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旅游管理教學體系的構建綜述
時間:2022-03-06 04:25:00
導語:高職旅游管理教學體系的構建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活動的中心,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零散化和瑣碎化,不利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滿實現,應該從該專業實踐教學的三個運作場域即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訓、校外實習著手,努力建構具備整體性、連貫性、互動性、系統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運作場域
1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問題的提出
當前,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被廣泛認為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結構優化調整、破解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打破既有的人才培養的一元模式,滿足各種層面對人才資源的社會需求,促使人盡其用,為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服務。不言自明,高職教育要注意高等性和職業性并重,既不同于傳統的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初、中等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應培養能解決職業崗位綜合的、復雜實際問題的“職業通才”,即是要面向社會,著重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宗旨,致力于基本完成將自然人轉變為職業人的任務。高職教育特定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特點就是特別強調實踐性教學,實踐教學處在高職教育的中心地位。
就專業個性而言,旅游管理專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主要為旅行社、旅游景區以及旅游行政單位和外事接待單位培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適應面較廣的專業管理人才。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一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踐環節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服務技能和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是為了學生今后能真正勝任旅游行業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加強。
然而長期以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的實踐教學頻遭狹隘理解乃至認識誤區,不少教學管理者和從教者在觀念上將實踐教學僅僅視為依附于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普遍呈現出瑣碎化和零散化傾向,嚴重阻滯了本專業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和學生專業能力的深化提高。之所以造成這種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不良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不少高職院校不切實際地搬用普通高校以理論教學為主、而輔以實踐教學的發展模式,嚴重背離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自我定位和發展方向。在此情況下,大力扭轉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的弱勢處境,重新確立實踐教學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則勢在必行。對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而言,必須切實構建適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發展規律的實踐教學體系,使之不再只是充當理論教學的花邊點綴,而是成為理論教學的系統性的配套工程,從而為更好更有力地實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樹立保障。
2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運作場域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無疑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多管齊下,做到內外兼修、環環相扣,方能奏效。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運作場域看,總體上大致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三個方面,應當全方位地啟動三者相互促進的聯動機制,才能形成一以貫之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此為視點,筆者對如何構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試作下列初步設想。
2.1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強化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配套
對于無論何種教育而言,課堂教學都是第一位的,它是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場域,在其中教師所擔當的講授者角色異常鮮明,但因此也造成了歷來難以避免的潛在認識誤區,即片面地將課堂教學等同于理論教學,這尤其誤導了高職教育。許多高職教育者想當然地認為,在課堂講理論,在課外再去實踐,學以致用,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割開來,看成兩個前后相繼的過程,把實踐教學置于課堂之外,只有所謂課外實踐,而否定課內實踐。實則不然,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活動的中心,并貫穿其始終,與理論教學并行不悖,且有機結合在一起。
故此,構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也理應從課堂教學著手,大力引進實踐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強化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配套,從而有利于實現鍛造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培養目標。為此,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應當針對不同教學階段、不同課程門類、不同知識內容,適時地將相應多種多樣、切實有效的實踐教學方式融入進去。譬如,可以把導游方法引入課堂,也可以通過案例教學,還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在采用導游方法時,可結合歷史背景、典故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同時,教師通過對導游講解技巧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靈活運用,就會使學生感到課堂學習如同旅游參觀一樣生動有趣。在開展案例教學時,則不妨將學生隨機分組,然后各組結合旅游實踐和自身特點取名,并根據需要從總體印象、時間安排、內容、語言組織和現場答疑等方面設定具體考核標準,每次通過小組討論,推選不同的代表上臺發言,詳述小組的觀點,并當場解答同學們的質疑,再由各組所選的評委根據標準進行打分,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和點評。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時,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某一模仿實際工作環境的情景,指派一定的角色,要求學生在清楚所處情景及各自所演角色的特點與制約條件后,進入角色即興表演。運用“角色扮演法”使學生參與扮演角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經過教師有意識的強化,還可以培養學生自我指導學習的習慣,通過自發地進行角色演練來感受別人的心情和處境,并通過交換角色學會換位思考和因地制宜地處理好各種問題。
2.2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鞏固并不斷拓展自主穩定的實踐教學平臺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當結合專業課程設置和本校實際,有步驟、系統化地施行,多層次、強有力地推進,形成與專業課程相匹配的實踐設施體系,供學生平時模擬實習使用。與此同時,必須深切認識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并非單純的模擬實驗室建設,而應該是具有多種功能,能滿足各方面需要的包括場所、設備、師資等方面的綜合建設。具體來說,首先,硬件方面,高職院校旅游系應積極創造條件,保證建設一批專業必備的實訓場所和設施,諸如酒吧實驗室、達到三星級賓館水平的模擬餐廳和模擬客房、培養學生形體禮儀的形體房、客房電腦模擬管理教學系統、模擬導游實訓室、旅游電子信息實訓室、大學生旅行社,等等。其次,軟件方面,高職院校還需注重培養和提高教師的“雙師型”素質,為實訓基地配備一支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師資力量,以期真正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教學功能,完滿實現實踐教學目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既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研發能力,又應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應用的實踐能力和寬廣的相關知識面。只有這樣的“雙師型”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得到較快提高;也只有“雙師型”教師才會對學生將要從事的職業崗位工作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有比較全面、完整的了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與綜合職業能力,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應該在主要依靠人才引進和學校自主培養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產學合作,向相關企業借用優秀技術專家和操作能手來指導學生,或選派教師到企業去進行實踐培訓。
2.3促進產學結合,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的定點長效機制
促進產學結合,開展校企合作,是保證校外實習這一實踐教學活動正常運作的先決條件。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是在互利雙贏的前提下,把產、學各自優勢打造成一個資源共享的育人平臺,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開展職業院校與企業、行業、服務部門等校外機構之間的合作,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或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性人才的教育模式。就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層面而言,這種教育模式為營造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建立校外實習的定點長效機制提供了有效途徑。目前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尚處在不斷探索的時期,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一般說來,普遍做法是,高職院校選擇專業對口、設施環境優良、技術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效益良好的旅游企業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與企業雙方簽訂共同培養人才的協議,形成產學合作體,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放到這樣的旅游企業中去,利用企業工作現場,在職業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開展現場實訓教學,從而開辟出實踐教學運作的另一個重要場域。學生在旅游企業接觸到旅游管理行業實踐,熟悉了該行業工作流程,并掌握運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模式,充實了實際操作經驗,達到教育、訓練、應用三者的有機結合,將極大地提高自我的職業技能素質。
3結論
以上我們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三個運作場域為視點,試圖從這三方面入手,為構建該專業完整連貫的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一些思考,務求能使當下該專業實踐教學的零散狀態有所改觀。當然,還須認識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摸索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實際運作的情形也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各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發展的形勢和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傾向制定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具體操作中,實踐教學目標的制定,應以培養目標為依據,從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人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圍繞課程設置,編制時間性教學總目標和分階段目標。整體性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貫穿于整個專業體系中。通過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內容、時間、進度等,有效防止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之間的沖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馬麗濤.高職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初探[J].林業科技情報,2006,(4).
[2]韓培慶.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6,(3).
[3]謝一風主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9).
- 上一篇:信息時代旅行社營銷策略綜述
- 下一篇:省際旅游合作與互動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