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管理措施

時間:2022-07-09 09:53:04

導語:鄉村旅游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管理措施

摘要:鄉村旅游本身是在二十一世紀以來旅游業發展出現的,鄉村旅游是具有較快和較大發展潛力以及活力等特點的旅游形式,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也使得社會各界對這種新型的旅游方式關注度提升,鄉村旅游本身具有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轉移,但是在進行鄉村旅游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并且促進鄉村旅游管理更好進行,本研究在雙因素理論基礎上將鄉村旅游劃分為核心因素和輔助因素加以研究,使得鄉村旅游的管理策略更加完善。

關鍵詞:雙因素理論;鄉村旅游;管理;措施

鄉村旅游主要將農業資源作為主要基礎的旅游項目,鄉村旅游的發展逐漸和農業旅游相結合在一起,這一旅游形式從出現的時候,就將城市居民作為主要宣傳對象,將農業文化和生態景觀等提供非城市居民,使得城市居民能夠感受到農村的生活和風景等。我國鄉村旅游出現得相對較晚,其主要是在二十世紀末所出現的鄉村旅游熱背景下產生的,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國家政策的實踐中,鄉村旅游逐漸和農村經濟以及農民收入等方面緊密聯系在一起,鄉村旅游將農村的空間環境作為重要基礎,通過城鄉之間的差異對產品加以規劃,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具有多種功能,也促使其管理方面的問題突出,需要加以重視和不斷完善。

一、鄉村旅游

在當代社會發展的背景下,我過對于農業農民和農村等方面問題的關注度逐漸提升,鄉村旅游英特不斷被賦予更多的功能,其不僅具有休閑和娛樂的功能,同時也逐漸具有學習惡化購物等方面的功能,鄉村旅游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當前,關于鄉村旅游的定義存在有一定差異,這主要是研究學者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同所引起的,其具體定義包含有一下幾個方面內容。這一新型旅游形式中的旅游空間活動場所主要為鄉村地區,而旅游中吸引游客的吸引物主要是鄉村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如鄉村飲食文化和古民居文化等內容,鄉村旅游的客源市場主要是城市居民,其具體的旅游功能是為游客提供一定的鄉野運動和休閑娛樂等體驗,并且提供一定的服務,因此鄉村旅游可以理解為,是以鄉村地域空間環境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其以鄉村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等作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對鄉村地區的旅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開發,使得旅游者能夠得到觀光游憩和休閑娛樂等多種旅游需求滿足的旅游形式,鄉村旅游本身的特點就在于其自身具有的鄉村性特點,其主要體現在旅游活動發生的場所是鄉村地區,鄉村地域本身有具有特有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鄉村的地域性又是其最根本的性質,在一定程度上其對鄉村的人口情況以及居民分布等都具有重要影響,甚至對社會文化相關特征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1]。

二、鄉村旅游的特點

(一)鄉村旅游的獨特性。鄉村地區是對原始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保存較好的區域,這就使得鄉村旅游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本身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就會約定俗成一定的文化習俗,在具有較為獨特的飲食習慣等,各個地區也有自身特有的農副產品等,而這些農副產品以及當地所特有的的當地的生活習慣,都能夠使得游客對農村文化具有深刻體驗,同時也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真實的農村生活,使得游客體會返璞歸真的感覺。(二)鄉村旅游的多元性和多變性。鄉村旅游景點,主要包含有歷史文化景觀和自然人文景觀等內容,這些景觀中存在有相對較多的文化因素內容,在這些因素中,主要有聚落以及自然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同時也促使鄉村景觀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具有全方位和多元化的特點。我國的鄉村旅游資源不僅多元同時也具有較多的變化,這些旅游資源相對豐富,具有相對較強的地域性特點,多數地域旅游資源都是以地域特有的民俗風俗和自然風貌等作為主要的資源,很容易受到季節的變化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在對鄉村旅游資源挖掘的時候,對這些相關因素更加全面的考慮,能夠對這些資源加以整合,形成自身獨有的風格。(三)鄉村旅游的適度性。鄉村旅游的基礎存在農業生產的條件,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旅游淡季鄉村的活動通常情況下,是將農業生產作為主要內容,而在旅游旺季的時候,鄉村旅游漢族要是以文化景觀作為主要的旅游資源,這就說明,在對鄉村旅游相關資源開發的時候,需要在適度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使得鄉村旅游資源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重視對旅游資源的科學化管理。

三、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性

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能夠促使農民的收入增加,同時也能夠使得農民的素質得到提升,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鄉村旅游的發展能夠使得農村剩余人口逐漸轉化為生產勞動力,促使農民能夠在農忙閑暇的時候,通過賣旅游品和開商店以及民宿等方式促使自身收入增加,使得農民能夠在不用外出打工的情況下,就得到較好的收入,也為農民提供發展的平臺。其次是對農民素質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由于鄉村旅游在為城里游客提供娛樂的同時,也使得游客們將城市中的先進觀念以及科學技術等帶到農村,農民們也會在這一過程中,接收到潛移默化的知識傳輸,增強農民主動學習的能力。最后是鄉村旅游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促進作用,農村地區本身在進行旅游產業發展的時候,會對自身的基礎上設施加強,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與此同時,也加大了對環境保護和基礎公路等方面的重視以及資金投入,在農村基礎設施完善的情況下,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觀光休閑,使得農村的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

四、雙因素理論以及其在鄉村旅游中的作用

(一)雙因素理論的內涵。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曼•赫赫茨伯格于1959年所提出,這一理論首先出現在他的著作中,他在對不同專業和不同職業員工的調查中發現,職業內容和職業環境以及職業關系等方面內容都會對人們工作的熱情產生影響,這些因素有時候會鼓勵員工,提升員工工作的熱情,而有時候,也會對員工工作熱情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有可能在對員工進行安慰之后仍然無法促使員工的抑郁情緒得到緩解。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對影響員工積極性的因素主要分為兩類,其中主要包括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等,激勵因素主要是指能夠對員工工作積極性產生刺激作用的因素,例如員工工作的成就感以及工作的興趣等方面內容,都能夠促使員工對工作發展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期望。而保健因素主要是指將對員工工作積極性產生打擊的因素,這些負面影響因素主要是在工作環境以及工作關系等方面,例如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以及辦公條件等方面因素。以上是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所提出的關于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包含的內容,并且他明確表示,在工作的過程中,工作職業本身的內容已經存在一定激勵因素的特點,而工作職業環境及工作職業關系等方面內容,則逐漸成為保健因素。另外,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中的相關內容存在著交叉的情況,有些因素在一定情況下為激勵因素,同時在一定情況下也是保健因素的內容。赫茨伯格認為激勵因素的滿足對于員工工作積極性具有提升作用,而激勵因素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不會產生過大的負面影響,但是保健因素的滿足如果不足,就會造成員工多數出現不滿的情緒,不利于公司發展。(二)雙因素理論在鄉村旅游中的作用。一些研究學者在對鄉村旅游的相關內容加以研究的時候,已經逐漸將雙因素理論和旅游產品以及旅游體驗等方面的研究結合在了一起,其中Noe和Uysal學者在雙因素理論和鄉村旅游相結合研究的過程中,在對游客的滿意情況加以觀察的時候,將對滿意產生影響的因素分為兩個方面內容,主要是操作因素和表達因素,操作因素主要是對旅游產品本身的屬性加以明確,而操作因素的功能等方面內容也得到較深入研究,這些因素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是鄉村旅游發展中所必要的因素,對鄉村旅游持續進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如果這些因素缺少,會出現游客不滿意的情況,而表達因素主要是指旅游產品本身的價值等方面都是使得游客滿意的因素。Pizam等學者認為多數旅游產品表達因素比操作性因素等更為重要,賈英和孫根年等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將旅游體驗分成高峰體驗和輔助性體驗等兩個方面。高峰體驗是對游客滿意度方面產生作用的因素,而如果高峰體驗造成游客失望的時候,就會無法對游客的缺憾加以彌補,也無法促使其得到游客的滿意,而另外一個方面也是由于高峰體驗本身具有的低劣的輔助的影響,造成游客出現不滿的情緒。將鄉村旅游和雙因素理論之間結合在一起,能夠有效得出鄉村旅游分為核心因素和輔助因素等內容。在這之中,核心因素主要是鄉村旅游的內涵和特點等方面內容的體現,這就和游客所進行的鄉村旅游驅動力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聯系,也是游客所追求的鄉村旅游價值的關鍵所在,對于核心因素的關注惡化不斷加以完善,是對旅游游客滿意度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核心因素和鄉村旅游產品等之間具有密切關系,其中包含著人文風俗以及鄉村活動或鄉村產品等方面內容。鄉村風光主要是由生態景觀所組成的鄉村風景,同時也包含著農村地區所特有的自然風光以及菜園和果園等農業生態環境等田園景觀,而鄉村人文主要是指根據鄉村自身的發展,所根深蒂固,在長期生活中約定俗成的文化以及其傳統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等方面內容,而鄉村活動主要是指農業生產以及民俗活動等活動內容。鄉村產品主要指鄉村傳統工藝和手工藝品等產品[3]。鄉村旅游的輔助因素主要是指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對鄉村旅游順利進行和持續發展產生必要的幫助作用多種因素,這些因素并不是游客旅游中的主要需求,但是這類因素的缺少也會使得游客出現不滿的情緒,這類因素主要包含交通和景點基礎設施以及接待服務等方面內容,其相關交通主要包含著外部交通和內部交通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主要具有安全性和便利性等方面的條件,而其相關住宿方面內容主要包含這住宿環境以及衛生狀況和住宿價格等方面內容,餐飲本身也包含飲食特色以及價格等方面的相關內容,鄉村旅游中的景點基礎設施包含著休息設施以及引導設施等,其中接待服務主要包括服務態度以及服務方式等內容。

五、基于雙因素理論鄉村旅游管理策略

2010年的時候,福建省旅游局在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時候,對鄉村旅游的情況進行重新確定和定位,在這一過程中,福建省旅游局將七彩福地鄉村游作為旅游宣傳的主題。在這一主題中,其每種顏色都表示鄉村旅游發展中的相關特點,其中較為貼切的主題和鄉村旅游自身的發展情況是相符合的,具有較為明確的方向。鄉村旅游的內容是相對比較豐富的,而在福建省旅游局關于福建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的實施情況下,使得福建省鄉村旅游發展逐漸具備一定的發展規模和系統,一直到2014年福建省的鄉村旅游發展初具規模,逐漸擁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6個,同時也形成了17個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也使得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的數量在不斷增加。福建省旅游局在發展鄉村旅游的時候,逐漸將閩臺之間文緣相承和商緣相連等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逐漸促使福建省鄉村旅游成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之一,不斷形成福建省鄉村旅游精品。在福建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福建省政府和省旅游局都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而福建省旅游局和農業部等部門也在近幾年以來對全省的鄉村旅游項目展開可一定的幫助工作,其扶持的金額投入已經達到了4000多萬元人民幣。同時在閩臺旅游合作發展的基礎上,也組織閩臺旅游相關人們的交流工作開展,使得福建省構建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形象工作不斷發展和完善。(一)完善協調硬件設施配合軟件服務。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完善的硬件設施始終是輔助因素的關鍵內容,福建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對硬件設施的建設加強關注,這就需要不斷對交通道路和通訊電力以及排水排污等硬件設施進行不斷完善和發展,并且也需要對這些設施的安全性以及便利性等方面的特點提供必要保障,例如當前,福建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其住宿有度假村和賓館等,而這并不適合一些自駕游和散客游的人們,因此,這就需要加強對鄉村民俗以及青年旅社等的建設和關注,在此之外,福建省鄉村旅游的硬件設施的設計規劃也要當地本身固有的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加以配合,需要和福建省鄉村地區的整體風格相符合。鄉村旅游雖然是對促使游客能夠對鄉村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或者體驗鄉村的日常生活,因此,游客們在對鄉村生活加以體驗的時候,也需要促使鄉村本身具有能夠為游客提供必要服務的條件,使得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因素,這也是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核心因素內容。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也可以將其外觀進行鄉村元素建設,而設施則需要具備現代化的特點,需要和城市居民本身的生活習慣相符合。而在硬件條件完善的基礎上,也需要具有較為細致的軟件服務和相關硬件設施相配合,對其原有的服務設施等相符合,促使其人性化的特點得以充分體現[4-6]。(二)逐漸將輔助因素轉化為核心因素。輔助因素雖然是具有支持性特點的內容,其對核心內容的發展具有中要的推動作用,在這一因素的作用下,在鄉村旅游具體發展的過程中,對游客所追求的目標并不能提供直接的滿足,而需要將輔助因素逐漸轉化為核心因素之后,才能充分對其因素加以發揮,也可以在適當的途徑的幫助之下,對游客的滿意度有效提升。例如,福建省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其可以充分利用水鄉資源,水鄉資源本身是當地特有的資源內容,其在促使游客感受鄉村景觀的時候,也將本地的特色內容提供給了游客,使得游客在福建省旅游的過程中,能夠促使游客感受插秧和賽舟以及品嘗水鄉具有閩南特色的特色菜肴等,這些附帶的內容,都屬于鄉村旅游中的附加因素,這些因素能夠促使游客對當地的鄉村生活加以更加充分地體會,促使游客們能夠在觀賞鄉村風景,體驗鄉村生活的時候,對其中相關產生進行消費,而在一過程中,就是將鄉村旅游中的輔助因素逐漸轉化為核心因素,促使其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使得游客們能夠充分體會當地的鄉村生活。(三)創新管理方式,變革管理理念。鄉村旅游的管理通常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主要有政府的管理和鄉村旅游景區等當地的企業管理,其兩組之間具有宏觀和微觀之分的特點,對鄉村旅游政府部門而言,要促使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就需要借助于當前信息化社會發展的相關工具,例如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促使鄉村旅游本身處理信息系統的信息化水平得意提升,使得其在進行鄉村旅游管理的時候具有更高的效率。其次,在進行鄉村旅游管理的時候,需要加強其整體管理的程度,根據當前所具有的“3s”對鄉村旅游進行實時監測,使得其保護力度加強,并且也需要在這一技術實施的基礎上,進行鄉村旅游規劃的科學制定,對鄉村旅游的環境加強保護力度。鄉村生態平衡問題是鄉村旅游中涉及到的重要問題,在這一問題中,需要相關人員能夠明確其重要性,在鄉村旅游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管理模式的完善,促使其管理方式逐漸得到創新,促使其管理理念能夠在時展的進程中,逐漸加以變革,從而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鄉村旅游的管理過程中,需要進行創新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變革,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外部的力量加以借助,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各鄉村旅游景區內部的管理,能夠選擇綜合素養更高的工作人員,促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和改善,同時也需要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工作,加強對經營單位的管理者等人員培訓的力度,在對人員加以有效培訓的過程中,使得工作人員自身的管理理念等方面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促使鄉村旅游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旅游,而是和時展相契合情況下的鄉村旅游管理,在對鄉村旅游管理內容創新的基礎上,逐漸促使其管理理念能夠得到改善,而這對于鄉村旅游企業的持續性發展的情況下,就需要跟上時展的步伐,在進行旅游管理完善的基礎上,也需要對管理的新的技術加以完善,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和不斷普及的情況下,鄉村旅游也同樣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方便快捷完善旅游管理,使得鄉村旅游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更加有序,也不斷達到快捷有效的標準,使得游客們的旅游經歷更加豐富和充實,積極發展新技術能夠促使游客滿意度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鄉村旅游的管理方式與理念更加完善[7-9]。

六、結語

鄉村旅游在近些年以來已經逐漸成為旅游業發展中較為重要的旅游類型,在促使其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發展,滿足旅游者需要的情況下,就需要逐漸對其管理策略加以完善,關注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惡化發展方向,使得其能夠得到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段欣.基于雙因素理論的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游客住宿偏好與滿意度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7.

[2]包大明,鄭遼吉,趙艷輝,王煥宇,周曉麗,羅云艷.基于游客感知的景區供給質量提升分析———以遼寧青山溝風景名勝區為例[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6):67-73.

[3]劉含嫣,吳軍.基于雙因素理論的日照濱海旅游滿意度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03):71-76.

[4]李志勇.“雙因素理論”分析框架下的博物館旅游滿意度影響因素[J].社會科學家,2014,(12):74-80.

[5]李露.基于雙因素理論鄉村旅游管理策略的探索———以常熟蔣巷村為例[J].江蘇商論,2010,(12):112-114.

[6]朱珊珊.傳統目的地泰安旅游再發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7]鄭耀星,曾祥輝.福建省鄉村智慧旅游發展創新策略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30(09):1138-1141.

[8]陶玉霞.鄉村旅游需求機制與訴求異化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15,30(07):37-48.

[9]王瑩,許曉曉.社區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子———基于杭州的調研[J].經濟地理,2015,35(03):203-208.

[10]廖慧怡.基于《里山倡議》的鄉村旅游發展途徑初探———以臺灣桃園地區對鄉村旅游轉型的需求為例[J].旅游學刊,2014,29(06):76-86.

作者:黃利劍 單位:漳州職業技術學院