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旅游帶旅游協調發展
時間:2022-06-12 10:01:00
導語:濱海旅游帶旅游協調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東省海岸線全長3121km,為全國海岸線總長的六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二位,為濱海旅游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1].山東濱海地區覆蓋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日照七個沿海城市,這里濱海旅游資源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濱海旅游帶.山東省濱海旅游業在全省旅游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為濱海地區的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山東省濱海旅游收入為1590.9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52%,相當于濱海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7.96%.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受行政區劃的影響,山東省濱海旅游主要由各地級市獨立運作發展,造成各個地區的旅游發展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山東濱海旅游帶地區間進行區域旅游協調發展十分必要.
1山東省濱海旅游帶區域旅游協調發展的意義
1.1促進山東濱海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受行政區劃分割的限制,山東省濱海旅游業主要由各地市作為相互獨立的旅游區進行運作發展,導致濱海旅游整體規劃實施困難,濱海旅游產品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突出,濱海旅游資源利用率低.所以,對各地市的濱海旅游進行協調發展,可以豐富濱海旅游帶旅游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防止旅游產品同質化,實現濱海旅游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僅有利于濱海旅游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也有利于促進濱海旅游產品升級,滿足旅游者更高層次的旅游需求,從而全面促進山東濱海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2提升山東濱海旅游的整體競爭實力
沿海省份是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區,也是我國海洋旅游經濟發展的集中地區.由于目前還沒有專門統計我國濱海旅游業發展狀況的指標,而濱海旅游是沿海省份相對于內陸地區而言特有的旅游資源,其在各個省份的旅游業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僅以2010年全國主要沿海省份的旅游外匯收入進行初步比較,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山東省的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在沿海省份中處于劣勢地位,與排名第一的廣東和排名第二的上海差距很大.而對山東省濱海旅游帶進行區域協調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各個地區的濱海旅游資源優勢,進行廣泛的區域旅游合作,加強濱海旅游地區城市之間的產業聯合,實現濱海旅游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縮短與濱海旅游發達省份間的差距,從整體上提升山東省濱海旅游的競爭實力.
2山東濱海區域旅游發展差異分析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區域間旅游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經濟現象[2].通過把握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程度,可以正確認識區域旅游差異的發展變化,對協調區域旅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借鑒目前關于研究區域旅游經濟差異的測度方法及衡量指標,本文以濱海旅游帶7個城市作為分析單元,選取入境旅游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作為衡量指標,分別采用標準差和變異系數來測度山東省濱海區域旅游經濟絕對差異(絕對差異表示經濟總量水平方面的差異,受量綱的影響,可比性較差[3])和相對差異(相對差異本身是一個比值,不受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廣泛的可比性[3])的動態變化趨勢.其中,標準差公式為σ=∑Ni=1(Xi-X)2槡N,Xi代表i城市的入境(國內)旅游收入,X為各個城市入境(國內)旅游收入總和的平均值,N為研究區域的樣本數量;變異系數公式為CV=σX,σ為標準差,X為各個城市入境(國內)旅游收入總和的平均值.利用Excel軟件,根據上述公式分別計算2004~2010年山東濱海地區入境旅游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的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從2004年到2010年,山東濱海區域旅游經濟的總體變化趨勢為:國內旅游收入的絕對差異在不斷擴大,相對差異呈下降趨勢,而入境旅游收入的絕對差異和相對差異則出現較大波動,但近年來也呈現出絕對差異不斷擴大,相對差異縮小的趨勢.從絕對差異來看,國內旅游收入的標準差由2004年的56.387億元擴大到2010年的161.809億元,入境旅游收入的標準差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04年的9825.643萬美元擴大到2007年的22417.901萬美元,第二階段從2008年的16615.759萬美元擴大到2010年的19578.816萬美元(由于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青島市入境旅游收入大幅下降,而其他城市的旅游外匯收入有所增加,致使近年來絕對差異變小).從相對差異來看,入境旅游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的變異系數由2004年的1.468和0.928分別降到2010年的0.932和0.758,變化幅度分別為0.536和0.17.這說明,山東濱海旅游經濟發展差異正在逐步縮小,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山東濱海區域旅游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仍然很大,并且入境旅游經濟差異要遠遠大于國內旅游經濟差異.
3山東濱海旅游空間結構分析
旅游空間結構是指旅游經濟客體在空間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間聚集程度及聚集狀態,體現了旅游活動的空間屬性和相互作用關系,是旅游活動在地理空間上的投影,是區域旅游發展狀態的重要“指示器”[4].通過對旅游空間結構基本要素的調控,可以將區域旅游發展調整到最佳狀態[5].本文分別從旅游資源、旅游客源和旅游交通三個旅游要素的空間結構對山東省濱海區域的旅游空間結構進行系統分析.
3.1旅游資源空間結構
3.1.1旅游資源地域差異明顯,開發不均衡
山東省濱海旅游資源豐富,類型齊全.這里既有生物景觀、水域風光、天象與氣候景觀等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包括歷史文物、遺址遺跡、現代人造設施、宗教文化、人文活動等.海岸線是濱海旅游的核心部分[6].位于膠東半島的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大約擁有2600km的海岸線[7],這里優質沙灘眾多,山海風光秀麗,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是濱海觀光旅游資源的集中區.從開發程度上來看,目前,青島市共有49個3A級以上旅游景區,是濱海地區旅游開發程度最好的城市,而東營和濱州的旅游景區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處于劣勢地位,濱海旅游開發程度低.總體而言,山東濱海旅游帶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景區呈現出從東向西遞減的地域分異規律,見表3.
3.1.2旅游資源空間組合良好山東濱海地區的旅游資源地域組合較好.位于東部地區的青島、煙臺、威海和日照,集沙灘、海岸、島嶼、森林等自然旅游資源于一體,濱海旅游資源優勢明顯.作為“風箏之都”的濰坊,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濰坊風箏、楊家埠木板年畫、撲灰年畫、剪紙藝術等民俗風情色彩濃厚.濱州和東營地處黃河三角洲地區,河口、濕地、灘涂、動植物等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濕地生態系統景觀.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營黃河口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黃河口國家級森林公園都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
3.2旅游客源市場結構
從入境旅游客源市場來看,韓國和日本由于地理位置鄰近山東,是山東濱海旅游帶的主要客源國.歐洲和美洲的游客人數增長迅速,其市場份額有進一步挖掘.從國內旅游客源市場來看,省內游客是山東濱海旅游帶的主力軍,屬于一級國內旅游客源市場.其次,江蘇、河北、河南、遼寧等周邊省份和廣東、上海等距離較遠但經濟發達的地區構成了二級國內旅游客源市場.在旅游客流地域分布方面,無論是入境游客還是國內游客,山東濱海旅游客流分布都極不均衡,見表4.山東濱海旅游的入境游客集中于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2010年,三市的入境游客約為953180人次,約占濱海旅游帶入境游客的79%.從國內游客上看,青島對游客的吸引力最大,濱州和東營對游客的吸引力最小,2010年,青島國內游客為4396.7萬人次,而濱州和東營國內游客僅為661.4萬人次和636.8萬人次.
3.3旅游交通結構
山東濱海旅游城市帶位于山東東部,交通發達,目前已形成了海陸空等運輸方式組成的立體旅游交通網絡.在空運方面,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煙臺萊山國際機場和威海大水泊機場可直航日本、韓國、新加坡、港澳臺等地區,此外,濰坊機場和東營機場都有開往周邊省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航班.在陸運方面,青煙威榮城際鐵路連通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極大地減少了三市之間的旅行時間.橫跨東西的膠濟鐵路、藍煙鐵路與縱貫南北的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等在濟南交匯,并有密集的高速公路和國道、省道穿過,將省內外游客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來.在海運方面,山東濱海地區擁有青島港、煙臺港、威海港、日照港等眾多樞紐港口,另外,青島郵輪母港也正在建設之中.但是,由于客觀原因,日照目前還沒有建立機場,東營和濱州的旅游交通設施薄弱,可進入性較差.
4對策及建議
4.1發揮各自特色優勢,構建三大濱海旅游區雖然山東濱海旅游帶主體旅游資源以海濱為依托,相似性強,但不同地域的旅游資源有各有特點,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因此,根據濱海旅游資源的空間組合狀況,將山東濱海旅游帶劃分為如下三大旅游區.
1)濱海觀光度假旅游區這一區域包括青島、煙臺、威海和日照四市.該區域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景點密集,發展濱海觀光和濱海度假旅游的優勢明顯.因此,應充分利用濱海旅游資源優勢,加強對海島、海上、海底旅游空間的利用,在進一步完善濱海觀光旅游產品基礎之上,重點打造濱海旅游度假區和海島度假村,發展療養度假和休閑度假等高端旅游產品體系,全面打造濱海旅游度假群.為避免旅游屏蔽現象的發生,不同城市間應明確不同的發展主題.青島作為濱海旅游帶的龍頭城市,著重打造“帆船之都,多彩青島”;煙臺充分發揮“海上仙境,葡萄酒城”的特色魅力;威海則突出“最適宜居住城市”的特點,重點加大對“東方幸福海岸”的塑造力度;日照立足于“陽光海岸、水運之都”,努力加強水上運動旅游目的地的建設.
2)濱海民俗體驗旅游區該區主要以濰坊為重點區域進行開發.濰坊的民俗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濰坊風箏在國際上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對海內外游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該區應立足于“風箏之都”這一主體形象,以民俗旅游為主線,整合民俗旅游產品,開發體驗式專項旅游活動,深度挖掘民俗文化,打造精品民俗旅游路線.
3)濱海特色生態旅游區這一區域包括東營和濱州,處于黃河三角洲濕地地區,擁有完整的生態濕地景觀系統.目前,此區域濱海旅游開發還處于早期開發階段,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該區應以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營黃河口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黃河口國家級森林公園作為重要旅游節點,堅持保護開發并重的原則,開發有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
4.2進行統籌規劃,實施聯合營銷各地方政府之間應打破行政區域分割的限制,統一建立一個跨區域濱海旅游協調機構,將山東濱海三大旅游區作為統一的整體來進行規劃和開發,并結合“好客山東”品牌,樹立統一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山東濱海旅游新形象.此外,各地區旅游企業之間應擺脫地方保護主義的思想束縛,設計與優化濱海旅游路線,串聯三大旅游區的特色旅游產品,制定聯合促銷計劃,實施聯合營銷,加強濱海旅游產品的對外宣傳力度,以促進旅游流在濱海旅游城市帶之間的雙向流動,提高山東濱海旅游的整體競爭實力.
4.3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由于山東濱海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基礎設施狀況發展不同,造成各個地區旅游業發展差異很大.依據梯度推進原理,政府首先在完成對青島、煙臺等旅游發達地區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應加大對日照、東營、濱州等旅游發展落后地區的政策扶持,加快這些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首先,青島流亭國際機場應盡快開通直達歐美地區的航線及航班,并盡快建成國際郵輪??扛郏詢灮癁I海旅游客源市場結構.其次,日照應盡快建立機場,加強與國內省市的對外聯系;加快對東營和濱州兩市的鐵路修建,提高生態旅游區的可進入性,進而完善山東濱海旅游城市帶整個交通網絡體系.
4.4抓住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機遇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沿海城市作為前沿地區,應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建設為契機,加快山東濱海旅游業發展.積極推動山東半島地區濱海旅游的現代化、大眾化和國際化,使濱海旅游業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要的優勢產業,成為全國濱海高端旅游示范區,中國最大的溫帶濱海旅游聚集帶[8].另外,山東濱海旅游要在山東旅游中起到帶頭作用,成為全省旅游業發展的示范區域,并與全省旅游資源進行全面統籌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山東濱海旅游與山東旅游業的共贏發展.
- 上一篇:市委轉方式調結構調查匯報
- 下一篇:城中村發展與保障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