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水電站生態環境保護實踐與創新分析
時間:2022-12-16 10:47:22
導語:DG水電站生態環境保護實踐與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西藏地區氣候寒冷干旱、生態條件脆弱。dg水電開發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和創新,從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架構,落實環保措施實施保障體系,提高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健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等方面采取管理措施,構建以生態避讓、減緩、修復、補償的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立體體系,減緩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但是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1]。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明確提出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準確把握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的影響,研究提出保護、修復、治理的系統方案和工程舉措。DG水電站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Y江中游河段,是該河段水電規劃8級開發的第2級電站。面對西藏寒冷、干旱、缺氧、晝夜溫差大等區域氣候特點,生態條件脆弱、生態系統敏感、目標復雜,環境承載能力極其有限,僅依賴水電開發常規性管理模式無法應對該區域生物多樣性復雜、生態修復困難、生態系統退化等難題。DG水電開發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環境保護理念[2],以可持續發展理論,探索適于西藏區域特點的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模式,減緩水電開發的不利影響,提高項目的可持續性。
1水電可持續發展理論
水電項目具有作業面積較大,投資相對較多,且施工周期長的特點[3],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如經濟、環境、社會、地質、監管、政治、技術、金融、氣候、自然和安全等[4-5],可能對環境質量和生態造成重大影響[6]。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水電開發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和不可避免的問題[7]。為了實現水電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和國際大壩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先后了《水電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以下簡稱《北京宣言》)、《大壩和水電對非洲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和《儲水設施與可持續發展》?!侗本┬浴分厣炅怂娛且环N重要的能源,強調水電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重要性,并促進環境友好的、對社會負責的和經濟可行的水電發展[8]?!洞髩魏退妼τ诜侵蘅沙掷m發展的重要作用》號召大壩和水電開發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面對非洲巨大的大壩與水電開發潛力和難得的歷史機遇,應積極投身于加快非洲大壩與水電開發的行動中來?!秲λO施與可持續發展》強調面臨新形勢,儲水基礎設施將變得更加重要。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發展和保護儲水基礎設施。瑞士聯邦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于上世紀90年代已啟動了綠色水電評價和認證工作。美國低影響水電研究所在2000年也提出了低影響水電認證制度,通過市場激勵機制來鼓勵業主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水電站大壩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看出,水電項目開發是環境、社會、經濟和管理系統共同作用的過程,要綜合考慮各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實現“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理念,其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是水電可持續開發的重要環節。DG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過程中,可通過建立健全生態環節保護體系,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研發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等方面探索創新管理模式,識別各系統間的作用機理,實施有效的生態環境不利影響減緩措施,促進水電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2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實踐
2.1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架構。DG項目公司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架構,如圖1所示。通過成立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管理中心,加大對環境監理的授權。環保管理中心由項目業主、設計、環境監理、施工監理共同組成,負責工程環保工作總體策劃,環水保措施后續設計及變更管理,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環保管理中心日常運行由環境監理負責,在項目業主領導下代行業主權利。2.2落實環保措施實施保障體系。根據“PDCA”循環管理理念,DG項目公司研究創新環保措施實施保障體系,實現生態環保管理目標。其中“P”即計劃(Plan),各施工標段從招標文件開始,42明確環保要求和職責,環境監理參加招標文件審查及施工組織設計審查;按照項目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三同時”實施方案,并結合項目建設情況,細化分解到各年度,每年末制定次年的“三同時”工作計劃,項目建設過程中根據環保工作實際情況,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各施工單位、環保設施運維單位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報環境監理審查;項目單位與各參建單位簽訂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癉”即執行(Do),工程建設過程環境監理指導各施工單位、環保設施運維單位按合同、設計要求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確保環保設施滿足“三同時”制度要求,設施有效運行。“C”即檢查(Check),公司定期對電站環保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電站公司定期對設計、監理單位環保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考核;環境監理對各施工單位和環保設施運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的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環保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情況及工作成效進行日常環保巡視檢查及考核,及時發現施工過程存在的問題;施工監理對主體標段施工單位施工過程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環保設施建設情況進行檢查?!癆”即處理(Act),及時總結檢查結果,鞏固環保成效。根據工程建設環保管理實際及時修訂環保管理制度。根據檢查結果,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明確的整改措施,進入下一循環管理。2.3提高環保監督管理能力。在項目管理過程中,DG項目公司研究調動環保監理積極性的方案,促進環境監理與施工監理各司其職,共同發揮監理作用,提升環保管理的監督能力。環境監理協助業主開展工程建設環保管理,指導各參建單位開展環保工作、落實各項環保措施,開展環保巡視檢查,及時發現工程建設過程存在的環保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督促整改,負責各施工單位環保工作的考核。施工監理負責督促主體標段落實環境監理要求。環境監理對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中的環保措施進行專項審查,參加主要單位工程、合同工程完工驗收,對各施工合同月度工程結算款支付簽署監理意見,在方案審查、工程款結算、工程驗收中全面推行“環保一票否決制”。2.4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協同創新機制。DG項目公司以科技創新引領生態環境保護,鼓勵具有西藏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經驗的咨詢、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優化工作,協調相關技術創新主體,建立健全共同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研發生態環保的關鍵核心技術,從可靠性、效果、成本、效益、內在的環境影響等方面對比分析水電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方案效果,減緩生態環境風險影響,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難題。
3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立體體系的創新點
3.1生態避讓。在西藏生態環境脆弱區域,DG水電開發秉承“不擾動、少擾動就是最大的保護”的開發理念,盡量避免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擾動。例如在大規模資源開發與工程建設中,經常會嚴重干擾域內自然植被,通過推進高原水電工程開挖料深度利用和生態環保的新技術應用,改進、優化砂石生產工藝,提高開挖料利用比例,降低了對當地自然植被的擾動。同時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生態避讓的環保措施,包括提高開挖土石利用率,取消石料開采場;增加進場公路隧洞占比,減少對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通過施工布置優化,調整承包商營地位置和集中居住,減少對原始地貌影響;通過設計優化,大壩建基面抬高,減少開挖和澆筑,減少兩壩肩開挖量等。3.2生態減緩。針對陸生和水生生態環境保護敏感目標,采取生態減緩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完整性,降低水電開發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例如基于西藏Y江特有魚類習性研究成果,建設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魚道,結合現代信息科技技術,創新魚道運行管理模式和監測技術,緩解大壩阻隔對魚類洄游、壩址上下游遺傳交流的影響,滿足尖裸鯉、異齒裂腹魚、拉薩裂腹魚、巨須裂腹魚等7種魚類的短距離繁殖洄游和上下游基因交流的需要,維護Y江流域的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針對西藏高原特有物種獼猴、黑熊和黑斑原鮡,依托專業研究機構,針對性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研究工作。包括獼猴生活習性及種群跟蹤觀察研究;黑熊種群調查及跟蹤觀測研究、施工干擾下獼猴和黑熊保護技術研究;黑斑原鮡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苗種培育技術研究等,有效減緩水電開發對生物多樣性地影響,科學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3.3生態修復。面對西藏寒旱區低溫、缺氧、缺水條件下的環境治理技術難題,積極研討并采取針對性的生態修復措施,及時評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效果,并不斷改進,提高水電站項目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例如在寒冷、低氧條件下研究通過采取溫控技術措施和補氧措施運行最高海拔地區的魚類增殖站;通過寒旱區工程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措施,維持水肥供給的充裕性與長效性,研究寒旱區工程邊坡植被的自然演替機理,提升寒旱區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的施工效益等。3.4生態補償。按照“誰開發,誰保護”“先開發、先保護”的原則,逐步完善生態補償方式。通過科學核算水電開發過程中各系統的生態價值變化量,評估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帶來的生態效益損失,根據環境、社會和經濟系統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制定相應生態補償系統方案,例如增殖放流站人工繁育本地土著魚類,連續4年開展增殖放流;根據獼猴生活習性,建立獼猴駐留地,適當進行投食,保障獼猴種群正常繁衍;移民安置點、進場公路沿線等具備植被恢復條件的擾動區域,已開展植被恢復;針對外來施工人員可能對本地衛生環境的影響,開展人群健康調查、監測工作,保障人群健康安全。下一階段將與地方政府合作在Y江中游建立魚類棲息地保護基金,致力于Y江魚類長期保護、研究;對施工臨時占地、渣場等擾動區域開展生態修復等,促進生態保護同民生改善相結合,更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生態、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長效機制。
4結語
DG水電站開發建設全面踐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秉承綠色發展的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到實處。針對西藏地區寒冷、干旱、缺氧,生態環境脆弱等顯著特點,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和創新,以水電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研究探索適于西藏區域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模式。從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架構,落實環保措施實施保障體系,提高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健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等方面采取管理措施,基于風險管理理念,構建以生態避讓、減緩、修復、補償的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立體體系,采取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減緩西藏寒旱區水電開發的生態環境風險,生態效益正在逐步顯現。
作者:朱蒙恩 申劍 沙利云 單位:1.華電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電分公司 2.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灌區改造環境保護工作措施
- 下一篇:高校涉稅風險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