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城城市文化意象塑造
時間:2022-06-11 04:39:00
導語:桂林旅游城城市文化意象塑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務院[2009]42號文明確提出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對試驗區建設問題上提出了“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發展思路。桂林世界旅游城源于“新桂林”的提法,希望以新城為重點和突破口,先行先試,創新旅游業管理體制機制,增強桂林旅游業的發展動力、創新能力和競爭活力,通過建設世界旅游城,帶動桂林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把桂林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產業發達、功能完善、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國際旅游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山水名城,為中國旅游城市以旅游綜合改革推動科學發展提供示范,為旅游富民積累經驗。桂林世界旅游城涵蓋整個臨桂新區,臨桂新區就是桂林世界旅游城。旅游城規劃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静季质恰耙稽c三星三區”“。一點”即臨桂新區旅游服務核心區,“三星”指萬福休閑度假旅游區、會仙濕地旅游區、鳳凰體育運動休閑旅游區。“三區”為五通先進裝備制造區、兩江空港物流區、蘇橋經濟開發區。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重點,是桂林作為世界著名風景旅游城市的新突破。通過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建設,使桂林旅游優勢得以進一步強化。一個以旅游為核心的新城的建設,除了要對旅游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和實施方案做科學的規劃之外,對城市形象的設計和塑造也很重要。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結晶??偟膩碚f,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必須以桂林的文化意象作為基礎,體現城市文化的靈魂。讓這種形象能成為城市的文化資本,推進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發展,提升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知名度和旅游品味。
二、城市文化意象的概念來源及內涵
意象一詞來源于Boulding1956年提出的Image,是指人們主觀價值和知識的凝結,對人的行為決策有著重大的影響,是個體和外界環境溝通的工具[1]。城市意象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城市設計理論家凱文•林奇首創的,它既是城市觀察者對城市的各種外形特征或特點所產生的心理印象,也是作為居民對某個城市的共同心理圖像。主要通過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對城市進行認知[2]。還提出“可意向性”的概念,認為一個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外顯的、可讀或是可見的)應該看起來適宜、獨特而不尋常,應該能夠吸引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和參與。環境這種給人以美感的特點,不但應該簡化,而且要持續深入。這種城市具有高度連續的形態,由許多各具特色的部分互相清晰連接,能夠逐漸被了解[3]。可以說城市意象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種公眾對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也是城市給予公眾的綜合印象和整體文化感受?;诔鞘幸庀蟮睦碚搩群?,城市文化意象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與文化的凝聚構成的符號性說明,是城市各種要素整合后的一種文化特質,是城市傳統、現存物質與現代文明的綜合特征。[4]”它可以通過城市的文化功能區域、道路文化設計、邊界文化分異、節點文化標識、地標文化特色構成。包含了四個維度:空間的文化意象;制度文化的典型形態;市民行為的文化表現;文本性的文化傳播形式[5]。城市文化意象是城市觀察者與所處的文化環境雙向作用的結果,要構建一個新的城市文化意象必須在地域文化的基礎之上延續和創新,通過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使城市變成具有濃厚文化氣息、人文昌盛、文化品味高的環境中心,使之具有一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三、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底蘊
城市必須具有特殊的文化符號,才能在觀察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形象。桂林世界旅游城必須要給旅游者有一個清晰的的綜合印象與整體文化感受,它是桂林的歷史與文化的凝聚構成的符號性說明,它是桂林城市傳統與現代文明的總和特征,構成桂林城的文化資源。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對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宣傳和新城建設有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必須在梳理本土文化,在順應文脈和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進而實現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個性化提升、以人為本的城市景觀設計、游客與城市的感應互動?!耙粋€地方的‘獨異之點’、‘靈魂’和‘個性’的可持續發展,文化基因的傳承,就是這個地方的文脈。[6]”地方文脈是城市的地方精神,把握地方文脈對城市規劃和城市意象塑造有重要意義。桂林世界旅游城位于臨桂新區,但建設新城必須要處理好與桂林舊城區的關系,把握好與桂林山水的關系,要使它們相互體現、相互包容、相得益彰,更具魅力,所以在發掘本地文脈的時候,要融合桂林舊城區的歷史文化、民間文化、山水文化等。
(一)桂林歷史文化
桂林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之久遠的歷史文化名城,山水靈氣與歷史人文和諧地融為一體,構成了桂林山水文化的人文勝境。如表1。
(二)臨桂的文化資源
由于世界旅游城位于臨桂,臨桂地區是桂林文化最為富集地之一,桂林文化在臨桂這片土地上發展起來的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所以需要依托臨桂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入發掘本地文化資源、精心策劃,塑造臨桂文化發展的新名片。臨桂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人輩出。如陳宏謀,乾隆年間,官至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臨桂有“狀元之鄉”的稱號,翻看中國歷史,廣西臨桂縣的狀元數字在全國各州縣中是名列前茅的。從隋唐至清,廣西共有狀元9人,臨桂占5人。臨桂文脈興盛,不僅造就了一批狀元、將相和總統,還造就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流派“臨桂詞派”。清代中國文壇上最著名的文學流派之一是“臨桂詞派”。晚清四大詞人,臨桂占兩人,即王鵬運與況周頤。其中況周頤的《蕙風詞話》為千古以來之絕作。歸納起來,有以甑皮巖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儒學楷模理學名臣陳宏謀為代表大儒文化;以相思埭為代表的古運河文化;以“臨桂詞派”為代表的古代詩詞文化;以趙觀文、陳繼昌、龍啟瑞、張建勛、劉福姚為代表的古代科舉文化;以李宗仁故居、白崇禧故居為代表桂系軍事文化;以唐靈生、肖明林、肖建剛、李婷為代表的奧運冠軍文化等,如表2。
(三)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主題定位
以桂林與臨桂的文化資源為基礎,結合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地域特點和現代旅游的業態發展,可以將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主題定為傳統東方美學山水歷史文化、桂花文化、狀元文化、桂林板路城市民間文化、體育運動休閑文化、奧運冠軍文化、休閑養身文化、桂系軍事文化等。桂林文化的核心可以歸納為山水文化,桂林山水文化的精神與中國哲學的核心天人合一十分的貼合。桂林人與山水和諧相處,對待自然和人生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桂林山水自古以來是文人的夢中家園,是東方美學最好的展示地。山水歷史文化依托大儒陳宏謀,體現桂林的國學傳統。桂林的市花是桂花,桂花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由于桂樹花發于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桂林是狀元之鄉,與桂花文化可以進行聯合打造。桂林市民文化作為最具有生命力,最能讓市民感知的文化,能凸顯桂林的本土特色。而奧運冠軍文化和體育運動休閑文化可以共同展示桂林城的另一種美,休閑養身文化能展示桂林的悠閑與緩慢美學。桂系軍事文化主要依托李宗仁和白崇禧,顯現桂林名人風采。
四、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塑造
建設世界旅游城主要目標是建設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國際旅游城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山水名城。依托于桂林山水文化和臨桂的本土文化,按照城市文化意象理論中提到的文化功能區域、道路文化設計、邊界文化分異、節點文化標識、地標文化特色,對桂林世界旅游城城市意象進行塑造,如表3。
(一)旅游文化功能區域設置
多數城市通過分區來組織城市意象,區域是人們體驗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鮮明的特色可以加強城市的可意向性,讓旅游者和市民都能強烈地感知城市,體現內部識別,由于城市各個文化主題單元的差別,能被清晰地識別出來,其城市意象也呼之欲出。區域主要是通過分區的強烈的對比,進而增加區域主題的強度。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功能區域可以區分為臨桂旅游山水文化核心區、鳳凰運動休閑文化旅游區、萬福休閑養生文化旅游區、會仙濕地山水畫創作基地。山水文化核心區是臨桂新城的主城區,以傳統文化為核心,中國文化在審美情趣上極具藝術生命力,桂林山水文化的精神內核彰顯著中國傳統美學精神。通過臨桂大儒文化、狀元文化等文化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和改造,營造出一個呈現出既具有古典意蘊又具有時代精神,既代表經典又體現創新的文化旅游項目。重新包裝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桂林山水文化旅游節”。重新定義山水文化,打造山水國學,天人之境,山水神秀,人文靈心,天生真山水,文心在桂林。另外為桂林、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人、設計師、藝術家提供自由想象力的工作場所,并吸引文化創造與設計企業的進駐,使該區域逐步發展成為桂林的藝術中心、出版、演出、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以及餐飲酒吧的聚集地。在服務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的基礎上,完善旅游接待和商務功能,體現城市山水文化內核精神,城市細節和格調彰顯桂林本土元素。這個功能區域融合了桂林山水歷史文化、桂花文化、狀元文化、桂林城市民間文化。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旅游商務、會展、娛樂之中,打造出既具有國際性,又具有地方性的世界旅游城。鳳凰運動休閑文化旅游區位于鳳凰林場,充分發揮桂林生態優勢和“山、水、城”渾然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特點,建設集水上運動、山地運動、體育科研、休閑娛樂、旅游公關為一體的體育運動休閑之都。舉辦有桂林國際化特色、風情濃郁的體育賽事,培育體育健身、體育休閑市場運動休閑區。將奧運冠軍文化融入其中,并可發展廣西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萬福休閑養生文化旅游區位于萬福路,集聚桂林各療養院、國家森林公園、桂林古人類遺址甑皮巖,可以突出康體休養與娛樂休閑區、戶外旅游區、田園觀光區、文化旅游區、旅游商貿服務區,注重康體療養與休閑文化融合,打造國際養生樂園。以休閑為載體,康體療養文化為支撐,突顯桂林從古至今養身休閑文化之精髓。會仙濕地旅游區以良好濕地生態環境為依托,在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建設一些高起點、高品味、高品質的文化項目。吸收地方民俗活動與文化體驗,建設濕地文化項目,設立東盟論壇和中國山水畫創作基地,以中國水墨畫為基本,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傳統藝術,形成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創作基地。
(二)邊界文化設計
邊界是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線性要素,是兩個地區的邊界,主要起到分割空間、相互參照的作用。桂林世界旅游城的邊界文化分異,既有內部的各個功能文化區域的分異,也包括了新城與桂林舊城區的邊界文化分異。桂林作為一個園林城市,在設置邊界的時候,同樣可以參考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分割空間的方式。分割空間要融于自然,各個功能文化區必須要有適當的分割,同時,各個功能文化區之間必須保持著聯系,使邊界成為凝聚的縫合線,而不是隔離的屏障。要設計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特色入口和區域分界線,在山水文化核心區可以設立古典韻味門樓,建設桂林山水詩詞碑林,一方面展現了桂海碑林、桂林山水文化的風采,延續了桂林的文脈,另一方面也可形成桂林山水文化核心區的特色入口、區域的分界線,環城水系也可作為文化區域的邊界。
(三)道路文化設計
道路是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道路的文化設計不能缺乏個性。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文化設計,可以使城市居民和旅游者能體驗到城市文化,能加強城市的公眾印象。要突顯桂林世界旅游城的道路文化的個性,可以考慮使道路的名字更具有文化內涵。臨桂現在的街道名稱還不能讓人回味。由于臨桂自古人杰地靈,名人眾多,建議用歷史名人的名字取名,如德鄰大道、健生大街,霞客路、宏謀路、天佑路、天佐路、周頤路。也可以用將軍路和冠軍路等來展現臨桂輝煌的記憶。既可以讓城市居民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加深,也可以讓游客回味歷史。步行街的設計,展現桂林本土民間民俗文化。設一條主干道及若干支路,主道以桂林民間文化藝術為主題,建筑以桂北民居為主,推出漓江畫派藝術廊、文房四寶店、民間樂器專賣店、桂林民間收藏店等。設立桂林民間大眾表演舞臺,民間自發的彩調表演、桂劇表演、牌燈表演、山水畫表演等。桂林民間兒童游戲園(挖掘桂林民間兒童游戲,以體驗和參與娛樂為主)。民間棋盤,桂林板路茶吧(針對桂林中老年市民的休閑娛樂場所,方言故事、唱彩調、喝茶)。建若干步行街支路:咖啡、泡吧一條街、桂林傳統美食街、西式美食街、娛樂一條街(各種娛樂項目)、萬國名品購物街等。
(四)節點文化設計
節點是城市觀察者進入城市的焦點,對于城市而言節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道路和人流的交匯點,有城市大門———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有城市會客廳———廣場。節點具有連接溝通和集中兩大特征,是城市的連接點、交通線路的交叉點、城市結構的轉折點。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節點設計有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廣場、桂林世界旅游城旅游集散中心、桂林兩江國際免稅“購物天堂”、兩江航空港保稅物流園區、火車站、汽車站等。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廣場設立在新城中心地帶,通過義江環城水系、景觀長廊和桂北風情文化小品、雕塑、浮雕、燈飾等院所,營造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文化場所,傳承桂林山水城市歷史文脈。改變廣場水泥鋪地的呆板,用水流穿插表現桂林山水主題,遍植桂樹,分金桂區、銀桂區、丹桂區、四季桂區。兩江航空港保稅物流區可以考慮規劃建設旅游保稅區,境外航班落地后,游客不直接出關,而是通過專用大巴運載到旅游保稅區,在旅游保稅區內進行消費服務可享受境外的各種待遇。
(五)地標文化特色設計
城市意象中的標志物,是城市中令人難以忘懷的標識,具有穩定的象征意義。它可以是建筑物、自然山水、公園等,可以加強環境的識別性。城市的地標可以算是標志物。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地標文化設計應該符合桂林本土文化,具有桂北文化特色。利用桂林特有的地理環境、山水空間、歷史活動序列、個性公園構建城市地標。中央公園,體現桂林山水文化特質,充分展示桂林歷史文化精髓。通過山水景觀、歷史文化、名花名樹、民俗風情等,以常綠、落葉喬木及開花、色葉、芳香植物等適宜在桂林生長的鄉土樹種為主,營造出豐富多彩的亞熱帶植物景觀。成為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標志性工程之一。義江環城水系,傳承桂林山水城市歷史文脈,從人與環境、自然與文化的活動、共生的角度出發,尊重空間視覺藝術的理念與原則。利用境內沙塘河、蔡塘河、太平河、蘭塘河等天然小河流、通過疏浚、壅水、補水、連通等工程,形成8個湖塘水域,并經水道連接,建設一個規模適宜,有視覺空間暢朗、色彩協調、線條靈動、有桂林地域特點的文化符號、識別標志和鮮明個性的新環城水系。提升城市品味,凸顯桂林“山環城、水環城、林環城”的城市風貌。
五、小結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先行試點,建設一個新城首先必須依托于地方文脈對城市的文化意象進行營建與塑造,形成桂林世界旅游城的世界性和城市個性的共融,讓旅游者和城市居民都能深刻地感知城市文化的同時享受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意象同樣可以演變成一種旅游資源,轉換為資本,把桂林的國際旅游資源優勢發揚光大。
- 上一篇:鎮政辦全年人口關愛基金募集方案
- 下一篇:松散型酒店管理品牌戰略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