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管理路徑

時間:2022-05-18 04:17:41

導語: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管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管理路徑

【摘要】在新經濟新模式新技術強勢崛起的背景下,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已迫在眉睫,梳理文獻發現有關智能財務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機理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視角的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管理的研究更是匱乏,因此文章嘗試跳出傳統財務分析思路,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提出智能財務賦能現金流管理、風險管理和戰略管理的價值創造路徑,助力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實現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智能財務;管理會計;價值創造

一、引言

在“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風起云涌的數字經濟時代,智能化技術將會對各行業及人類生活帶來深遠影響,當然也包括財務領域。在財務智能化的發展過程中,借助RPA流程自動化、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規則引擎等人工智能關鍵技術,企業管理者持續變革、打破定式、創新發展,改變企業的商業運營管理模式,尋求新的價值增值點。相較于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改造模式,人工智能技術給企業帶來了數據可得、效率提升、溝通有效、成本節約、響應及時、質量保證和價值增值等切實的收益。而企業的價值管理或價值創造本就是企業管理會計的本質所在(馮巧根,2015)。因此本文嘗試從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視角,理清智能財務驅動企業進行價值創造的內在機理,推動企業財務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實現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管理研究回顧

關于智能財務的定義,理論界主要有系統模式觀、管理活動觀、應用場景觀、技術應用觀和交叉學科觀等五種觀點(張慶龍,2021)。劉勤(2018)認為,智能財務是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智能財務的智能是指機器智能,側重于人類智能與機器智能協同共生,并在管理中不斷擴大、延伸,進而逐步取代部分人類財務專家的活動。人工智能的高階形式(認知智能)可以與管理會計融合,幫助企業高效獲取挖掘數據,完成決策和分析,讓智能財務賦能管理價值重塑(郝宇曉,2020)。管理會計是以服務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為主體,通過實施業財融合,發揮控制、決策和評價等管理活動,最終創造價值。以“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財務”為主體的智慧財務體系助力財務管理升級,預算管理系統、ODR績效考核等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讓財務與運營融合,更好地為運營管理創造價值(操禮慶,2020)。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在互聯網時代不斷成長的產物,眾多企業開啟了財務智能化領域的探索之路,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改變傳統的財務工作模式,提高財務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管理效能的優化(陳海雯,陳敬芳),有效促進企業創造價值(何瑛和周訪,2013)。如果能充分發揮影像識別(OCR)、自然語義處理(NPL)等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就能加速財務共享模式向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升級(張慶龍,2019),從而實現財務共享模式的智能化轉型。楊寅等(2020)等創新性地引入力場分析模型,進一步探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財務轉型對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作用及內在機理。理論界和實務界研究發現,企業智能化轉型對企業價值創造有積極促進作用,但聚焦于智能財務驅動企業價值創造內在機理的文獻相對較少,特別是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視角的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管理的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本文嘗試對此進行探討,希望能對該領域研究有所貢獻。

三、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

管理會計的邊界模糊和概念框架尚未達成共識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有學者提出了以價值管理為基礎的管理會計框架(IttnerandLarcker,2001),認為企業應從股東價值出發重點關注顧客價值形成原因,即通過獲得顧客價值換來企業的價值創造(馮巧根,2015);上世紀中葉開始,管理會計研究范圍擴展為對客戶價值、股東價值等的確認和計量,并更多地強調以戰略為導向的企業價值創造,認為成本管理是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潘飛和文東華,2006),企業可以從戰略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等路徑增加企業價值(王富蘭、國鳳蘭,2019);還有學者從資源、作業、流程入手,圍繞橫縱向價值鏈進行研究,并提出價值創造是管理會計的本質特征(孫茂竹等,2012);另外,從組織管理活動的角度,管理會計也能通過改善組織經營為組織創造價值(王斌和顧惠忠,2014)。上述研究肯定了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功能,但是目前對“價值”“價值量”等概念的定義過于模糊,會導致會計的確認和記錄功能無法得到施展,限制了管理會計在實務中的應用(郭永清,2015)。關于價值指標的衡量,選取經濟利潤、會計利潤、股東回報率等指標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在國企考核中普遍使用的經濟增加值(EVA)相較而言更有優勢(池國華,2015),但是經濟增加值(EVA)在民營企業中尚未大規模推廣應用,反而公司財務學中的現金流量折現模型更具代表性和可計算性,使價值管理具備實務操作空間。倘若考慮風險和時間因素,形成“風險和報酬平衡下的企業自由現金流現值”,管理會計中的價值衡量問題便可得以解決(郭永清,2015;諸波等,2017)。本文借鑒諸波等(2017)對管理會計中企業價值創造體系框架的探討,提出從現金流量、風險和戰略管理三個方面來衡量企業價值的思路,構建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一)現金流管理

選擇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衡量企業價值,關鍵是對現金流量的管理。從定性來看,現金流管理強調現金凈流入的不可間斷,其持續性決定了企業價值的增值;從定量來看,現金流管理關注現金流入減去現金流出的差量,即現金凈流量最大。在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中,企業的銷售收入管理、成本管理、應收賬款管理、采購管理等業務活動都會影響企業現金凈流量的產生,進而影響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對其加強管理非常重要。

(二)風險管理

財務理論表明,風險越高,收益越大,反之亦然。對于投資者而言,其目標是追求較高的投資收益,而對企業管理者而言追求的就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帮L險越高,收益越大”不代表企業可以無控制地去冒險,風險中的系統風險是不可控的,也不可預測,它不會帶來行業超額收益;相反,非系統風險對企業而言是可控的,可以帶來行業超額收益。企業承擔非系統風險獲得行業超額收益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夸大營銷,欺騙顧客購買等獲取的超額收益;二是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產品創新和生產工藝改進,產出受客戶認可的高質量產品,進而形成品牌、口碑等商譽資產,最終獲得由商譽帶來的超額收益。顯然,加強研發投入帶來的超額收益(價值增值)比夸大營銷方式更有持續性,管理會計在研發管理、營銷管理與企業價值的關聯影響模型中,為管理層提供企業產品創新活動的價值決策信息,讓顧客感知效用明顯改善,產品獲利能力大幅提升,最終獲得企業價值增值(諸波等,2017)。

(三)戰略管理

公司財務學的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中,時間n是公司價值估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這里隱含的前提假設是企業可以無限期經營下去,但是現實經濟活動中,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經營環境,企業要想長期生存下去,就必須注重戰略管理,它決定了企業長期表現的一系列重大管理決策和行動。戰略管理的核心是對企業現在及未來的整體經營活動進行規劃、預測和管理,不僅只求眼前財富的積累,更是渴望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戰略管理是以企業的使命和目標為起點,從戰略分析到戰略選擇再到戰略實施,同時評價和監控戰略的實施過程,相應調整原來的戰略分析、戰略選擇和戰略實施,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管理會計系統可嵌入企業戰略管理過程,提供管理活動所需的決策實施相關信息,比如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戰略地圖方法,從不同角度來克服戰略實施障礙,實現更高的股東價值(張悅玫等,2003)。此時,管理會計系統與企業戰略分析、戰略選擇和戰略實施融合統一起來,以各種重要的信息資源為戰略管理對象載體,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最終目標(王化成等,1997)?,F金流管理、風險管理和戰略管理三個要素構成了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其中戰略管理居于首要位置,因為其關系到企業的生存,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大腦”;現金流管理強調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有圖1 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限的資源匹配到成本效益比最優的位置,是企業創造價值的“血液”;而風險管理是價值增值的“免疫系統”,為企業的價值管理鑄造最后一道“防火墻”。公司財務理論認為,可控范圍內的風險承擔與收益獲得是順向關系。在無形資產、智慧資本占據主導的新經濟時代(黃世忠等,2020),企業對非系統風險承擔帶來的超額收益追求,鑄造了其創造價值的核心競爭能力。

四、智能財務賦能企業價值創造路徑

近年來風起云涌的智能財務轉型之所以受到實務界的熱捧,其價值產生的背后機理和路徑究竟為何?本文將圍繞智能財務賦能現金流管理、風險管理和戰略管理三個價值創造的路徑展開分析,如圖2所示。

(一)智能財務賦能現金流管理

企業現金流管理包括企業的銷售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等業務活動。在銷售收入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中,回單處理和收款對賬流程中存在財務人員工作效率低、強度高、準確率難以保證等痛點,企業通過引入收款對賬和回單憑證合并機器人(RPA),財務人員無需在企業與銀行之間來回奔走,對賬工作量大幅降低,出錯率顯著下降,降本增效成果突出。在成本管理中,費用報銷成為財務機器人使用最廣泛的流程,自然語言處理(NPL)語音交互應用完成業務人員出差智能填單,財務人員借助OCR技術和知識圖譜技術完成智能提單、智能審核,網銀機器人完成自動付款,并最終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和財務報告?,F階段智能技術在企業財務中的應用,企業最直接的受益體現在成本費用的節約方面,如中國石油2017年推出的“小鐵人”RPA財務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智能報賬、憑證制作審核、發票認證和銀行回單分揀等成本費用管理工作場景,年節約成本1億元,減少660人以上的用工成本(譚瑾,2020)。中國石化近年來推出的“享當當”RPA財務機器人部分業務已經能實現7×24小時無人值守干預,成功應用在多個業務場景中,每月可節約8000個人工工時(陳旭等,2021)。根據現金凈流量等于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成本費用節約帶來的現金流出量減少使現金凈流量變大,從而影響企業價值。

(二)智能財務賦能風險管理

在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中,管理會計通過建立研發管理、營銷管理與企業價值的互動模型,滿足顧客需求,提升產品的顧客感知效用,從而為企業帶來行業超額收益。金融機構可利用神經網絡等新技術新方法,精準地預測客戶流失概率,從而采取客戶定制化挽留措施,了解客戶需求并改進創新服務產品(李佳等,2017)。企業承擔非系統風險雖然能獲得行業超額收益,但是也是在一定的風險限定范圍內,因此進行風險控制非常必要,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內部控制,其本質上是一種風險控制活動(李維安等,2013)。RPA適用于規則明確、重復大量的使用場景,正好和內部控制對業務流程化、標準化的觀點不謀而合,進而控制企業面臨的非系統風險點。合同是企業至關重要的管理要素,中科新云將自然語言處理(NLP)應用在公司的合同管理環節,通過自然語言技術識別合同關鍵內容,尋找關鍵風險點,并進行相關預警(劉雅瓊,2020)。

(三)智能財務賦能企業戰略管理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運用于企業戰略分析、戰略選擇和戰略實施等戰略管理過程。如戰略分析階段,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技術已經在企業供應鏈管理客戶畫像與供應商關系識別中得以施展??蛻舻男枨笸ǔo法量化,智能技術能夠改善這種情況,向企業提供較為完善的客戶畫像,方便企業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評估后續合同的簽訂和監督執行。Bajari等(2015)研究發現,機器學習比傳統預測模型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客戶需求;機器學習與其他估算模型的組合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分析客戶的差異化需求(陳東梅,2020)。另外第三方企業企查查可以發現供應商控制者的關系,進而借助知識圖譜技術幫助管理者判斷供應商是否符合采購系統中的關聯交易范圍,展示不同供應商之間的社會關系網絡,為下一步決策提供支持。機器學習還能對客戶的行為進行預測,有學者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社交平臺臉譜中用戶的點擊、喜歡、轉發和評論等行為進行分析,進而預測客戶對品牌廣告的參與行為(Leeetal.,2018)。戰略實施階段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確定和建立有效的組織結構,Murray等(2019)發現,基于區塊鏈技術驅動構建的一種分權模式的組織架構,可以解決公司治理中的委托問題,由區塊鏈中智能合約的編碼來完成某些管理職能。以上研究發現表明,智能技術能夠較好地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基業長青”問題,從而使“風險和報酬平衡下的企業自由現金流現值”中的時間n可以長期延續,最終實現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中,企業價值可以從現金流管理、風險管理和戰略管理三個方面來衡量,進而智能財務可以通過影響現金流管理、風險管理和戰略管理三個方面來實現企業價值創造。財務機器人(RPA)、自然語言處理(NPL)、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智能技術在與戰略管理融合的過程中,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有效保證了創造企業價值的“大腦”的持續運轉;新的智能技術在現金流管理運用中,加速了創造企業價值的“血液”在企業內部的有效循環;新的智能技術嵌入在風險管理中,增強了企業價值增值的“免疫系統”,讓企業由被動地將風險管理作為成本中心,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將風險管理作為價值中心。

五、結語

以財務機器人(RPA)、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規則引擎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對傳統企業財務的工作范圍、組織形式等產生深刻影響。企業尋求財務智能化的轉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企業管理,尋求新的價值增值點,這正好和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目標不謀而合。本文試圖借助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分析框架,理清智能財務驅動企業進行價值創造的內在機理,為企業財務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提供理論支持,助力企業在新經濟新模式新技術的背景下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

作者:鄧成 單位:四川民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