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時間:2022-11-30 03:11:26
導語:環保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介紹山西省轉型綜改示范區組成、定位、職能、布局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環境保護科技隊伍、建立多元化環境科技投入機制、改革環境治理體系、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完善獎懲機制、實行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等環保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以提高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環境管理能力水平。
關鍵詞: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考核;排污許可證制度;信息公開
1研究區背景
為貫徹落實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關于開發區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將太原都市區內的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太原工業園區、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山西榆次工業園區、山西科技創新城、山西大學城8個現有園區及新增擴展區整合,建立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以下簡稱為示范區)。示范區規劃范圍為8個現有園區所轄區域以及陽曲縣、清徐縣、晉中市榆次區的擴展區,其中北部片區(陽曲產業園區)114km2,中部產業整合區154km2,南部片區(瀟河產業園區)342km2,總面積610km2。示范區定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新高地、中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內陸開放型經濟新平臺、山西創新轉型新引擎。示范區主要職能:國家煤基低碳研發和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承載區;對接東部發達地區及“一帶一路”的戰略合作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先導區;太原都市圈產業資源的整合提升區;生態、低碳、智慧產業新城。示范區產業布局:按照“核心引領、新區集聚”的空間組織策略,以山西科技創新城和大學城為科技創新核心,輻射帶動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太原工業園區、晉中經濟開發區、榆次工業園區產業升級,匯集新興產業在瀟河—陽曲產業新區集聚,形成“一區、雙核、多板塊”的功能布局。其中“一區”是指瀟河—陽曲產業新區,占地面積439km2。先期啟動瀟河太原起步區57.8km2,瀟河晉中起步區43km2,陽曲起步區37.89km2?!半p核”是指打造以山西科技創新城、大學城為中心的科技創新核,打造以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為中心涵蓋一定范圍的自由貿易核,科技創新核占地面積26.6km2,自由貿易核占地面積30km2?!岸喟鍓K”是指現有的5個工業園區,按照現有產業基礎,結合整體功能布局,根據“統一規劃、整合提升、錯位發展”的原則,明晰各園區發展定位及產業布局,形成多板塊格式。高新區學府園區—汾東拓展區板塊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產業;太原經濟開發區板塊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技術五大產業,積極布局文化創意、大數據、云計算、北斗導航產業、智能手機全球維修等;太原工業園東山—陽曲板塊重點做大物流貿易,做強總部經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布局發展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環保節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產業;榆次工業園板塊對寇村、修文、榆次東部汽車園進行整合,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現代物流等產業。
2研究區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環保產業管理和服務。成立示范區環境保護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要對示范區環保發展工作負總責,做到統籌規劃,逐層落實,形成發展環保產業合力,進一步明確政府各部門在發展環保產業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強化環保產業管理和服務,全區上下形成環保產業發展的合力。(2)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目標考核與問責。統籌推進示范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相關領域做出法治界定,研究制定示范區生態建設標準體系,建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責任追究體系,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將規劃環評納入法治建設層面。實施評價考核與問責,落實主體責任,強化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3)加強科學研究,強化科技支撐。優化環境保護科技隊伍建設,充分利用國家有關機構環境科研力量,建立示范區一體化環境科研合作、交流平臺,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建立多元化環境科技投入機制,提高環境科技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支持研究開發環保與清潔生產等領域關鍵技術,形成自主技術,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4)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健全環保投入保障機制。根據國家《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有關規定,貫徹落實環保產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信貸優惠政策,積極引導企業用足用好財稅政策,各級財稅部門積極研究制定財稅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大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投入。支持環保產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新材料的開發、示范和推廣;支持骨干環保企業集團和環保產業重點領域的發展。協助企業用好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財政貼息、科技創新基金等資金渠道。(5)改革環境治理體系,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實現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與總量控制、環評審批、“三同時”、排污權交易等管理制度有效銜接,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實現一企一證、分類管理,強化證后監管與處罰,形成系統完整、權責清晰、監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到2020年實現許可證發放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6)強化市場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強化市場機制建設包括5個方面:加強資源環境市場制度建設;改革環保收費與環境價格政策;逐步實行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完善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建立和完善激勵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的市場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積極推動和引導環保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形式的聯合與兼并,在監測儀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工業廢棄物處理等重點領域扶持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強、管理現代化的設備制造骨干企業和能進行重大工程設計、建設、運行的專業化環境服務企業,積極引導中小型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支持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環保服務公司,整合資源,聯合重組,拓寬領域,提升綜合實力和服務水平,為環保產業提供有力保障。重點培育清潔生產咨詢服務機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服務機構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咨詢服務機構。(7)加強監督管理,完善獎懲機制。對園區實行精細化管理,一區一策、一園一策,推動企業從被動治理轉變為主動防范。加強對示范區內循環經濟示范區示范單位的管理,確保試點和示范單位能夠通過持續改進從而節約水資源,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保障示范區資源供給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穩定性。對循環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對違背循環經濟發展原則的行為予以懲罰,獎罰分明,完善制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8)推行信息公開,鼓勵公眾參與。加強環境政務信息公開,暢通信息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在制定重大環境政策、開展地方環境立法中,應召開聽證會,或在媒體上,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創建環境教育公園:建設具有集環境教育和科普、生態旅游、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景區。即結合太原市和晉中市旅游資源,建立環境教育基地,提供集休閑、觀光、教育和旅游于一體的場所。開展公眾環境教育:制作環境教育讀本,教育公眾愛護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國家稀有瀕危動植物,開展環境明理和環境危害教育,樹立生態建設促發展的觀念,通過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環境咨詢、文藝演出等,增強公眾的生態意識與生態價值觀。
3結語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是山西省經濟發展較快、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是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制造業的主要聚集地,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起到全省開發區建設中的排頭兵作用,我們應通過以上保障措施的實施,更好地提高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環境管理能力和水平。
作者:徐濤 單位: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化工園區環境監管對策思考
- 下一篇:環保節能型建筑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