理分析[J].價值工程,2010(3):1-86.
【3】ChenLJ,LuoH.ABIM-basedconstructionqualitymanagementmodelanditsapplications[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14(6):64-73.
作者:魏麗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 上一篇:CMMI軟件項目管理與實踐
- 下一篇:茶葉生產機械化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