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骨干培養的思考論文
時間:2022-04-29 11:09:50
導語:農業科技骨干培養的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科技骨干需具備的條件
科研機構大量引進高學歷的博士、碩士等科技人員,造成部分科研團隊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上“扎堆”[5],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員的集中性更明顯。因此,要慧眼識珠,依據青年科技骨干需具備的相關條件選拔人才[7]?!绊斕臁笔乔嗄昕萍脊歉傻膬瀯?,這與近年來飛速發展的生物技術息息相關。青年科技骨干掌握了相對“前沿”的生物技術和專業知識,如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毋庸置疑,這是青年科技骨干在前沿知識掌握層面上的絕對優勢,堪稱“頂尖”人才。然而,農業離不了土地,老一輩農業科學家多有“泥腿子”專家稱號,信奉“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強調“身臨田間地頭”對做好農業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是“立地”的真實寫照,但這卻是當前多數青年科研人員所缺少的。青年科技骨干應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念,多深入基層、農業生產一線,多下鄉、多去田間地頭調研,加強對生產實際的了解,將所學所研應用和檢驗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上。只有將“頂天”的專業優勢和“立地”的服務意識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優秀的農業青年科技骨干。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的靈魂在于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1,8]。近年來,國家對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視力度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對創新能力和創新形式要求更加明確,尤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的頒布,明確了農業科技的重要地位,強調了農業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完善了農業科技創新機制等。農業科研機構的青年科技骨干更要時時關注創新政策,不僅要樹立創新意識,更要關注農業前沿領域和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力爭用所學所研解決農業前沿領域的新問題。同時,青年科技骨干要以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加快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政策精神為契機,依托繼續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的政策平臺,吸收消化新知識,大膽質疑,用科學的創新理念求得突破,力爭創新。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學科之間的滲透和聯系愈加緊密,孤軍奮戰的科研形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科研工作的需要[2]。新形勢下的農業科研工作需要科研團隊,強調合作和優勢互補。處于科研團隊中的科技人員,尤其是青年科技骨干,要有較強的“合作與分享”意識,不僅能在科研資源、科研思路、科研方法層面上把握“合作與共享”,也要有參與到院所合作、院地合作、院市聯建、院縣共建等合作模式中的意愿,從多方面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
瞄準人才,注重培養方式
人生觀、價值觀是影響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對青年科技人員而言尤為明顯。青年科技骨干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可與農業科研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積極引導發揮青年科技骨干的“帶頭”作用和“帶動”效應。例如,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在開展創先爭優、服務“三農”等政治文化教育工作時,就強調青年科技骨干的帶動作用,一方面,宣傳報道優秀青年科技人員的先進事例、科研成果、學術業績等;另一方面,鼓勵青年科技骨干在創先爭優中以身作則,實現“我優帶動大家優”,既樹立了青年科技骨干服務“三農”的意識,也奠定了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再如,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獨立項目主持人和博士“建立科技示范戶、聯系戶”工作的意見》[9],在文件精神指導下,全院獨立項目主持人帶動博士等青年科技人員深入農村,熟悉農業生產、了解農村情況、掌握農民的需求,從而增強青年科技人員熱愛“三農”、服務“三農”的情感和積極性,增強青年科技人員科技創新和服務“三農”的能力,促進青年科技人員立足實際、立足生產,熱愛農業、熱愛農村、熱愛農民的情感,用實際行動詮釋“雖然是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人生觀、價值觀絕不能只包含個人”。服務“三農”的能力青年科技骨干的成長離不開科研機構各種平臺的承載。青年科技骨干要善于抓住機會,敢于嘗試,運用科研單位的平臺優勢,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帶動平臺的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科研工作應與促進“三農”發展聯系起來[10],這是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狹義上要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用技術推廣,對于農業科技研究來說,要重視科技成果服務“三農”的實效,具體體現在農民增產增收上。有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成效顯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1年的53%,在雜交水稻、抗蟲棉等技術領域的水平居于世界前列[9],農業科技邁上了新臺階,這是科技興農、服務“三農”的實效。對青年科技骨干的培養應與這些農業大事件結合起來,摒棄“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萍柬椖可陥笫清憻捛嗄昕萍既藛T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許多項目申報都重視平臺優勢,青年科技人員要充分分析自身狀況,多角度、全方位地與平臺結合,依托平臺力量,拓展項目申報空間,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以寧夏農林科學院為例,全院青年科技人員占69.7%,一方面,該院為青年科技骨干成長制定了多項管理、激勵辦法,如《寧夏農林科學院優秀青年科技及管理人才培養管理規定》等;另一方面,該院結合自治區優勢和特色,加強自身平臺建設,多方面爭取資金和條件建設項目,改善科研條件,保證項目申報人員在科研與實驗條件配置等多方面的需求[8],凸顯科技對自治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罢信啤蔽幕?,通過特有活動賦予的積極意義促進青年科技骨干的快速成長、成才。例如,2012年五四青年節之際,農業部在成立青年聯合會的同時,向全國農業系統青年科技人員發出服務“三農”、奉獻青春的倡議書,很多農業系統的單位都順勢成立了自己的青年聯合組織,成立了自己的青年人員交流的平臺,這種具有引導性的呼吁得到響應后逐步成為農業系統的“招牌”文化。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及其下屬研究所也順勢先后成立了自己的青年聯合會,將青年聯合會的開展與其他學術活動鏈接起來,逐步將青年聯合會打造成具有農科特色文化韻味的“招牌”。通過青年聯合會開展的多種形式活動,充分發掘青年科技骨干的各種優勢,并賦以科技委員等專業性較強的職務,彰顯科技骨干的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顯現科技骨干的責任心,為“綜合性”的科技人才做好成長鋪墊?!罢信啤蔽幕山Y合科研機構的性質來打造,許多農業科研機構都重視學術報告、學術論壇對青年科技人員的促進作用,青年科技骨干更應重視這種學術交流機會,汲取知識,消化吸收后,啟發科研創新靈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注重打造學術氛圍這一“招牌”文化,以其下屬的植保所為例,所里定期舉辦學術報告交流會,聘請所內外專家指導,這種形式的學術交流互動性強,對青年人才的學術水平提升效果明顯,并且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選出優秀人才參加院里的青年學術論壇,這種“選優”參評的方式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內部很受歡迎,也是青年科技人員脫穎而出的機會。通過數年的隆重開展和宣傳,已將這種學術報告會、學術論壇成功打造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招牌”文化。當然,“招牌”文化的打造絕不僅僅于此,農業科技服務“走出去”戰略中的“扶貧雙到”、“動物醫院”、“植物醫院”等特色“三農”服務項目和針對青年科技人員設立的“國家(?。┣嗄昊稹?、“院(所)長基金”、“博士后啟動資金”等資助平臺都是很好的“招牌”事例。青年科技骨干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承載的組織機構和青年科技骨干共同努力,也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扶持,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協同應對。
本文作者:呂杰珍林壁潤楊祁云工作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上一篇:論學??萍紕撔碌匚坏膶Ρ?/a>
- 下一篇:基層農業科技演變與啟示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