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放射科價值分析

時間:2022-03-14 11:14:11

導語:風險管理放射科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管理放射科價值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并探討在放射科介入治療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價值與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放射科進行介入治療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臨床護理手段分為對照組(61例患者)與實驗組(61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護理管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同時聯合護理風險管理手段,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之后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及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72%、80.33%,實驗組結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在放射科患者介入治療中應用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放射科介入治療;護理風險管理;臨床效果;應用價值

介入治療在臨床上主要是指放射影像學引導下局部治療病灶的微創方法,現階段在各種腫瘤、骨科手術治療及心血管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但是因為介入治療具有侵入性,對環境設備及醫療護理技術等提出了較高要求,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必然會引發極為嚴重的并發癥,對臨床護理質量產生了直接影響[2]。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指一種識別、預判、鑒別及處理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多種不安全因素的整個過程,能夠進行護理風險的有效回避,減少或避免發生護理不良事件,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3]?,F階段我國很多醫院放射科介入治療臨床護理體系中運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并且獲取了較高的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護理管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同時聯合護理風險管理手段,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放射科進行介入治療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臨床護理手段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中男女人數比例為29:32;年齡在25-79歲,平均(68.12±2.17)歲;實驗組中男女人數比例為31:30;年齡在22-78歲,平均(67.85±2.21)歲。其中腦血管造影人數為34例、冠狀動脈造影人數為46例、外周血管造影人數為28例、其他人數為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疾病誘發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管理手段,包含一般護理、生命體征監測、飲食指導及用藥指導等內容。實驗組患者同時聯合護理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包含了護理組織建立、風險管理實施、護理人員培訓反饋總結四個部分。首先,組織建立。醫院需要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要求,結合介入治療具體情況基恩離風險管理制度,建立相應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設置小組組長,確保小組成員技能水平及護理理論知識扎實、責任心強且護師以上職稱。其次,護理措施實施。為了促進整個護理風險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主要分為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風險管理[4]。第一,術前風險管理。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詢問患者性別、年齡、用藥史及既往病史等基本情況,對患者手術禁忌癥及過敏史進行重點記錄。第二,術中護理。在整個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術中護理是關鍵性環節,相對于其他階段而言風險最高,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皮試結果及基本信息進行再次核查,包含植入物的消毒日期、名稱、包裝完整性及型號等。第三,術后風險管理。護理人員需要認真清點手術器械,進行引流管的固定,用時還要進行患者手術過程中具體情況的記錄,做好與病區護理人員的交接工作。手術之后小組需要開會總結護理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找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調查表包含了護理質量、護理態度、護理操作等內容,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層次。分值大于89分為十分滿意,分值在80-89分范圍內為滿意,分值低于八十分為不滿意。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滿意度越高。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度+滿意度。1.4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中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應用平均數加標準差方式(±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分別為78.89%(48/61)、9.84%(6/61)、8.20%(5/61)、11.48%(7/61),實驗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分別為98.36%(48/61)、1.64%(1/61)、1.64%(1/61)、3.28%(2/61),實驗組結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護理總滿意度為80.33%,其中對十分滿意為29例(47.54%),滿意為20例(32.79%),不滿意為12例(19.67%),實驗組中護理總滿意度為96.72%,其中十分滿意為35例(57.38%),滿意為24例(39.34%),不滿意為2例(3.28%),經統計學檢驗,結果間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些年來介入治療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這是一種介于內科和外科之間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人體血管、皮膚等原有腔道及微小通道,并在B超、MR、CT及X線機等影像設備引導下,局部治療患者病灶的一種方法。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并發癥少、安全有效及住院時間短等多種優勢,在腰椎間盤突出、心血管疾病及腫瘤等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5]。但是因為介入治療具有一定創傷性,醫護人員若稍有不慎會造成醫院感染、嚴重并發癥及差錯事故等不良后果,降低了手術治療效果,甚至導致患者死亡,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還對醫患和諧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醫院必須要完善護理管理工作[6]。作為一種新型護理理念,護理風險管理采取積極主動的處理方式,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的出現??剖倚枰凑兆o理工作實際情況及醫院發展規劃要求,建立相關風險管理小組,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與問題進行準確查找,制定預期目標與具體活動方案,并通過培訓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與風險意識,提升其綜合實力與操作能力,切實提升護理質量與護理水平。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之后手術成功率、患者感染率、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放射科患者介入治療中應用具有顯著效果,能夠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的同時增強了護理質量,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愛純,韓俊惠,王紅梅,等.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擇期介入治療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03):372-374+380.

[2]涂雪梅.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預后質量的影響及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06):4-6+19.

[3]錢多,沈靜慧,王玫玲.臨床護理路徑在我國肝癌介入治療術后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5):4188-4193.

[4]劉琦,張奇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3):68-71.

[5]楊曄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3,20(21):46-48.

[6]周蓮,江敏,文玲,等.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76-1378.

作者:劉靜 欒振峰 單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