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休閑旅游產品研發思索
時間:2022-05-23 08:41:00
導語:體育休閑旅游產品研發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休閑旅游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健身休閑方式,兼有健身、娛樂、休閑、刺激等獨特的魅力,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2001年,中國以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申辦2008年奧林匹克運會為契機,并將這年旅游的主題定為中國體育健身游,國家旅游局了《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游活動方案》共推出了60項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體育健身旅游活動,還有11大類80個專項體育健身旅游產品和線路[1],促進了大眾體育旅游的興起,搭建了體育旅游健身的新平臺.位于福建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泉州市有著豐富而良好的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條件.2008年10月第六屆全國農運會在泉州舉辦,為泉州市的體育休閑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契機.因此,對于泉州市旅游業來說,如何開發體育旅游和倡導體育旅游消費也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2009年5月14日正式的《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把福建省定位為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泉州市作為福建省重要旅游城市,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正是順應形勢的需要.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旅游形式,在前述背景下以泉州市居民體育旅游行為特征進行分析,以此對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的開發進行指導,研究泉州市進一步發展體育旅游的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體育休閑旅游
所謂體育休閑旅游,目前學術界并未形成統一的定義,綜合其他學者的觀點,本文認為顧興全、于可紅對體育休閑旅游的概括較有代表性:休閑旅游是為了滿足人們休閑度假、觀光探險、健康娛樂的需要,提供以觀賞性或參與性體育項目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專業性旅游經濟活動和部門的綜合.由以上定義可見,體育休閑旅游是體育、休閑與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體現了體育的社會性、休閑性與旅游的社會性,其目的是使人們善度余暇、健身強體、消除疲勞,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與放松[2].體育休閑旅游屬于社會體育的一個產業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新興旅游活動,屬于高層次的一種特種旅游.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體育休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娛樂身心、鍛煉身體、競技競賽、刺激冒險、康復保健、體育觀賞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旅游企業、體育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則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專項體育需求,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于一體的服務,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是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3].
2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市場細分以及開發現狀
2.1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市場細分
旅游市場細分的標準是以旅游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為基礎[4],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體育休閑旅游細分市場可以以旅游消費者旅游動機進行劃分,分為:休閑體育旅游、健身體育旅游、體育觀戰旅游、刺激體育旅游、競技體育旅游及其他[5].泉州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幾處,省級四十幾處,旅游資源豐富,等級較高.2009年泉州全市生產總值3002.29億元,按經濟總量連續11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3元[6],屬于經濟較發達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優良的經濟基礎和眾多的榮譽光環為泉州體育休閑旅游的開發奠定了基礎.根據以上體育休閑旅游產品體系所依托的體育旅游資源,目前泉州市的體育休閑旅游市場細分如下表所示:從上表可以看出,除了沙漠體育旅游、雪地沙漠體育旅游等區域性、特殊性比較強的體育旅游類型外,泉州地區體育休閑旅游已開發的產品具有較多的品種類型,可供泉州體育旅游愛好者選擇.
2.2泉州市區體育休閑旅游開發現狀
雖然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和已開發出一系列各類型的體育休閑旅游產品為泉州市開展體育休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空間.然而,由于體育旅游產業在中國還屬于新興產業,調查發現,擁有較好的經濟水平和良好旅游業基礎的泉州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的開發也仍還處于開發的初級階段,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①體育旅游資源優勢未得到充足的發揮,已有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如花費巨資建造的海峽體育中心在2008年舉辦過農運會以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平時都是閉館,體育愛好者面對這么優良的體育設施只能望館興嘆;②尚未形成成熟的體育旅游體育市場,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市場規模較小,發展速度緩慢,許多體育旅游資源尚未變成現實的旅游吸引物;③項目開發利用的程度較低,旅游因素少,缺乏吸引力,主要停留在一些大眾化的體育項目上,缺乏影響力,導致人們不了解體育休閑旅游的作用和特點,參與的興趣較小,使體育旅游往往成為傳統觀光旅游的附加產品;④體育休閑旅游專業人才短缺.雖然泉州的不少高校,如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黎明職業大學、中營學院等均有開辦旅游專業和體育專業,但均未開設體育休閑旅游專業方向,很難培養既懂體育又懂旅游的專業人員,缺乏高素質的體育旅游經營管理人;⑤體育旅游需求不足.盡管休閑健身已成為當今時尚,經過調查發現,泉州市卻存在體育休閑旅游需求不明顯的現象.而這一因素直接導致泉州市體育旅游市場的薄弱.針對這些現象,本文對泉州市體育旅游市場進行了調研,試從體育旅游消費者行為特征的角度探尋泉州市體育旅游開發的對策.
3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市場特征分析
本課題組以泉州市居民為研究對象,對泉州市的西湖公園、東湖公園、文化宮、僑鄉體育館等體育旅游目的地進行相關體育旅游游客行為問卷調查.問卷的設計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內容主要包括體育旅游游客人口統計學特征、游客的出游動機、體育旅游中各環節的偏好程度、體育旅游體驗評價等.于2010年12月20日到2011年1月3日期間,對泉州市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者的居民發放問卷300份,實際收回262份,其中有效問卷243份,有效回收率為80.1%,其后通過計算機軟件對所取得數據進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層次體育旅游者的旅游行為,從而了解泉州市體育旅游市場特征.
3.1體育休閑旅游參與情況及樣本人口學統計特征
本次調查人數為243人,其中參加體育休閑旅游的城鎮居民人數為117人,參與比例為48%.以參與體育旅游的游客為分析對象,其人口學統計特征如下:其中,男性居民占58%,女性占42%;參與者年齡處于18-30歲最多(29%),其次是40-50歲(23%),再次為50-60歲(18%);學歷以高中及以上學歷居多(57%);收入分布:800以下(18%)、801-1500(12%)、1501-2500(24%)、2501-3500(17%)、3501-5000(10%)、5001以上(9%);職業分布次序為:學生(21%)、私企經營者(13%)、政府公務員及事業機關人員(12%)、教育科技工作者(10%)、服務行業人員(9%)、企業職員(8%)、離退休人員(6%)、工人(6%)、個體商戶(5%)、軍人(4%)自由職業者(3%)、其他(3%);“平均每月用于體育活動的消費”情況:100元以下(25%)、100-200(40%)、200-400(18%)、400-800(17%).
3.2參與體育休閑旅游的項目偏好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如圖1所示,居民在22歲以下的這部分群體(學生占81%以上)在校學習期間喜歡球類體育活動的占29%,以及一些刺激性體育運動,例如:蹦極占8%,攀巖占6%.23-29歲和30-45歲之間這類群體由于日常忙于工作,缺乏閑暇自由時間,所以他們只能利用法定假期進行短途旅行,如:徒步旅行;以及周末進行長跑或游泳之類的體育健身活動.5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大多都是已經退休的單位職工或是一些高管人員,他們相對來說比較有自己的自由時間,他們喜歡一些動作緩慢的體育健身活動,如:太極,跳老年舞,游泳.
3.3參與體育休閑旅游的項目動機分析與結論
對項目動機,問卷設10個類型選項,通過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參與者動機的排序情況,得到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排在泉州市居民體育休閑旅游的動機第一位是釋放壓力、舒緩精神、調節情緒,表明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中的現代生活使人們壓力增大,而體育休閑旅游的參與可以達到使人排憂解壓的效果;排在第二位的是康體保健、增強體質,表明體育休閑旅游在泉州市民心目中依然把體育活動健身的第一效果排在前面,運動可以降低現代生活帶來的“富貴病”,不少本身并不是很喜歡體育運動的市民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以達到抗體保健、增強體質的目的;第三位是休閑娛樂、消遣、增加生活樂趣,表明泉州市民已經體會到體育旅游與傳統的觀光旅游和單純的體育活動的不同之處,體育旅游參與性、體驗性與融入性明顯的特征使市民們希望通過參與體育旅游來達到娛樂休閑、消遣、增加生活樂趣的目的.把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者人口學特征和動機聯系起來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
(1)性別引起的動機差異性.數據表明,泉州市體育旅游市場存在著性別上的差異.參加體育旅游的男性比例明顯大于女性,這跟泉州地區傳統的閩南文化有一定關系.業余時間閩南傳統女性更愿意呆在家里忙家務而很少出門進行體育活動.此外,數據分析也能看出男性對體育活動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女性,在鍛煉意志、提高競爭意識、培養生存能力,尋求刺激的動機上比女性明顯;而女性體育旅游的動機多集中在健美、減肥、維持身材、受朋友、旅行社和俱樂部推薦等出游等原因.
(2)年齡、職業引起的動機差異性.從年齡角度分析,18-30歲(以學生為主)、40-50歲(以私營企業主為主,泉州地區私營經濟發達)的年齡段是參與體育旅游最多的群體.這表明泉州市體育旅游市場中,青年、中年是體育旅游的主體.青年以學生群體居多,在鍛煉意志、提高競爭意識、以及尋求刺激、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滿足社會交往、促進團隊精神方面的動機居多;而40-50的中年群體在經濟上具有較高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大對自己的身體愈加關注從而熱衷于參與體育旅游,以達到康體保健、增強體質、休閑娛樂、消遣、增加生活樂趣等目的.
(3)文化程度引起的動機差異性.對不同文化程度的體育旅游者出游動機進行對比,表明,體育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引起體育旅游動機、參與人數比例的差異.受教育程度高的群體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此類群體對體育旅游的概念、作用及自己想要從體育旅游中得到什么具有較高的意識,因此他們對體育旅游這一新生事物有著較高的感知度和認可度.
(4)收入及消費的差異性.從泉州市體育旅游參與者收入水平和對體育旅游消費的支持數據表明,人們對體育旅游的認知意識還比較淡薄,在用于體育方面的消費還較低,選擇體育旅游的出游率還比較低,可參與的體育旅游項目還比較單一.這同時也反映出泉州市體育旅游的發展尚處于簡單的休閑娛樂階段,體育旅游產品還有待于進一步的開發.
4泉州市體育休閑旅游產品開發的策略及建議
4.1針對市場細分開發體育休閑旅游產品
針對性別、年齡、文化、職業、收入等差異有側重、有重點的開發體育旅游產品.如針對男性體育旅游者可側重拓展性、技巧性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針對女性體育旅游者可側重健美、減肥、休閑性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針對大學生體育旅游市場,則可以開發出一系列消費較低更適合年輕學生的產品,如各類型的體育夏令營、針對大學生挑戰性精神的漂流、攀巖等體育旅游產品.
4.2挖掘泉州市體育休閑文化內涵,重點開發休閑型體育旅游產品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文化底蘊深厚.傳統的閩南文化與現代體育旅游具有可交融的結合點.針對泉州市體育旅游參與者表現出來釋放壓力、舒緩精神、調節情緒、康體保健、增強體質、休閑娛樂、消遣等排在前三位的動機,我們應該重點開發與閩南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休閑型體育旅游產品.如閩南文化節期間定期舉辦“泉州體育旅游文化節”,開展一些富有閩南特色的體育賽事和體育技藝,如龍舟比賽、民間武術、“拍胸舞”等;在“海絲文化游”、“泉州古建筑游”中增加徒步觀光等體育旅游項目.這些休閑型體育項目不僅滿足了體育休閑旅游者對休閑、釋放壓力等需求,同時也能發揚閩南文化的內涵,促進泉州地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4.3發揮體育用品品牌優勢,爭辦體育賽事
泉州是我國體育用品裝備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全市擁有上千家體育運動裝備生產廠家和一大批名牌產品,像“安踏”“特步”“匹克”“斯舒朗”等等,泉州可以利用這些品牌的知名度聯合開發體育旅游,一來可以加大其原有產品的知名度,二來可以加快游客對其體育旅游項目的接受.同時利用泉州已具有的大型體育場館資源,積極舉辦一些大型的體育賽事,打造自己體育品牌,由品牌帶動產業化,如2008年在泉州海峽體育中心舉辦的農運會就對泉州的體育旅游開發起到很大的推力.
4.4加強規范管理和體育休閑旅游安全防范
體育旅游是一種特種旅游,有許多特殊的條件要具備.要建立一套適合開展體育旅游的管理系統,形成濃厚的體育旅游大環境.加強體育聯合會、體育協會、體育局、旅游聯合會、旅游局、旅游企業組織等多部門的協作,促進體育旅游的健康發展.對一些危險性大、刺激性強的體育旅游項目要及時出臺有效的管理辦法,以保障游客人身安全,使體育旅游成為大眾喜歡的、玩得放心的一項旅游活動.
4.5以“海西旅游”政策為契機,加強體育旅游休閑人才的培養
發展泉州市體育旅游業,必須具有一流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借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以泉州市作為福建省重要旅游城市的地位和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針對泉州目前各所高校無體育旅游專業的現狀,建議泉州有能力的高校應開設體育旅游專業,如可在體育學院開設體育休閑旅游專業,或在旅游專業設置體育旅游方向,大力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以促進泉州市區體育旅游的快速發展.
- 上一篇:乳品質量監督總體意見
- 下一篇:規范舊村居改造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