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規劃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4 05:23:00
導語:城市旅游規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從旅游規劃的角度,闡述了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旅游應有自己的特色,突顯其文化內涵,保護古代建筑,注重城市公共產品轉化為旅游產品,走有特色城市旅游之路才能創造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
【關鍵詞】旅游規劃城市規劃特色旅游旅游產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在城市化過程中,我國大江南北的城市面貌逐步呈現千城一面的特征,城市的建筑、布局雷同,逐漸失去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特色。那么在發展特色旅游城市的同時,需要作好城市旅游規劃,走出自己的獨特之路。
一、兩種角度認識城市旅游規劃
1、從旅游規劃看城市旅游規劃
旅游規劃按照空間尺度從大到小,分為三類:區域旅游規劃、城市旅游規劃、景區景點規劃。區域旅游規劃屬于宏觀尺度,側重于旅游業的布局分工;景區景點的規劃屬于微觀尺度,側重于景區的開發,包括景觀的配置、道路等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等。而城市旅游規劃是屬于中觀尺度的規劃,雖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規劃內容大同小異,既要有宏觀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觀上的建設規劃,因而是一種旅游綜合規劃,對于不同城市來說,更要體現不同城市的特色。
2、城市規劃中的城市旅游規劃
城市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有特色的城市旅游規劃。但城市旅游規劃內容十分單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區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旅游線路的組織等。顯然,這是一個城市的“游覽規劃”或觀光規劃,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旅游規劃。由于這種背景下的城市旅游規劃主要依托在城市規劃之中,它的完成單位基本上是城建規劃設計單位,而這些單位的技術人員多為城市規劃出身,鑒于其學科背景,對旅游產業和文化的理解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同時,規劃人員依照1933年的《雅典憲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即居住、交通、生產、游憩)來進行空間布局,而游憩不等于旅游,范圍比較小,因此,把城市旅游規劃做成“游覽規劃”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特色城市旅游規劃的性質與特征
根據這幾年的實踐經驗和城市旅游業發展的要求,城市旅游規劃的特征表現為以下三個特征:
1、目的地規劃
其假設是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為客源地進行的規劃。這其中有兩層基本含義,第一,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是要滿足游客到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進行的規劃;因此不必涉及這座城市作為客源地滿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規劃。第二,旅游目的地規劃決不僅僅是旅游線路和旅游景區的問題,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個旅游要素,即城市旅游規劃的綜合屬性。
2、目的性規劃
城市旅游發展的目的、方向、指導思想、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規劃的重要內容。例如,上海城市旅游發展規劃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構筑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旅游框架,以及世博會完成后,旅游設施和資源如何可持續利用等;北京考慮的則是迎接2008奧運會,借此提升北京旅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例如很多古鎮,比如周莊、同里、西塘、烏鎮等,里面以前所謂的“望族”已經沒有了,但是這個鎮幾乎還都在,對于它們所在的城市來說,就可以走古色古香的城市旅游特色的路線。所有的歷史街區和古建筑,它們都是歷史積累的結果。在當今時代,我們有可能只需花兩年時間,就可以使一個新城崛起。但在古代,所有的歷史文化都是歷史上千千萬萬個能工巧匠積累下來的。他們創造出來的歷史古跡也就是過去存在的表現,這些具有鮮明特征的藝術珍品,同時給今天的城市帶來了多樣性和獨特的景觀。更重要的是,一個城市不能沒有過去,一個城市應該是文脈的傳承、發展和延伸,將過去的文化、宗教、社會活動的豐富性精確地傳給后人,這是一個城市的特色旅游吸引人之處,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3、目標性規劃
城市旅游規劃作為一個產業規劃門類,不可能不涉及旅游業發展目標和指標問題。雖然我國學者完成的諸多城市旅游規劃大都進行了指標的測算,但往往過于教條主義,不具備現實意義,與規劃措施也不匹配。對中國城市的調查顯示,住宿往往會成為這個城市接待規模擴張的最后的瓶頸要素,例如蘇州,由于星級賓館數量較少,許多游客只好住在無錫等周邊地區;在新加坡則可能是勞動力成為限制要素。
三、城市旅游規劃的基本內容
按照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我認為,一個好的城市旅游發展規劃應當能夠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提出城市旅游發展戰略。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空間步驟,城市旅游發展的方向、定位等。第二,在對城市旅游資源進行市場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旅游發展的空間結構,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第三,通過目標市場分析,提出旅游業發展的目的地營銷規劃。第四,結合城市規劃,提出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框架,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發展地區等規劃安排。第五,基于功能和營銷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規劃與設計。第六,對現有旅游產品進行提升與改造。第七,制定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旅游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等。比如以著名的旅游景點——麗江為例,它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過渡銜接地帶,是巴蜀文化、藏文化、納西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匯地。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深厚的文化沉淀,使麗江蘊藏著得天獨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而且它又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創造了東巴文化為主的民族文化??胺Q音樂活化石的納西古樂,瀘沽湖畔至今還保留著“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阿夏婚姻習俗,被稱之為是人類婚姻家族制度的活化石。涵蓋了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舞譜、東巴祭祀等內容的東巴文化已擁有上千年歷史。麗江是擁有三項世界遺產的地方,其得天獨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可概括為“兩山、一城、一江、一湖、一文化、一風情”。“兩山”是玉龍雪山和老君山,“一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一江”是沿金沙江分布的長江第一灣、虎跳峽等旅游資源,“一湖”是“天上遙池”瀘沽湖,“一文化”是麗江納西東巴文化,“一風情”是女兒國摩梭風情。麗江城市是麗江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市建設應該圍繞“遺產地特點、納西族特色、麗江特征”的目標,將麗江建設成為個性突出、特色鮮明、風格獨特、風情濃郁、面向國際的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規劃把城市作為規劃對象,而城市的旅游發展對區域產生極大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城市越來越成為區域旅游的主導,因此,城市旅游規劃要考慮這個城市的特色化需要,要在以下方面進行研究和規劃:
第一,隨著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觀光休閑需求的增加,城鄉結合部和郊區旅游逐步興起,近遠郊旅游可能成為城市旅游的重要補充和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第二,城市康體休閑設施越來越成為城市旅游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晚間娛樂活動,成為一個城市品味的關鍵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不可忽視這些傳統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規劃。
第三,要注重城市公共產品轉化為旅游產品。一般認為,城市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旅游產品,城市本身就是旅游產品。但是,城市要成為旅游產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諸多公共項目上進行更新和再創造,在不影響原先功能的基礎上,把公共產品直接轉化為旅游產品。例如,大學城、特色街、標志性建筑景觀、橋梁、海港等。上海88米高的金貿大廈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當然,在進行大廈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把它建設成為上海城市空中觀光的重要設施,自然就可以減少后期改建帶來的損失)。把城市景觀建筑、城市廣場、城市中心(如CBD)和分中心、城市標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綠化等公建設施轉化為旅游資源,既共享了資源,節約了資金;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時間。這一點,大連是全國的典范。大連的日本街、俄羅斯街、廣場、女騎警、模特學校、國際服裝節、足球學校等,經過營造,竟然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張張"名片",成為大連的特色旅游產品.因此,在將城市公共產品轉化為城市特色旅游產品方面,大連很值得中國的其它城市學習。
第四,要對城市的風貌和格局提出建設性意見。城市需要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個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城市風格的主要載體,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標簽。要從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原則出發,對城市的風格做出界定。例如,杭州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際風景旅游城市,就要從文化的角度去界定這個城市的建筑風貌--體現東方園林之美的江南水鄉風韻,布局疏朗、尺度合宜、色彩淡雅,以宋瓷“鴨蛋青”為基本色調。而浙江湖州提出的“親山、望水、見塔、知城”理念,也是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徑。另外,城市設施和旅游設施既要體現這個城市的文化個性,又要有“代”的概念,以展現和表征城市的活性。例如飯店的大堂,飲食、娛樂等場所的建筑和裝修,都要滲透這個城市的文脈,既互為背景,又各有千秋。城市旅游規劃不可忽視這些背景要素。
總之,一個城市要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具有自己的城市特色及旅游內涵,它們發展獨特的旅游文化來傳承歷史,并把它作為一種經濟資源來發揚光大,如音樂之都維也納,展覽之都漢諾威,大學城波士頓,電影城嘎那等都是成功的典范。這就要求有更科學、更實際的旅游規劃,政府部門、旅游規劃部門應該重視起來,走有城市特色的旅游之路才能更長遠,而不是千篇一律,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創造出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也會留給后人更耐人尋味的寶貴遺產。
【參考文獻】
[1]葉菊華.現代城市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南京,2006.
[2]崔鳳軍.中國傳統旅游目的地的創新與發展[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2.
[3]陳放.中國旅游策劃[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10).
[4]歐陽堅.為麗江騰飛-探索與實踐[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8).
[5]陳傳康.城市旅游開發規劃研究提綱[J].旅游學刊,1995(5).
- 上一篇:縣委副書記在信訪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黨政辦公中心綠化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