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顆粒精細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9-30 11:34:33
導語:中藥配方顆粒精細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醫院中藥配方顆粒精細化管理方法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時間為2017~2018年,自2018年1月起對醫院中藥配方顆粒實施精細化管理,成立質量管理小組,貫徹精細化管理理念,詳細分析醫院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情況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工作經驗提出精細化管理方法,從健全藥品管理制度、藥品分級管理、編排庫位碼、設計盤點流程、應用Excel設計和建立藥品采購和盤點、加強培訓與健全監督措施入手,2018年為實施后,2017年為實施前,比較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的帳貨相符率、庫存周轉天數、斷貨率。結果:實施后的中藥飲片庫房帳貨相符率、庫存周轉時間、斷貨率等,與實施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精細化管理方法能積極改進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藥事服務,保障了臨床的安全用藥。
關鍵詞:中藥配方顆粒;精細化管理;應用
床配方用的顆粒,具有免煎易服、劑量準確、安全衛生、便于攜帶等優點[1]。然而中藥配方顆粒不同于傳統中藥飲片,在實際管理中,尚缺乏與之相適宜的藥品質量監管、有效期管理和包裝管理的制度,且醫院所用中藥配方顆粒為大劑量瓶裝,若管理不善,不僅影響藥物的質量,危害患者健康,還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為更科學地對醫院中藥配方顆粒進行管理,中藥房將精細化管理應用于中藥配方顆粒的日常工作中,以期改進現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時間為2017~2018年,2018年1月起實施精細化管理,2017年為實施前,2018年為實施后。1.2方法。實施前的2017年醫院中藥配方顆粒的藥品管理實施常規管理模式。實施后的2018年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①健全藥品管理制度。②根據ABC分類法[2],以配方顆粒監測用量為參考指標對所有庫存品種進行分級管理,中藥配方顆粒監測用量=月均用量/月工作日總數×15d。③嚴格編排藥品庫位碼,設計科學合理的藥品盤點表。④依托創業醫院管理平臺,從中提取數據并應用Excel2010軟件設計和建立藥品采購。⑤實行針對性培訓和完善監督措施,設專職人員記錄配方顆粒使用情況。1.3觀察指標。觀察實施前后的中藥配方顆粒情況,包括盤點相符率、庫存周轉天數、斷貨率等方面情況,并將所獲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1.4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實施后中藥配方顆粒藥品管理效果,與實施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中藥配方顆粒已被越來越多的醫院和患者所接受,為臨床用藥形式提供了更多選擇,可解決特殊群體服用湯藥的需求[3],且醫院中藥配方顆粒采用智能配方的調劑形式,突破了原先小袋裝規格固定的局限性,使中醫生開方可隨證加減劑量。但中藥房要高度認識到中藥配方顆粒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加強中藥配方顆粒質量管理,確保藥品質量、保證患者合理、安全用藥,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3.1中藥配方顆粒藥品管理問題的原因。(1)政策因素:中藥配方顆粒被納入中藥飲片管理范疇,但是中藥配方顆粒不同于傳統中藥飲片,其飲片原有形態特征消失的特性,及相比傳統中藥飲片沒有使用期限的規定外增加有效期的管理,故中藥配方顆粒的管理制度不能硬搬中藥飲片的管理制度,需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質量監管、效期管理和包裝管理的制度。(2)社會因素:中藥配方顆粒的臨床用量常受到就診患者增減、中醫師用藥習慣變更、季節變換、價格調整、醫保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改革等多種因素[4]影響而出現波動較大,加大中藥配方顆粒采購和庫存的管理難度。(3)人員因素:中藥師在調劑配方顆粒時難免會因操作失誤出現藥品損耗或增多的情況,相應地藥品庫存亦會隨之出現偏差。如果未能被及時發現并處理,將會導致賬務不符,甚至斷貨的情況,或產生醫療糾紛。(4)藥品因素:大劑量瓶裝中藥配方顆粒在開封后易受潮、結塊,且易進入細菌、霉菌等微生物,從而影響藥品質量。(5)計算機系統因素:現有醫院創立的醫院管理平臺藥品采購計劃模塊,是以藥房庫存量和自定義領用量為參考標準,不能真實反映院內藥品使用情況,不能按臨床所需合理制定采購計劃。3.2精細化管理模式。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醫院中藥配方顆粒工作效率偏低,故成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管理小組,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1)健全中藥配方顆粒質量管理制度:參考傳統中藥飲片的管理制度,結合《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制定與之適宜的采購、驗收、庫房管理制度,并加強執行力度,如規范采購驗收儲存養護過程中的期限設置和效期維護、加強對調劑過程中的近效期管理,注意在發藥過程中的藥囑交代,以及失效期配方顆粒的報損處理等細則。(2)分級管理:根據ABC分類法[2],以配方顆粒監測用量為參考指標對所有庫存品種進行分級:≥1500g為極常用藥,設A類;100~1500g為常用藥,設B類;50~100g為較常用藥,設C類;≤50g為非常用藥,設D類。設定各品種庫存下限:A類為一半至全部監測用量;B類為100~1500g;C類為50~100g;D類為20~50g。A類中藥配方顆粒上限設為下限的4倍,B類上限均設為下限的兩倍,C類和D類上限均設為100g。在采購驗收過程中,加強對C類和D類藥品的進貨數量和生產日期的把控,拒絕批號超過半年以上品種。在儲存養護過程中,清退庫存下限后多余的中藥配方顆粒,加強對D類藥品的定期檢查,做好該類藥物的防潮防霉處理措施,減少藥品被污染的可能,防止不必要的損失。(3)改造采購、入庫、盤點等環節:依托醫院管理平臺,從中提取實時庫存數據并應用Excel2010軟件設計和建立藥品采購。利用Excel重新設計科學合理的藥品盤點表,縮短盤點時間,必要時進行動態盤點[5],實時監測中藥配方顆粒的臨床用量,并進行庫存動態反饋調整,提高庫存周轉率。重新按照用量編排藥品庫位碼,防止發生混亂和錯放的情況。改造入庫、配方、發藥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流程,使之更具有操作性。(4)實行針對性培訓: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藥房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嚴格做到“四查十對”,實行雙人核查制度,以確保配方的正確性。強化自我管理意識,提高安全風險意識,提升自身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責任感,加強職業道德修養。(5)完善監督措施:成立中藥質量管理小組,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對中藥配方顆粒藥品情況進行管理、監督及檢查,每天進行查抽,每周進行1次大范圍摸查,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并上報情況及做好信息備份工作,必要時專人記錄藥品使用情況。
中藥房采用精細化管理方法,改善中藥配方顆粒藥品情況,使中藥配方顆粒實現按需購藥,加速周轉,減少庫存的目標,既能節約醫院資源,又能降低中藥配方顆粒的調劑差錯,保障患者的臨床用藥安全,也是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一項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李亞玲,曾超,葉云,等.中藥傳統飲片與中藥配方顆粒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7,37(23):2378-2382.
[2]尚秋羽.中藥庫零庫存管理模式初探[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3):192-193.
[3]王佩鈴.中藥配方顆粒藥房儲存方法淺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4):63.
[4]李駿飛,姜建偉,王瓊,等.PDCA循環管理對提高中藥飲片庫存周轉率的實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7):73-76.
[5]廖銀標,孫毅東,黃勇斌,等.中醫醫院中藥庫存的目標管理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9):181-182.
作者:金利思 翁金月 胡建榮 陳潔影 王景晨 單位:溫州市中心醫院
- 上一篇:企業黨建工作精細化管理創新分析
- 下一篇:“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