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市場經濟對會計的啟示

時間:2022-04-27 03:03:06

導語:略論市場經濟對會計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市場經濟對會計的啟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信息質量的正負雙重影響

(一)市場經濟的法治屬性,一方面使會計準則重修重訂法制規章,有效調節會計信息質量運行過程;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法治的不完善誤導會計信息質量的“失范”和“異化”市場經濟的法治屬性,要求作為反映市場經濟運行過程和結果的一切會計信息質量能夠得到相應的改革和完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本身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內在重要內容,而不是附加給會計信息質量的賜品,也不是游離于會計信息質量之外的純粹規則性條文?,F代會計信息質量借助于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律及其規范,能有效調節會計信息質量運行中的重大關系,從根本上避免人治的主觀性、隨意性和盲目性,是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穩定真實、順利實現會計信息質量目標的有效手段。正是市場經濟的法治屬性,使會計信息質量從不同方面作出新的努力:一是結合會計領域的新情況,修訂了會計活動的相關法規制度,使會計領域中的各項職能進程有法可依;二是重塑會計法規的權威性,通過各種方式增強財經工作者的法律法規意識;三是運用法治手段調節、保障、監督會計信息質量運行過程,強化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觀念,以法管財。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中的不完善,影響了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制建設,使得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構建不夠全面,會計監管配套制度缺乏嚴謹的及時性、一體性,導致會計領域的整體法治環境出現指導思想明晰度有限、會計法規的可執行性不力、會計行為監管力量的可操作性不強、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性不明等現象。市場對各種經濟法治信號反應靈敏的特點,在敏感的財經會計工作者身上得到感應,社會氛圍中的陰暗面使會計領域和財會工作者不同程度地接納并傳播了這種反市場化因素,對規范會計信息質量的財經紀律和法規產生曲解、干擾和排斥,于是各種違反財經紀律和法規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和財經數據造假案件有增無減,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嚴重危害??傊?,會計環境和財會人員對財經會計的規范性、法治性的不能完全適應,導致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失范”和“異化”。(二)市場經濟的民主屬性,一方面使會計信息質量內涵滲入民主內容,放大民主成分;另一方面又使會計信息質量中的自主意識走向極端,誘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民主屬性。馬克思說過: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的特征是全社會特性的基礎。馬克思的論斷不但揭示了民主屬性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屬性,也揭示了反映市場經濟的會計信息質量本身所蘊含的民主成分和民主要求。市場經濟應是以會計信息質量廣泛參與為前提的社會領域,它必然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的內質含有民主成分和民主內容。在新的經濟體制轉型變革發展中的會計建設,也開始呼喚民主化的內容,會計信息質量的自主選擇權和獨立性作為會計改革的新課題,已在財經活動運行實踐中開始探索。近年來,在建立我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企業要求賦予其充分的管理自主權和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這些民主成分滲入到會計領域,使得國家在制定宏觀會計政策時,給企業會計管理活動提供一定的會計信息質量空間范圍和選擇余地,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的個性日趨豐富,滿足市場經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優化需要。同時會計民主內容的建設,不斷強化“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人本原理運用,創立使用會計目標激勵和必要的物質激勵等方法,提高了財經會計人員的思想覺悟和群體素質,保障其在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中的主體地位。由于會計民主成分和民主內容的增加,不但激發了財會工作者責任感的生機和活力,而且有利于他們養成獨立自主思考能力,關注國家政治經濟大事,并能自覺把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與個人發展前途聯系在一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合法化、真實性程度,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但是,在市場經濟軌道上呼嘯向前的改革列車,使會計整體改革和財會工作者的同步發展來不及作出全方位的調整和適應。由于市場經濟的效益原則、利潤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等等原則對會計業傳統的獨立性和公信力的沖擊和突破,會計業界潛在的自主、民主元素日益增強,誘發對自身并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的誤解,盲目認為等價交換原則漫及會計領域的各個活動層面,非理性地聽任市場經濟的自發影響,無原則地支配財務工作者的思想和行為,使自主、民主意識走向極端而發展為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本位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價值觀念,從而使會計業的民主化內涵離開科學的軌道,走入誤區。如有些企業和財會人員認為,市場經濟是多元的,反映市場經濟的會計信息質量也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運用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時,出現了基于本位、利己等錯誤價值觀的隨意性行為,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失真”和“失信”。(三)市場經濟的文化屬性,一方面使會計業界努力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型會計信息質量文化環境;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文化的偏位價值沖淡了會計信息質量的正面的積極的文化含量市場經濟的文化屬性,無疑是包括著教育、道德為其主要內容的,因為市場經濟是以道德教育、科技教育為核心的文化與經濟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市場經濟的文化屬性要求參與市場經濟的主體具備相應的文化素質,作為這個主體之一的會計信息質量也必然需要具備相關的文化元素。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質量首先接受并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各種管理內容,努力創建會計信息質量的新型文化環境。近年來,會計業界在開展和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等系統管理中,融形式、內容于一體,在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準則、信息職能、質量計量、社會公德等各個方面,營造健康、公正、積極、向上的會計文化氛圍,優化會計信息質量管理品質,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正氣,幫助會計業界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建構培養接受高等知識教育的新型會計人才體系,以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但是,在拓展觀察市場經濟視野的過程中,市場經濟內在的庸俗化自含量攜帶的各種負面的社會思潮紛至沓來,給會計信息質量系統的文化氛圍產生巨大沖擊,從多側面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會計業界的價值觀、道德觀。如市場經濟中“爹親娘親不如金錢親”的市場偏位價值誘發會計信息質量管理出現追名逐利、注重功利的道德選擇傾向和社會腐敗現象,一些財會管理人員注重個人奮斗的價值取向,產生崇尚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念,部分企業把以我為主體、以個體為中心的觀念作為進入市場的合格券,這些在市場經濟的會計經緯網上定位于與集體主義相對立的個人主義文化標尺,沖淡了會計業界正面的積極的社會主義文化含量,與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會計信息質量文化環境相違悖,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走調”和“變音”。(四)市場經濟的競爭屬性,一方面使會計信息質量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更趨強烈;另一方面,企業以自身價值為尺度的管理觀與會計信息質量管理的質量標準發生錯位市場經濟的競爭屬性是以整個社會為其廣闊活動背景的,全社會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無一不是借助競爭機制的功能走向高速發展之路。當以人才、信息、信譽、利潤、效益等為存在形式的會計“最終產品”進入社會經濟領域、接受市場檢驗之時,會計信息質量便毫無保留地接收了競爭機制,把競爭作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繁榮的有效手段。競爭機制本身蘊含著嚴酷的淘汰機制,高效者生存、發展,低效者失敗、廢棄,它使會計業界逐步清除了各種封閉障礙,打破了時空、條塊、地區間的各類“壁壘”因素,把財務會計涉及的各領域間的分工、合作融為一體。特別是在會計信息問題上,“質量就是生命”的質量觀已經滲透會計業界,注重會計信息的高質量,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因此,會計業界遵循著這一歷史使命,從更高遠的角度上思考會計信息質量能否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信息的理論、實踐和質量能否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正使會計業界千方百計地全面貫徹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管理方針,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目標的歷史使命支配會計信息的行動,管理會計信息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更趨強烈,以期提供高質量、高規范的合格會計信息質量,主動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填補社會需求的空白。但是,當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成為市場經濟競爭擂臺上的主戰場之一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質量觀”在對社會環境劇變沒有充分思考和缺乏充分準備的會計信息質量身上,轉換為單一的純粹的商品質量意識,使會計信息質量在現實生活中盲目地接受和滋生以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為主要內容的個體本位主義,誤認競爭只有你死方能我活,因此以鄰為壑,過多關注自身發展和個體利益,從而沖淡集體主義精神,導致法制觀念淡薄、誠信精神弱化、責任意識下降,當單位局部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利益的天平往往傾向于自身,催使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法則走樣,會計秩序出現紊亂,會計信息質量以自身價值為尺度的質量觀與市場經濟公正目標的質量標準發生錯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會計信息質量建設的對策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于會計信息質量所產生的正負雙重影響,根植于市場經濟本身的內在矛盾性,它既有歷史必然性、優越性,又有歷史過渡性、局限性,只要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交換規律和非封閉規律在社會上發生作用,其中對于會計信息質量、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運作和應用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但是,面對市場經濟給予會計信息質量的負面影響,我們不是無能為力、聽任擺布的。(一)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克服會計信息質量中的“市場不適應癥”,勇敢面對市場,最大限度發揮市場經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正面積極效應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會計信息質量的辯證關系,首先必須用全面、聯系、客觀的科學觀點,實事求是地評價、分析市場經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正負雙重影響。要正確認識負面影響是市場經濟機制不完善、不全面的反映,決不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應該看到,走向市場恰恰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出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本身價值的全面實現提供了廣闊的活動舞臺和平等的競爭環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根本特征,給會計信息質量確立了社會貢獻為本、整體至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會計信息質量內在的追求自我功利、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合理的前提。只有克服會計信息質量中的“市場不適應癥”,把眼睛瞄準市場,研究市場,勇敢接受市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與市場對接,在堅定不移地執行《會計法》的同時,根據市場信號去審時度勢,捕捉機遇,開拓會計信息質量規范化、準確化的新路子,最終使會計信息質量的建設目標主動適應市場,占領市場,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經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正面積極效應,推動現代會計信息質量建設的全面提高。(二)把優化會計法規體系建設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相結合,充分發揮會計信息質量在市場經濟中的潛在能量和應有作用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化、精細化建設,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質量管理的邏輯起點。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會計信息質量與企事業單位有著天然的聯系,企事業單位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要求必然會在會計信息質量的價值取向中反映出來,這就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要求和建設標準應該與企事業單位的標準化、精細化要求相匹配,而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建設,只有通過會計法規體系的優化建設和會計監督職能的強化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提供基礎保證。從會計實踐來看,新的《會計法》雖已頒布,但相關的實施細則還未出臺,在客觀上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化、精細化建設。因此,在新《會計法》的框架下,加快會計法規體系的建設步伐,制定《會計法》的標準化、精細化的實施細則,建立和完善既能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又能滿足企事業單位多元化經營管理需求的會計制度和會計監督職能,優化執行《會計法》的實踐可操作性,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的具體可實施性,從而確保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品質的構建。從市場角度出發,對于一個擁有標準化、精細化的會計信息質量而言,企事業單位對它的敬畏度和它對企事業單位的考察度是成正比的,這有利于發揮會計信息質量在市場經濟中的潛在監管職能和應有的服務作用。(三)把優化會計價值觀和強化會計秩序觀相結合,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新運作體系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原則,主宰著會計業界價值觀念的取向。處在轉軌時期的會計信息質量運作中出現的個體主義及其誘發的“失真”、“失范”現象,實質上都是價值觀的體現。價值觀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規范作用,會計業界可以通過自己的價值觀念告訴市場:什么是它所提倡的,什么是它所反對的。因此,倡導誠實守信、健康向上的價值觀,抵制失誠虛假、腐朽消極的價值觀,引導企事業單位和會計從業人員從拜金主義的物質沖動和單純本我動機轉化為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成就感,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政治覺悟,強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會計運行秩序,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新價值觀念和新運作體系,是會計業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重要現實任務。一方面,在優化會計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聽任市場經濟的泛化無原則地引發和助長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的泛起,也不能允許市場經濟中因不完善而產生的調節功能的有限性和競爭的排他性擠占會計領域的正確價值觀。在會計業界包括從大學的會計專業教育到會計崗位的職業要求,都要理直氣壯地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當然,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不可能在人們頭腦中自發形成,因此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充分尊重市場經濟的民主成分和民主內容,采用合理的引導、有效的教育等灌輸方法,傳導會計信息質量中以國家利益為主體、以公允誠信為中心的會計職業價值觀,確立“為人民服務、對社會負責”的會計職業責任感。另一方面,在強化會計運行秩序的實施中,要在新《會計法》和其配套法規及監管體系的統馭下,把市場調節“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看得見的手”有機結合起來,確立、完善包括會計標準、會計目標、會計核算、會計崗位職責分工、經濟業務決策、資金調配執行準則、財產清查制度、對敬業守紀的財務主體正面典型的重獎和違紀造假行為主體的嚴懲條例等涵蓋會計活動全過程的組織程序,使會計運行處在規范、有秩、中立、允當的流程中。只有當會計價值觀的規劃者和會計秩序的維護者相結合時,會計信息質量的公允價值觀才能和求真運作觀融為一體,此時和諧一致的會計內部氛圍將喚起會計信息質量的強烈歸屬感和自豪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倡導的“為人民服務、對社會負責”的公允價值觀自然成為會計信息質量的目標和動力。(四)把優化會計文化環境和強化會計道德行為規范相結合,激揚會計信息質量內含的無私奉獻精神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是巨大的,但不能由此就斷定環境如何,會計信息質量就如何。會計信息質量對社會環境的接受是有選擇的。例如競爭環境中會計信息質量曾經萌生的本位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價值尺度說明它們并不具有良好的主體意識;放大民主成份而引發會計信息質量的自主選擇權也不等于自身具有行為的自控性和自覺性。由于會計業界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知識經歷、實踐經驗和認識水平、道德水平的限制,容易出現認識上和行為上的片面性和極端性。但是,在會計信息質量運行過程中,經濟利益原則不可能是影響、規范會計行為的唯一必然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現實表明,文化環境因素和道德行為規范在會計活動中的重要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中華民族有著優秀文化傳統,其中合理的精髓成份如愛國、敬業、守道、誠信、遵紀等無疑會成為推動中華會計發展包括會計信息質量建設的有益的內在精神文化動力。因此,應充分發揮新《會計法》的重要功能,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教育、引導、約束和重塑,全方位地開展會計文化系統工程建設,優化會計文化環境構架,引導會計主體在市場經濟中學會正確選擇,接受正面的積極影響,抵制消極的負面影響,把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轉化為會計行為的自覺行為規范,從而形成會計信息質量運行的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文化和價值取向,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作出無私奉獻。

本文作者:朱韻工作單位:昆山市創業擔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