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9 10:53:49
導語:高校后勤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現狀
高校后勤改革十多年來,在軟件上,引入了市場管理機制,進行了公司制改革,打破了傳統的大鍋飯思想,極大的提升了后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硬件上,后勤的基礎設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建學生宿舍和食堂總面積是過去五十年面積的8倍,學生宿舍和學生食堂的總體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高校后勤進行企業化改革以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極大減輕了學校的經濟負擔,如一些大型設施、設備,以及員工工資費用的不需學校再負擔,節約了大量教育經費,可以將節約的費用用于教育投資,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這些年,不斷進行探索試驗,尋求最佳的適合本校實際的高校后勤服務模式。如部分地區改革力度比較大,真正實現了后勤社會化或半社會化;如部分地區高校則強調穩定,改革的力度較小。這些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給高校后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和擴大招生規模做出了突出貢獻。但高校后勤改革不可能一激而就,更不可能千篇一律。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全國高校后勤改革也出現了分化:有的實現了社會化,推向了市場,引進社會辦后勤;有的成立后勤集團,實行企業化管理;有的實行甲、乙方契約管理,實體經營;有的撤銷經營性的后勤集團,實行小機關多實體,履行后勤管理職能。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高校后勤隊伍中,隨著老職工的逐漸退休,學校沒有補充新的編制內員工,若干年后,高校后勤將幾乎全部由編制外員工支撐,這種狀況與改革的初期相比大有不同,這需要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然而,近年來高校后勤發展出現了放緩、甚至停滯的現象,有的高校還走了回頭路。這引起了我們對目前實行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再思考。
二、創新高校后勤服務模式的必要性
1、順應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
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高等教育實行連續幾年的擴招。1998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9.8%。到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了30%,到2020年,毛入學率將達到40%。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變為大眾教育。教育規模的擴大,對學校的后勤服務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選擇并創新后勤服務模式,為我國快速發展和壯大的高教事業保駕護航。
2、滿足學校師生員工生活需求
隨著社會進步,師生員工對高校的后勤保障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校園的綠化,住宿條件的提升,食品的健康安全,同時還要具備各種特色服務、人性化服務。有需求才會有發展的動力,高校后勤必須創新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更新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法,提高服務水平,以與時俱進的后勤服務,滿足師生員工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3、緊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近年來,社會發展越來越快,進步越來越大,尤其是第三產業。社會服務業更是發展勢頭強勁,高校后勤由于特殊的服務地域和服務對象,與社會服務業的滲透性不強。為了能夠保持高校后勤服務與社會服務業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就必須要有危機意識和緊迫感,不斷創新或改進高校后勤服務模式。
4、加快高校后勤的改革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十多年來,各高校都在不斷地探索、實踐、調整,探尋最適合本校實際和發展需要的后勤服務模式。有的學校盲目跟風;有的學校朝令夕改,變來變去;有的學校仍遵循老的行政管理式后勤模式,由學校大包大攬,至今仍是學校的一個大包袱,這些后勤服務模式和管理現狀極不利于高教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要發展,離不開高校后勤的基礎保障,高校后勤要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就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為此,高校后勤在改革發展中一定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創新服務模式,逐漸建立起我國高校后勤的新型后勤保障體系。
三、高校后勤服務模式的前景展望
以揚州地區的幾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對目前高校普遍實行的后勤服務模式進行了分析。既然經過十多年的實踐,這幾種模式仍然為各高校采用,說明有其存在的道理。對各不同高校,合適就是合理,只是每一種模式的不足也應該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進行完善。創新后勤服務模式并不是一定要徹底否定過去的所有服務模式,完全實行全新的服務模式。李嵐清曾指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要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適應高等教育特點與發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務體系?!备咝:笄诘母母锱c創新,就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選擇最適合本校實際情況、最能夠促進本校教育事業發展和全校師生員工最滿意的后勤服務模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管理也在不斷的借鑒和創新,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層出不窮。高校后勤盡管有其特殊性,但畢竟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聯系,高校后勤服務模式也會隨著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有創新的需求。本文通過多方面研究和探討,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務創新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
1、高校后勤實行股份合作制模式的可行性
高校后勤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提供服務的,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服務的宗旨和目的與社會企業的不同,維護學校的穩定和追求社會效益優先成為高校后勤服務的主要任務。股份合作制是資本聯合與勞動聯合相結合的一種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它在經營管理的同時強調了勞動者的參與監督,能夠更好地調動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和企業文化的實施有很好的保證。高校后勤作為立足于為高校的師生員工提供服務的校園企業,為了進一步提高自我生存和改革發展的需要,選擇股份合作制模式應該是一種比較合適的選擇。高校后勤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很少有校內正式編制的員工進入后勤,而原有校內正式編制員工逐漸退休,后勤的員工組成也逐漸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后勤要隨著學校的發展而發展,就必須補充新的后勤員工。根據高校后勤改革“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總體要求,高校后勤參照社會企業用人機制,以人事的方式引進了大量本科畢業以上!學歷員工。如何保證這些高學歷員工的穩定和當家作主的信念,并充分發揮他們長久的工作積極性,就必須要實行相應的現代用人機制和管理機制。經過深入思考,本人認為股份合作制的特點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優越性,為探索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務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
2、高校后勤實行股份合作制的保障機制要想保障后勤實行股份合作制的順利進行,本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四點:
(1)制度保障
后勤企業的改革成功如否,必須要建立一整套全新的規章制度,使企業在運作過程中有章可循、規范運作。按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要求,成立相應的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職工)大會,董事長可由后勤集團總經理擔任或另外選派,同時須經股東(職工)大會民主通過。通過股東(職工)大會,制定并通過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規定、股東(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相關規定、職工入股和吸納部分社會股分的相關規定以及企業員工工資、福利、獎金的發放、企業發展基金的提留和股份的分紅等相關規定。規定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職工)大會,必須定期召開股東(職工)大會或代表大會。
(2)資產評估
確保高校后勤資產不會流失,并且做到保值增值,是后勤改革過程中必須始終把握的。聘請社會評估機構或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專家組成后勤資產評估小組,對后勤企業現有所有資產如建筑物、機械、設備設施等進行清查并登記造冊,再根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折舊等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估,確定現有后勤資產,并折合成有形的股權。可以根據學校后勤的特殊性和國家相關政策,對后勤資產中的建筑物等大型資產可不折合成股權,盡量減輕改革后后勤企業的運行壓力。同時對后勤企業現有的負債或積累也應進行相應的清查評估,并作相應的處理。
(3)目標定位
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高校后勤仍然是學校的后勤,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提供滿意的服務仍是其永遠不變的服務宗旨。高校后勤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后勤的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不保證。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凸顯政治性和福利性,以社會效益為重,經濟效益為次,實現保本或微利經營。管理者必須要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拓展服務市場和提高服務質量來獲取相應的經濟利益,以確保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高校后勤能夠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并不斷壯大。
(4)全程監督
實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高校后勤,其服務的對象和服務宗旨仍沒變,學校仍有監管的義務和責任。由學校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一個檢查監督小組,對后勤企業的經營管理、資產的保值增值、員工的合法權益、服務的質量和利益的分配等方面進行適時檢查監督,確保后勤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穩步發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盡管改革了后勤服務模式,但其服務的對象和服務宗旨是不變的,學校為了相對穩定后勤服務的質量和價格,提供了學校的廣大市場、優惠的各種政策支持以及部分房租、水電的減免等,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加強監管,保證改革后的后勤企業為學校教職員工提供比社會市場更加優惠、更高水平的服務。斷完善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始終以學校的安全、穩定和服務作為工作的基本。
四、結論
我國各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改革陷入的困境,這就需要各高校進行后勤改革的模式再創新。本人自05年開始從事后勤部門的一線工作和管理工作,也算是目睹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過程。本人認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成功的,大大提升了高校后勤的服務環境和服務質量,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前,各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面臨再一次的選擇,本人認為選擇股份合作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選擇什么樣的模式還要結合各個高校的具體情況,真正做到為教職工提供滿意的后勤服務。
作者:谷穎工作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小學后期管理論文
- 下一篇:農村寄宿制小學后勤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