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問題及措施
時間:2022-10-10 10:28:19
導語: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問題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市火災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建筑內部火災特別是初期火災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消防設施是否正常運行。因此,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也日益成為社會單位日常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分析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及提高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水平進行探討。
關鍵詞:消防設施;維護管理;解決措施
伴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火災發生越來越多,當發生火災時,消防設施對于控制火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全面做好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工作是社會單位有效預防及控制初期火災的重要保障,但在建筑消防設施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有些社會單位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和新情況。
1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1部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夠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主要包括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等。有的管理人員制定的本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標準不完善、體系不健全,日常對建筑消防設施進行維護管理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規范,在消防檢查中有些單位會出現一些隱患,比如占用通道,遮蓋消防設施等情況[1],導致對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有效。有的社會單位內部建筑消防設施存在故障、停用或將本應在自動狀態的設施設置在手動狀態等情況,其中,相當一部分故障和隱患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經簡單維修就能恢復正常,但管理人員沒有主動維修,一般等到消防部門監督執法人員在檢查發現問題后,才被動地去維護管理。1.2部分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員履職不到位2013年10月11日凌晨2時59分,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商場一樓的麥當勞餐廳起火,消防控制室中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開始報警,2分鐘內,中控值班人員只是先后2次進行了消音操作;當發現消防中控主機有大面積報警燈閃爍時,也沒有立即啟動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而是在翻操作說明書,后來又跑來兩名值班人員,但同樣手足無措,沒有人啟動自動滅火系統,最終導致火勢大范圍迅速蔓延。該起火災導致現場滅火的2名消防官兵犧牲,造成直接財產損失1300余萬元,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財產損失[2]。這是一起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員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典型火災案例,其反映出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對建筑消防設施操作不熟練、不會操作、不掌握火災應急處置程序等履職不到位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從全國來看,近年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的報考學歷越來越高,持證上崗人員的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報考人員文化素質相對不高、理論和實操水平相對欠缺、職業素養和責任心滯后于崗位要求等問題依然存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無證上崗”“有證無人”“人在心不在”等情況仍時有發生,值班期間用睡覺、玩手機、打游戲代替自己應該履行的消防設施巡檢、聯動測試、查看運行情況等職責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容易導致當消防控制主機出現報警、故障等反饋信息時,不能馬上核實判斷和及時報修,確保不了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完好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自毀了單位內部火災預防的第一道防線,最終可能讓小隱患釀成大事故。1.3部分消防設施設備不符合當今消防安全需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越來越多的城市建設,全國的建筑消防設施種類和數量也呈現出幾何式增長。這些既有建筑消防設施絕大多數都符合當時現行的國家標準和技術規范,但由于使用年限較長,有的設施設備老化損壞現象嚴重,有的設施設備運行緩慢而且不穩定,有的設施設備無法與當前更高的消防安全要求相適應。同時,這些既有建筑消防設施,有的由國內自主研發生產,有的由從國外專門引進,廠家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等多個國家。有的設施設備需要維修或更換配件時,很多廠家已不存在或該設施設備早已停產,有的設施設備更新換代較快,原有的技術支持已無法匹配。目前,我國現行消防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對消防設施設備更新、報廢周期作出明確規定[3],因此很多社會單位沒有投入資金更新或維保消防設施,這大大增加了建筑內部的消防安全隱患。1.4部分消防設施維保、檢測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人員主要包括項目負責人和現場操作技能人員。其中,按照《消防法》《社會消防技術服務管理規定》《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條件》《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25201-2010)等相關規定,項目負責人應當具有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現場操作技能人員應當具有消防設施操作員(原建(構)筑物消防員)職業資格。從工作實際看,有的注冊消防工程師會考試不會實操、消防設施操作員會實操不會考試,導致項目負責人一般懂理論而實操經驗較少,現場操作技能人員一般懂實操而理論知識欠缺,沒有形成理論與實操優勢互補的理想狀態,造成消防設施維護保養較多地依賴過去的工作經驗,沒能將新問題轉化為改進設施的先進技術和改進方法的管理體系,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水平停滯不前。有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為獲得社會單位消防設施維護保養項目簽約權,大幅壓低價格,有的甚至低于成本價格,價格低導致質量差[4]。有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沒有健全維保人員職責,也沒有規范相關操作規程,導致對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不規范、不嚴肅、隨意化。
2提高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水平的對策
2.1強化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實施分級培訓。由消防部門或其委托的社會消防培訓機構對轄區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對本單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加大消防安全培訓力度和頻次,不斷提升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和各崗位人員的消防業務水平,強化對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完善評價體系。消防部門建立星級評價、信用評定等制度,結合日常監督檢查情況,根據消防設施運行情況,將社會單位分級分類管理,對于設施運行良好、定期維保、未出現突出情況的,評定為高星級、高信用、低風險單位;對于設施運行一般、維保不及時、但配合整改且符合標準的,評定為中星級、中信用、中風險單位;對于設施長期存在火警、故障、誤報等情況且不整改的,評定為低星級、低信用、高風險單位。同時,將分級分類情況對外公示,通過媒體、輿論等手段督促整改消防設施存在的隱患,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定期報告設施運行情況。建立完善社會單位建筑消防設施運行情況定期報告制度,由社會單位定期將本單位現有消防設施運行情況、維報情況、檢測情況、使用年限情況報告所在地消防部門,消防部門結合消防設施運行情況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檢查。2.2持續開展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持續治理重點場所。針對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大跨度大空間、人員密集場所等容易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經濟財產損失和較大社會影響的單位、場所,持續常態化開展建筑消防設施的綜合治理工作。共享消防設施情況。滅火救援力量在開展轄區“六熟悉”、滅火應急演練等過程中,全面摸清重點場所的消防設施運行狀況,充分依托建筑內部消防設施第一道防火屏障,開展好沙盤推演,完善滅火應急相關方案預案。防火監督力量在開展日常監督檢查、舉報核查、多部門聯查等過程中,根據歷次檢查情況,及時梳理重點場所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精準研判,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并將有關信息與滅火救援力量同步共享。強化人防技防措施。在不涉密、不涉隱私的空間,全面運用遠程音視頻和火災智慧識別等監控手段,力爭第一時間發現、指揮處置火災,嚴防小火釀大災。2.3加強監督管理,規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行為強化日常監管。目前,絕大多數社會單位缺乏專門人才、不具備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能力,一般委托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擔當此任。因此,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行為的規范與否、服務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建筑消防設施是否完好。消防救援機構在日常監督檢查中要堅持“同檢查、同監督、同管理”的原則,全面掌握轄區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履職盡責情況,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無資格人員執業情況和質量過程管理缺失[5],或不符合相關技術標準等行為應及時嚴肅處理,對于問題突出的要常檢查、常提醒、常督促。強化倒查追責。社會單位發生火災事故后,對于建筑消防設施未正常運行、未發揮防火滅火作用的,既查社會單位主體責任,也同步倒查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的相關責任,依法懲處不具備從業條件,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對嚴重違法違規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實行行業退出機制甚至終身禁入。提升從業人員能力。借鑒人社、應急等部門成熟工作經驗,定期組織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技能大賽等活動,營造行業“比、學、趕、幫、超”的良性競爭環境,全面提升從業人員能力水平和消防行業服務質量。充分發揮消防部門組織作用和平臺優勢,與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生產廠家等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定期組織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挖掘推廣先進經驗做法,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3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筑內部因消防設施維護管理不當導致火災的風險將變得越來越高,確保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完好有效也將越來越成為社會單位降低火災風險、防控火災事故、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穩定的重中之重。需從黨委政府支持、行業部門聯合監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會單位主體責任等多方面著手,預防為主、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共同督促消防設施維護管理責任落地見效,筑牢預防建筑內部火災第一道防線,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志國.淺議西部某縣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3):105-106.
[2]李志浩.探究智慧消防系統在社會消防重點單位管理中的應用[J].今日消防,2020,5(04):4-5.
[3]陳玉法.消防設施維護保養行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A].中國消防協會.2019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消防協會,2019:4.
作者:李東杰 單位: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
- 上一篇:貧困戶幫扶暨結對認親工作報告
- 下一篇:新時期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