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現代旅游經濟與宗教文化關系

時間:2022-07-05 04:41:00

導語:透析現代旅游經濟與宗教文化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現代旅游經濟與宗教文化關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以后,人們越來越重視人類精神文明的建設。每逢國家法定節假日,出去旅游的現象就非常普遍。尤其是五一、十一,旅游景點都成為比較熱點的話題。據統計,1999年我國有組織接待旅游游客的人數達525萬人,當年旅游收入為326億元,占同年國民生產總值的0.12%,但是根據2009年的統計數據,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19.08億人次,1.29萬億元,占同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6%。由此可見,我國國民旅游意識不斷提升,旅游業已經逐步深入到平民日常生活當中,而且旅游業作為國家第三產業的重點,是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

宗教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地域性,主要反映在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習俗上,是我國非常寶貴的旅游資源。我國的宗教文化資源豐富,有我國傳統的道教、佛教,也有外來的伊斯蘭教、基督教。旅游業雖然是以盈利為目的,但是與其他商業形式不一樣,它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因為在旅游的過程中,也加速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對我國宗教文化有積極的作用。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宗教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宗教文化是旅游業的重要資源

宗教文化是旅游也的重要發展方向,極具旅游價值。因為宗教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符合人們追溯歷史進程的心理,是最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資源。目前,世界范圍內信仰宗教的人所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尤其是國外非常重視宗教文化的建設。而在我國,主要是朝圣燒香拜佛,來表達對美好生活虔誠期望。這些在旅游投資者眼里都會轉化為強烈的旅游動機。例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佛教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耶路撒冷、伯利恒、羅馬、梵蒂岡,這些國家的宗教旅游業都發展得很成熟,成為國際旅游業的中心。我國各種宗教名勝古跡非常多,僅國家批準的重點歷史文物就有150多處。我國的宗教信仰百花爭鳴,百花齊放,但是主要以佛教為主,發展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那個時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寺院、石窟、佛塔,比較著名的五臺山、敦煌莫高窟、武當山、樂山大佛等等,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外信徒、專家學者、一般游客。

圍繞宗教信仰衍生出來的民間風俗也是極具價值的旅游資源。例如與宗教有關的節日,傣族的浴佛節(潑水節),基督教的圣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臺灣的媽祖還愿節,每逢這些節日,都會吸引人們的眼球,世界各地的信徒紛至沓來。一方面游客身臨其境,欣賞各種宗教文化藝術之余還可以增長宗教知識,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人們朝圣膜拜的心理。

宗教文化也可以通過電視等大眾傳媒的形式來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例如,一些具有鮮明宗教特色的電視劇都搬上熒屏,廣為傳播人們在欣賞精彩劇情的同時也接受著宗教信仰的洗禮。例如宗教的典型代表劇《西游記》熱播以后,火焰山、水簾洞都成為人們探訪的足跡;陳好主演的電視劇《大敦煌》真可謂是劇情跌蕩起伏,場景恢弘大氣,劇中有許多展現敦煌莫高窟的場景,這部劇熱播以后,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敦煌迷,隨著《少林寺》的上映,許多游客都踏上了南少林的征途。

二、旅游業促進宗教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旅游既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宗教文化也逐漸成為旅游業的重點項目,宗教文化借助旅游業這個平臺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宗教圣地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這些不僅有利于各種宗教文化的學術研究和考察交流,而且對宗教文物也起著保護和修繕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政策的頒發,許多宗教文物古跡都得到了恢復和修繕,例如承德避暑山莊、敦煌莫高窟等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不僅得到了很好的恢復維修,而且大力宣傳人們文物保護的意識。一些宗教圣地的寺廟(如云南的筇竹寺、承德的外八廟、北京的潭柘寺)也都修繕一新。通過整理修繕以后,不僅是為了吸引游客,拉動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弘揚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再者,宗教信仰具有教化的作用,讓生活在塵世中疲憊的人們,偶爾放松一下,滌蕩心靈,從而鼓起生活的勇氣,這也有助于構建我們的和諧社會。

然而,旅游業不僅僅給宗教文化帶來積極作用,消極作用也不容忽視。由于近些年旅游人數劇增,許多人為破壞歷史文物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一些游客在寺廟的柱子上亂涂亂刻,“某某人到此一游”的字樣隨處可見;曾經的寺廟一下子熱鬧喧騰起來,完全沒了暮鼓晨鐘的寧靜氣氛;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也由于人流量過大,呼出的二氧化碳腐蝕石壁上的圖畫,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981年峨眉山金頂被焚于一炬,也是由游客造成的。如何在宣揚我國宗教文化的同時,保護歷史文物古跡是我們旅游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旅游投資者不僅僅只以盈利為目的,游客也不能只貪圖快樂而為所欲為,愛護宗教文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宗教文化與旅游經濟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輔相成,但是共同發展是它們的總統目標。由上可以看出,開發宗教文化旅游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重發展的必然趨勢。旅游業為我國的宗教文化的發揚和傳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旅游這種渠道,不僅可以讓我國優秀的宗教文化遺產走入每個公民的心理,而且也有助于走向世界。旅游活動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通過旅游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增長宗教文化知識,洗滌心靈,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另一方面,宗教文化是旅游業前景非常廣闊的資源,都說“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宗教文化不僅傳承的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信仰,這恰恰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特點,這是不可多得的商機,可以給旅游業帶來廣闊發展空間??梢哉f開發宗教文化旅游項目是一箭多雕,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可以看出,旅游業已經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越來愈大,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國外有許多比較成功的旅游業經驗,我們可以吸取這些優秀的經驗,在大力發展宗教文化旅游經濟的同時,也做好歷史文物保護工作,使宗教文化更好地服務于旅游業,立足于兩者的長遠發展,從而充分發揮它們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