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旅游產品市場研究

時間:2022-07-05 04:35:00

導語:議旅游產品市場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議旅游產品市場研究

一、都市旅游與武漢旅游市場

(一)都市旅游概述

旅游是現代社會的生產力工具,許多歐美發達國家早已將旅游作為國家支柱型產業進行發展。在我國,雖然旅游業起步較晚,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終于在2009年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這也就表明旅游業已經進入到國家高層視野中。

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人們可能沒有時間去旅行,最短時間集中最多項目的旅游會受到非常大的歡迎,游客越來越個性化,新穎獨特的體驗旅游方式將受到青睞。因此,城市,作為現代社會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承載體,理應在旅游發展過程中發揮出其特有的功能?,F在,專家和學者普遍認為旅游能夠在客觀上為社會發展起到傳播和保障的作用,但隨著其不斷發展,已經不單單是一種純粹的消費行為,而且能通過改善人們生活,增進文化交流。在這種情形下,作為旅游的最大承載體之一的城市,就應當擁有更為現代化的傳輸功能引導人們健康消費,而不能將其作為金錢、物資和人力的簡單組合。

綠維創景認為,都市旅游是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中進行的,以商務會議、探親訪友、文化修學、觀光購物以及游樂休閑為目的的旅游活動。

都市旅游與一般的旅游最大區別在于,都市旅游是以都市(城市)為依托,所有的旅游活動必將圍繞都市來開展。發展都市旅游必須要在一定經濟、社會等條件足夠成熟下才能開展的旅游,因此,都市旅游大多在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大城市中,這些大城市的經濟、文化和資源品級催生了都市旅游,而都市旅游又反過來促進這些城市發展,在國內,諸如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等,都市旅游都開展得非常好。良好的都市旅游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主題鮮明有特色,表現手法較好;二是具有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三是旅游產品突出體驗性和參與性,符合市場需求。

(二)武漢發展都市旅游條件

2006年,國家推出中部崛起戰略,武漢緊抓機遇,積極推進8+1武漢城市圈建設,區域經濟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2010年武漢生產總值5515億元,中部五省省會城市排名第一,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3.20億元,增長19.5%,預計“十二五”末,人均生產總值將提高到1.5萬美元上,旅游將達到成熟的度假經濟水準。

2009年武廣高鐵開通,標志著武漢率先進入高鐵時代,九省通衢地位進一步凸顯,置武漢于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主要旅游市場中心,武漢已經逐漸由旅游過境地變為旅游目的地。據旅游部門統計,高鐵開通后的兩個多月,武漢游客量同比增長40%左右,300多個高鐵旅游團、2萬廣東客、30萬游客擠癱武昌,僅從這些“搭乘高鐵看櫻花”的游客,就已經從量上充分證明,武漢具備發展都市旅游的條件。

二、武漢主要旅游產品分析

(一)武漢主要旅游產品分類

武漢作為發展都市旅游的中部重要城市,其旅游資源在國內旅游市場中獨具一格。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主打荊楚文化的東湖風景區、辛亥革命首義文化園區、華中地區唯一國際標準賽馬場等,在很大程度上對旅游者都構成吸引力。加上近年來熱起來的櫻花旅游,使得武漢不僅是“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滿城盡是櫻花雨”。

總的來說,武漢旅游產品可以大致分為五大系列,分別是名勝古跡系列、山水系列、都市休閑系列、革命系列和主題公園系列,這些系列中的旅游產品有的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資源品級如黃鶴樓、東湖風景區、木蘭天池等,它們都是老牌的旅游景區,不僅為武漢帶來十分可觀的旅游收入,還為其旅游形象增色不少;有的旅游產品則是在建設(擴建)中或者在規劃中的產品,這些產品大多集中于主題公園類,如歡樂谷和極地海洋世界還未開門迎客,便已受到關注。

(二)武漢主要旅游產品評價

針對這幾個系列的旅游產品,作者根據資料及調研對其進行如下評價:

黃鶴樓旅游產品作為武漢市唯一5A級資源,品級高,文化內涵深厚,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產品單一,重游率不高,近幾年不斷提高門票價格增加經濟收益;歸元禪寺作為宗教旅游產品極具特色,特別是在特定宗教節日十分火爆,但一直缺乏新鮮元素;古琴臺作為武漢古文化旅游代表在近幾年的旅游表現中一直缺乏新的突破,旅游吸引力不大。

東湖風景區與木蘭天池這類山水風光產品定位為“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大景區”,資源品級較高,但是其檔次不高、休閑及度假性不足阻礙了景區的高層次發展,尤其是天池在旅游接待能力上有待突破;首義廣場已經被武漢列入重點開發對象,首義公園、首義歡樂城等大型旅游項目建設正為黃鶴樓景區提供相互補的配套設施,前景可觀。

都市休閑系列產品開發時間較早,主要是以吸引武漢本地及周邊旅游市場為主,檔次較低,體驗性,參與性,互動性不強,因此,近年大力加強旅游硬件軟件建設,提升旅游運營能力。

主題公園一直是旅游業投資開發的一個重要領域,旅游業界意識到武漢旅游市場空間巨大,潛力無限,各大主題公園紛紛落戶。眾多主題項目的上馬,填補了武漢這座大都市無大型主題公園的歷史空白,并且這些主題公園投資額度巨大,開發程度較高,主要產品的類型為休閑型體驗娛樂項目。

(三)武漢旅游產品特點

從表1分類可以看出,武漢旅游產品主要以自然觀光和文化觀光為主,比如黃鶴樓和東湖風景區,占據了絕大部分旅游市場份額,少部分度假產品如木蘭天池,在周末以及小長假中占據著優勢。

1.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交相輝映,各具特色

武漢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并以“一江、二山(龜山,蛇山)、三湖(東湖,月湖,木蘭湖)、四區(龍陽湖,木蘭山,天星島,漢正街)”,這些為武漢地區資源開發和景區建設的重點,政府也著力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樹立城市旅游品牌。

2.“三菜一湯”格局

以往形容武漢旅游產品市場格局時,都會用“三菜一湯”來形容,即黃鶴樓、歸元寺、古琴臺(也有說為湖北省博物館)和東湖風景區,雖然現在武漢旅游市場比較以往豐富了許多,但基本上還是以這四個產品作為武漢旅游的名片,并且這四個旅游產品也幾乎壟斷了武漢整個旅游市場。但是,“三菜一湯”的旅游格局對武漢旅游發展現在已經逐漸凸顯出它的劣勢。黃鶴樓游客量已經過了2006年的黃金時節,2009年的“5A黃牌警告”危機也讓黃鶴樓形象大打折扣。而東湖景區更是由于其高門票引發市民強烈不滿(與西湖免門票進行比較),加上東湖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整個東湖區收入遠不如西湖。由此可見,武漢旅游市場格局亟待突破,旅游經濟模式需要創新,對武漢旅游城市意象需要重新進行思考。

3.旅游市場季節性明顯

武漢的旅游人氣季節變化明顯,旅游黃金季節相對較短,四季過于明顯,冬、夏兩季占全年時間的2/3,旅游最佳季節集中在5月和11月左右。舉例來說東湖景區在5、10月份期間接待游客比例達到全年的30%以上。因此,這樣的氣候特征一方面來說考驗著景區的淡、旺季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說明目前武漢旅游市場還缺乏一個全年都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

三、產品問題與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武漢旅游產品市場主要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武漢旅游產品結構不完善,名勝古跡產品扎堆,山水風光開發深度不足,缺乏都市休閑體驗產品。老一代的旅游產品已經開始走生命周期衰落路線,新一代的旅游產品又因為品級、開發程度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凸顯出自己的特色。針對這類問題武漢需要通過深層次挖掘老一代旅游產品內涵,特別是文化旅游方面,推出受市場歡迎的旅游產品和項目,如特色民俗文化節慶等。

(二)產品創新不足,景點內容單一?!叭艘粶钡母窬植淮蚱?,武漢旅游就無法實現升級,一個比較成功的都市旅游格局應當是觀光、休閑、商務三者并存格局。

(三)旅游產品過于傳統,市場呼吁新型產品??v觀武漢旅游市場,目前尚缺少都市主題休閑娛樂的主打產品,特別是獨具規模和個性優勢的旅游新產品,武漢的都市休閑類旅游產品已經到了升級換代的時期。針對此類問題,武漢旅游應向比較成功的諸如華僑城、廣州長隆度假區等看齊,學習它們的優點。

四、結論

隨著政府將旅游業作為國家戰略型支柱產業發展,旅游業的前景是十分樂觀的,武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旅游城市,應當主動肩負重任,在旅游發展過程中起表率作用。近年來,武漢的旅游發展在“城市圈產業一體化圈”下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不僅促進了區域旅游資源的整合、推進了旅游市場一體化進程,也在旅游項目建設、旅游線路開發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帶動了全省旅游業的發展。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在政府的支持下相繼開工建設或進入項目前期階段,成為城市圈建設的新亮點。特別是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獻禮工程,總投資就達兩百億元人民幣,其中占地一百公頃的首義文化區項目對武漢旅游發展無疑是錦上添花。因此,武漢如果能借此大好時機,將武漢旅游格局布局完善,新、老旅游產品齊發上陣,那武漢的旅游將無疑會邁上更大的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