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實踐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4-02 08:24:50

導語:科技管理實踐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管理實踐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

【摘要】科技管理實踐是科技管理的重要部分,當前中國科技管理實踐中普遍存在定位不清、力量不強、作用不大、方向不明的現實問題??疾旌脱芯吭斐蛇@一現狀的具體原因,發現在科技管理實踐中的問題主要歸結為資源支持重視不夠、缺乏建設支撐不夠、理念陳舊服務不夠、考評失據協同不夠四大具體問題。對這四大具體問題加以研究并尋求解決辦法,對于整合優化政府職能、完善并強化科技對經濟社會全方面服務的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文章以國際上對科技和科技管理的主流觀點為立足點,通過對上述問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中國科技管理實踐主要問題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國科技體制;科技管理;科技創新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空前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科教興國”為基本國策的政治安排,對科技和教育的大投入大發展極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并形成了人類發展的中國經驗之一。當今中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面臨的新挑戰新問題越發突顯,特別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所形成的經濟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造成社會經濟多方面問題疊加。在改革步入深水區,中國經濟即將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之際,為響應國家提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號召,科技管理工作者該如何發揮應有的作用?文章在考察中國科技管理的現狀后,梳理了當前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科技與科技管理概述

科技是一個復合詞語,包含科學(Science)與技術(Technology)兩部分內容,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就是指科學技術,即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藝本身。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多維度的,科技和社會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系是沒有辦法割裂開的,正如科學是技術的理論支撐,而作為科學具體實踐的技術,本身又是社會化生產的指導方法。從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向看,科技是經濟的動力之源,而經濟又反哺科技發展,兩者共同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20世紀初期,美國“創新經濟學之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便指出科技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曼斯菲爾德同樣認為,科技就是更高效的生產??萍际翘剿魑粗獞盟脧亩倪M我們生活水平的一種先驅性實踐。故此,科技的定義應該包含知識能力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人類生活福祉的增進這三個應有之義。科技管理簡稱MOT(ManagementofTech-nology),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在1987年的報告中將科技管理定義為一個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規劃、發展和執行,并且用來規劃和完成組織營運以及策略目標的跨科別領域?;诳萍嫉膹V義定義,國家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引導要素、規范行為、鼓勵創新、保護產權、激勵成功等手段,促進科技進步、經濟成長和增進人類福祉??萍脊芾淼闹黧w包括宏觀主體和微觀主體,涉及各級政府、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個人,所有科學技術活動的參與者都是科技管理的主體??萍脊芾砭推鋵嵸|意義而言,就是實現科技目的的過程。

二、科技管理實踐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我國科技管理體制主要涉及科技體系、科技政策、科技法制、科技發展戰略、科技規劃和計劃、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學技術合作與交流等內容。根據我國現有科技管理體系,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模式,科學技術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而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國家科技系統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對推動科技創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和相關單位的科技處室是執行與協調單位,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門的基層單位,直接從事相關科技活動。按照我國的科技體系,決策機構主要負責科技管理職能的宏觀和中觀部分,執行機構負責科技管理的中觀及微觀部分,具體而言就是科技管理實踐。我國科技管理實踐包括各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門,以及由中國科學院下轄各科研機構管理部門、中央及地方高等院校科研管理處室、軍隊及其他部委系統下轄單位的科技管理處室等組成的非政府科技主管部門,這些機構共同構成了我國科技管理實踐工作的整體??萍脊芾韺嵺`在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門間存在明顯區別,非政府科技管理部門相對偏向于對命題性知識研究的管理,地方政府科技部門原則上應更傾向于對規范性知識研究的管理,但實際上涵蓋了所有的科技管理職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門在現行科技管理體系下,考察各地科技管理部門,在管理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1.不被重視,資源不夠。由于對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各地的科技機關相對處于政府機關序列中的弱勢地位,在重視度和實際資源支持方面都相對薄弱。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步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軌道,地方干部的考核指標集中在GDP數據上,地方政府主官在GDP考核導向下,難免會把有限資源優先放在更能明顯提升GDP指標的相關部門和工作上,對于投入周期長、見效慢的教科文衛等事業重視不足,資源分配過少,相關事業的發展得不到領導重視。2.缺乏建設,支撐不夠。由于長期以來的重視不夠,各地科技機關對自身的建設很少抱有合理期望,同時因資源分配不足,部分地方科技機關在認識到自身建設欠缺時,往往由于缺乏相應資金資源支持,而無法啟動相關能力的建設,導致這些地方科技機關在科技管理人才儲備、科技管理理念更新、科技管理工具升級、科技服務資源歸集、科技轉化市場引導等方面形成歷史欠賬,相關科技工作無法得到有力支撐。3.理念陳舊,服務不夠。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在實踐工作中,往往沿襲既往辦事理念,重視對上級文件的貫徹落實以及對企業的科技活動進行管理,忽視對企業科技活動的服務。企業在科技活動中具體存在什么樣的困難,以及如何對接相關資源等問題,往往都是企業自主尋求解決辦法,這對于有完善分工及足夠技術和財務儲備的較大規模企業而言問題不大,但是對于力量薄弱的初創及小微企業創新主體而言,能否得到關鍵性的實質幫助,可能就是這些企業能否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創新跨越的決定一步,如何調配科技管理力量,實現資源的有效覆蓋,是當前科技管理工作中相對薄弱的一環。4.考評失據,協同不夠。在政府機關中,對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績效考評是指引部門和人員行為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政府機關對人員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過年終考評的方式實行,但在實際工作中,包含了兩部分考評:常規性考評和關注性考評。常規性考評,即按照崗位職責,不出事故的按照基本要求完成全年工作任務的考評;關注性考評則是在常規性考評之外,因為上級部門和領導的重點關注和期待,而隨時接受的一種得失性考評?,F階段,由于地方主官主抓經濟工作,因此經濟工作的相關干部時刻面臨著關注性考評,有足夠的動力和壓力以較大韌性和較高活力完成相關工作,但科技管理部門因為并沒受到足夠重視,也不會面臨關注性考評的激勵,往往僅安于完成日常本職工作,很少去考慮如何做好本職工作,更不會考慮科技如何有效服務經濟,即如何做好科技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相關工作。

三、科技管理實踐的對策

1.要加強對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視。各地各級政府機關應該充分認識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科技管理工作不應該也不能夠成為日常性行政事務,而應是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核心工作。經濟的發展以科學發現和技術應用的形式促進了科技的持續精進,科技的發展以科技創新的形式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兩者構成有效的反饋回路??萍嫉陌l展并不全然是內生論的,外生論認為“技術的變革取決于經濟需求……所誘發的創新”,技術決定論者認為技術變遷導致社會變遷。這些交織在一起的觀點和理論充分佐證了科技與經濟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系,這種不被重視的緊密聯系與20世紀70年代末期抓工業生產背景下對商業認知的背景類似。改革開放初期,一批工業集聚的“中心城市”因為對商業認知欠缺及理念更新遲緩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反觀沿海城市因為地理優勢特別是認知優勢,很快以商業發展拉動工業化建設,在短短20年時間內便占據了中國經濟版圖的領導地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各地干部除了考慮“騰籠換鳥”這種“速成”式升級手段,更應考慮對既有經濟單位的科技升級改造,經濟轉型不應只是一省一市的任務,在全國一盤棋的考量下前者是零和博弈,而后者才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基本盤。應以對待招商引資的態度對待科技管理,讓科技管理工作有機會發揮其在經濟建設中應有的重要作用。2.要厘清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職能定位。目前中國科技管理體系中對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門的職責要求相對籠統,既管純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相關工作,又管全民科技教育、企業科技項目,凡是與科技相關的都歸科技管理部門管理。這種簡單粗放的管理模式看似雨露均沾面面俱到,實則虛化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無疑與科技部門的職責劃分與考核失據有關,面面俱到的職責屬于“面”上工作,如果“面”上工作又屬于難度量、難評估的范疇時,敷衍應付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間,最后的結果就是看似什么都在管,什么都在做,實則沒起到什么作用。對政府科技管理的職責定位應該緊緊抓住科技的廣義定義和科技創新主體兩個總要素,明確科技的社會經濟屬性,明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明確科技管理是以服務科技創新主體,實現科技目的過程。就地方政府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門而言:應該將科技對地方經濟服務的功能放到突出位置;將科技管理的交叉性職責歸并到其他所屬部門;建立管理者技能與管理層次,形成以服務經濟為統領,相關工作為支撐的職能格局;嘗試建立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指標體系,并以此作為考評依據。3.科技管理要強化對科創主體的具體服務。黨中央提出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國各地各級政府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服務型政府,并從政府功能的定位上提出了具體的部署??萍脊芾聿块T不僅要順應中央要求實現職能轉變,更應結合自身職責特征主動實現自身職能的升級和落地??萍脊芾頇C關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實現科技目的需要由科技創新主體完成,科技管理部門應該大力促進企業科技創新過程,幫助企業因新品投放、增產擴能、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等原因進行科技活動時,對接相關資源、給予相關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操作的難度與技術壁壘,促進企業實現更快更好的科技突破。中國經濟的組成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涵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等,科技管理在服務上述經濟組成時應有所側重。當前服務的重心應更偏重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民營經濟體不依賴國家背景支持,也不像外資企業有資本支撐,在中國市場競爭格局中處于資源最貧瘠的地位,直面來自雄厚外資和強勢國資的雙重壓力。因此,民營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具有最大的意愿、最迫切的動機和最現實的壓力去提升競爭優勢。與此同時,我國民營企業普遍科技實力薄弱、科技資源有限,在改革開放的初級階段往往憑借人力資源的成本優勢突圍。在市場經濟進入新常態時,以往的成功路徑正面臨無以為繼的局面,對民營企業的科技服務正是幫助民營企業實現戰略突圍,從而幫助中國經濟整體實現轉型升級的“精準扶貧”,在中國經濟整體面臨轉型的大背景下,強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門對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服務意義重大且正當其時。4.要加強對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面建設??萍脊芾斫ㄔO首先是人才隊伍建設,沒有專業高效的人才隊伍,科技管理工作將無從談起。對科技管理人才的建設需要考慮到該項工作的高度專業性,人才隊伍需要具備以較高學歷層次為依據的專業素養,既需要有理工科專業背景,又需要有敏銳的市場意識,更需要具備世界五百強及類似優秀企業的工作閱歷。相比現階段各地科技管理部門的人力資源狀況,我國在科技管理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將有很長一段道路需要逾越,但并不能因為困難而去無視科技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這一決定性因素,相反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挖掘和培養相關人才,讓有深厚優秀企業資歷、具備市場眼光、具有科技專業功底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科技管理人才隊伍中來,使科技管理人才隊伍能真正形成服務于科創主體、實現地方社會經濟效益、助力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的堅實力量??萍脊芾斫ㄔO離不開科技管理工具的建設,沒有好的科技管理工具,相關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往往難以為繼。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技管理領域更是如此。政府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文本環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繁雜瑣碎而又重復的文本性工作往往耗費了企業大量的人力資本,使企業在面臨項目申報等事項時往往會有所猶豫??萍脊芾砉ぷ鲬撀氏却蚱普芾碇羞@一沉疴,優先建立起類似上海市人民政府建成的“一網通辦”系統平臺,系統性分階段建立科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臺工具,如企業知識產權迅捷服務工具、企業科技人才管理服務工具、企業項目申報管理工具、企業科技情報檢索工具、可共享大型實驗資源查詢使用管理工具等。通過科技管理建設中對科技管理工具的建設,充分解放管理雙方的人力資源、釋放企業科技創新活力、提升科技管理服務工作敏捷度,讓科技管理工具對科技創新活動賦能??萍脊芾斫ㄔO要完善科技支撐資源的建設,以良好的科技支撐資源助力科技創新活動的高效開展。企業科技創新活動在開展前離不開對科技情報的獲取,并經常需要用到各種實驗儀器儀表。小型常用實驗設備企業可以自行購置,但是大型昂貴或受管制實驗藥品及裝置企業僅憑自身無法獲得;企業在科技攻關中人才資源通常存在結構性限制,在科技創新中需要的跨學科多領域協同攻關以及專項領域遇到技術瓶頸時,急需找到相關領域的專業性人才;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后需要進行專利申請、軟件著作、商標等知識產權相關服務時常常會一頭霧水,初次聯系的中介服務機構又并不能放心;企業在科技活動中也會遇到需要購買或出售現成技術時,相關的技術轉讓目前卻僅能在極小的專業領域里實現,直接阻礙了科技對社會經濟的促進。科技支撐資源包括科技情報及圖書文獻資源、科技研發大設備大裝置及實驗實資源、科技攻關的專門研究人員資源、科技成果及知識產權的系列服務資源、技術市場平臺資源等。這些資源企業雖然憑借自身能力很難打破各類壁壘并找到突破方向,但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公共性,正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門理當完成的科創活動“三通一平”基礎服務。由政府構建好科創活動的基礎支撐資源既是政府的公共職能所在,又是各地政府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必由之路,完善科技支撐資源建設,構建環境競爭力、打造資源優勢,將有力實現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助力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鄒建平,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2]黃卓.電子商務誠信倫理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3]顏振軍.中國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軟科學,2008,(12).

[4]陳智慧.我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3.

[5]黃丁,黃卓.現代人精神困惑的影像志:解讀伯格曼的《第七封印》[J].天府新論,2019,(3).

[6]周倩.高??萍脊芾砣藛T專業化建設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7]馬欣員.美國科技政策及效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8]黃俊彥,呂建秋.高??萍脊芾眢w制機制改革現狀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3).

作者:黃 卓 黃 丁 高雅靜 李相良 單位:上??萍脊芾砀刹繉W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