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研究

時間:2022-07-21 03:13:16

導語: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環境保護領域日益擴大、環境監測任務快速增加和環境管理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單一的由政府有關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為主的監測活動也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要求,因此推動環境監測社會化已迫在眉睫,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工作也存在很大的挑戰。本文對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新思路進行細致的分析。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監管;監管新思路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是開展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環境管理的“頂梁柱”。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度和實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僅僅依靠政府進行監管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的各項要求。因此,建立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機制,借助市場機制規范環境監測并促進其良性發展,使其能夠有效地輔助環境監測工作,使環境監測工作能夠更為全面的發展。

1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存在的問題

(1)目前,我國區域發展就有差異化,因此導致環境監測社會化發展也存在區域差異。我國的西部地區在環境監測服務方面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發展中階段,沒有完善的整體運行機制,制度方面也不成熟。(2)分析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的質量監管方式可以發現,我國很多地區對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都會采取管理措施,但是沒有明確社會化環境機構監測的具體辦法。只有少數地區的管理方式為目錄登記配合備案的方式,大多數地區的形式都為選擇能力認證配合認證證書,因此影響了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工作,導致其實效性明顯不足[1]。(3)我國目前對社會化環境監測并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各地的管理辦法不同,因此國家難以進行統一的監管,監管力度不足。(4)政府部門所屬的監測機構因條件艱苦、待遇差、工作環境惡劣,人員波動性較大,而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人員的自由度更高,而培養一個合格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再加上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要求不斷在提高,目前技術人員的現狀,不利于環境監測的發展。

2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創新思路

2.1明確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范圍。我國的監測社會化目前還存在著地區化差異和監測能力方面的問題,為了避免此種問題帶來的消極影響。有關部門需要明確的劃分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范圍。首先國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提升監測機構的技術能力,鼓勵各個地區在環境監測服務開展的同時,引導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入環境監測的主戰場。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設定環境監測機構,避免東西部監測機構過于失衡[2]。2.2實現環境監測市場化。目前,我國存在的環境問題較為嚴重,應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環境監測的市場化機制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重視提高環境監測方面的要求,采取積極的方式確保環境監測的市場化機制盡早地建立,充分的體現出市場的基礎性能力,同時確立環境監測市場相關制度。通過良性的市場競爭,可以促進社會化的環境監測機構會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業務水平,將環境監測的技術手段進行創新和改進,減少環境監測的整體費用,從而使環境監測的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2.3提升環境信息監管的透明度。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在進行的過程中,采用環境信息公開透明的制度,能夠很大程度上限制和約束公眾的行為。在設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的時候,有關部門需要制定明確標準用來劃分信息,明確規定哪些信息是能夠公開的,什么樣的信息是不能公開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建立和完善環境管理體系,能夠讓公眾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最真實和全面的了解,能夠有效提升公眾的環境保護觀念,而社會化監測機構可以自覺的約束自身的行為,不斷推進環境監測質量監管工作的開展。2.4強化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評估體系的完善性。新時期,我國應該使環境監測社會質量評價體系更為完善?,F階段,我國環境監測機構在規模、業務能力、服務水平以及整體實力等差異化較大,因此國家要確保環境監測社會監管評估方案實現系統化,對其服務能力的評估需要綜合參考管理標準、權重分值、技術能力和綜合評價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進行環境監測的時候采取專業評估的方式。目前,要定期對環境監測機構采取計量認證的審查,采取嚴格的環境監測要求。要保證評估模式的專業性,使其具有針對性,能夠促使環境監督機構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促進環境監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監測從業人員的流動性較強,因此無法保證環境監測機構的長期穩定運行,不利于提升環境監測的能力。提升環境監測從業人員的穩定性,就需要對監測工作的人員結構進行定期的考察,對流動人員的原因以及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評估,進而制定有效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2.5加強培養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的人才。開展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合格的監管人才。這就意味著環境監管主管部門需要提高重視,加強培養合格的監測人員,能夠定期的安排監測人員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學習新的思想提升自身的環境監測手段,從而能夠建設一支合格的監測人才隊伍[3]。首要的是制定嚴格的審核和考察內容,只有通過考核的人員才能參加崗前培訓和學習。對于已經錄取的人員,監管部門還要按時進行考核,考察人員的能力和水平能否勝任本職工作,從而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環境監測社會化質量監管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3結束語

社會化環境監管是未來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社會化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中要避免出現惡性競爭以及弄虛作假等現象,社會化環境監測管理部門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并且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構建完善的社會化環境監管機制,構建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強人員的培訓和學習,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采取信用等級等制度,進一步保證社會化環境監測行業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宏武.淺談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新思路[J].科學技術創新,2019(6):185-186.

[2]劉佳.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新思路[J].低碳世界,2017(16):25-26.

[3]胡成春.關于加強環境監測市場化改革探究[J].環境與發展,2018,140(03):173-174.

[4]鄧佩書.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7(10):82-83.

作者:雷娣 單位:遵義市生態環境局道真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