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創新研究

時間:2022-03-14 10:14:14

導語: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創新研究

隨著高校后勤管理逐漸趨于社會化,主要體現為經濟多元化、服務商品化、競爭合法化、管理企業化等。對于高校后勤管理而言,逐步從傳統管理模式轉為社會化管理,讓高校后勤管理適應新時展要求,按照現階段市場運作規律,將傳統后勤系統從高校行政體系中分離,建立一種更為新穎的后勤保障體系,滿足學校后勤部門的高效運作。本文針對現階段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探究了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創新模式。

1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概述

1.1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概念。由于學校與社會間長期處于流通不暢的狀態,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管理體系,受到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逐漸脫離高校辦學模式。一方面,各大高校應該更為重視學校自身后勤管理與市場經濟脫節的現象,并且需要對該現象采取必要手段,避免一直處于脫軌狀態;另一方面,各高校后勤工作實質上應該交給具體后勤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對于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進程而言,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后勤服務質量,更能最大限度避免高校辦學與后勤服務相脫節的現象,使得高校辦學與后勤管理服務相輔相成,進而形成既分離又結合的狀態。1.2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基本要求。不僅要充分滿足高校辦學要求,通過積極合作組成分工明確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務體系,而要想全面落實社會化后勤管理基本要求,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過程中,要重視改革過程而非目標,并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探索總結,不斷調整其中存在的不足,保證其與時俱進的發展,滿足學校師生共同發展的實際需求。其次,由于各高校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在進行后勤社會化管理過程中,務必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校后勤社會化發展的側重點,例如運行狀態、組織管理、運行費用等,讓后勤社會化管理能夠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優化。最后,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務必要保證公平、公正與公開的原則,注重后勤管理運行資金的高效率運用。

2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現狀

2.1后勤實體與產權關系模糊。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都存在一定問題,其中高校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關系模糊,導致后勤管理存在諸多發展障礙。目前,很多高校展開后勤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拓寬發展渠道,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逐步走向社會化后勤管理道路。但實際上,這一改革過程并不順利,雖然實現了后勤管理人員和經費與高校辦學相脫離,但卻仍然沒有改變高校對其財產所有權的支配現實。在此情況下,注定會導致高校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關系模糊,導致后勤社會化管理出現混亂,不利于實現后勤管理的順利發展。由此可見,由于高校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關系模糊這一問題日漸突出,務必要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2.2高校后勤管理體制不合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也逐漸發生變革,傳統高校后勤管理體制被分成兩部分:行政職能機構與企業型經濟管理模式。其中,部分高校采用企業管理模式,主要側重于追求經濟效益,進而滿足教學與后勤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現實所需。但實際上,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因過于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出現超過管理體制規范的情況出現。由此可見,正是由于現階段高校后勤管理體制不合理,導致后勤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改善,制約了后勤管理社會化進程與發展。因此,必須要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加以解決,明確高校后勤管理體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據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重點調適。2.3高校后勤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校后勤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偏低,一方面,部分后勤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較為低下,多數為初中文憑,且綜合素質較為低下;另一方面,很多后勤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難以達到校方要求。與此同時,很多新上崗的后勤管理人員不僅自身素質偏低,而且得不到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導致工作效率低,難以完成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這不僅是人力資源的浪費,也使后勤社會化管理工作事倍功半。正是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低下,不僅不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高校辦學與后勤管理工作的協調發展,務必要引起學校的高度關注。

3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創新模式

3.1管理層應轉變觀念,處理好各類關系。傳統的高效后勤管理觀念,不僅不適應現代化高校實際發展,更難以滿足后勤社會化管理改革的要求,必須要將其盡快革新,以滿足時展之需。針對當前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存在的資產不明確、管理進程緩慢等問題,需要管理層積極轉變管理觀念,有效處理各類關系,將傳統管理觀念轉變為與時俱進的先進觀念,不斷進行管理改革與創新,進一步促進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高效發展。轉變管理層觀念以及處理好各類關系,對于提高后勤社會化管理效率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務必要引起高校的重視并付諸行動,提高后勤工作管理層對管理觀念的重視程度,提高其處理各類關系的基本能力。3.2改革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體制。為了有效促進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的革新與發展,必須要逐步改革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體制。首先,要明確高校后勤實體與高校自身產權之間的關系,將外來引資以及經費等明確分配。其次,要根據高校實際發展需要選擇更為合適的人才招聘方式,錄用滿足學校自身發展的高水平后勤管理人才,組建專業化后勤管理隊伍。此外,高校應逐步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套用現代化企業模式的運作規律,根據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具體情況,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進而調動后勤管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創收更多利潤。3.3建立監督機制,提高后勤管理質量。要想滿足現階段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發展需求,除了要管理層及時轉變觀念,處理好各類關系,也要改革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體制,更要盡早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提高后勤管理質量。隨著高校教育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校內多個部門都開展了對外招聘的業務形式,包括食堂、圖書館、宿舍樓、超市、物業等。在這一過程中,由于餐飲以及綠化等都屬于一線服務業務,工作人員存在一定復雜性與特殊性。此外,由于很多后勤員工都不屬于在編員工,存在較大流動性,為了保障后勤管理的秩序性,就必須及時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逐步提高后勤管理質量。3.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后勤人員素質。由于高校后勤管理隊伍多是由臨時工組成,普遍工資福利待遇較低,導致很多員工缺少工作積極性。因此,高校必須要加強后勤管理隊伍建設,注重招聘環節的選拔,挑選專業性強且綜合素質較高的后勤管理人員,根據其實際工作表現進行合理獎懲,并為其提供充足的實訓學習機會,激發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其服務意識,使后勤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后勤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不僅要為其提供更多培訓學習機會,也要傾聽其實際需求,并滿足后勤工作人員的合理要求,提高其滿意度,進而促進后勤服務效率的有效提升。3.5把握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創新點。首先,要從后勤管理體制方面進行創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且科學的后勤管理體系,及時化解存在的管理問題,積極引進創新激勵機制以及降低壓力機制。其次,應從管理方法上進行創新,實施精細化管理,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保證分工明確、操作規范。第三,從管理理念上進行創新,逐步實現開放性后勤管理,實現社會化后勤服務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后勤服務質量的監控,保證后勤服務工作的高效性與合理性,推動后勤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

綜上所述,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逐步發展,后勤社會化管理創新也得到了更多關注,但由于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高校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關系模糊、高校后勤管理體制不合理、高校后勤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等等,都是影響各高校后勤管理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層要盡快轉變觀念,處理好各類關系,逐步改革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體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提高后勤管理質量,加強后勤隊伍建設,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素質,緊緊把握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創新點,實現高校后勤管理向社會化轉變。

參考文獻:

[1]張傳彬,馬宇晴.新公共管理視角下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機制障礙及實現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9):16-18.

[2]劉衛東.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障礙與對策[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27(2):61-64.

[3]魏新興,閆冰.高校后勤廉政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及其提升路徑——以鄭州大學后勤集團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5(5):90-94.

[4]郭生國.深化體制改革實現供給側結構優化——結合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實踐淺談高校后勤改革[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8,32(4):11-15.

[5]王博,李強.高校物業服務外包與規范管理研究——以華僑大學泉州校區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7):7-10,19.

作者:賈劍暉 單位:武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